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361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龐籍已經巡視北方回來了。 趙受益笑著問他:“龐卿家,這回去北方,感受如何???” 龐籍垂頭施禮道:“北方民眾皆安服教化,只是有些官吏可惡,臣已為陛下德育之?!?/br> 趙受益暗道,成,這一番德育,恐怕三五年內北方官場都要聞龐色變了。 他指著包拯道:“朕還要委托卿家一件事。包卿馬上也要動身去北方了,他不熟悉北方官場,請龐卿家為他寫就一封介紹北方州郡官員的指南,等他到了地方,也好有所動作?!?/br> 龐籍疑惑:“包御史也要去北方了?” 趙受益笑著點頭:“對,和狄青一起去?!?/br> 他稱呼其他官員的時候,要么是稱呼卿家,要么是稱呼姓氏加上官職,絕少直呼姓名。 因直呼姓名是尊長特權,有些不尊重的意味在里面。他雖是個皇帝,但今年也才十七歲,絕大多數的官員都比他年長,甚至還是先帝朝中舊臣,論起來還是他的長輩。 他既然要做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來,就不好指名道姓地稱呼人家。 但狄青不一樣,狄青是他一手提拔上來的,而且還是他的表弟。 表哥直呼表弟的姓名不僅無有不妥,甚至還更顯親近。 他道:“北方多軍屯,狄青要去駐軍之處考察軍隊,有體弱身短、不合軍人之規的,就地裁撤。至于包卿……” 他笑道:“過兩天你就知道了?!?/br> 既然要裁撤冗兵,就不能只裁京城里這幾十萬。 宋代地方駐軍與汴梁里的軍隊幾成犄角之勢,大體而言,汴梁城里有多少軍隊,各地方上的軍隊之和也差不多就是這個數目。 汴梁城里有二十萬亟待裁撤的冗兵,地方上的冗兵只會比這個多不會比這個少。 只有將地方上的冗兵一并裁了,才能真正將宋朝財政從軍費的泥沼中解救出來。 汴梁里的冗兵是之前被寇準盡職盡責地都挑出來了,還不與新軍混住,基本上就不是一個編制了。 這時候皇帝想要裁軍,只是一句話的事情,從今往后這二十萬人的俸祿不再發放,限期搬出軍營就結束了。 地方上可沒這個好事,老弱病殘與青壯兵員混住,編制也在一起。想要裁軍,得先將這些人剔除出來。 怎么剔除?交給地方官員?還是叫軍隊自我肅清? 趙受益都信不過。 軍隊肯定不會愿意自我裁員,畢竟多一個兵員就可以從朝廷多支領多一份兵餉,高級軍官從中吃拿卡要的機會就多一份。誰會跟錢過不去呢?誰會自斷財路呢? 聽由軍隊自我肅清的結果,只可能是武官們上書聲稱我等治下的軍隊全員皆是精兵勁卒,一個都不能被裁撤。 而且我們為國家養兵,犧牲實在太多。養兵的耗費實在太大,希望朝廷來年能多給我們撥一些糧草銀錢…… 趙受益已經受夠了各方哭窮,是怎么都不可能再這樣給自己找不痛快了。 而叫地方官員監督裁軍…… 宋代文武分流,文不知武,絕大多數文官這輩子沒摸過刀槍劍戟。叫他們去監督裁軍,他們不把自己裁了就不錯了。 必須得從汴梁朝廷中派去一位夠身份夠分量的武官,才能鎮得住各地的兵油子們,把這個軍隊徹底整治好。 “裁軍一事既然是狄青在朝會上提出來的,由他負責到底理所應當。他又是樞密使,掌天下軍政,還領著太后娘娘鍛煉新軍的差使,自然可以行走各地,閱覽軍隊,裁撤不良?!?/br> 趙受益笑道:“說來,咱們能有今日,還真是多虧了太后娘娘?!?/br> 沒有劉娥在朝會上裝瘋賣傻一般的鼎力支持,他無論如何都不能這般輕易地將裁軍之事定下來。 說到底,他這個皇帝還是太年輕了,兩三年間也很難有什么真正能震懾人心的功績,也就難以壓制朝局。 他要做什么略微出格的事情,朝堂上的老臣們第一反應就是反對。 而劉娥不一樣,劉娥的資格足夠老,經歷的風雨足夠多。哪怕她已經不管什么正事了,只要她還坐在崇政殿的珠簾后,就是大宋朝廷的定海神針。 什么時候皇帝的威望能夠鎮服朝野,什么時候就是珠簾撤去,太后正式還政的時候了。 范仲淹也笑道:“太后娘娘辛苦?!?/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