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集
書迷正在閱讀:我撿了只重生的貓、嬌妃逆襲帶著系統忙虐渣、危險甜妻:大叔難招架、妻貴、超凡狂徒、星劍成道、大道逍遙游、舊愛入骨,恨久成疾、荒西秘事、萬世至尊
1、墓地 日 青松翠柏中,一座墳墓,一個草舍。 (字幕打出)慶歷八年(1048) 趙抃及趙振攜帶家人,擺好祭品,上香燃燭,燒起紙錢…… 趙抃跪拜叩頭,深情地說:“娘,四郎為娘守孝三年已至,皇上已令四郎任泰州海陵(今江蘇省泰州市)知縣,五弟趙拊,先祖保佑也赴和州(今安徽省和縣)任監稅一職!你就放心吧,家里都好,大哥、大嫂、二哥全家都和睦孝順, 兒,?兒也十分聰明,日后定有出息。四郎苦學三年,定以佛為心,以道為骨,以儒為行,為國社稷,為朕分憂?!?/br> 大哥、二哥及家人個個虔誠膜拜,焚香叩頭…… 2、一組短鏡頭 趙抃帶著海陵縣衙官員到學校巡察…… 趙抃帶屬下到牢獄檢查…… 趙抃與毛彥志在縣城走街串巷了解民情…… …… (旁白):“趙抃來泰州海陵上任后,崇學校,禮師儒,民有可與與之,獄有可出出之。他以仁愛、寬厚為政,在海陵短短一年施政,深得民心?;实v元年(1049)趙抃被命為蜀州江源縣(今四川省崇慶市)知縣。此番由泰州海陵前去蜀州江源縣……” 3、入蜀山路 日 山峰連著山峰,峭壁懸崖上倒掛著千年古藤,鳥兒凄厲的鳴叫聲,仿若哀號,愁滿空山。 一條盤旋曲折的沿山路上,由遠而近出現了四人一馬徐徐行來…… 騎在馬上的就是趙抃,中等瘦削身材,一綹黝黑的山羊胡,一襲藏藍色綢衣,渾身透著一股儒雅之氣。他肩挎一琴,身后馬背上還停著一只白鶴。緊跟其后隨從毛彥志,身著白色短褂,背上斜挎一黑色包袱,慈眉善目,身材高大,步履矯健。他身后還跟著趙抃之弟趙揚、趙抗…… 山路陡峭難行,鮮有平坦之處,只得牽馬步行…… 毛彥志與趙抃站下歇腳,回頭望去山崖溪澗激流、瀑布,沖得山巖震,推得匠石轉,好似雷霆響徹在千山萬壑間…… 毛彥志憾嘆道:“抃兄,當真是高飛的黃鶴不得過,地上的猿猴難攀緣?!?/br> 趙抃附和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趙抃一行沿著沿山小路,由近而遠緩緩而去…… 4、棧道 日 一條黑魆魆的木質棧道,蜿蜒在懸崖峭壁邊,寬一尺盈余,僅容一人通行…… 趙抃一行緩緩而來終于來到人見人畏的棧道前。他一看一旁的萬丈深淵令人不敢側目俯視,連那匹馬也幾次三番畏懼得引頸嘶鳴,裹足不前。趙抃讓毛彥志牽著馬走在最后,他牽著趙揚的手,趙揚又牽著趙抗的手,趙抗再牽著毛彥志的手,這樣一個牽著一個,一步又一步地艱難而行,仿佛恍若與天近在咫尺,觸手可及,使人大氣不敢出。終于,趙抃一行走出了棧道…… 毛彥志搖著頭道:“抃兄,早聽說蜀道艱險,但我想象不到有這么可怕,今天算是領教了?!?/br> “是啊,沒有親身經歷過,確實難以想象‘地崩山摧壯士死,天梯石枝相勾連’的情景?!壁w抃感嘆道。 此時,趙揚、趙抗兩人都喊道:“四哥,快慰勞慰勞肚子吧!” “看,前面一座茅草亭子呢,不如下去到亭里歇歇腳,填填肚子!”趙抃手捋著那撮山羊胡道。 四人匆匆朝茅草亭走去…… 5、茅草亭 日 趙抃一行用山里流下的溪水,啃起了帶來的烙餅,趙抃邊嚼邊順手撕下一小塊,慢慢地喂給白鶴充饑。 