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622節
“傳令,讓張永德率人救火,盡快撲滅!”趙匡胤吩咐道。 “榮公,錦州雖下,但將士傷亡甚重??!今日一戰,更是劇烈,不知有多少將士,倒在遼軍的反撲下了!”劉旸已然徹底調整過來了,上前兩步,扶著那看起來還算穩固的欄桿,望著遠處被戰爭摧殘的錦州城,嘆息道。 錦州這塊硬骨頭是啃下來了,但是,付出的代價顯得有些沉重了,拿下的,也幾乎是座廢墟了! 見劉旸頗有感觸的樣子,趙匡胤站到他身邊,昂首向前,面上虬須在夏風的吹拂下肆意張揚,沉聲道:“殿下,這就是戰爭,有些代價必須付出,有些犧牲,也是必要的,沒有任何討價還價的余地!” “孤也明白!”劉旸道:“大漢自建國以來,歷經大小戰事數百,二十余載,又付出了多少將士百姓的傷亡??!” 聞言,趙匡胤看著劉旸,道:“殿下,東京的昭烈廟,每歲都在祭奠,碑文銘刻,都記敘其間,永為后人敬拜!” “不知此番北伐下來,又將有多少將士英靈,魂歸昭烈廟了……”劉旸表情越發嚴肅。 見狀,趙匡胤眉頭稍微皺了下,拱手向劉旸,語氣有些嚴重:“殿下,恕臣直言,北伐戰爭,還遠未結束,錦州之戰雖然酷烈,犧牲雖大,但未必是最殘酷的戰事,更殘酷的戰斗,更重大的犧牲,或許還在后邊。您的仁厚,是天下之幸,但是作為北伐統帥,必須正視這些傷亡與犧牲!” 聽趙匡胤這番肺腑之言,劉旸心中不禁有些感動,收起那點不忍的情緒,轉身回拜道:“是孤心軟了,多謝榮公指教,當銘記在心!” 說完,劉旸又道:“孤想去城中看看!” 此時的錦州城,仍舊傳出不小的喧鬧聲,動靜很大,漢軍對守城殘兵的清繳仍在持續進行中,不過,主力已然被擊潰,些許殘敵,困獸之斗,距離被撲滅,也不遠了。 不過,劉旸想要前往,趙匡胤可不允許,這比起觀戰的風險可大多了,于是勸道:“殿下,還是待城中肅清之后,再行前往吧!左右大局已定,不虞意外,你想必也饑渴了,還是先休息一陣吧!” 面對趙匡胤的勸阻,劉旸雖有些不樂意,還是給了他面子。一直到傍晚,隨著城中殘敵,殺的殺,擒的擒,降的降,劉旸方才在奉宸營將士的護衛,走進錦州城,踏上鮮血淋漓的土地。 此時的錦州城,幾乎就是一片廢墟,尤其是漢軍主攻的西、南兩座外城墻,損毀最為嚴重??拷獬堑膸讞l街,所有房屋都被拆毀,那時守城物資消耗嚴重時,被耶律休哥拆毀以作防御,當然,也不乏被漢軍火油彈焚毀的情況。 煙熏與血腥味交織,彌漫在空氣中,難以消散,劉旸專門去爆破出看了看,漢遼雙方尸橫一片,堆了一層又一層,更有不踩成血漿爛泥的,場面觸目驚心。 滿臉的凝重,踩著沉重的步伐,劉旸又去看了看內城,這是耶律休哥本來打算用作最后頑抗的地方,然而城破得突然,最終沒用得上,臨了還被付之一炬…… 錦州北城,算是滿城狼藉中,比較干爽的一片地方了,暫時用作傷兵救治的地方,劉旸趕到時,正處在一片忙碌之中,不斷有傷員被搬運過來,更有不少將士因來不及救治而死去。 “殿下!”沖城血戰的張瓊被一張擔架抬了上來。 見狀,劉旸趕忙蹲下,緊握著他粗糙的手,關切道:“此戰破城,將軍居首功,傷勢如何?” 厚重的鎧甲已然卸下,張瓊身上受創頗多,明顯的包扎就有七處,從手到腳,不過,還勉強能夠答話,露出一道蒼白的笑容:“多謝殿下關心,都是些皮rou傷,無礙!” “末將運氣好!”