第187節
烏金鎧甲寒芒閃爍,身姿筆挺矯健英姿,內斂而肅穆,軍威赫赫氣勢凜然,站在前排的許多兵士皆用崇拜的目光仰看著他和帥旗。 穆寒已是真正意義上的大將軍了。 老帥匡胥在決戰郇國中負了傷,之后引發舊疾,已不能再率軍征戰。他向信王推薦穆寒為接任者,信王也有此意,于是欣然允納。 這次南征楚國,正是穆寒掛帥。 軍中或許還有些許世家子秉持舊偏見,但信王的軍功改革推行數年,席卷整個營轅,信軍之中已翻天覆地。 穆寒今日位置,乃無數戰功實打實壘上去的。在軍中在信都乃至整個北地和天下,他是一個傳奇人物。 軍中崇拜者極多。 他就如那東升的旭日,誰也無法掩蓋他的光芒。 韓菀翹唇笑。 這是她的夫君,她的穆寒,她心愛的男人,經歷人世間種種苦難的打磨后,最終煥發出獨屬于他的光彩。 不但她移不開眼睛,這城頭上許許多多的人,視線焦點都集中在他身上。 韓琮興奮,小小聲說:“姐夫好厲害??!” 孫氏輕哼一聲,沒有說話。 她脊背繃得緊緊的,有多少目光落在穆寒身上,就有多少目光落在她娘仨身上,孫氏對此極敏感,一手拉過兒子,另一手拉著女兒,把兩個孩子都擋在自己身后。 “阿娘~” 韓菀晃了晃母親的手臂。 孫氏沒好氣:“干什么?” 自從孫氏妥協接受穆寒后,母女倆算是真正和好了,哪怕孫氏仍有些心氣不平,說話有點點硬。 不過自己親娘,韓菀并不介意多多軟和一些。 “穆寒說,他有法子解決的?!?/br> 她能感覺他已有腹案計劃,雖然她不知道他打算怎么做。韓菀也沒有思索分析,她就等著,她對穆寒很有信心,他是個穩重的人,事關她,他更是再慎重不過。 韓菀抿唇笑。 孫氏噴氣:“嗤,這他還能怎么解決?” 連江河大決都可以堵,唯獨世人口舌無法阻塞,這種跨越階級又前后翻轉還帶有傳奇色彩的戀情.事件,偏偏就是這些人最喜歡議論。 很多人素昧平生,但偏喜歡以壞處和惡意去揣測別人,此類八卦就是流傳最廣經久不衰的。 可以預見的,接下來的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這些流言都不會停止,并且將會有無數雙眼睛盯著韓菀和穆寒,一旦這對夫妻有什么容易發散思維的動作,就必然又掀起新一輪的蜚語。 而且最重要的,孫氏本人對穆寒其實都沒有太大的信心。但現在也沒辦法了,只能這樣,她唯有趁他尚未變質之前,讓兩口子多生幾個孩子。 再以后如何,就隨他去吧。 看女兒笑靨如花,那雙眼睛盯著穆寒閃閃發亮,蘊含著無窮無盡的光彩,她心里就不是滋味。 瞥一眼穆寒,孫氏重重呼了口氣。 韓菀并不知母親想了這么多,或許她知的,但沒辦法解決只能不理了。 穆寒說過,那就交給他吧。 底下誓師結束了,號角吹起。 沉沉的嗚嗚聲響徹云霄,穆寒當先驅馬,帥旗一動,大軍隨即開拔。 她跟著人潮涌了過去,望著帥旗越去越遠,山川原野,漫漫雄兵,如海潮一般,緩慢往東南方向涌去。 …… 信王兵發魯南。 七十萬大軍分三路,急行軍往東南而去。 信軍與魯軍勝利會師,與南楚對峙于魯國南界,南北兩大霸主角逐天下的大戰,正式拉開帷幕。 共計投入兵士愈百萬,此一戰,撼動九州。 四月末,兩軍會戰,各有損傷。 五月,連續兩戰,依舊不分高下。 兩軍旋即分開,互相觀望對峙,長達兩月。最后是楚王按捺不住,定策先發制人,分四路直取信王位于淮蒲的大本營。 信軍迎戰,佯作不敵之態引楚軍深入,楚王中計,后信帥穆寒率大軍從中將楚軍一截為二,旋即包抄圍殺。 楚軍驟不及防,首尾失顧之下,抵擋不住信軍的凌厲攻勢,楚王與楚帥當機立斷,下令立即圓陣緊縮,伺機強硬突圍。 鏖戰一宿,天明時楚軍終于成功突圍,損傷不輕,楚王當即下令退兵,回營固守。 