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頁
但是,這其中有個致命問題就是時間。小皇帝之所出走,便是存了永遠不歸的心思,可謝殞必定會用朝政安穩和太后的鳳位巧言令色欺騙太后寫懿旨。 太后懿旨上寫小皇帝兩年后歸,謝宣猜測定然是因為謝殞欺騙太后說會盡全力尋找皇帝陛下,兩年的時間綽綽有余,可騙到了太后懿旨之后,他卻并不會按照他說的那樣尋找皇帝陛下,事實上,他巴不得皇帝永遠不出現,最好因為各種原因死在外面。 謝宣宦海沉浮多年,自然明白這兩年時間,不過是謝殞的緩兵之計罷了。 等兩年后,朝臣們見小皇帝不回來,定然會找太后要個說法。 大臣們催太后,太后自然會催謝殞,屆時謝殞只要說自己找不到或者干脆騙太后皇帝已經死了,斷了太后的念想,太后這樣的無知婦人,定然六神無主,惶惶不可終日。 國不可一日無君。 禹靈帝若是不在,他又沒有子嗣,便只能按照宗室的輩分,讓他的弟弟宋王來繼位。 可宋王并非太后親子,還因為母親的緣故,素來和太后有嫌隙,若是宋王上位,太后的最終結果只怕不太好,在這種時候,太后不能不為自己考慮。 這時候,若是謝殞巧言令色提起禹靈帝的禪位詔書,讓太后出面做主將大禹的江山禪位于他,承諾將依舊按照太后之禮奉養太后,太后不會不心動。 而朝堂,經過兩年時間的清洗,人心已經盡歸于謝殞,只怕就算提出禪位,除了那些迂腐文人,其他人都不會有意見。 若真是如此,謝殞便完成了竊國,將這祁家天下改姓了謝。 可此謝非彼謝,謝宣和謝殞雖然都姓謝,但他知道,他們謝家和謝殞素來有嫌隙,謝殞必然不會顧念同族之情誼,該拿他們開刀絕不會含糊。 且謝殞素來親近寒門子弟,若是他真的上位,改朝換代只怕這鶴臨城的所有舊世家都會被用來為新朝祭天! 他們決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 只好先下手為強了…… 太后是個沒有主見的人,她雖然于治國一竅不通,但弄權她還是很擅長的,謝殞這兩年收攏權柄的行為也觸怒了太后,她被穆康公三言兩語說動了,答應若是他們對付謝殞,太后會保持中立,絕不插手。 但他們世家雖然想對付謝殞,但在謝殞眼皮子底下,他們畢竟還是會有些許忌憚的,因此只是想著要對付謝殞,但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被他們等來了一個機會。謝殞竟突然決定要去巡視河工,離開了鶴臨城。 謝殞離開后,一場針對他的陰謀在鶴臨城春天的花影里悄然醞釀著,只待請君入甕。 謝殞回來之后,他們并未給他絲毫喘息的機會,直接發動彈劾大朝會,為的就是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打他個措手不及。 穆康公和謝宣決定先以弒君之罪彈劾謝殞,若是被他們僥幸成功,謝殞手里那份禪位詔書便也是廢紙一張,便是他拿出來,他們也可以說是謝殞在弒君之前逼迫皇帝陛下寫的…… 這樣,他繼位便不是順理成章的了。 只是謝殞雖然是個文臣,但畢竟手握權柄多年,殺伐決斷,區區一個大朝會,只怕難以扳倒他。 今日的大朝會他們準備了文批和武斗兩種,文批就是靠打嘴仗將謝殞扳倒,誰能想到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小皇帝,就眼下這個情況來看,文批是成不了了…… 今日若是不成功,按照謝殞的性格只要讓他緩過一口氣,只怕陷害謝殞這些人都要身首異處。穆康公和謝宣在說話的間隙地相互看了一眼,瞬間達成了合議,文的不成就來武的! 今天上朝之前,他們已經讓羽林軍埋伏在殿外,只等時機成熟謝宣一聲令下! 謝宣買通了殿內一個小黃門,在他們處于下風的時候,便讓他出去悄悄給羽林軍通風報信了。 方才,皇極殿的正門便是外面的羽林軍關上的。 至于羽林軍為什么會聽謝宣們的話,這還要感謝謝殞。 京城周圍的兵馬只有三種,京城防御司的兵馬,還有拱衛宮城的禁軍和天子親衛羽林軍。 禁軍和京城防御司當然都被謝殞牢牢握在手上,但也許是因為羽林軍是天子親衛,他怕自己接管羽林軍,引起朝野內外的爭議,且羽林軍本來就沒有多少人,因此名義上還一直由天子掌管。 可祁褚只不過是個傀儡皇帝,平常沒有那么多出巡的公務,整日里就宅在宮里,連天子的面都很少見,更別說保護了,因為祁褚這個皇帝當得太省心的關于,如今羽林軍的職責便只有在皇極殿外站崗的職責。 活生生從一個戰斗兵種變成了儀仗隊,怎么能不憋屈? 且因為禁軍和京畿護衛司都因為是謝殞必須籠絡的軍隊勢力,因此待遇也比羽林軍好了不少。 同在京城,為何偏偏他們羽林軍就仿佛是后娘生的? 羽林郎大都是世家子,或靠著家族蔭封進了軍,或靠著裙帶關系進了羽林郎,世家出生天子親衛,這兩重身份不僅聽上去有面子,更讓他們在歷朝歷代的軍種里都是待遇最好的。 可如今到了本朝,羽林郎這三個字怎么就聽上去跟破落戶一個意思。 這一切都要怪謝殞?。?! 羽林郎們心中自然不服,既然陛下不管他們,那他們便自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