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集
書迷正在閱讀:我撿了只重生的貓、嬌妃逆襲帶著系統忙虐渣、危險甜妻:大叔難招架、妻貴、超凡狂徒、星劍成道、大道逍遙游、舊愛入骨,恨久成疾、荒西秘事、萬世至尊
1、越州城門 日 通判牽著糧兒的手,攜州縣的官員和不少百姓自動來到城門兩旁送別趙抃夫婦一行。 糧兒喊道:“爺爺,奶奶來了!來了!” 只見趙抃攜夫人邊走邊向兩旁百姓招手致意,后面緊跟著一輛馬車和毛彥志牽著一匹馬,背著一琴帶著一鶴緩緩走來。 糧兒淚流滿面抽開通判的手,朝趙抃夫婦奔去,她邊喊:“爺爺,奶奶,”邊撲到夫人的懷里。夫人一把抱起糧兒,動情地說:“別哭,別哭,奶奶會回來看你的!” 趙抃抱過糧兒親吻著她。他放下糧兒雙手作揖喊道:“大家回去吧!大家回去吧!” 眾人異口同聲道:“趙大人,請?;卦街菘纯??!?/br> 趙抃對著眾人喊道:“一定!一定!” (旁白):“熙寧十年(1077)五月,順利完成了越州賑災任務的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趙抃再此臨危受命,被調任杭州。因為,這一年,杭州的干旱比前年越州的饑荒還要嚴重……” 眾人揮著手,糧兒也站在前頭,揮起小手,望著遠去的趙抃一行。 2、馬車里 日 趙抃與夫人坐在馬車里。 夫人道:“老爺,聽說杭州的西湖也干涸見底了?” 趙抃點點頭:“杭州的干旱比當年越州的饑荒還嚴重。所以,神宗皇帝下了圣旨,要我去杭州也用修城之法,讓民眾以勞力來換糧,度過荒年?!?/br> 夫人重重地點點頭道:“盼老天爺下下雨吧,救救杭州百姓?!?/br> 馬車前面毛彥志背著琴、騎著馬,馬背后站著一只白鶴。一路上,由遠而近,又由近而遠漸漸而去…… 3、涼亭 日 這天,杭州通判蘇軾得知趙抃前往杭州任職,早早來到錢塘門十里外的涼亭迎接。 蘇軾站在路旁焦急地眺望前方…… 一位官員問道:“蘇通判,趙大人當年在蜀任職時……” 蘇軾沒等他說完,便感激地說:“趙大人,是我父子三人的恩人哪!沒有趙大人,也沒有我蘇軾的今天?!?/br> 此時,那官員道:“大人,趙大人來了,你看前面一行!” 蘇軾一看忙向前迎上去…… 毛彥志見蘇軾迎上來忙叫停了馬車,趙抃從馬車上下來,一見蘇軾忙迎上前去…… 兩位老友相見,同為杭州的正副長官高興得寒暄一番…… 4、路上 日 趙抃與蘇軾一路邊看邊走邊聊著災情…… 路兩邊,山塘干涸,稻田干裂,莊稼成片枯黃…… 蘇軾道:“杭州府所轄的錢塘、仁和、余杭、臨安、富陽、於潛、新城、鹽官、昌化九縣的旱災都十分嚴重?!?/br> 趙抃點點頭道:“安頓好后,我倆立即下到各縣區考察,與各縣知縣商議賑災之法?!?/br> 蘇軾道:“正是我想的,與知縣們商議對策?!?/br> 兩人由遠而近,由近而遠漸漸遠去…… 5、西湖邊 日 次日,趙抃和蘇軾來到了西湖邊,兩人望著西湖只見原來碧波蕩漾的西湖已經干涸見底,湖中僅剩下幾個小水塘,還能見到幾勺污水,湖底大部分已經龜裂,露出一道道的縫隙,有些寬的縫隙腳都可以伸進去了。 趙抃站在西湖旁眉頭緊鎖地望干涸見底的西湖。 蘇軾望趙抃道:“趙大人,您在虔州、青州任職遇到干旱,都靠求雨解決旱災,這次我們何不前往仁和縣超山一試?” 