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422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說來還是各地有所不同,汴梁城在天子腳下,萬事還是以官府為先的。當初晏殊要辦大學,背后靠著官府,就在京郊圈下了好大的一塊地皮,還占了一處深水良港,如今可以供作造船之用。揚州離汴梁就遠些,兼有豪商巨鼓聚集,聲勢浩大,官府的話語權就小些。一處港口的利益,都有數個行會把持著,官府想要征用,基本上是沒門的。 范仲淹將這些關于揚州港口的公文都歸攏到一起,打算等明天進宮的時候遞給皇帝看。 他打算建議皇帝將造船廠遷移到不那么繁華的地方去,不要去和揚州商人爭利。這不單純是掙不掙得過的問題——官府畢竟是官府,當真要掙,難道官還比不過民嗎。只不過他以為,在揚州占據一座港口造船實在是有些浪費。船在哪里都能造,只要有良港,造出來就能下水。 揚州可就只有一個啊。 對了,最近自行船的數量越來越多了,各地的港口碼頭漸漸出現了容納不下的情況,得酌情擴建了……還有揚州那邊之前還說,河底泥沙淤積漸多,港口變淺,曾有自行船擱淺的事情發生……河底泥沙淤積,這能有什么法子……難道要組織人手去清理河道嗎……說到底還是因為自行船太大了吧,之前這么多年都少有船只擱淺在內河碼頭。 他將這些無法決斷的事情都匯集在一處,打算都提交給皇帝親自處理。 這時候,他夫人看望出嫁的女兒回來了。 范夫人坐在他身邊的椅子上,輕輕嘆了口氣:“苦了令儀了?!?/br> 范仲淹從文書間抬起頭:“令儀還好?” 范令儀的月子已經坐完了,范夫人已經去探望了她好幾回。 范夫人道:“比之前是好了些,能下地走動,吃些魚rou了?!?/br> 范仲淹又問:“外孫可好?” 范夫人微微笑道:“好,生得白白嫩嫩的,將來一定如他父親一般是個美男子?!?/br> 范仲淹沉吟:“定好大名了么?” 這孩子剛出生,范令儀就給他起了個小名叫百索。如今剛剛滿月,大名還沒定下來。 雖說孩抱中物,大名不著急取,但做長輩的自然是早早的就在心里擬了無數個佳名了。 范夫人微笑:“還沒定下來。狄家那邊,狄王妃雖賜了好些東西下來,但到底沒說要賜名的事情。狄青說他才疏學淺的,想請岳丈給小兒取個佳名?!?/br> 范仲淹捻了捻胡須,一本正經地道:“既然他如此說,那我就取一個吧?!?/br> 他從整整一桌案的公文底下抽出了一張小箋,遞給范夫人:“我近日隨便擬了幾個名字,你瞧一瞧,有哪個看著好的,不如就定下了吧?!?/br> 范夫人低頭一瞧,一張箋上拿小楷寫了幾十個名字。 她端詳了一會兒,拿筆圈出了一個字:“此名如何?” 她圈出的是個昶字。 范仲淹剛想說此名甚佳,卻又想起了宮里兩位殿下之名——一名旦,一名旭,皆從日字。雖說避諱尊名不必避諱到這個地步,但作為近臣,還是小心為妙,盡量不取這等有嫌疑的名字。 而且昶字和旭字形態上就有點像,如此一來,更加不好了。 他搖搖頭,提筆又寫了一個字。 “昶字不好,改成這個吧?!?/br> 他寫下的,是個詠字。 第133章 端午節后,正是一年中最炎熱的時節。 清北大學即將迎來第一屆畢業典禮。 趙受益提前和晏殊了解了一下情況,得知這一屆的清北大學畢業生一共只有兩萬人出頭。 兩萬人…… 這個數字其實已經很讓他滿意了。 他在心里默默地計算了一下。 當初清北大學第一年招生,入學的人數在五萬左右。這五萬人里,很大一部分都是從全國各地趕來師從晏殊的不第學子們,來清北大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讀書學習準備科舉。 科舉三年才開一屆,每屆及第的進士也才不過幾百人。這些抱著做著金榜題名的美夢的學子們,絕大多數都尚未圓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