吃完烙餅,趙抃撫琴彈奏起一首曲子來,悠揚琴聲,白鶴忽地撲騰起翅膀飛上了他的肩頭,側著頭,似乎在凝神靜聽那美妙的琴聲…… 幾只飛鳥也鳴叫而飛來,停在一旁的樹枝上,啁啁啾啾地,仿佛應和著曲子…… 一曲終了,趙抃站起,收起雷氏琴說:“走,等我們趕到三泉縣(今陜西省寧強縣)就好了!” “真的?”趙抗驚喜道。 毛彥志點點頭:“到了那里,我們就可以坐上船了,穿越長江三峽,眺望著三峽美景了!” 趙揚、趙抗異口同聲道:“太好了!” “走!”趙抃帶著琴與鶴又風塵仆仆趕路了…… 6、三峽 日 滔滔江水,激流涌動…… 趙抃佇立船頭,望著滔滔的長江水,心潮澎湃…… 趙抃望著兩岸黑褐色的山峰,時而高聳入云,接天連碧;時而近在眼前,突兀而出,仿佛妖魔鬼怪,黑騰騰地壓向木船,攝入心魂;時而挑紅李白,從崖壁上探出頭來,碧水臨照,仿如一位愛美的姑娘在對著鏡子梳妝打扮。綠樹蔥蘢間,不時有砍柴人的身影顯現,恍如星星點點…… 佇立船頭的趙抃,面對此情此景,詩情大發,一首《初入峽》很快浮上腦際…… 趙抃忙吩咐:“彥志弟,快取來雷氏琴?!?/br> “是,”毛彥志忙進船艙取來雷氏琴,趙抃坐在船頭彈唱起來: 峽江初過三游洞,天氣新調二月風。 樵戶人家隨處見,仙源去路有時通。 峰巒壓岸東西碧,桃李臨波上下紅。 險磧惡灘各幾許,晚停征棹問漁翁。 …… 忽然,風驟然而起,浪急涌至,船行進得艱難而緩慢。遠遠望去,好似一片飄零的落葉,隨時有被風浪吞沒的危險…… 不遠處的岸上,十來個纖夫一個個弓著身奮力向前傾,粗大的纖繩斜挎著臂膀,仿佛勒進rou里,光著腳丫嵌在泥沙石里,一步步沙石里艱難地往前移動…… 趙抃凝神遙望著赤身裸體的身影,情不自禁地憾嘆道:“艱辛的人們??!何時才能擺脫這般困境呢?有一種神力能助那船前進該多好??!” 7、江原城郊路上 日 傍晚時分,趙抃四人緩緩而行,從遠而近走來…… 趙揚朝著遠處隱約可見的江原城高興地喊道:“你們看,前面已是江原縣城了!” 趙抗憾嘆道:“經過幾個月的艱苦跋涉,總算到達目的地了?!?/br> 趙抃道:“彥志,天色已晚,不如在此借宿一夜,明日再趕去縣城?!?/br> “正是,”彥志指著前面一戶農舍道:“抃兄,前一戶農舍就先借宿一夜?!?/br> 趙抃點點頭,便帶著三人朝農舍走去…… 8、農舍 夜 趙抃一行來到一戶農舍前,一看兩間瓦屋一間小茅屋,便上前敲門…… 一會兒,一位老漢開了門。 趙抃客氣地:“老人家,在下趙抃,欲前往江原縣城?,F天色已暗,可否行個方便,讓我們借住一宿?” 老漢上下打量一下趙抃,見四人慈眉善目,一看就不像壞人,便說:“進來吧?!?/br> 趙抃進屋一看,屋里陳設很簡陋,沒幾件像樣家具,確是一家誠實的莊稼人。 老漢請四人在方桌前坐落,便不好意思憨厚地說:“慢待客官了,窮苦人家,實在拿不出像樣的飯菜?!?/br> 趙抃一看,桌上擺著三樣家常蔬菜,忙感激地說:“老人家,說哪里話來,是我等冒昧,打擾您家的清靜了?!?/br> 老漢給四人打來四大碗米飯,四人捧起米飯大口大口吃起來,老漢見他們吃的甚歡,自然非常歡喜。 趙抃吃完飯后,老漢又給大家奉上清茶。趙抃呷了一口老漢奉上的清茶,便關切地與他攀談起來…… 趙抃道:“方才多有失禮,還沒請教您尊姓大名哪,眼下日子過得可好?” 老漢說:“小可朱春旺,膝下兩個兒子,一個業已成家,一個尚且年少。你看,兩間瓦屋,我兩老與小兒住一間,大兒子另外一間,茅屋作為廚房及豬舍?!?/br> 趙抃點點頭,看了看偌大一間瓦屋,中間僅用一條深藍色的粗花布簾分隔,外邊是起居室,里邊作臥室。 