趙抃不明白似的說:“超山?” 蘇軾說:“就是海云山呀!其山超出皋亭黃鶴之上,前年才改的名?!?/br> 趙抃點點頭,道:“提起海云山,使我想起八年前任職杭州知州時,曾和杭州百姓一道游覽賞梅勝地的情景?!?/br> 6、海云山(回閃) 日 海云山梅花吐蕊綻放, 白花平鋪散玉,方圓十里遙天映白,如飛雪漫空,天花亂墜,蔚為壯觀。 (趙抃畫外音):“那年初春二月,海云山梅花吐蕊綻放, 白花平鋪散玉,方圓十里遙天映白,如飛雪漫空,天花亂墜,蔚為壯觀?!?/br> 7、西湖邊 日 趙抃道:“當時,我還寫了《游海云》一詩呢?!?/br> “哦,請大人一吟!”蘇軾高興地說。 趙抃便吟起了當年寫的詩歌: 縹緲齊云閣,遙聞摸石池。物華春已盛,人意樂無涯。 羅綺一山遍,旌旗十里隨?;ㄅ飱A歸道,驍騎看星馳。 趙抃吟誦著八年前寫的詩,他沉浸在海云山的詩情畫意之中。 蘇軾說道:“超山的美,美在梅花。十里梅花開,十里香雪海。更奇特的是其他地方的梅花只有五瓣,唯獨超山的梅花是六瓣?!?/br> 趙抃隨即道:“六六大順,討個彩頭?!?/br> 蘇軾連連點頭。 8、去超山路上 日 次日,一輛去超山的官車…… 官車上,坐著趙抃和蘇軾,兩人邊說邊聊著…… 蘇軾道:“趙大人,昨晚我為你這次求雨而撰寫了一篇祝文……” “好??!”趙抃道。 蘇軾將祝文遞給趙抃說:“請大人過目?!?/br> 趙抃接過祝文便念道:“《祈雨龍祠祝文》……” 文曰:神食于民,吏食于君。各思乃事,食則無愧。 吏事農桑,神事雨暢;匪農不力,雨則時嗇。 召呼風霆,來令我庭。一勺之水,膚寸千里。 尚饗。 趙抃念完后,道:“‘神食于民,吏食于君。各思乃事,食則無愧?!f得真好,神仙皇帝都要以人為本。但愿黑龍顯靈,‘召呼風霆,來令我庭’?!?/br> 蘇軾重重地點著頭。 (旁白):“一路上,蘇軾向趙抃講起了海云洞的故事……” 趙抃和蘇軾坐的車,由近而遠朝超山漸漸遠去…… 9、超山 日 趙抃一行到了超山腳下,趙抃和蘇軾下了車。趙抃只見山坪上面樹木蔥郁,鋪天蓋地的濃蔭遮蔽了炙熱的陽光。趙抃與蘇軾沿石階向上走去,只覺陰氣重重,兩人邊走邊看,樹林中林木參天,林間競長著許多曼陀羅花。兩人來到海云洞前,只見三面石壁懷抱,趙抃一看有上下兩洞,左上方為“旱龍洞”,右下方洞口正中有潭碧水…… 蘇軾介紹道:“這里俗稱‘黑龍潭’,又叫‘臥龍淵’?!?/br> 趙抃點點頭,只見此潭泉水從山洞中流出,流到崖壁前面,又轉向西側向前流去…… 此時,趙抃站在海云洞口,只見右側石壁上自右向左刻有“海云洞”題額,每個字兩尺見方…… 趙抃對蘇軾說:“‘海云洞’三個字還是我上次游海云山時題寫的呢?!?/br> 蘇軾點頭稱贊。 此時,手下人在洞口平地上已鋪墊了一層青松毛,擺上酒、茶、米、rou等祭品。 趙抃點起清香,敬奉天龍。他五體投地,向神龍敬香。然后起身,大聲宣讀《祈雨龍祠祝文》…… 宣讀完畢。趙抃把酒灑在黑龍潭內。蘇軾拿起鐵牌,像兒童玩水面飄碗片游戲那樣,把鐵片飄入水面。啪、啪、啪、啪……鐵片在水面一上一下漂動,最后沒入水中…… “唉!”人們不約而同長嘆一聲。 “鐵片入池為卜,牌浮則必雨,求雨的人們都相信這種說法?!碧K軾說:“可是,現在鐵片都下沉了,天還要繼續大旱?!?