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頁
李霈就更委屈了。不過在jiejie警告的目光下,還是怯怯的喊了一句:“父皇?!?/br> 李淮冷淡的應了一聲,目光又不自覺的落到李霈臉上。 姐弟倆都很像衛淑寧,但眉眼間也能找到李淮的影子。這很正常,卻也不正常。長樂像李淮還說得過去,可李霈…… 李淮就這樣盯著他看,他發誓這不是錯覺。 許是被盯的太久了,李霈有些發毛,他小心翼翼的扯了扯長樂的袖子。長樂也察覺父皇看弟弟的眼神不對,忙說道:“父皇,長樂也給你選一朵花來簪吧?!?/br> 李淮思緒被拉回,僵硬的牽起嘴角,笑著道好。 第157章 李淮在菊園里站了許久,他問明德:“你覺得六皇子和朕像么?” 明德心里咯噔一跳,沒琢磨明白皇上問這話的意思,只好斟酌著道:“皇上的兒子自然是像皇上的?!?/br> 李淮自己也茫然了??捎奶m草的香包明明沒有失效,明明每次去永寧宮他都會佩戴那個香包,難道是淑寧早就發現了幽蘭草的秘密而起了防范之心? 如果是的話,那霈兒真是他的兒子么。如果不是,宮中防衛如此嚴格的情況下淑寧又是如何與人私通。三年多了,從淑寧有孕的那天起,他就在尋找證據,尋找那個男人,可一點蛛絲馬跡都沒有。 難道真的是自己多心了?一股無力感從心底升起,讓他倍感煩躁。 回到宣明殿,李淮枯坐了很久,直到明德提醒到掌燈時候了,李淮方才揉了揉疲憊的眼。待明德退下后,李淮召來龍衛首領,命他著人再去探查護國寺。 這孩子是在衛淑寧從護國寺歸來后不久懷上的,李淮很早就派人去護國寺查過,只是依舊一無所獲。自衛淑寧生下李霈后,身體一直虛弱,這幾年也沒再去護國寺禮佛,李淮便放松了對護國寺的探查。雖然時隔三年多,未必會留下什么證據,但他總覺得要查一查才放心。 尤其三年前護國寺那場刺殺,長孫恪給他反饋的結果是北燕細作所為,但就現在長孫恪和衛昭那不清不楚的關系看來,他那時給出的‘真相’未必就是真相。 而且尋找傳國玉璽的下落是武帝留給南府的任務,長孫恪大可以此為由光明正大的去南梁。但他卻在上折辭官后繞路去了南梁,不得不叫李淮多想。 他吩咐龍衛首領:“邊關衛家軍中增派人手,衛氏父子一舉一動都要密切關注?!?/br> 龍衛首領躬身應是,轉身退下。 李淮微閉著眼將各方勢力盤算了一遍,手指不停的在茶盞上滑動,不知為何,心里總有一股隱隱的不安。 今夜李淮并未召見嬪妃侍寢,而是歇在宣明殿內,似乎是剛剛有了些許睡意,迷蒙間卻被明德推醒了。 李淮的身體比腦子反應更加迅速,他一個激靈坐直了身子,抓著明德的手腕問:“出什么事兒了?” 明德將手上折子奉上,低聲道:“淮州加急密折?!?/br> 李淮眉頭一皺,忙拿過折子快速審閱,臉色瞬間陰沉。他將密折狠狠摔在地上,怒罵道:“謝宏匹夫,朕誓殺你!” 明德忙跪趴在地,衣衫盡被冷汗浸透。那封密折就在不遠處,隱隱的他只看見幾個字眼。 淮口,被劫,鹽…… 李淮怒極,胸膛劇烈起伏,額頭突突直跳。他不由得用力按了按太陽xue,那股鉆心的疼卻仍是止不住。 他啞著嗓子問:“送密折的人呢?帶他來見朕,” 明德麻溜的站起身,躬著身子倒退著出了殿門,連頭都不敢抬。他走到殿外吩咐當差的內監將人帶來。 小鄧子悄悄走到他身后,憂心道:“公公,您沒事兒吧?!?/br> 明德搖搖頭,用袖口輕輕抹了抹額頭的汗,低聲告訴小鄧子:“今夜當值警醒著些,別讓那些不長眼的往前湊?!?/br> 他抬頭看了眼黑漆漆的天,再有半個時辰天就要亮了,不由嘆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前朝又要掀起腥風血雨了?!?/br> 淮中一帶位于齊國東北部,有淮水橫穿而過,楚時便是三大鹽場之首,在鹽業上一直占據主導地位。自楚末戰亂后,蘇南鹽場被南梁所占。齊國境內只有淮中和西灣兩大鹽場。 鹽,鐵,漕運早期都是民間經營,其利巨大。楚國建立初期,因連年戰爭導致國庫空虛,當時的皇帝發現民間富商經營鹽鐵,財累萬金,富可敵國,卻不佐公家之急,百姓重困。便開啟了鹽鐵官營的制度。楚國長達四百年的統治下,這一制度也是廢立交替。 楚景帝時期改為官府主導,商人憑票獲取經營權,每年需向朝廷繳納大筆稅銀。景帝之后,皇權式微,貴族再次崛起,將國內尤為重要的鹽鐵兩項壟斷經營。而漕運因其特殊的構成,一直未被任何貴族收攏。 到恒帝時,更是拉攏漕運抗衡貴族鹽鐵產業,并將官府勢力慢慢滲透進入其中,使得鹽鐵漕運再一次回歸官府管轄。只是貴族經營頗深,一時難以拔出。至未帝時期,官員奢靡,吏治渾濁,貴族世家趁機圈地,又將鹽鐵重新握在手里。 西灣鹽場便在寧州范圍,由褚老太君娘家韋氏經營。這也是為何改朝換代后,寧州褚氏地位不減的原因。褚氏世代鎮守寧州,據敵西胡。每年養兵馬的經費都出自西灣鹽場。而楚國自恒帝中興后,歷代帝王為使邊關穩定,都放任褚氏自主經營。但為表忠心,褚氏依舊每年向國庫繳納鹽稅,皇帝便也睜一只眼閉一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