張瓊指著自己脖下的一道可怖的擦傷,笑道:“若是此箭再偏一些,也殞命了!可惜讓那耶律休哥跑了,隨末將沖城的將士,也不知還剩下幾人……” “將軍好生休養!”聽其絮叨,劉旸沒有一點厭煩,反而對這個粗鄙的武夫生出了些許好感。忠誠勇武,敢打敢沖的猛將,沒人不喜歡,哪怕腦子簡單些。 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 錦州攻防戰役,以漢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始于四月初,終于六月中旬,兩個多月的時間,為此,漢遼雙方都付出了巨大的傷亡。 遼軍在錦州的兵力布置,最初只有兩萬余卒,中間增兵五千,耀州之戰后耶律斜軫又增兵兩萬,加上一些輔卒民夫,遼軍在錦州前后投入的守備力量有近七萬人,以及大量的糧草、輜重、武器。 然而,最終成功隨耶律休哥擺脫漢軍追擊,成功撤離的遼軍,只有不到五千步騎。余者,除了少量逸散失蹤的,大部分都戰死了,俘虜都沒有多少。 除去此前的糾纏廝殺,以及攻防鏖戰,就屬城破之日造成的傷亡最大,遼軍如此,漢軍同樣如此。當然,在漢軍完全掌控住局勢的時候,出現了一些無謂的死傷,很多將士都沒能從殘酷的戰斗中擺脫出來,沒來得及收刀,不加甄別,一心殺人,以致于錦州城內,流血漂櫓。 最后,足足花了三日的時間,方才從城中清理出近五萬具尸體,堆積成山,集體掩埋焚燒,那滿透著兇煞之氣的惡臭味,污染了整個錦州的空氣…… 遼軍傷亡殆盡,并且死傷者多為遼東精銳,一般的軍隊,可沒法同漢軍在如此激烈的攻防中僵持那么久。 當然,漢軍付出的戰損同樣高昂,在錦州之戰中,足足留下了的一萬六千多具尸體,城破當日,就超過五千卒。并且,參與此戰的,也都是禁軍、邊軍中的精銳,龍棲軍、小底軍、護圣軍、平盧軍、石門軍等軍,各有損傷,尤其是馬仁瑀所統率平盧軍,傷筋動骨。 若是加上錦州之外的一些纏斗,陣亡的將士就更多了。由于錦州攻防過于激烈殘酷,死亡率極高,因此傷亡比重,也遠超過去任何一場大漢發起的戰爭。 經最后的統計,到錦州攻破為止,西線漢軍的傷亡,超過三萬之眾,其中還不包含那些支前的民夫壯丁。還有很多受創的將士,沒有來的及救治就死掉了,也不乏因傷過重而亡的,這還是在行營中抽調了上千名軍醫以及準備了大量傷藥的情況下。 戰爭之殘酷,在錦州之中,體現得淋漓盡致,漢遼雙方因錦州之戰而付出的代價,也深刻詮釋了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話。 不過,付出的代價雖大,對于漢軍而言,都是值得的,何況遼軍的損傷,遠超漢軍。以大漢的體量,損失個數萬人,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愿意,隨時可以補齊,甚至都不用從后方掉,就在前線的各類人馬中,就有充足的后備力量,用以補充。 戰術上已然取得了勝利,戰略上的價值,則更大了。破了錦州,再往東,就是一馬平川了,無險可守,至遼陽不到兩百里的距離,除了幾條河流,別無阻礙,而在完全占據水陸交通優勢的情況下,漢軍東進遼東,自然是一片坦途。 