/br> 大家都失望地搖著頭。 突然,蘇軾提出道:“趙大人,你來投塊鐵片看看?!?/br> 趙抃從蘇軾手中拿過鐵片,把鐵片四周往上折了一條弧形線條,然后把鐵片小心翼翼地平放在水面上…… “浮了,浮了,”人們大聲地叫著。 突然,一群魚兒從山洞中游出,蕩起了水波,鐵片被水波晃蕩得扎進水中…… 10、路上 日 趙抃和蘇軾坐在車里,雨沒求下來,趙抃一路閉目不語,欲打破沉悶,蘇軾遂悄聲道:“恩公,最近有什么新作,讓學生拜讀拜讀?!?/br> 趙抃睜開眼道:“前天草就一首《次韻許遵少卿見寄》,你看看?!闭f著,他從衣袖里掏出一張紙,遞給蘇軾念道: 頭上有霜添白發,囊中無藥駐朱顏。 堪驚積歲加衰老,未省何時得退閑。 淵凈思臨浮石渚,喧嘩羞對武林山。 君恩早賜俞音下,即擁兔裘故里還。 “大人思家了?”蘇軾念完后試探地問道。 “我多次向皇上稟告,請求告老回衢?;噬线t遲沒有下旨?!壁w抃回答道。 蘇軾道:“衢州是個好地方,州城的年稅收四千萬貫,僅次于杭州,位于西浙路十三州中第二。聽說衢州已連續多年豐收,官府糧倉滿盈,家家戶戶都有余糧?!?/br> 趙抃聞此,一拍大腿,高興地說道:“哎呀!有辦法了!” “有何高見!”蘇軾忙追問道。 趙抃道:“衢州位于浙江西部錢塘江源頭,四周山地環繞,中部千塘畔平原一望無際!氣候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陽光充足,降雨豐沛,田野禾豐?!?/br> 蘇軾細聽著,不時點著頭。 趙抃接著說說:“衢州多余的糧食足夠杭州百姓食用一年以上。近幾年連續豐收,谷賤傷農,糧價一年比一年低。派人到衢州采購糧食即可解決杭州旱災缺糧的危機,又能增加衢州百姓的收入,真是一舉兩得?!?/br> “好辦法,好辦法?!碧K軾連聲叫好。 趙抃又說:“我來杭州前,皇上有旨,要我也用越州修城之法度過荒年,但杭州之城完整堅固,沒有必要再投勞力,如何是好?” “去年,我曾提出了‘把杭州建成人間天堂的方案,前任知州說我是異想天開?!?/br> 趙抃一聽,立馬來了興致道:“你具體說來聽聽?!?/br> 蘇軾便胸有成竹地說了起來…… 11、(蘇軾的畫外聲配畫面)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杭州之富,富在蠶桑,‘鄉村四月閑人少,采了蠶桑又插田’;杭州之雅,雅在sao客,‘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具體講,一是調整產業結構,把以種糧為主改為以種桑養蠶為主,百姓種糧只要自己夠吃就行,縣城、府城所需的糧食可以從衢州、婺州、湖州調運。同時,延伸絲綢產業鏈,多設絲綢成品商行,拓展刺繡、服裝生產,把以賣絲綢原料為主變為賣絲綢刺繡、服裝等成品。鼓勵商家走出去,把絲綢產品帶到長安、契丹、波斯等地區賣,使魚米之鄉成為絲綢之府?!?/br> 12、馬車里 日 趙抃聽得頻頻點頭。 蘇軾接著說:“二是疏浚西湖,提升西湖品位,借助西湖南北兩峰的景色,讓文人墨客、三教九流來杭州,住得下,吃得好,玩得高興,把一潭死水建成休閑之府、人間天堂?!?