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359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話音未落,一片嘩然。 有年紀大些的老臣,聽了要裁軍的話之后,險些被氣得背過氣去,顫顫巍巍地指著狄青道:“豎子!你……你居心叵測!” 趙受益將他們的反應看在眼里,也做出一副被震驚了的模樣:“裁軍?這如何使得!禁軍拱衛京師,廂軍身負勞役。一旦裁撤……” “官家!”狄青厲聲道:“難道官家仍然不明白嗎?當年萊國公任樞密使的時候,為什么要鍛煉新軍?就是因為禁軍已經無人可用了。為什么先前黃河泛濫竟使得北方州郡全部遭受水災?就是因為廂軍**無能,不能勤于工事。若禁軍皆善戰、廂軍皆勤勉,為何先前我軍與遼人作戰竟無一份勝績?為何北方河堤竟都潰敗,沒有一處能抵擋得住河水泛濫?” 趙受益遲疑道:“這……” 狄青又道:“萊國公出兵擊潰夏州叛逆,所憑借的是新鍛煉出的新軍。至于其余禁軍,無一可用。官家在全國各地修建水泥堤壩,憑借的是當地招募的民夫。至于各地廂軍,亦不能為役。既然廂軍、禁軍皆不可用,為何不都裁撤了?還要空耗國帑養著他們,以至于國庫空虛,要讓官家節衣縮食,與諸位大人共渡艱難?” 原本就沒有艱難要渡,為何要憑空創造出艱難來給自己渡? 有一位老臣出列指責狄青道:“依樞密使所言,是要將廂軍、禁軍都裁撤了,只留你帳下所謂的新軍吧?樞密使,你擁兵自重,到底有何圖謀?” 趙受益道:“好了!樞密使一心為國,倒也不必這樣猜測他。不過裁軍之事,到底……” 他轉頭問珠簾后的劉娥:“母后有何看法?” 劉娥道:“本宮以為樞密使言之有理。國庫的錢糧,歸根結底是百姓的賦稅?;ò傩盏馁x稅養著軍隊,也得叫他們對百姓有益才是。若當真如樞密使所說,禁軍不能作戰,廂軍不能服役,那咱們拿民脂民膏養著他們,也當真是不妥當了。不過……” 她笑道:“樞密使到底是年輕人,年輕人,血熱。即使要裁軍,也不能都裁了。須知如今的新軍,也是萊國公從之前的禁軍中揀拔高大壯年的男子訓練出來的。如今的禁軍與廂軍中,或許也有可以造就的好苗子。樞密使既是萊國公的弟子,不如也效仿你的老師,將這些壯男子都選拔出出來,好好鍛煉。至于其他無能之輩,裁了也就裁了?;实劭催@樣如何?” 趙受益道:“母后所言有理?!?/br> 對狄青道:“娘娘叫你鍛煉新軍,還不謝過娘娘?” 狄青對劉娥行禮道:“臣謝過娘娘?!?/br> 按宋朝故事,樞密使是沒有直接管理軍隊的權限的。 先前寇準做樞密使時之所以能夠直接統帥軍隊,是由于他本人專權,再加上當時正要與遼國開戰,事急從權了。 后來寇準從北邊回來,大張旗鼓地鍛煉新軍,劉娥樂得他一頭扎進軍務里,也就沒攔著他。 等這三十萬新軍練出來了,劉娥自己心里也清楚這支勁旅對大宋朝廷的重要性——沒有能打勝仗的軍隊,怎么可能在強敵環伺之間保全性命? 這新軍是寇準練出來的,除了寇準,現在也沒有第二個人能管好這支軍隊。她舍不得將大宋朝唯一一支像個人樣的軍隊交到別人手里糟蹋。 所以她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什么樞密使不得統兵的……反正寇準又不能真的造反,管他呢。 當時寇準權傾朝野,足以與劉娥相抗衡。劉娥都不管他統兵的事情,也就沒有人敢對他說三道四了。 后來寇準辭官了,狄青作為他的副手,順理成章地接管了新軍,還管得相當不錯。 劉娥與趙受益都沒有換掉他的意思,就默許他以樞密使的身份繼續統帥著新軍。 但這到底是個沒上臺面的事情,真要認真算起來,狄青確實應該交出新軍的統帥之權。 今天劉娥給交給狄青鍛煉新軍的任務,等同于是把這件事端上了臺面。從此狄青統軍就是名正言順的事情了。 ……誰叫宋朝官制一派混亂,得到什么差遣和自己的本職完全無關呢。別說劉娥將鍛煉新軍的任務交給狄青了,就算她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包拯,包拯第二天都可以到新軍大營走馬上任。 劉娥笑道:“謝本宮做什么,本宮又沒給你什么賞賜,不過是又給你肩上多加了幾個擔子而已?!?/br> 狄青道:“各地禁軍與廂軍里雖然還可能有身強體健的男子可以供作新軍之用,但如今禁軍大營里,除了三十萬新軍之外,生下的二十萬余人,都是當年被萊國公挑剩下的,一無可取之處,這些年來空費糧草養著他們,實在是浪費。官家若要裁軍,不如先從這二十萬人裁起。眼下將要過年,今年的軍餉還沒有發?,F在裁了他們的話,正好可以省下一大筆的錢糧?!?/br> 趙受益問劉娥道:“母后的意思呢?” 劉娥清了清嗓子:“樞密使久居軍營,自然最了解那邊的情況。既然樞密使都這么說了,想必這二十萬人當真是一無可取。既然如此,那就裁了吧。正好省下今年的軍餉,與諸位大人一同過個好年?!?/br> 趙受益道:“那就依太后所說,裁撤二十萬禁軍。來人,擬……” “萬萬不可??!” 崇政殿里嘩啦啦跪了一地的人:“官家,太后!養兵之制乃是太.祖舊例,怎敢擅改?請官家與太后收回成命吧!” 趙受益怒道:“爾等怎敢不遵太后之命?” 有老臣淚眼滂沱地對劉娥道:“太后娘娘,太.祖當年定下來養兵的制度,要讓萬世遵照奉行。即使是太宗皇帝,也未曾有一絲一毫的改動。我等做臣子的,做后人的,只有謹奉祖宗之命的份,怎么敢將祖宗遺命一并改悔了?” 連太宗皇帝這個弒兄篡位的亂臣賊子上位之后都沒有更改太.祖養兵之制,咱們好端端的,怎么能裁軍??! 劉娥冷聲道:“太.祖皇帝制定此例之時,國家一共才有多少軍隊?與如今將近百萬的禁軍相比如何?那時的軍隊之驍勇善戰也是如今所謂禁軍遠不能及的!太.祖皇帝是顧慮到當時強敵環繞,國家兵員稀少,不能抵御,才要養精兵,強國家,以御外辱!可是如今呢?強敵仍在,我們的兵是多了,可能打仗的竟然只有先前萊國公鍛煉的新軍!怎么,不許裁撤這些蛀蟲,反要用真金白銀養著他們。國家都生生被拖垮了,還如何能夠抵御外敵?難道要等到遼人鐵蹄踏入汴梁之時,爾等才肯更易太.祖制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