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頁
索蘭鐵青著臉不說話。 “合作。鎧役軍你必須抓牢。力量不能放松。祖姜滅亡了,你笑陵草氏蠢,她的確蠢,但祖姜從前的理念不蠢。要和男人爭,絕不能心軟。你不會不懂這道理,否則到不了這位置。但你沒有學全,對夏仲康太溫柔了。其實感情也是這樣的。喜歡一個人,不需要等著他的垂憐,你可以直接憑借力量把他搶過來,不聽話就打斷手腳鎖在床上你愛怎么上就怎么上。把一切握在自己手中不好嗎?”這種思維方征不用別人教他,雖然……是被迫狠狠體驗過的經歷。 索蘭說不出話,艱難地消化領悟著。方征也不催她,驅散無關思緒,開始凝神使用“啟示”,之前那卦并沒有結束的“渙”(就是用蝸牛告訴線索的那卦),繼續浮現出第二爻?,F在方征已經能控制它的出現時機,而不是像過去那樣隨機冒出。 內容方向……方征在心中默念:我要救子鋒,我要救子鋒,我要救子鋒……或者至少讓他看到一點子鋒被抓住的原因和細節,他好思考對策。 白霧裊裊間,浮現一片蔚藍晴朗的天空,空中只有幾朵白云。陽綸城上空,看得見高聳的四巫靈巨大雕塑。白霧浮現的時間短暫,畫面也只呈現一角。饒是以方征視線分辨,天空中起初也什么都沒有,忽然間狂風大作,天空彼方飛來了四只羽翼燦爛得能反射光芒的巨鳥——是虞夷的鸞鳥。不是子鋒代步的朱鸞,正好是其他顏色的四種,青鸞、白鸞與赤鸞呈三角環繞,中間的金鸞最大,羽毛也最燦爛。更令方征驀然震顫的是,那鸞鳥背上乘著一個人,卻不是子鋒。全身裹在黑色的綢緞中。畫面到此就消失了。 方征心中劇烈震動,子鋒果然不是無端失手。虞夷的?渾身籠罩在黑色綢緞中的高大身影。從身量看應該是男人,所以不可能是虞夷圣女;也不可能是那老狐貍國君,如果他有那本事何必來蹭青龍嶺的聯盟;方征又快速從記憶中打撈其他人,是羿君的侍從屺兮?不對,他已經被子鋒殺掉了。還有誰?是虞夷在首銅山里掌管禹強營秘密的巫君嗎?可據那個老狐貍說,這些年金鸞甚至只在子鋒殺掉大青龍回國封大司威的那年,才短暫地飛出來鳴叫過幾聲。十巫中沒人有這能耐。何況金鸞應該是威脅陽綸城最恐怖的存在,怎么夏仲康還完好無損,陽綸城一點事沒有,反倒是子鋒出事了。難道虞夷和夏渚還結盟了,他們不是世仇嗎?這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163章 卦象需要在方征行動后才能給出下一個畫面,方征焦急思索對策,畫面不會無端出現,可是這個乘在金鸞背上的神秘黑衣男人已經被方征排除了他所知道的有關虞夷秘辛的全部可能人選。會不會是之前信息不真實,譬如屺兮沒死?又譬如虞夷老國君撒謊?可那樣一來任何猜測都無法成立,不符合這卦象需要他用邏輯來推演的前提了。一定是他已知過的信息,那些信息也是真的,只是暫時對應不上罷了…… 方征感覺到,卦象變難了,可是給予的信息也重要多了。這就是練功到一定程度開始“進階”了嗎? 方征頭痛思考間,身下的馬匹已經乖順地跟著前方帶路的武士向遠處都城走去。他鎮定心神,想要救出子鋒,他一定不能自亂陣腳。先搜集些別的信息,他目光不由自主被陽綸城的建筑外觀吸引。陽綸土石砌成的城墻很奇怪,高度在逐漸變矮,像一圈海螺線,最矮的地方只有半仞,最高的地方有九仞。這奇特造型并不像能有效防御。城中最高的四個人獸造型的巫靈雕塑已經十分顯眼,難道城墻形狀也是象征意義嗎? “這城墻怎么了?”方征問索蘭。 “過去陽綸城墻都是九仞高。那是太康造的,違背了當年崇禹帝廢止高墻的決定。主君繼位后要恢復祖制。但拆掉那么高的墻實在太浪費人力,主君就命令每年農閑時,慢慢挑一小部分拆除,拆了十年才拆掉一半,就這樣了?!?/br> 方征心想這夏仲康還挺有搞藝術造型的天賦,把城墻拆成海螺型原來是為美觀。結合他那早死的哥哥太康設計出巫靈雕像的細節。在上古時代能用石頭建造那么大的神像本來就是藝術行為。這大禹后人的藝術細胞都還挺發達,又或許是得了涂山嬌那邊的遺傳? 一邊朝都城的正大門前進,方征一邊觀察矮墻可見的城中建筑,在心中快速推測這城池大致的生產情況。這時候“啟示”白霧又配合他了,不是那種需要他行動的細節,而是告訴他籠統信息的霧氣。 陽綸是四境之內最大的城池之一,它不像虞夷的都城饒沃只為貴族和奴隸主開放。陽綸城中住著很多名義上的“普通居民”。當然有條件住進都城的家庭戶在國民中也算是殷實的中上層了。城池中的居民主要有三大生產方式,第一是靠城邊田地為生。第二種是在城中各種“制造”加工坊中,譬如玉坊、木坊、礦料坊和織造坊。第三讓方征意外的,居然是漁業。他這才意識到,古來城池大都沿河而建,陽綸地處北方,天然降雨本來就較為稀少,要選址在水資源豐富的大河流域。 而方征也從那遙遠的咆哮聲和隱約可見的恢弘如萬馬奔騰入海的浪濤,恍然大悟推測出:是黃河吧。后世傳說的大禹治水就是從黃河的龍門峽開始的。隨即方征立刻想到了很重要的問題,“臨河而建,你們怎么對付它改道的?” 歷史上黃河泛濫次數太多,逐漸流傳了“銅頭鐵尾豆腐腰”的說法,黃河中段如脫韁的野馬,幾年就要改道肆虐一次??催@氣候環境,陽綸應該地處黃河中上游地帶。河流沖刷出肥沃的平原,養育了三角洲附近的人民,卻也時時有洪水隱患。黃河與長江都是文明的母親河,帶給人資源與苦難,讓人生存,讓人警醒,也催逼人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