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62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當然,原先江南知縣的美缺是沒了。 范仲淹幫忙引薦安排,最后包拯得以出任言事御史一職。 言事御史負責風聞奏事,也就是專門抓各路官員的小辮子,告到朝廷上。 地位不高,權力不小,一般都由剛入仕途的年輕進士擔任,包拯能夠得到這個職位,還是多虧他科舉考試排名靠前。 得知了這個安排之后,趙受益滿意地點頭。 包拯這么個剛正不阿、眼里容不得沙子的個性,實在是太適合這個職務了。 果不其然,包拯上任不到半個月,就做出了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他呈上了一封萬言奏章,痛斥如今朝廷上種種弊事,從三冗問題罵到太后專權,從皇帝軟弱罵到言路不暢。攏共朝廷上就這么點人,就沒有一個是他不罵的。 偏偏他罵得還有理有據,叫人挑不出錯處來。 劉娥被他氣炸了肺,又礙于祖宗家法,不以言論罪,挨了罵也只能忍著,于是就把呂夷簡貶到了崖州當司戶參軍。 沒錯,包拯的這一篇萬字長文,抽出了一千四百字專罵呂夷簡。 其實這一千四百字也不算很出挑,罵寇準和劉娥加起來都快到六千了。 但誰讓他撞在了劉娥的槍口上,就委委屈屈地收拾行李往雷州去了。 送走了呂夷簡,他空出來的位置得有人頂上。 寇準和劉娥一番扯皮之后,終于還是把這個空缺給了范仲淹。 既然自己的人得不到這個位置,也不能便宜了對方的人,干脆找個無黨派人士來。 范仲淹走馬上任以后,茶政上官買制改貼射法的事情已經不能再拖了。 再拖,今年茶葉收獲季都要過去了。 而主持茶改的人選遲遲不定。 一開始,是寇劉兩黨的人都要來搶這個茶改的名額,因為茶政上大有油水,是個肥差。 到最后,竟是兩黨互相推諉,誰都不想派自己的人去改這個茶政,因為茶政難改,一招不慎,落得罵名倒還是小事,就怕改完了茶政,不明不白地就身首異處了。 因為江南的茶政不光關乎著那幾斤茶的問題,它還關乎著一個對于宋國邊防來說如血液一般重要的因素:邊糴入中。 宋國邊境并無天險,只能靠多駐軍才能維持邊陲安穩。 軍隊多了,需要的糧草也多,這些糧食都要從中原運往邊境。 官府無力自運,只能鼓勵大糧商們自發運送糧草充實邊關。 而糧商們憑什么白給你運糧草呢? 你說你花錢買,可是人家的糧食在哪里都不愁賣,憑什么巴巴地給你運到邊境上去? 糧商不運糧,軍隊吃什么?軍隊吃不飽,怎么抵御敵國入侵? 所以官府就只能給予這些糧商們極大的利益,才能叫他們繼續保持向邊境運糧的動力。 這種利益就是茶。 官府在江南的山場里,園戶是不可以自己向外界售賣茶葉的,只能將茶葉賣給官府,由官府再賣給商人。 而商人要是想賣茶葉,也不能直接拿著錢就去山場,而是要在官府購買一種叫做“交引”的東西,拿著交引,再去山場領取茶葉。 為了讓大糧商有動力運糧到邊關,官府就用這種可以領取茶葉的交引當作給糧商結算糧價的憑證。 向邊關運價值一百文的糧,可以得到二百文到五百文茶葉的交引。 如此一來,糧商運糧的動力大增,而官府壟斷的茶葉價格就賤了,嚴重損傷官府利潤。 官府想要拿回茶政上的利潤,那就只有先從糧商這塊入手。 可是能夠每年給邊境運糧的大商人,又豈是無名小卒,去動人家的利潤,人家難道會坐以待斃? 直接叫你有來無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