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沒什么,無聊感慨一句罷了?!彼滞鶚蛳轮钢更c點,說道:“我小時候常愛看螞蟻,如今再看這些人,正如螞蟻一樣,不停奔忙。倒是你家少爺我,每日雖也不閑著,卻是盡忙著玩鬧了?!?/br> “承逸是家中次子,但陸家家教甚嚴,這次事情過后,陸相爺必要給承逸安排差事了。馮老爺本就看管的嚴,很快又到大考,馮遇定是連家門都走不出?!?/br> “韓將軍如今鎮守朔州,韓夫人寵著阿良,阿良倒是自在??砂⒘甲孕”阆M袼赣H一樣,成為戰場殺伐的大將軍。他雖不愛讀書,但習武卻是日日不輟?!?/br> 衛昭翻了個身,靠著護欄,笑道:“每個人似乎都找到了自己的路,唯獨我不知道該做什么好?!?/br> 霍寶兒揪起眉毛,有些不解,他說:“少爺本來也不用做什么啊,少爺是侯府公子,誰敢叫少爺做事?!?/br> 說著,好像突然恍然大悟一般,霍寶兒眼睛精亮:“少爺是不是覺得日子太無聊了。也是,三位爺被拘著,沒人陪少爺消遣。長孫大人又勒令秦少爺禁足……” 他眼珠子飛轉,似乎在想還有哪里有好玩兒的事情。 衛昭拍了拍他的腦袋,笑道:“別瞎琢磨了,本公子的心你不懂啊?!?/br> 霍寶兒還有些委屈:“少爺……” 主仆兩個下了橋,衛昭忽然一拍大腿:“糟糕,遠兒今早說要吃蜜餞,差點兒忘了買?!?/br> 衛昭平日愛在百薈街逛,灑金門外有個蜜餞攤子,是個婦人擔著籮筐賣。雖不如鋪子里樣式多,包裝精良,但味道卻是極好,賣相也很精致。 他本就喜甜食,盛京城里大小蜜餞鋪子吃了個遍,也是這一二年偶然發現了這攤子,甚合胃口,若是遇到總會買上幾兩。 遠兒隨了他,也愛吃這零嘴,但秦蕪看管的嚴,不準他吃太多,便總纏磨著衛昭偷偷給他吃。 衛昭快步走到灑金門外,卻不見那賣蜜餞的婦人,忙向旁邊賣蒸糕的婆子打聽。 “說起來,可有好幾天都沒見姜嫂子了,許是家中有事吧?!?/br> “你可知她家在何處?” “知道知道,她家住下河村,村中只有她一家做蜜餞,你去打聽就知道了?!?/br> 衛昭謝過婆子,買下她余下的蒸糕,婆子歡喜的不行,又將衛昭贊了一通。 眼下時候尚早,衛昭左右無事,便打算往下河村走一趟。 第10章 衛昭今日與長孫恪一同出門,并未叫府上車夫來送。此時要到城外去,便叫霍寶兒在灑金門附近賃了輛車,又就近買了蜜水,就著那婆子的蒸糕,主仆二人倒也吃了個八分飽。 吃飽喝足,下河村也到了。將近春耕時節,農人們也開始忙碌起來,見外來的馬車里下來一位貴公子,也只匆匆瞥上一眼,并未顯露太多驚詫。 下河村距盛京城不遠,農人們農閑時便到城中做工,自是見過不少達官貴人,此時見衛昭,頂多是驚嘆于此人容貌雋秀。 霍寶兒四處一瞧,見走過一個憨厚壯漢,遂上前向他打聽賣蜜餞的姜婆子。 壯漢抬手往東邊一指,道:“姜嬸子家就在村東頭,你見到一棵老槐樹,再往前第二家便是了。你們是來買蜜餞的?姜嬸子做的蜜餞酸甜可口,遠近也有不少人打問,不過你們今日來怕是買不到了?!?/br> “哦?為何?” 說到此處,壯漢面露愁容,道:“姜嬸子的兒子董昱有兩日未歸,姜嬸子憂心著呢?!?/br> 衛昭道:“興許是在外頭有事耽擱了呢?!?/br> 壯漢搖搖頭:“董昱是孝順孩子,雖說姜嬸子是他后母,但也如親母一般侍奉。自打董叔過世后,母子兩個相依為命,感情更是深厚。董昱是讀書人,尋常便在護國寺一帶替人抄書,每日收了攤,都要到灑金門外接上姜嬸子,無一日耽擱。更別說一句話沒留就足足兩日未歸?!?/br> “昨日我還跑了一趟鴻臚寺,小吏說昨日沒見董昱過去,我又去了護國寺一趟,小師父也說沒見過董昱。今日仍未見董昱回家,我正要幫姜嬸子到衙門去報官……” “等等,鴻臚寺?董昱是鴻臚寺的小吏?” 壯漢道:“不是。去歲北燕使臣入京,鴻臚寺事務繁忙,便征召了些雜吏,董昱就在其中。雖說不是正經官吏,但能與大人們相識,也是好事一樁?!?/br> 楚國官員多是經由各地舉薦,大齊沿襲楚制,只在選拔時增設大考。太學也因時制宜,增設一應科目。除盛京城中顯貴子弟外,也有各地貴族子弟應舉薦前往太學求學。每三年一次大考,從太學學子中選拔官員。至于各部衙門小吏,則由本部按需選拔,可以不必經過大考。 雖說改革取士制度,篩除了一批草包廢物,但官場之中勢力盤根錯節,為了鞏固自家利益,自然要想應對之策。至武帝晚年,大考舞弊屢禁不止,選拔的官員參差不齊,真正做事的官員少之又少。 因此每年各部繁忙時節,都要從民間征召臨時雜吏,這是慣例。常有寒門學子應召前往,若能與官員攀上關系,好生運作,也能落個正經兒差事。由此一來,戶部撥給各部的經費便連年上漲。 武帝大怒,命通察府嚴查,革除了一批冗官,暫停大考。至元帝登基,再一次改革大考制度,取消舉薦制,允許士子自行報名參考,分科取士。但舊貴族地位穩固,寒門難出頭,官場之風一時間難以扭轉,少數衙門仍需向民間征召雜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