老漢接著說:“不瞞你說,我們這個村條件還算好的,但村里絕大部分人家日子并不好過??!” “哦,為何?”趙抃百思不得其解地問:“難怪我們一路走來,還有些良田荒蕪著,該不會缺少勞力吧?” 老漢搖搖頭:“并非如此,其實大家是不愿意耕種呢?!?/br> “為什么?”趙抃更不解地問。 “因為,種得越多,虧得越多啊。先生你們遠道而來,有所不知,如今老百姓負擔太重??!除了正常的田畝稅,人頭稅外,朝廷臨時攤派的各種雜稅名目繁多呀!”老漢解釋道。 “哦,”趙抃望著老漢。 老漢又說:“比方說,科買官布,科買‘九璧大綾’,苗米折納,等等?!?/br> “什么叫科買官布?”趙抃問。 老漢說:“就是官家強制攤派百姓織布匹,每織一匹實際價值八百至一千文,但官府僅付百姓三百至四百文。你想想,一匹布就要賠五六百文錢哪。還有科買九璧大綾,每匹成本就得六七貫,,而官府僅付兩貫上下,百姓不僅勞心費力,還得倒貼錢財。而且,年年增多,這一來百姓日子還不越過越窮啊?!?/br> “哦,那你說的苗米折納呢?”趙抃問。 老漢說:“把攤派百姓頭上的官絹折換成大米,百姓交大米抵官絹。過去每七八斗米可折納官絹一匹,但近年來,大米價格下跌,官絹價格上漲,每一斗大米只值大錢兩百至一百三四十文,而官絹每匹則上漲到大錢三貫以上……” 趙抃恍然大悟,失聲叫道:“這一折納,豈不是至少要多繳一倍了嗎?” 老漢重重地點點頭:“是??!你說,這是什么世道呀!” 趙抃默默地點頭思考著…… “州縣官員層層督促,期限完成。繳不出者,強行牽牛,搬家具抵債,有的還被關進大牢。我老漢還算有個年輕力壯的兒子。一家人辛辛苦苦,一年也混個溫飽。如果老天不照應,碰上災年就得餓肚子啦?!崩蠞h越說越激動起來。 說到這里,里屋傳來朗朗讀書聲。趙抃側耳細聽,原來一個小伙子正在誦讀杜甫的《賣炭翁》。 趙抃循聲而進,見桌上還放著一本《論語》,遂拿起書,關切地問:“讀的懂嗎?孩子?!?/br> 小伙子搖搖頭,道:“大多讀不懂,只是喜歡讀?!?/br> 老漢忙解釋道:“這是我家小兒子讀著玩,這孩子,從小喜歡讀書,便上了幾年私塾。這年頭,負擔越來越重,江原本地沒學堂,要到成都上學,莊戶人家哪能供得起啊?!?/br> 趙抃沉默地點點頭沉思起來…… (趙抃畫外聲):“自己當初要不是碰上余仁合這樣的善心人。自己怎能有今天呢?何不想辦法在江原建一所學堂?讓那些上不起學,又愛讀書的孩子都能受教育,有個好的前程,那該多好?!?/br> 9、江原城門 日 早晨,江原縣的官員及各界人士數百人,在寒風中站了一個多時辰迎接新知縣…… 官員甲翹首眺望道:“官轎還看不到,鑼聲也聽不見,新知縣還沒看到動靜?” 官員乙:“新官入縣也得擺……”話剛說到此時,前面出現了四人一馬徐徐而來,騎在馬上的約莫四十出頭,瘦削中等,黝黑臉膛,一綹黝黑山羊胡,渾身一股儒雅之氣。他們來到城門前,眾人視而不見。此時,趙抃下馬,走到官員面前問:“你們是……” “迎接新知縣趙大人!”官員回應道。 “本人便是……”趙抃邊說邊亮出官印。 (旁白):“霎間,眾人都驚呆了!眼前這位頗有點仙風道骨的儒生,就是新任的江原縣知縣大人!眾人一看,他身后不見一頂轎子,僅帶著三個隨從,背著一把古琴,更讓眾人驚訝的是,馬背上居然停著一只白鶴,正好奇地伸著脖子望向眾人。如此一來,眾人眼前的知縣,分明是一位瀟灑脫俗,云游四方的俠士?!?/br> “拜見趙大人!”眾官員齊聲喊道叩拜…… “快起,快起,”趙抃道。 