好不容易占據上風,信軍怎肯罷休?自窮追不舍,又趁機分兵截斷楚軍糧路,繼而圍攻楚軍位于夏丘的糧草大營。 楚王立即分兵去救,兩處戰場最終演變成一場決定勝負的關鍵轉折點大戰。 鏖戰兩個日夜,信軍最終成功攻破楚軍大營,楚王大敗,折損兵卒愈十萬,傷員無數,迫不得已,他下令放棄這次北伐,退回楚國。 信王卻沒有善罷甘休。 下南楚,這是一次絕佳的機會! 信軍轉守為攻,五路大軍緊隨而下。 渠廣率十萬軍直逼黃城,呂驍率十萬軍指隨城,陳欽黃季勉率八萬精兵東去舒邑,羅笙杜元率八萬精兵劍指柏陽,而王駕和穆寒,則率二十萬大軍直逼楚國北部最重要的關卡容谷關。 這一場戰事持續到了第二年春,信軍最終策反原廬國的楚將翁洪,里應外合,大破楚軍。 …… 持續一年的苦戰,信軍大獲全勝。 而早在上月,信王已接到燕國歸附國書。 至此,九州之內,業已一統。 楚王兵敗遁退至楚都,負隅頑抗一月,眼見大勢已去,自戕于楚王宮。 信軍開進楚都。 又一月,楚國全境平。 接到這一戰報,信王正立于楚都城頭,俯瞰這個富庶的魚米之鄉,信王執戰報連說的三個好! 眾臣將齊齊下跪:“請王上早日歸都,祭天登基以安萬民之心!” 從大破郇國開始,就有人勸信王登基。一直到楚王僭越稱帝,而信軍壓倒楚軍占據上風,這聲音越來越多。 信王一直都拒絕。 直至今日,楚王自戕楚國全境收復,天下一統業已成形。這天下久經王朝末年和戰火的涂炭,不可再無君,信王順應天命登基稱帝的時機也成熟了。 事不宜遲,民不可一日無君。 “好!” 事到如今,信王不再推搪,他親手扶起穆寒和糜松,還有跪在前頭的一眾文臣武將心腹。 “卿等襄助寡人,今得天下,汝等實居功至偉,待回到信都,定要好生論功行賞??!” 得了天下,這一干大小功臣必然是要封爵大賞,這沒得說的。 辛苦了這么些年,風里來雨里去,提著腦袋踏著血腥殺過來,終于等到了這一日,大家情緒都非常激動。 “謝王上??!” “誒,都是汝等該得的,快快起來!” 君臣文武,氣氛熱烈,互拍肩膀,哈哈笑語。 眾人之中,唯一一個穆寒最沉著鎮定,他微笑看了同伴們互相拍打笑語一陣,忽撩袍跪地。 “王上,末將有一事相求!” “哦?” 信王有些訝異,隨即就笑,俯身欲將他扶起,笑道:“子桓有何事,且快快說來?!?/br> 子桓是信王親自給穆寒取的字,足可見其喜愛和重視。 信王扶,穆寒卻沒有馬上起來,他仰首看信王,道:“王上,末將僥幸立得一二功勛,若有賜爵,請王上賜予韓氏?!?/br> 信王一愣:“子桓?” 穆寒堅定說:“請王上成全!” 這就是穆寒一直以來的計劃。 他必有賜爵,且必是頭一等,征戰沙場多年,穆寒功勛累累。 他不要爵位,他建的功勛,請加予韓氏身上。 …… 當年春末,信王回師信都。 同年五月,信王祭天登基,立國號“信”。 同一天,信帝大封功臣。 一道道詔令出,在廣德殿當殿宣讀,而后喜報再前往各自府邸。 韓菀本身就有大功,另外,她還獻了玉璽血詔,作為姜姓托付江山的代表,哪怕不立功,信帝也會重重封賞。 信帝本要給韓氏封王爵。 韓菀趕緊給拒了,信帝要全面推行郡縣制,如今天下可沒有異姓王。 她深知尺度,水滿則盈,樹大招風,這唯一的異姓王,她是怎么也不肯做的。 新朝沒有公爵,最高是侯爵,她堅持,最后信帝給她封了“東陽侯”。 跪地領了旨,目送宦者往宮外韓府而去,韓菀回頭,沖穆寒一笑。 穆寒也看著她笑,那神色溫柔至極,微微翹著唇,雙眸似溢滿光彩。 韓菀正不解,忽上面又喊了她名字一次,她一愣,不明就里,卻還是馬上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