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390節
腦子中雜念閃動,至崇元殿,劉承祐回過神,暗自哂道:“我這是怎么了,竟然顧慮起后宮情愛了。美人雖好,卻不可流連沉淪其中啊……” 崇元殿內,東京諸部司衙職掌官員,已然自待漏院出來,魚貫而入其中,候于其間。收拾好情緒,劉承祐穩步入內,接受百官朝拜,開始回京后第一次大朝。 雖然,劉承祐當政以來舉行朝會的頻率并不高,但他也不得不承認,高居御案,看著那些名望隆重、手執大權的高官大臣,恭敬地匍匐于陛下,心中的虛榮感得到了空前滿足。高高在上,仿佛有種乾坤悉在掌中的感覺,劉承祐自己都在好奇,他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心理與情緒。 一般人,只怕早已陶醉其中,飄飄然,驕矜自滿了。只能說,他劉皇帝,確實非一般人。 “朕此番出行,歷時近半載,履幾五道數十州縣,跋涉數千里,感慨頗多。大漢立國十載,至如今,天下方有清平之象,軍政、農桑、教化、百工,都有長足的進步,此皆內外臣工將吏,勇于任事,恪盡職守,同心同德,輔弼之功!”站在御案前,劉承祐發表著出巡感言。 “此皆為陛下英明領導,內外賢臣、四方才士感召盡力,乃有建樹!”李濤在行首,當即開口恭維道。 看了他一眼,劉承祐嘴角稍微勾了下,話鋒一轉,繼續道:“然而,天下未平,大業未盡,朕與諸君,還需努力,不可因以生驕,而有所怠慢。當此之世,四海百姓生計猶艱,內外吏治猶待澄清,朝廷政策尚需貫徹,受災州縣仍需恢復,宗賊jian吏橫行鄉里,地方治安更需強化。天下事務猶多,朕與諸卿共勉!” “臣等謹記陛下教誨,必定全心竭力,輔弼圣君,廓清寰宇!”面對天子口風的轉折,李濤稍顯尷尬,不過反應不慢,牽頭當先拜道。 “眾卿免禮!”擺了擺手,劉承祐回身落座御案,滿帶著溫和的笑意,落在李濤身上,道。 “魏卿,你巡視黃泛州縣,說說你的見聞!”又瞧向魏仁溥。 “是!”出列一拜,魏仁溥稟道:“陛下,臣奉命東巡,走遍五州府三十二縣,察查吏治民情,經近兩年的恢復發展,地方局勢已然偏安,受災的數十萬百姓或移居,或還鄉,重建家園,土地復墾已達十萬頃,三年之內,如無大災,可取豐足。 然而,就臣所察,百姓生計確是艱苦,治安不穩,鄉里之間,常有爭端,激烈者乃至械斗。更有因緣為jian之吏,行不肖不忠之舉,屈解朝廷良政,謀取私利,中飽官囊。 臣前上疏五議,便有建議,朝廷當加強吏政監察,再寬稅賦,打擊不法強化治安,并開放山川林澤讓利與貧苦百姓…… “魏卿的奏疏朕看了,很有見地啊,也都提到要點,值得采諫!”劉承祐頷首,看向李濤:“李卿,你管著吏部,治政治人,吏治之事,還需你擔負??!” “是!”李濤拱手應道:“臣與諸公商議,已然由吏、刑、都察三衙,挑揀負責干吏,配合道州按察,巡檢地方!” “嗯!”劉承祐應了聲,看起來很滿意。 環視一圈,劉承祐又道:“兩年前,朕曾遣了一支使團,持節西走河西,歷經艱險,終于東歸,帶回了不少西北的情況與消息。在座的眾卿,只怕沒有多少人了西北的形勢吧,即便有所了解,想來也僅是從典冊舊籍中閱得些只言片語。 朕提此事,只是想告誡諸君一件事,隴右、河西乃至安西故地遺民,雖因交通隔絕,脫離朝廷多年,但始終是華夏之土,中國之地。時間雖則久遠,但是朕不會忘,希望諸卿也不要忘了,上千年以來,中原文明播散之地,都是先輩留給我們,身為后人,該當牢記!” 皇帝的語氣有些嚴肅,一干大臣互視了幾眼,當然都很給皇帝面子地,拱手稱是。 “朝廷的大略,仍在削平諸國,一統天下,西北之事,雖然暫時顧及不上,但不妨加強與諸州各族勢力的聯系,重啟絲綢之路!”劉承祐道:“不過,在此之前,諸位不妨聽聽河西的現狀!” “盧多遜,你給殿內諸公們講講吧……”劉承祐看向頭一次上朝參與國政的盧多遜。 “遵命!”在眾人的注視下,盧多遜深吸了一口氣,從容出列,侃侃道來。 反復的講解下,盧多遜談起西北情狀,便能做到滔滔不絕,不假思索。如今的盧多遜,已然成為了大漢對西北事務最為熟悉的“專家”?;旧?,他未來仕途的上升,都落在“西北大計”上了。 一個大朝會,便在盧多遜的“西游報告會”中結束。 …… “陛下!”回到崇政殿,趙曮、趙普二學士一道在御前恭候著。 “趙曮,看你氣色似乎不佳?”劉承祐注意道趙曮臉上異樣的紅潤,不由凝眉。 “多謝陛下關懷,陛下回京,只是昨夜熬了些時辰,整理奏章,無甚大礙!”趙曮恭敬地應道。 御案上整整齊齊地擺列著奏章,案面幾乎被占滿,壘得很高。目光掃過,劉承祐不由開口細數:“一,二,三……二十!” “整整二十疊??!”劉承祐語氣中透著驚詫。 見狀,趙普稟道:“這些都是陛下離京期間,政事堂處置的要務。另外,李相公傳話,中書門下諸部司事務,也都準備好,隨時供陛下查閱!” “這是做好準備,讓朕檢查作業??!”劉承祐這么說了句。 二趙聞言微愣,似乎沒明白皇帝語氣中的意味。 掃了二人一眼,劉承祐苦笑道:“還記得,繼位之初,朕唯慮擺在案上的奏章不夠多,唯恐失察內外政務。但如今啊,看著這滿案的奏疏,真有種望而生畏之感??!” “陛下初回京,或可稍作歇息幾日,再拾政務?”趙普建議道。 “還歇?那還得了!”劉承祐搖搖頭:“倘若此,用不了兩日,這張大案,恐怕就真擺不下了!” 落座,看著二人,劉承祐道:“你們二人,揀最要緊的,先同朕說說!” “是!” 第122章 奏章滿案 趙曮與趙普陪著劉承祐審閱政務,一待便是整個下午,金烏西垂,釋放著暗黃的光輝,灑在崇政殿的屋檐門扉,并透過窗欞的縫隙,投入殿內。初秋的傍晚,很是宜人。 不過,連劉承祐都感勞累,而況于身體本就不怎么健康的趙曮,見其難掩疲乏,劉承祐不由道:“你身體不爽,就不必陪朕在這里熬著了,下去休息吧!” 聞言,趙曮臉上露出了謙恭的笑容,在縷縷秋暉的映照下,顯得很淳和,給人一種安寧之感。微作一揖,趙曮說道:“陛下尚且置身于案牘,臣豈敢言疲偷閑,臣的身體,不妨事!” “你別強撐著了!”聽其言,劉承祐頓時輕斥了聲,說:“扈載的事,朕已經長了教訓,你就別和他學了!這么多本章,也非短時間內能閱完,去休息吧,這是朕的口諭,你要違背嗎?” 見劉承祐這么說,趙曮無奈,以一種感激的語氣拜道:“謝陛下!臣告退!” 趙普望著趙曮緩步退去的身影,雙目之中,不由露出一絲艷羨,他是打心底羨慕,乃至妒忌,實在疑惑,皇帝為何如此看重關心趙曮。 注意到趙普的神色,似乎能聽到他心中的疑惑,但劉承祐并沒有給他解惑的意思。他之所以這般親近關懷趙曮,只因為趙曮給他的感觀一直很好,數年如一日,是劉承祐眼中的純臣。而滿朝之中,可稱純臣者,大抵也就趙曮、魏仁溥這一二者了。 “楚、泗兩州之任,議出來了?” 皇帝的詢問聲,讓趙普回了神,注意到他手中的一份奏疏,當即收斂心神,解釋道:“自駁了王使君的舉薦后,李相即著吏部,嚴加選拔,終出人選!不過,州府之任,還需陛下審定!” 劉承祐想了想,幽幽然地問道:“這二人,背景如何?” 感受到劉承祐的語氣,揣摩了下其意,趙普略帶試探地說:“都是歷經地方州縣職事的官吏,履歷很扎實,每歲考比,皆屬中上。并且,不是李相的門生故吏!” 饒有深意地看了趙普一眼,思量了一會兒,劉承祐問:“趙普,李相說王樸越權,身為地方大吏,i提拔私人,插手朝廷選才用人,你怎么看?” 聞問,趙普精神微振,稍作斟酌,小心地說道:“臣猶記得,乾祐五年,陛下曾下詔,在朝文班道司大吏,可舉堪為令錄者,雖姻族近親,亦無妨嫌。授官之日,各署舉主姓名,如在任貪濁瀆職、懦弱不理,則量情狀輕重,連坐舉主!” “幾年前的詔文,朕都忘記了,你居然還記得?!