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節
他當然知道,因為他已經經歷過了。 羅樞最終答應了尚公主,雖然他并不喜歡馨語公主,他只是想要借此鞏固跟皇家的關系罷了。 他知道攔不住謝西暝出京,所以他想竭盡所有,做謝西暝在京城內的最強助力。 此刻謝西暝握住羅樞的手腕,竭力凝神,說道:“子要,我希望你別為難自己,更不必為了我去當這個皇家的女婿……” 羅樞睜大雙眼,心怦怦亂跳:“你、你怎么……” 看著摯友,謝西暝在悲涼之外感覺到一絲暖意。 羅樞是個愿意為他付出所有的人,甚至在后來楚王上位,有意針對謝西暝的時候,羅樞跟馨語公主一起為了謝西暝跟楚王對抗。 直到此刻謝西暝確信了,自己大概是真的“死而復活”了。 偏偏是在這個生死選擇的時候。 所以假如他什么都不做,還是如先前一樣離京出關,最后沈柔之的結局恐怕也會如他知道的一樣無法更改。 在整夜未眠之后,謝西暝做出了一個決定,他要做另一個跟之前截然不同的選擇! 兩日后,謝西暝帶著小侯爺傅寒離京趕往西北邊關。 半個月后,徐府的少夫人沈柔之出城燒香。 中午時分在齋房里小憩,約略小半個時辰丫鬟入內查看,卻發現房中并無少夫人的蹤跡。 本以為是悄悄地到外頭去了,誰知找遍了整間寺廟都沒發現沈柔之的蹤跡,竟是離奇失蹤了! 作者有話要說: 上章有小伙伴提出來啦,不錯,小西的重生的時間點并不是固定不變的~ 感謝在2020-10-01 15:48:49~2020-10-02 19:26:59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ajada、多大我愛你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順其自然 10瓶;丁丁貓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29章 這個故事謝西暝并沒有講完。 才說到“那位夫人”失蹤, 就有丫鬟來找沈柔之,原來是沈珍之那邊出事。 沈柔之急著要聽下文,忽然給打斷, 心火上升, 可又不能置之不理。 便對謝西暝道:“回頭你再跟我說,我去去就來?!?/br> 謝西暝帶笑一點頭, 略一猶豫,便跟沈柔之道:“柔柔,天要下雨, 娘要嫁人,若是沈珍之執意不肯回頭, 你就不用勉強了?!?/br> 柔之才要走,聞言詫異:“你……” 她本來想問謝西暝在說什么, 但是心念一轉,便若有所思地看了他一眼,只點點頭便轉身去了。 身后謝西暝目送她離開,并未立刻出門。 傳信丫鬟雖沒告訴沈柔之到底是何事,但謝西暝聽說是沈珍之的事兒, 心里卻已經猜到了幾分。 在他的故事里,之前韓奇覬覦沈柔之也是發生的,但到最后, 卻是沈珍之嫁了過去, 她對于那個韓奇是真的喜歡, 似鬼迷心竅。 可謝西暝當然不會告訴柔之沈珍之的結局。 因為之前的品行不端,從最開始珍之就給韓家嫌棄,韓奇又是個風流成性的,家里除了姬妾, 還有些虎視眈眈爬床的丫鬟,極為不堪,明里暗里讓沈珍之受了不少氣。 之前沈柔之在洛州城的時候還替她撐腰,等柔之進京去了英國公府,身邊無人照拂她,情形更加難過了。 韓奇幾次動手,甚至揚言休妻,可韓家的人覺著到底有柔之這一層關系在,柔之身后還有國公府,所以還沒有絕情絕意。 珍之也過了幾年舒服的日子,那是因為沈柔之嫁給了徐麒臣。 天下誰人不知徐麒臣,柔之大婚之時,韓家還舔著臉跟著珍之進京道賀。 后來回到洛州,沈珍之在韓家的地位一時無兩。