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節
她這邊的消息和班辛的口訊前后腳來的,西北由于有地方官欺上瞞下貪瀆賑災糧以次充好,激起民變,楊于淳得訊后,正迅速調兵前往鎮壓并調解處置。 原本他賑災工作已完成得差不多國,正準備帶渠工和都水官回都上表加建短渠一事,被打斷,遂命人先送赴王都,和后者分開。 楊于淳滯留在西北,短時間內無法折返。 緊接著,送信又不達。 韓菀那封親筆信,穆寒選的羅啟去送,精明能干會應變的韓菀心腹,以確保萬無一失。 羅啟在七天的清晨趕了回來。 風塵仆仆,面帶風霜嘴唇干得起皮,馬靴上盡是斑斑黃泥,神色卻極其凝重,他連臉都顧不上洗一把,飛速奔進酈陽居跪下,肅稟:“主子,情況有異??!” 這一路上,羅啟遇過幾波流寇,旱災嚴重流民不少,有匪患不足為奇,不好判斷,姑且先不論。 好在羅啟幾人身手極佳,以少敵多也很快成功擺脫,他一路趕至民變發生的一帶。 密邑有民變,全城戒嚴,羅啟并不能越過城墻,也打聽不出楊于淳具體行蹤。他欲往里傳信,非常時刻楊于淳治軍極嚴,任何人都不能擾民擅離職守,兵甲便建議帶他到驛信處,將信與公函放一起,屆時一并呈予左徒大人。 羅啟初時不肯,但轉了半日并無他法,最后同意了。 信跟公函一并送進去了。 可惜并無回音。 羅啟等足了一天,他確定楊于淳已回城了,可惜一直未等到后者召他進見。 羅啟已明白其中必有問題,他怕不會等到楊于淳的召見或回信了,當即留下一人等候,他立即掉頭,連夜急趕返回郇都。 他焦灼神色壓都壓不?。骸氨奥氁言囘^一切方法,均不得,楊大人那邊始終沒反應!” …… 這個消息實在是太過突然太過震撼,韓菀一時竟說不出話來。 她設想過,或許班辛房淮有問題,他們壓住了消息,不曾送信給楊于淳。 可是現在…… 廡廊外步履匆匆,是孫氏聞訊趕來,提著的裙擺的手驟一方,她失聲:“不可能?。?!” 楊于淳是唯一能抗衡楊膺的人啊,若他有問題,那,那豈不是! 韓菀抬頭看母親,嘴唇動了動,她想說,很可能,不止楊膺。 …… 一再生變,情況急轉直下。 這潭水再次被攪渾,且渾濁得比先前還要更甚。 所有人都知事有不好了,孫氏大駭手在顫抖,可韓菀卻沒法說出更多安慰的話。 她慢慢側頭,看向穆寒。 穆寒也在看著她,兩人在對方眼睛里看到相同的東西。 不同于孫氏知道得不完全,陳孟允韓充知曉全部,瞬間就臉色大變。 陳孟允喃喃:“這楊左徒,他是佯作不知避開羅啟,還是有人隱瞞的消息?” 韓菀垂眸,她開口,聲音有些沙?。骸叭舭凑粘@硗茢?,他應并非佯作不知?!?/br> 若他也是參與者之一,他實在沒必要之前的多此一舉。難道這是要維持在韓家人面前的形象嗎?可韓家人如何看他并不重要。 這等情況,也并不需要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楊于淳是日常忙得分.身乏術是政客高官,而不是那等閑暇無事的伶人戲子。 那照此推斷,那就該是有人隱瞞了消息。 既攔了班辛房淮的去訊,也截住了羅啟親送至密邑的信箋。 那情況就更加糟糕了。 幾乎是一沉沉入谷底,得出一個噩耗一般的結論。 楊于淳剛發現父親心思,他迅速控停并堅定站在韓家一方,然而隨后,他就領差出了郇都。 他一出郇都,楊膺李翳立即加劇展開行動。而這關口,楊于淳完成差事即將折返,偏又被民亂絆住。 真那么多湊巧嗎? 她不信。 即便旱災是天災,可也不一定得楊于淳去??? 是楊膺幕后推手? 韓菀很想告訴自己是,可事實上,楊膺真沒法這樣cao控他兒子。 