錦州的得失,關乎整個遼東戰局,甚至關乎整個北伐大業的勝敗。一旦讓幾十萬漢軍,無遮無擋地進入遼東,那遼軍面臨的形勢,就不只是惡劣所能形容的了。 遼陽,這個遼國在東北的政治、軍事、經濟中心,將直接暴露在漢軍的打擊之下,遼陽若有失,那么遼國對整個東北的統治都將動搖。 在漢遼戰爭的這段時間中,大漢一直同東北的一些部族秘密聯絡溝通著,如女真、室韋乃至渤海人,那些不滿遼國統治的人,雖有所動作,但始終保持著樸素的精明,沒有貿然參與進來。這其中既有耶律斜軫的戒備彈壓,也在于漢軍此前沒有大的進展。 當漢軍正是進入遼東,都不需要更多的動作,只要兵臨遼陽城,那么就會給東北的諸多異族一個信號,遼國不行了??梢灶A見,在這種局面下,那些觀望局勢發展的部族,再難按捺住那躁動的野心了。 牽一發而動全身,將漢遼戰局主動徹底掌控在手中,就是錦州之戰最大的意義。 攻克錦州之后,在趙匡胤的指揮下,漢軍并沒有過多的動作,不急不躁,并不貿然進軍,假破城之勢,挺進遼東。 相反,再度求穩,就初北上之時那般,整頓兵馬,休養將士,補充軍械糧草,同時對錦州城進行修復,將之打造成了挺進遼東的新基地。 這樣的做法,原因也很簡單,經過錦州的血戰,將士確實需要一定時間來休整恢復,而盛夏炎熱的天氣因素,也需要考慮進去,此前巨大的損耗更需要補充。 更重要的,錦州在手,遼東的大門被轟開,戰略主動掌握在手中,此前的一切壓力與焦慮,都消散于無形,用兵方面,趙匡胤將更加從容自如。 因此,在克城后的半個月內,東路北伐大軍全部進入休整期,在經過耀州、錦州兩場大戰役之后,遼東戰局恢復的沉寂。 這段時間內,趙匡胤只是派出了幾路騎兵,東進遼東,最遠直抵遼河,同東線的水軍聯系直接打通。敞開大門的遼東,漢軍可以輕松馳騁。 相比于漢軍的從容,遼軍這邊,可就是無比難過了。在耀州的放手一搏,取得了奇效,收獲了勝利的果實,緩解了危險的局勢。 然而,這份喜悅,只不過持續了二十來日,就被漢軍無情地回擊了。你在耀州一搏,我則于錦州一擊,還是強勢的致命一擊。 哪怕是耶律斜軫,在耀州之戰后,都忍不住樂觀起來,甚至大方地給耶律休哥增援兩萬軍,有此前錦州攻防的情況在前,很多遼國貴族、官員、將領都對守住錦州放心了,甚至覺得可以籌謀,在對漢軍發起一次反擊。 因此,當錦州失陷的消息傳來之時,連耶律斜軫都不禁失態地打翻了茶杯,良久方才緩過神來。 在此前,不是沒有考慮過錦州陷落的情況,但,不該是這樣的失守,不該是這個時間失守。意外的失陷,讓耶律斜軫措手不及,打亂了他對遼東戰事所有的部署安排,相比之下,此前耀州的勝利,都顯得黯淡了。 在漢軍休整之際,耶律斜軫當然沒有坐以待斃,哪怕漢軍沒有繼續施加壓力,但緊迫感十足,做著緊急的調度調整。 一切的防御重點,都放在了東京遼陽城上,他知道,漢軍留給他的時間,并不多了,也不會留給他更多時間。 至于錦州敗將耶律休哥,耶律斜軫也沒有重罰,只是降職留任,令其戴罪立功。相反,對于他此前的表現,私下里還加以褒獎。 待到入秋后,在錦州休整了近二十日后,隨著朝廷征召的三萬騎兵補充到軍前,三十萬步騎東出,挺進遼陽。 戰場的重心,轉移到遼陽,也代表著遼東戰局與北伐戰爭進展到高潮階段。 