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這種風光也隨著柔之的身故也隨著煙消云散了。 這種種,謝西暝只是聽人家說起來的,完全沒放在心里,而此后珍之如何,更跟他毫無關系了。 對謝西暝來說,柔之已經做了她該做的,盡量的規勸,攔阻,但目前看來,沈珍之是死心不改啊。 其實謝西暝并不討厭沈珍之,對他來說,他是有點理解沈珍之的。 沈珍之對于韓奇的喜歡,大概有點兒類似他對于柔之的執念,總是要重蹈覆轍,無法松手的。 當然,他們所愛之人,一個在地,一個在天,完全沒有可比性。 因為猜到了珍之一定會執迷不悟,不撞南墻不回頭,所以剛才謝西暝才對柔之說那些話。 柔之沒有問緣故,多半也是猜到了。 只不過,謝西暝雖料到珍之又是為了何事攪擾,但他卻想不到,這一次珍之用的是什么法子。 沈柔之來到珍之房中,見丫鬟都在外頭,里間珍之已經沏好了茶,見她進門便含笑站了起來。 掃了眼桌上的茶器,柔之道:“不必弄這些了,到底有什么事只管說吧?!?/br> 原先她對庶妹自然不是這樣冷漠的,可珍之實在是不懂事,倘若珍之已經回心轉意不去惦記韓奇,那一切自然可以轉圜,可眼見珍之是九頭牛都拉不回來了,實在叫她可嘆可氣。 珍之倒是笑吟吟地:“長姐還在生我的氣?我已經知道錯了,何至于就氣到這地步?如今父親不在家里,自然是長姐幫著老太太料理事情,除老太太外您是最大的,何必就跟我一般見識呢?!?/br> 沈柔之一笑:“你也知道父親不在家里,大家自然要齊心協力循規蹈矩,你問問你自己干的事兒,是可以輕易給原諒的嗎?” 珍之低頭想了會兒:“我知道長姐的意思,您其實是為了我好?!?/br> “我怕你有口無心,”沈柔之道:“我一是為你,同時也是為了沈家,再怎么樣你也不能忘乎所以,敗壞了沈家的名聲,要是讓父親知道了他不在的時候家里出了這種事,又讓他情何以堪?” 珍之看著她,突然一笑。 沈柔之覺著她的笑有些古怪,便道:“怎么,你覺著我說的不對?” “我哪里敢,”珍之搖了搖頭,輕聲道:“我只是覺著對父親來說,恐怕他不會在意我的去留這種小事吧?!?/br> 柔之懷疑她是在暗諷什么,沈珍之卻微微欠身,從袖子里拿出一樣東西,輕輕地放在沈柔之跟前:“長姐請看?!?/br> 那像是一封信,封皮上卻沒有寫字,沈柔之只看了一眼就僵住了:“你……”她驚怔不信,忙拿起那信,打開看了眼,即刻震怒:“你竟敢去我房中偷搜東西?” 沈珍之忙道:“長姐不要誤會,我還沒有下作到那種地步,何況你房中的人又不蠢,哪里會許我偷偷跑到里頭去?” 沈柔之皺眉。 珍之一笑:“這個是之前奧兒拿了看的,無意中給我瞧見了,并不是真的想要偷看。又怕他小孩兒不懂事,把這封信拿到別的地方去給別人看見了反而壞事,所以才悄悄地留著,親自轉給長姐?!?/br> 沈柔之聽說是沈奧拿出來的,心中懊悔。 沈奧畢竟是個小孩兒,又是親弟弟,時常往沈柔之房中玩耍嬉戲,那些丫鬟們自然也都不避著他。 恐怕是不知什么時候那小子在自己床上亂翻,把這個找出來了,他如今識字還不全,好奇亂看是有的。 但是柔之又知道,沈珍之這會兒把信給自己,并不像是她說的一片好意。 果然,珍之道:“但我雖然看過了,仍是有些不能相信呢,原來小西竟然是……而父親居然肯為了他做出這樣驚世駭俗的事?!?/br> “行了,”飛快地定神,柔之把信放了起來:“你想怎么樣,說罷。不過我也事先告訴你,你要是想用這封信做要挾,要我做什么違心背德之事,卻是妄想?!?/br> 沈珍之見她已經估到自己的用意,便也不再遮遮掩掩,只道:“長姐說的違心背德之事是什么?” “比如,讓你嫁給韓奇,”沈柔之冷冷說了這句,忍不住道:“我就想不明白了,你也知道韓奇為人不堪,怎么就對他……你以為我是想壞你的好事,殊不知我是攔著你跳火坑!” “是不是火坑,當然是跳了才知道?!