/br> “大蘇,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這個方案好啊,既有文人異想天開的浪漫情懷,又有官吏腳踏實地的具體想法。不錯,不錯?!壁w抃豎起大拇指笑著說道:“我再補充一點,擴建府衙的造船廠,多造船,造好船,造大船,開拓海上絲綢之路,把貿易做到扶桑、文朗等地去?!?/br> 蘇軾不覺連連點頭。接著,他又說:“我看把修城墻改為疏浚西湖?!?/br> 趙抃道:“這樣,也可以以工賑災了!”他贊同蘇軾的想法道:“回府衙后立即把此想法上奏皇上批準實施?!?/br> 蘇軾道:“當年唐朝詩人白居易疏浚西湖,光排干湖水就花了一個月的時間,現在老天已經將湖底淤泥都曬干了,百姓挑起來方便多了?!?/br> 趙抃哈哈大笑起來:“我們沒有求到雨,照樣享受到老天的恩賜啊?!?/br> 蘇軾笑著說道:“西湖原是錢塘江的古河道,湖底地下的水脈與錢塘江是相通的。我們可以在西湖有水的地方多挖幾口井,解決百姓缺水的困難?!?/br> “另外,動員寺廟增設病床,做好疫病防治工作?!壁w抃補充道。 蘇軾連連點頭。 趙抃又說:“回府衙后,立即把杭州的抗旱賑災方案和杭州建成人間天堂的方案一并上奏皇上。同時,我倆也做些分工,我負責調整產業結構方面的工作。督促和幫助各縣對這項工作的實施;州府的日常工作包括疏浚西湖、到衢州采購糧食等有你全權負責?!?/br> “好,就這樣決定?!碧K軾道。 不知不覺車已進了杭州城里…… (旁白):“回府后,趙抃把杭州的‘抗旱賑災方案’和‘把杭州建成人間天堂的方案’一并上奏宋神宗。不久,得到了神宗皇帝的御旨,皇上同意了這兩個方案?!?/br> 13、州府 日 蘇軾正寫好以工賑災、疏浚西湖的告示。方利明匆匆進來:“大人,……” 方利明剛開口,蘇軾便說:“你立刻去衢州代表州府簽判采購糧食的合約?!?/br> “是?!狈嚼骰貞?。 蘇軾接著說:“以工賑災、疏浚西湖的告示一出,糧食可要先行,你得速去速回?!?/br> “好,我立即快馬趕去衢州抓緊辦理?!狈嚼鞯?。 蘇軾吩咐道:“速去速回?!?/br> “是?!狈嚼鬓D身而去。 14、州府門前 日 蘇軾剛走出州府衙門,一名官員便急匆匆地趕過來,正好與蘇軾相遇。 官員見蘇軾忙稟報道:“蘇大人,以工賑災、疏浚西湖的告示一貼出,參加的人十分踴躍?,F在,出現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 “什么問題?”蘇軾忙問道。 官員說:“疏浚出來的篈草淤泥堆放在何處呢?” 蘇軾一聽愣住了! 官員繼續說:“如何堆在西湖周圍,既妨礙交通,又污染環境;如果挑運到遠處去,費用費事,何年何月才能將西湖疏浚好?” 蘇軾被難住了! (旁白):“此事愁得蘇軾三天三夜飯也吃不香,覺也睡不安穩。第四天,他決定親自到西湖四周走走,看看如何更好地處理這件事……” 15、西湖 日 第四天,蘇軾帶著隨從,騎馬先來到北山棲霞嶺。蘇軾一行下了馬,一看通靈隱和天竺的要道…… 隨從甲:“大人,這里是否可以……” 蘇軾未等他說完就搖搖頭,道:“這是通往靈隱和天竺的要道,堆放湖泥,顯然不妥當。走,往那邊去看看?!?/br> 蘇軾一行來到南屏凈慈寺看看。他站在西冷渡口,突然聽到柳林深處傳來一陣漁歌聲: “南山女,北山男,隔岸相望訴情難。天上鵲橋何時落?