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 才將將入秋,塞北的氣候,已然被一股清涼所籠罩了,因為戰爭的緣故,植耕放牧受到嚴重影響,秋高雖未至,但大漠草原的牛羊駝馬,應當不會如往年那般肥壯。 進入到下半年,遼人迎接的,也不會是豐收與喜悅了。過去的半年已然足夠煎熬,政治動蕩,軍爭不休,而接下來的半年,顯然會更加難過。 對遼廷君臣而言,隨著來自各線戰場消息的傳來,心情也就如炎夏走入涼秋一般,凄凄冷冷,蕭蕭瑟瑟,再難有半分的喜悅。 上京,遼宮,崇政殿。 秋陽無光,風輕云淡,使得整座宮殿都處在一種朦朧黯淡之中,大殿內部也顯陰沉,也就是那一排燭火發出的明亮光芒,能夠稍微緩解宮殿主人心中的陰霾。 耶律賢身上已然罩一件皮袍,手里拿著把厚黑的剪子,動作僵硬地剪著燭芯,好像通過此法,能夠剪去心中的憂慮與煩惱。 一排紅燭剪下,燭火越發明亮,為整座大殿都增添了明顯的亮色,放下剪子,耶律賢搓了搓手心的盜汗,回首望著那副懸掛的大遼輿圖。 由于信息采集不易,缺乏歷史地理資料借鑒,也缺少制圖的人才,遼國的地圖,自然不如大漢那般精細,很多地方,都顯得模糊粗泛。 但是,疆域之遼闊,仍舊直觀地呈現其間,僅論疆域,經過二十多年吞并擴張的南朝大漢,也未必能比得過大遼。 當然,耶律賢不會以國土面積來論國力,雙方實力的強弱對比,國力的優劣所在,他心里是有個比較清晰的認知的。 深沉的目光中,憂色閃動,這段時間接二連三的壞訊與敗報傳來,已經讓這個秉國不久年輕帝王難以承受了。 祖宗打下了廣袤的疆土,偉大的基業,恰恰是傳到他手上時,迎來了建國半個多世紀以來最大的危機。來自南朝大漢帝國的強勢入寇,持續了幾個月的戰爭,已經掀開了大遼那看起來無比強大的外衣,露出其相比大漢而言孱弱的本質,二十余年間南北雙雄并立的平衡局面,在劉皇帝推動的歷史車輪滾滾壓來之時,顯得那么脆弱。 耶律賢算是個心智成熟、意志堅定的帝王,但漢遼開戰到如今,他也日感心力交瘁,隨著戰爭的持續進行,那種窒息般的感覺也越來越明顯了。 雖然到目前為止,遼國并沒有大量的領土丟失,也就是漠南丟失了一些關隘,遼東丟失半島,西域斷絕,漠西北一團亂麻…… 但是,為了進行這場戰爭付出的代價,可不只是體現在那些大而無益的領土得失上,自漢軍北伐以來,面對著龐大的軍事壓力,遼國國內已經處在高度的戰爭模式下。 生產遭到嚴重破壞,兵丁人力大量死傷、流失,巨大的戰爭壓力,轉移到遼國統治下的各族百姓身上,怨聲載道,而過去積壓的內部矛盾尤其是民族矛盾,也有爆發的趨勢,那些被強令抽丁獻糧參戰備戰的仆屬部族,更是滿懷怨憤。 而來自幾路戰線上的各種不利消息,更催化了遼國內部的矛盾,東北的女真諸部開始蠢蠢欲動,室韋更是叛服不定,有造反的傳統,即便是嶺北轄嘎斯的那些野蠻人也開始興風作浪,更不用說遼宗室內部因帝位承繼還沒有完全解決的矛盾。 夏季戰爭,讓遼國流血不止,未來的戰爭,似乎還看不到終點,漢軍仍在繼續武裝,整兵派糧,保持著高壓強勢,不取遼東誓不罷休。 此時的遼國,就像一座鼎爐,其貴族、官吏、將士、部民就像蓄于鼎內的水,在戰爭的火焰烘烤下,開始沸騰。 