鄙蛘渲畬ι先嶂哪抗猓骸拔沂羌薅怂?,是生是死是我選的,就算真的是火坑我也絕不會怨任何人!所以長姐,求你成全我吧?!?/br> 柔之給沈珍之驚的幾乎失語,此刻謝西暝的話突然又在耳畔響起。 她看著珍之決然的神情,慢慢地冷靜下來。 “話既然說到這個份上,倒也罷了,”終于,沈柔之淡淡地說道:“只是你若要我親手撮合這門親事,卻是不能的,我只是不管罷了,你要是能過了老太太跟父親那一關就行,我絕不會跟著他們阻攔就是了?!?/br> 沈珍之聽了這話,微微有些失望。 柔之冷笑道:“助紂為虐的事我是不會做的,最多只是置身事外?!?/br> 說完后她便站起身來,往門口走了幾步,她回頭看向珍之:“你要記得今日你跟我說的話,他日若在火坑里,不要怨我沒有伸手,我已經仁至義盡了,是你怕攔著你的大好姻緣,自己推開不要的?!?/br> 回房之后,柔之便把沈承恩的那封信燒了,又叫人把沈奧帶來,訓斥了他一番。 沈奧也承認了是亂翻出一封信,因好奇是什么便拿著看,無意中給珍之瞧見才要了去。 小家伙知道闖了禍,嚇得哭著說再也不敢了,柔之知道他不還小不懂事,何況自己從小到大沒什么可瞞著他的,生平第一次就鬧出事來,于是反而又安撫了他幾句,問起他跟沈逸振等練武的事情,沈奧才又很快地破涕為笑。 此后又過數日,突然京城里吏部來人,遞了調任文書到府衙。府衙的人又慌忙派人向沈府報信。 與此同時沈承恩的心腹也緊趕慢趕地回來,說了要留任京城的事情,讓家里迅速地打理收拾,即刻上京。 聽了這消息,老太太先大喜起來,畢竟山高水遠的,且不知沈承恩在京內禍福,又幾時能夠回來。 如今聽說兒子高升了,舉家進京,當然是大喜之事。 連二房那里聽說也是歡欣鼓舞的,卻又擔心沈承恩不會帶挈他們,曾氏急忙過來借道喜的名頭打探消息。 有家奴得知消息,也忙在門口放起了爆竹。 沈奧等小家伙只知道要去京城見大世面了,當然也是一派興奮。 舉家歡騰的時候,對柔之而言,心里突然惴惴,進京兩個字,就像是一枚無形的冰針,陡然刺在身上,有一種難言的切膚之痛。 她不知自己為何會如此,明明是該高興的,畢竟父親圍觀清廉,也有才干,而對仕途之人來說,進京便意味著會更進一步,有的人甚至耗盡一輩子都無法到這一步。 但她就是有些高興不起來。 可是老太太那邊已經欣喜若狂了,一邊催著柔之快些處理此處的家事家務,田宅等等,一邊每日里接見那些來賀喜的人,又怕柔之一人忙不過來,便又叫曾氏幫著處置。 幸而曾氏知道了他們也要跟著進京,心落了地,便也真心實意地幫著沈柔之,也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耍小聰明之類,有了她,倒是省了柔之不少事。 而府內最著急的卻是沈珍之,她很清楚若是居家進京,再要嫁到韓家機會只怕渺茫。 幸虧這洛州城內有比她更急的,那就是韓家了。 原先韓家當然不把沈珍之放在眼里,但如今沈承恩要留京了,這相當于塵埃落定,而且沈柔之太高不可攀,退而求其次也是極不錯的!好歹別放開了這一層關系。 加上珍之跟吳姨娘也都心頭發熱的,兩伙人算是碰出了火花,韓家便連派了人往沈府走動,也是借著賀喜的名兒,其實自然是想趁機活絡,將這門親事定下來再說。 老太太當初雖然一怒不輕,可她畢竟是韓家的人,又給族內那些老妯娌、兄弟等說和,無數動聽的話連番攻襲,心思就活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