此時,一位官員來到趙抃面前介紹道:“我是通判周博,這位是主簿楊瑜,這位是……”說話輕言慢語的通判向趙抃逐個介紹在場的官員…… 主簿楊瑜看上去約莫三十多歲,中等身材,眉清目秀,儒雅中卻隱隱透出著一股書生的傲氣,絲毫不見官場上那股諂媚之勁。 寒暄過后,通判周博道:“我等已在江原最好的酒店‘得月樓’擺下酒席,為趙大人接風洗塵?!?/br> “萬萬不可!趙某初來乍到,不敢叨擾,還望諸位海涵?!壁w抃堅辭不受,遣散眾人,僅讓通判一人陪同回衙舍。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趙抃抱拳致謝道。 (旁白):“趙抃此番入蜀考慮路途艱險,讓夫人孩子都留在老家衢州生活,僅帶毛彥志及兩個弟弟趙揚、趙抗,背著一把古琴,帶著一只白鶴?!?/br> 周博陪著趙抃一行前往衙舍,一路想著…… (周博畫外聲):“這位趙大人難道千里迢迢來四川,帶一琴一鶴,卻不帶婆娘,分明是個愛玩樂的主,說不定還好女人呢!” 10、衙門 日 次日,通判周博向趙抃介紹江原縣的一些基本情況…… 通判道:“……趙大人,江原縣的情況基本如此,如有什么隨時問我?!?/br> 趙抃點點頭,便問道:“此番入蜀,沿途也聽到一些科買官布,科買‘九璧大綾’,苗米折納等等,可有此事?” “有,”通判肯定道:“這一切都按上面的指令行事?!?/br> 趙抃點點頭:“這么說,百姓所言非虛?!?/br> 周博重重地點點頭。 趙抃又問:“江原城里有哪些比較紅火的茶館酒樓?” 周博一一作了回應。 (周博畫外聲):“難道這位趙大人真的是一位愛玩的主嗎?” 趙抃說:“今日無事,你歇息去吧?!?/br> 周博起身告辭后,趙抃便對毛彥志說:“彥志,你準備一下,我們今天晚飯上街解決?!?/br> 一聽這話,毛彥志心知肚明道:“抃兄,又去暗訪,體察民情?” 趙抃嘿嘿一笑。 11、街上 夜 華燈初上,街上熱鬧非凡。 趙抃一身米白色粗布長衫,頭戴瓜皮帽,看上去如同一個走南闖北的小商販,毛彥志則一身伙計的打扮。兩人走在江原最繁華的街上…… 街頭,一個七八歲的小女孩攙扶著一個不斷咳嗽的老伯在乞討,趙抃走過去習慣地摸出一個銅錢,彎下腰輕輕地放入小女孩的飯碗里。此時,一股瑟瑟寒風,他見小女孩衣衫單薄,不覺心生憐憫,忙又從袋里摸出幾個銅板放入那臟兮兮的瓷碗中…… “多謝伯伯,多謝伯伯,”女孩連連磕頭道謝。 老伯剛想說句謝謝的話,卻被一迭聲咳嗽打住了。 12、聚財園 夜 趙抃二人一路行來,見到一家“聚財園”的飯店,生意紅火,而且進出之人盡是穿綾羅綢緞的富貴人。 趙抃看了一眼毛彥志便走了進去。他掃視一下大堂十來張桌子座無虛席,只有朝北的角落里,桌旁坐著一個自斟自酌的中年漢子。跑堂的小二一見來客立馬過來,殷勤招呼道:“二位里面請,樓上有雅間?!?/br> 趙抃用手一指那張桌:“就這里吧!” 然而,中年漢子還自顧自地沉浸自己的世界里,對趙抃二人視而不見,只顧自個獨飲。 趙抃叫上酒菜與彥志喝了幾杯后,便對中年漢子舉起酒杯道:“老弟,來,我兩干一杯,如何?” 中年漢子未接話頭,只是瞇著眼睛,晃晃悠悠地舉起手中酒杯,與趙抃酒杯碰了一下,一飲而盡。 趙抃從中年漢子醉眼迷離中,看到他憂郁的眼神與那憂結的眉頭。便問道:“老弟,本地人吧,跑買賣的?兄弟也是跑買賣的,剛到貴地不久,叨擾了,不介意吧!” 中年漢子點點頭:“不,不,不妨事,都是吃這碗的,不容易?!?