楊于淳官至左徒,位高權重,并不亞于其父這并不是一句戲言,他早羽翼豐滿,楊膺根本不可能這般輕而易舉就推動他。 且,整個郇國朝堂,幾乎沒有這樣的人。 除非…… 誰推薦的楊于淳? 是太師。 太師是誰?王師,位居三公,地位超然,從不參與這些黨派紛爭,他自當他的堅定中立黨就是。 更不可能摻和到楊氏父子之間的齟齬去。 可現在,先有太師,又有民變,不但剛剛好絆住楊于淳回都的腳步,且最重要的,還隔絕了傳給他的消息。 楊于淳這年紀走到這高度,真本事必然不會少的,可現在,就在他眼皮子底下成功隔絕給他的消息。 前前后后,上上下下,這諸多的人物,如此大的能量,能快而準做到上述這些點的。 她只想到一個人。 韓菀和穆寒對視,二人目中皆驚駭。 夜風自大敞的窗牖灌進,燭火忽閃忽明,渾身血液直沖天靈蓋,后脊一片冰涼。 韓菀唇動了動。 “郇王?” 作者有話要說: 人好多,好堵啊哈哈哈哈 月餅寶寶們都吃了嗎?明天周六了,阿秀會爭取加更的!愛你們?。?!(づ ̄3 ̄)づ 最后還要感謝投雷的寶寶噠,么么啾??! lethe扔了1個地雷 天空華炎扔了1個地雷 枕姝扔了1個地雷 第66章 韓菀這些天多有奔波在朱雀大街和左徒府之間。 幾次途徑宜梁侯府。 這宜梁侯府韓菀不熟,但說來卻是大家都知道,它即是栗氏嫡支主家的府邸。 栗竺是旁支,而宜梁侯是嫡支族長,他本人即是栗太后胞兄。 前一次,卻見宜梁侯府輜車不絕,聽聞是擺宴,老太太八十大壽,筵開了百席慶賀。 這等地位身份,筵開百席其實不多,只算是小賀。只不過,前些年宜梁侯本人六十大壽,卻連壽宴都沒敢擺,只自家人私下吃了頓飯就算了。 如今看來,光景卻是好了許多。 前些日子還聽聞,宮中栗太后也有偶爾出席一些宮宴了。 這些平時并沒有引起關注的點點滴滴,如今回想,卻俱表明了一個信號。 郇王和栗太后破冰解凍了。 也是,大勢已去,即便不為了自己,也為了家族,栗太后能和郇王破冰當然是極好的。 如今想來,韓菀一直費心找尋的栗竺背后權貴,很可能并非其他人,正是本家嫡支。 栗竺得栗太后及宜梁侯示意,聽李翳楊膺之命行事。 這真是一個讓人心神震動的推測,可偏偏,又是那么出乎意料的合理。 這些所有所有的人和事,都能歸到這一個點上去。 栗氏,疑似向郇王投誠的栗太后和宜梁侯府;襄平侯府,楊家,楊膺,楊王后的母家。 上述二者,都是堅定不移為郇王辦差且守口如瓶之人。 楊膺被楊于淳發覺連壓帶控后,他的不慌不忙。還有李翳,這么一個不管身手還是心機有異常深沉了得的人物,另外,還有他身后一眾強悍死士。 這么一伙為數不少的死士盤桓郇都,先是城防衛軍再有楊于淳,卻死活沒法將其找出來,消失時一眨眼就銷聲匿跡,仿佛沒存在過一般。 所有的一切一切,突然得到了非常合理的解答。 甚至乎這個李翳,很可能舊是郇王身邊的人,他奉命和楊膺一起辦差,一動一靜部署并驅使栗竺。 李翳進樂氏不過一刻多鐘,樂氏田氏即時倒戈和栗竺聯手反攻韓氏。 那是為什么? 郇王為何要這么做? 韓菀怔怔盯著空曠的大廳,一排枝形連盞燈悉數燃起,燈火通明的明堂帷幕低垂,光鑒油亮的柚木地面上鋪了厚厚的羊絨地毯,宏闊厚重,低調的奢華含而不露。 韓氏可以說得上富甲天下。 明面的礦鋪鹽場絹紗貨行等等產業,天下各國排名前幾當仁不讓。但實際這還只是一半,韓氏還有暗庫,這暗庫的前身,還是韓國國君私庫。 韓國被篡,太子宜逃往郇,這王室暗庫并沒落到逆臣手中,現韓氏暗庫中占半數是韓國王室積攢數百年下來的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