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423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進士考不上,自然是要繼續攻書,不能說畢業就畢業了。 人家寒窗苦讀都是以十年計的,這才哪到哪啊。 今年畢業的那些學子,基本上都是汴梁市民家的孩子,上學不為考科舉,只為學些算術寫字的本事,出來好找一份工。這些人自然沒有皓首窮經的打算,學校里的課程一旦修完,立即就打算畢業了。 按照他們自己或者父母的打算,從學校里畢了業之后,或者是去蔣老板那些廠子里尋個體面點兒的活計,或是在城中哪家商鋪行會當個掌柜的。干幾年工,攢下些本錢娶個媳婦,日子不能更圓滿。 然而,就在數日之前,臺閣傳出了一個叫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的信息。 端午節當天龍舟會上那場血案,已經傳得滿城風雨了。即使官府出面清正風氣,仍是有小道消息在暗地里流傳。 據說官家得知真相后大怒,痛斥那小吏罔顧人倫,喪心病狂,又質問群臣,這等禽獸不如的東西如何能夠協助官員,牧養百姓?難道我朝刀筆吏就是這種德行嗎?接著又牽扯出了幾樁陳年舊案,都是有小吏弄權殘害百姓。 皇帝在崇政殿上如何發威、如何怒罵,都與他們這些將要畢業的學子們沒什么關系,他們也不甚關心。 與其關心這個,不如關心關心自己將來要怎么糊口。 即使皇帝免了幾個宰相尚書的,又與他們何干?難道他們能去當宰相不成? 但接下來的這個消息,就與他們切身相關了。 皇帝打算在科舉之下增設一個吏舉,一年一次,主要考察算術、律令等科目,只要考上了,就能進官府吃皇糧。 這叫他們如何不熱血沸騰! 在那些讀得進四書五經的清高讀書人眼里,“吏”是絕不如“官”的,能考科舉、正正經經的做官,誰會打小吏的主意?但在他們這些只粗粗讀了幾本書、會算數、通律令的人看來,這可是天降的美事。 以往想要在官府里謀個差事,要么是關系過硬,自己家里在官府中有門路,求爺爺告奶奶才得進去。要么就是花錢買職位,先舍出一身血rou,才能換回一張對百姓敲骨吸髓的入場券。 這兩條門路,對于普通人來說,都是摸不著邊的。 而新出的這個吏舉,只要能考上,就能進官府。而且也不像科舉那樣要求高,層層遞進,沒個十來年考不下一整個流程。 吏舉考試的科目,又恰好是他們這幾年在大學里學習的內容。 這簡直就像是上天給他們量身打造的考試! 大部分畢業的學子都摩拳擦掌,準備在吏舉上大顯身手。但也有小部分猶疑觀望,不知此事究竟是真是假。即使是真的,又是否值得一考。 此時天將正午,清北大學中心廣場前面搭起了一個丈高的臺子,待會兒的出師儀式就要在這里舉行。臺下烏泱泱聚集著數萬人,一部分是畢業的學子,一部分是學子家屬。 儀式尚未開始,臺下的學子們三三兩兩聚集在一處,討論著畢業后該尋什么出路。 當然,在這個特殊的時候,討論出路基本上等同于討論將在下個月舉行的吏舉。 “朋友,借過一下,我同伴在前面?!?/br> 一個穿著深色長袍、裹著頭巾的年輕男子分開人群,找到了在前邊占位置的同伴。 他的同伴和他穿著同樣的長袍,亦裹著頭巾。 他們都是將要畢業的學子,所穿的長袍都是統一制式。 在這片廣場上,放眼望去,皆是一樣的深色長袍。 他的同伴正和一個身形高挑、手里牽著個小孩兒的年輕人說話。見他來了,先對那年輕人笑道:“甄兄,這就是我同你說的吳夢熊吳兄了。他方才去換衣服了,現在才回來?!?/br> 那年輕人回身望了他一眼,笑道:“原來是吳兄,幸會幸會?!?/br> 正午天光熱烈,吳夢熊瞇了眼睛,對他行了一禮:“敢問閣下是……” 那年輕人手里牽著小孩,此地人多,不好松手行禮,只微微對他點了下頭:“鄙姓甄,名昭?!?/br> 吳夢熊的同伴對甄昭道:“鄙姓馮,名元亨,這甄兄是知道的?!?/br> 看來在吳夢熊去換衣服的這一段時間,他已經和這姓甄的年輕人互換了姓名。 甄昭微微笑了起來,依吳夢熊看,那笑容略帶奇異:“馮兄,真是個好名字啊?!?/br> 吳夢熊看他未穿統一發放的長袍,只他不是今年畢業的學子。又見他手里牽著個小孩,更覺新奇。彼此寒暄過一陣子之后,忍不住問他:“甄兄是后兩屆的學生嗎?這是甄兄的女兒嗎?” 甄昭低頭看了看手里牽著的小孩,俯身略顯吃力地將她抱起,笑道:“這是我的女兒。今年四歲了,聰明得很。但我卻不是貴校的學生?!?/br> 那小女孩被抱了起來,與幾個大人平視,倒也不怕生,一本正經地向吳夢熊和馮元亨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