/br> “兄弟,怎么就你一人哪?喝悶酒,喝多了可會傷身子骨哦!”趙抃一見果然是買賣人,便試探地問:“莫非兄弟有什么心事?” “唉,”中年漢子長嘆一聲道:“你外面剛來,哪里曉得呀,這年頭,生意越來越沒法做啰?!?/br> “哦,怎么難做?”趙抃追問道。 中年漢子環顧了一下四周,壓低聲音說道:“近年來,這個捐啊那個稅的,越來越多,非但賺不到錢,還把老本都賠上。這樣下去,那點老底都要掏空啰,你說怎么辦?” 趙抃望著中年漢子點點頭。 中年漢子又說:“回家種田去吧,也一樣。我販銷的茶葉賤,米價也賤,那些科買,絹納對誰都一樣。以前呀,我做生意條件還可以,但現在一天不如一天。你沒看見,整個江原縣,窮人越來越多啰?!?/br> 趙抃聽了點點頭,情不自禁地自語道:“怎么讓江原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呢?!” 13、街上 夜 趙抃與毛彥志從聚財園飯店出來,沿街邊走邊聊著…… 趙抃憾嘆道:“彥志,看來不解決稅務問題,江原老百姓就……” 毛彥志點點頭:“從農戶到商人都講到這個問題,解決稅務之事確是當務之急?!?/br> “從明天起,我們去鄉間小鎮再走訪一下,多了解一些情況,你看如何?”趙抃問道。 “小弟也是這個意,”毛彥志與趙抃的想法一拍即合。 兩人由近而遠漸漸遠去…… 14、一組短鏡頭 (旁白):“第二天一早,趙抃和毛彥志兩人一身衣裝出發,連續幾日走訪了幾個鄉間 小鎮,又花了幾天走街串巷,茶館酒樓地跑下來……” 某小鎮上,趙抃和毛彥志走訪商鋪與店主聊天…… 田間地頭,趙抃與毛彥志與田間地頭勞作的農夫交談…… 桑地里,趙抃和毛彥志與在摘桑葉的農婦談話…… 涼亭里,趙抃和毛彥志與在涼亭里歇腳的農夫聊家?!?/br> 農舍里,趙抃和毛彥志與老農交談…… 酒樓里,趙抃和毛彥志與兩位商人模樣的人聊著…… 茶館里,趙抃和毛彥志與茶友交談…… …… 15、一棵大樹下 日 趙抃與毛彥志坐在大樹下交談…… 毛彥志說:“抃兄,這些天來我們連續走了幾個鄉間小鎮,也走街串巷,去了酒樓、茶館,所到之處,與人所談,情況確實與老漢和中年漢子談論的相差無幾?!?/br> 趙抃點點頭:“是啊,我也算了一下,即使豐年,農戶在交納稅賦之后,糧食也所剩無幾了,還得依靠打零工賺錢貼補,再補充一些野菜,勉強度日?!?/br> 毛彥志長嘆一聲:“如逢災年,百姓就將流離失所,餓殘遍野了?!?/br> 趙抃站起來沉思良久:“看來不解決這個問題,江原老百姓就沒有好日子過呀……” 毛彥志重重地點點頭。 趙抃下決心道:“必須上奏朝廷,讓皇上知道,恩準為民減稅才是?!?/br> “是啊,”毛彥志贊同道。 16、書房 夜 燭光下,趙抃奮筆寫書,正在全神貫注寫上奏朝廷奏狀…… (特寫):趙抃奮筆疾書,寫了《奏狀乞減省益州路民間科買》…… (旁白):“趙抃寫的奏狀列明稅負過重的種種危害?!畣柕脤氃郧氨緹o如此浩大數目。伏望陛下仁圣,特賜矜恤,下本路鈐轄轉運司,共同體量于折變科配買織匹帛,萬數內減放一半以上?!岳诎傩招蒺B生息?!?/br> 17、路上 日 一條沿山道上,江原縣差役肩背黃色奏折快馬飛奔而去…… (旁白):“次日,趙抃立即派縣衙差役日夜兼程,將《奏狀乞減省益州路民間科買》的奏狀早日送到朝廷皇上手里……” (第五集 劇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