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仁宗皇帝本紀[歷史]_分節閱讀_61
書迷正在閱讀:C位學習,天選出道、在橫濱當守護神的日子[綜漫]、二世祖總在魅惑人心[重生]、他們都想抱朕大腿[綜]、馨香、【簡繁雙拼】皇帝的愛人【古裝動作大片】、弟妹(古風強取H)、公主攻主GL(舊文搬運)、劇情崩了關咸魚男配什么事、我在古代開書鋪[穿書]
以至于趙受益把他送到寇準手上說這是狄娘娘新認回來的侄子,想入禁軍謀個出身,請萊國公多關照的時候,被寇準用意味深長的眼光注視了好久。 感覺他似乎誤會了什么呢。 但狄青會用自己的本事向寇準證明,他并不是一個空有一副皮囊的嬌弱公子。 不過這一對文武曲星也太有意思了,武曲星長得文弱秀氣,文曲星長得威武雄壯,不知道是不是投胎的時候交換了rou.身。 皇帝在崇政殿上賜完出身后,這一百余進士就正式步入官場,等待各部授官了。 趙受益人微言輕,在進士授官方面插不上什么話,大部分都由寇準和劉娥拍板,他只通過范仲淹插手了一件事情。 就是包拯授官的事情。 包拯此次不在一甲前三名之列,蓋因他年紀太輕,劉娥有意壓他名次的緣故。但他的文章做的不錯,在二甲里也是名列前茅的。 他學問好,又年輕,寇準和劉娥都是有意重用他的。 但他太年輕,又讓人擔心他不穩重,沒有辦事經驗,所以最后定下來的任命是去江南某縣做知縣。 該縣物產豐饒,官民和睦,最容易出政績。外放個幾年,有了官聲名望,順順當當調回京城,再過幾年,年近不惑,就可以做宰臣了。 這是寇準與劉娥愛護后進的好意。 奈何這個好意,包拯他不領情。 包拯接到任命之后,收拾好包袱行李,直接辭官了。 問他去哪,他說要回老家。 回老家孝順父母,這個官我不做了。 這就叫人十分疑惑了。 你不愿意做官,你考什么科舉??? 你耍著朝廷玩呢? 寇準和劉娥都被氣得不輕——本來一番好意要提攜后進,結果后進鬧了這么一出。 這是嫌官小了?還是嫌棄我們這些老前輩??? 但趙受益明白,這些都不是包拯辭官的原因。 他辭官的原因很簡單,就是他和別人說的——父母年紀大了,他要回家孝順父母。 沒別的原因。 包拯是老來子,母親年近五旬才生下他。別看他現在不過二十出頭,父母可都已經垂垂老矣。 烏鳥私情,愿乞終養。 寇準和劉娥兩個浸yin官場數十年黑了心肝的老政客,是不會理解這么簡單純粹的孝心的。 因為想讓父母驕傲,所以參加科舉,搏一個名次。又因為父母年老需要照顧,所以辭官回家。 多么感天動地的孝子之心,不知道別人感不感動,反正趙受益不感動。 到手的文曲星君,我還能讓你飛了? 你兄弟武曲都乖乖認我做表哥了,你還能往哪跑? 想得倒是挺美! 身為文曲星,就要有為建設富強美麗新大宋的偉大事業獻身的覺悟! 汝父母吾自養之,汝毋慮也! 于是趙受益請范仲淹去給包拯做了一晚上的思想工作,從先天下之憂而憂談到后天下之樂而樂,再談到當今圣明天子禮賢下士三顧茅廬誨人不倦,這位進士你生逢圣朝不打算為國效力嗎? 范仲淹是文壇領袖,也是包拯暗自崇拜的精神導師。 被做了一晚上思想工作,又聽說小皇帝知道了他家里的情況,感動得都落淚了,已經打算把他父母接到京城由宮里奉養之后,大為觸動,有忠臣得遇明主之感,當場拍胸脯,父母到了京城,我包拯就出仕。 廬州地處江南,走水路比陸路快些,從大運河一路往北,沒到端午,包拯的爹娘就已經被妥善安置在城南的一處宅院里,包拯本人也就可以走馬上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