作為遼國高高在上的皇帝,耶律賢已清晰地感受到這鼎沸之下的危險。龐大的輿圖上,那處處烽煙的標記,耶律賢仿佛從中看到了大遼走向日暮的凄涼場面,仿佛預見到了自己艱難悲劇的未來…… “陛下!”悄然進入殿中的韓德讓,看著耶律賢,輕聲喚了句,那不夠強壯的身軀仿佛承載著千鈞重擔,讓韓德讓也心感戚戚。 這段時間,韓德讓在遼國內部的地位直線上升,這個還不滿三十歲的契丹化漢臣,已成為了耶律賢身邊最重要的謀臣。耶律賢對他,也是十分信任,甚至允許他不經通報,直接進入正殿。 “又有什么壞消息傳來了?哪里的敗報?”耶律賢也回過神來,深吸了一口氣,回到寶座上坐下,表情勉強平靜下來。 耶律賢雖然一副處變不驚的表現,但神情間仍舊帶有幾許擔憂,幾許焦慮,幾許期待。雖然韓德讓很想像一個多月前耀州大捷一般,帶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給耶律賢打打氣,但是,現實不允許。 面對耶律賢的目光,韓德讓仍舊一副冷靜的姿態,沉容稟來:“陛下,奚王府上奏,澤州失守,漢將王彥超已然率數萬大軍北上,兵寇榆州。自王彥超軍北來,已連奪我興化、神山二城,部卒傷亡近萬。 奚王屬地形勢,日趨危急,倘榆州有失,則漢軍可直襲奚王府腹地!如今奚王所轄,人心動蕩,奚王籌寧請求上京派兵支援!” 一聞此報,耶律賢的心頓時又沉了幾分,雙手不禁捏緊了拳頭。遼國是屬于多民族農牧結合的草原帝國,而奚族乃是遼國內部一大族群,屬于其統治的基礎,耶律阿保機早年對治下部族進行整合,就將奚人劃分六部,以奚王府統轄。 五六十年下來,遼國對奚人已然建立了十分牢固的統治,奚王的權力,奚人的自主性,都在漫長的時間內退化,距離被契丹全面吞并也不遠了。在耶律璟時代,就已經加速了這個過程,去歲,遼廷就已然著手收回奚王對于屬地及部民的統治權力,由朝廷直接進行管理,并再度設立南京道,治所就定在奚王府所在的大定城。 不過,隨著耶律璟遇弒,以及漢軍北伐,這個過程被硬生生打斷了。奚人牧居的饒樂地區,屬于遼國核心統治區域,從地理上也從南邊拱衛著上京。 此番,為應對漢軍,奚族諸部同樣是征兵征糧,大肆武裝,也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奚族屬地的空虛。 原本由于地理上的限制,漢軍北攻并不容易,但即便王彥超穩扎穩打,慢條斯理幾個月下來,也逐漸逼迫向奚王府了。 如果說遼東的危局,讓耶律賢感到芒刺在背的話,奚人領地遭到直接威脅,那便是如鯁在喉,真要窒息了。 “看來籌寧是真的老了,遼東以寡兵對抗主力齊出的漢軍,都鏖戰到如今,面對一支偏師,又占據地利人和,守不住幾座城關,竟讓人打到家門口了!”耶律賢面皮抽動了幾下,語氣中帶有幾分不滿。 聞言,韓德讓道:“近年來,對于朝廷的政策,奚人本就不穩,奚王的不滿也是人所共知的!此番,又從奚王六部抽調了三萬多精壯,面對漢軍,有所不支,也可以理解,那王彥超名聲雖不如漢軍其他將帥那般響亮,卻也是沙場宿將,用兵老辣,兼漢軍長于攻堅,奚兵短于防守……” “好了!”少有的,耶律賢有些粗暴地打斷韓德讓。 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