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304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當時趙受益擔心災情,害怕水災一旦擴大,災民越增越多,不好收場,曾經叫負責在江南收糧的官員們無論如何都要盡可能快地收到足夠的糧食。 上行下效,皇帝一句“盡可能快”,下邊官吏可cao作的空間就太大了。 反正他們收糧的速度是把趙受益都震驚了,幾乎是在三日之間,收糧的指標就達成了。又過了半個多月,糧食就全都送到了災區。 在這個沒有火車沒有汽輪的時代,能做到這樣,趙受益已經很滿足了。 但他也明白,這里面肯定是有著不小的貓膩的。 不說別的,當時國庫不算太富裕,戶部撥給買糧官員的買糧錢都是“如數”的,也就是說,平常買這些糧要多少錢,這會兒就給他們撥了多少錢。 想也知道,北方鬧了水災,眼見著糧食減產了,南方的糧商哪有不坐地起價的道理呢? 平常一斗米五十文,現在一斗米要八十文。 但買糧官還真的就拿著五十文買了到了一斗米。 這就是人家的本事了。特殊時期,趙受益也就不去計較人家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了——橫豎是不能拿到臺面上來議論的本事。 對了,當初派去江南的買糧官,他記得,似乎是龐籍來著…… 趙受益若有所思地看了龐籍一眼。 他現在還是樞密副使,老老實實地站在文官隊伍里。 知人善任才是好皇帝,這么一個有能力的人一定要用好…… 不過龐籍一定是在江南使了什么極其得罪糧商的法子,將人家手里的存糧都買空了。 糧食是種很特殊的商品。 每年都有一茬一茬的糧食從地里長出來。 種糧食需要一整年復雜繁重的勞動,而糧食又是人人都需要的東西,每個人一年都要吃掉不少的糧食,糧價不能太貴也不能太便宜,谷貴傷民,谷賤傷農。 這也就決定了種糧食無利可圖。 想要從糧食上獲得利潤,只有一個方法——擴大交易規模。 即使一斗米只有五到十文的利潤空間,規模一旦大了起來,動輒買賣幾萬石,利潤也是極其可觀的。 而糧食又是硬通貨,永遠不必擔心砸在手中賣不出去。挖個地窖做糧倉,可以保存十幾二十年。萬一什么時候天下大亂了,手中有糧心中不慌,還能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 這也就決定了,能在江南這么個富庶之地做糧商的,都是手中掌握著雄厚資本的豪商巨賈。 龐籍能從這些人手里挖出rou下來,趙受益十分佩服。 畢竟當年他自己和江南糧商對上的時候,還是砸了大相國寺的金佛,鑄成亮閃閃的銅錢,才將那群唯利是圖的餓狼給安撫住的。 不管龐籍是怎么做到的,反正江南的糧商手中的存糧是被用災年時的低價買空了,糧商手里沒了存糧,還沒有發上國難財,自然憤怒,這就要想方設法地從朝廷手里將這塊rou搶回來。 糧商手里沒了存糧,自然就不能再低買高賣地cao控糧價,這對于他們來說是極不利的。 唯有趁著今年大量買糧,將自己的糧庫填回來,才能彌補一些損失。 每年江南出產的糧食是有數的,官府收稅收走了一部分,他們能買的就少了,這可不行。 唯有串通地方官,攛掇朝廷減稅。朝廷稅收得少了,才能有多余的糧食給他們買。 “舉國上下具是一體,如今北邊遭災,朕沒給南邊多加賦稅已經是體恤農人疾苦了。想要跟著免稅,門都沒有?!?/br> 趙受益冷著臉道:“江寧府管事的是誰,你去跟他們說,再有這種屁話送進京里,他的官就別想當了,回家養老去。對了,今年的考評,給他記一個下等?!?/br> 范仲淹道:“是?!?/br> 趙受益掃視一圈崇政殿:“還有誰?還有哪個沒遭災的州府也想減稅?” 眾官員都低著頭,不敢說話。 皇帝正在氣頭上,誰說話誰傻。 趙受益冷笑:“沒人是吧?沒人朕可走了?!?/br> 說著就站起身,劉恩小碎步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