沿湖要走三十三?!?/br> 蘇軾一聽,心中一陣高興,情不自禁地說:“這不是在向我獻計獻策嗎?對,天上鵲橋何時落?天上可架設‘鵲橋’,湖上難道不能修筑長堤?”他馬上對隨從官員吩咐道:“這樣,湖上修筑一條長堤,既解決了湖中淤泥的堆放場所,又方便了南北兩岸交通,真可謂一舉兩得呀!” “好,好,這個辦法好!”眾人連聲叫“絕!” 16、工地上 日 烈日當空,西湖里男男女女齊上陣,挖的挖,挑的挑,往規劃好的長堤倒泥,一派熱火朝天的景象。 蘇軾陪同趙抃冒著酷日來到西湖邊,他們邊看邊談著…… 趙抃看著熱火朝天的場面道:“看來百姓積極性如此高,我看疏浚西湖,以工賑災的問題可以基本得到緩解了?!?/br> 蘇軾點點頭:“方利明去了衢州第一筆成交的糧食,明日也可到了?!?/br> 趙抃:“這就好!” 兩人又來到堆泥的地方,民工邊倒邊平著淤泥…… 蘇軾道:“這里修筑一條長堤,將南北兩岸接通了,交通也更方便了?!?/br> 趙抃哈哈一笑,道:“這可是一道美景!不僅交通方便,也將西湖分成里西湖,外西湖,太漂亮了!” 蘇軾贊同地點著頭。 趙抃望著溝通南北兩岸堤壩,自言自語道:“就叫蘇堤吧!,對,叫蘇堤!” 趙抃望著蘇軾兩人都笑起來。 17、錢氏墳塋 日 一日,趙抃和蘇軾來到錢氏墳塋前,卻是一片凄涼的景象。趙抃不覺一陣心酸,他對蘇軾講起了錢氏的歷史,道:“唐宣宗李忱大中六年(852),杭州臨安誕生了一位名為錢镠的人。唐哀帝天祐四年(907)錢镠兼并了兩浙十三州,被封為吳越王。后來,錢镠使吳越之地變成了一個獨立的吳越國?!?/br> 蘇軾不時點著頭。 趙抃又說:“幾十年后,吳越王之位傳到了錢镠之孫錢俶手中。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錢俶為了中華國土的統一,就向宋太宗獻出了兩浙十三州的版圖,這就是‘吳越歸宋’?!?/br> 蘇軾接著說:“由于錢俶納土歸宋有功。所以,從錢俶開始,北宋給了錢氏嫡裔世襲的爵位?!?/br> 趙抃長嘆一聲,道:“錢王獻土歸宋之事才過去了不到百年的時間。然而,錢氏墳塋已經變得如此凄涼……” 蘇軾也默默地點著頭。 沉默良久,趙抃道:“請老弟代勞,以我的名義撰寫一篇奏章,呈送給神宗皇帝,你看如何?” “好,”蘇軾毫不猶豫地答應道。 趙抃便口述道:“熙寧十年十月戊子,資政殿大學士、右諫議大夫知杭州卓州事臣抃言:……” (旁白):“通判蘇軾受托代知州趙抃寫了一篇奏章,既肯定了錢氏祖孫治理兩浙的貢獻,又贊頌了錢俶歸宋而免去戰亂的功績。同時,還用漢光武帝劉秀對待功臣墳塋之例,陳述了應重視錢氏墳塋管理的必要性,并且舉薦名叫自然的道士和號為道微的和尚,分別管理杭州和臨安兩地的錢氏墳廟。說理道情,又提出了建議。神宗皇帝閱后,當即表示同意,批示曰:‘可,其妙因觀改賜名曰表忠觀’?!?/br> 18、趙府 夜 趙抃念著神宗皇帝批示:“可。其妙因觀改賜名曰表忠觀?!?/br> 然后,趙抃揮筆親作一詩送給自然道士…… (趙抃邊揮筆書寫,邊吟畫外聲): 帥玉歸覲息兵鋌,吳越蒙恩過百年。 世賞至今軒冕盛,真孫宜作地行仙。 (第三十三集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