眲⒊械v輕笑道:“可是,州府之任,地方大吏,是王樸這布政使能夠插手的嗎?” 注意到劉承祐的態度,趙普心中微驚,陛下對王樸也有所不滿?腦筋急速開動,目光垂下,趙普還是決定,秉持一個態度,應道:“王使君性情剛烈,忠正之名,名揚內外,或是薦賢心切,行文或有不當之初,但臣想來,并無他意?!?/br> “王樸與朕有十年的君臣之誼,他為人如何,朕自然知道的,也相信他,否則也不會將淮東交給他。不過,你與王樸素未謀面,對他倒是一番贊譽??!”劉承祐說道。 聞言,趙普下意識地松了口氣,輕笑道:“雖未謀面,但聞其名,王使君乃舉朝皆知的良臣干吏,勇于任事,實乃諸臣之楷模,臣自然敬佩!” 笑了笑,劉承祐提筆,在楚、泗職任上做好批復,說:“二州之任,也空了不斷時間了,只怕也耽誤了不少事,就照吏部所擬人選,發文回去,可擬制委任了!” “是!” 楚州與泗州,乃是淮水重州,職任遷調,本該追求高效、妥當,卻因為李濤與王樸的不和,拖延了這么久。此事,劉承祐這心里,自然是有所不滿的。 “吏部處置的那些官員,是怎么回事?”劉承祐又拿出一份奏章,略顯疑惑地問道。 趙普顯然心中有數,徑直道來:“回陛下,去歲平定荊湖之后,對于留任荊湖舊吏,朝廷曾遣專使南下考核委任。南下的官員中,有行為不肖者,與荊湖舊吏利益往來……” “呵!變亂之際,果然少不了渾水摸魚之徒!這可是不是一件小事??!”劉承祐眉梢微微上挑,哂笑道:“怎么過了這么久,才暴露出來???” 提及此,趙普盡陳其事:“此乃南派的官員,偶言之,臣前聞之,覺其間弊大,故而察問。不過,后來李相也聞此事,隨即遣人調查……” “就牽扯了這么幾個人?”劉承祐冷冷道:“荊湖涉及的官員,就沒處置?” 趙普應道:“李相的意思,經過一年的時間恢復,荊南局勢方才趨于穩定。尤其是湖南疲敝,不宜大動,當緩圖之,在保證湖南穩定的情況下,徐徐清除。另,荊湖乃新占之地,如因此事大動干戈,勢必影響朝廷威信,也容易引起荊湖政局動蕩,令降臣不安……” “屁話!”難得地,劉承祐爆了句粗口,令趙普愕然。 大概也覺得自己失態了,劉承祐迅速收斂情緒,輕斥道:“既知有過,還不知矯正,徐就清除,哼,遮遮掩掩,難道就能保證朝廷的威信嗎?” “陛下息怒!”趙普說道。 “息怒?為這些悖法瀆職的jian吏生氣,還不值當!”劉承祐淡淡道,又盯著那份處置公文上的名字看了一遍,凝眉說:“李觀、侯璨,這二人似乎是乾祐初年所錄進士!” 見劉承祐注意到此事,趙普沉著聲音,遲疑地說道:“陛下,有一言,臣不知當講不當講?” 聽著這種熟悉的語調,見其猶豫,劉承祐當即一擺手:“都開口,還有什么好顧忌的,有什么話直說!” “是!”略作踟躇,趙普輕聲稟道:“李、侯二人,乃宣慰司趙公(趙上交)的門生,當年錄之時,便有所非議。去歲遣人南去荊湖,也是趙公舉薦,故有其任。如今二人案發……” 沒等趙普把話說完,犀利的目光便投向他,讓他下意識地住口了。在趙普提到趙上交之后,劉承祐腦子里一下子想到了很多,果如其言,那么此事必定牽扯到趙上交,而趙上交,可是趙曮之父,如此,劉承祐就不得不考慮趙普出此言的用心了。 沉吟片刻,劉承祐吩咐道:“通知范相,此事交給他徹查,一應涉案人員,不論內外,悉數按事狀議罪處罰,絕不姑息!” “是!”注意到劉承祐的態度,趙普莫名地松了口氣。 此事,交給范質去辦,以其歷來的作風,根本不用擔心他會姑息養jian。 “時辰也晚了,你也退下吧!”注意了一下天色,劉承祐揮揮手。 “臣告退!”見皇帝心情不佳,趙普也識趣地拿著幾封批復急辦的事務退下。 秋夜,微微有些寒涼,殿中的燭火微微晃動,有些晦暗不明,身上披著一件外袍,靠著御案,劉承祐仍舊查閱著奏章,已經被他消滅一半了。 “陛下,武德使李崇矩奉召覲見!”張德鈞通報道。 “宣!”眼皮子都沒抬一下,劉承祐的聲音顯得有些縹緲清冷。 第123章 孔氏之疑 時辰尚早,天色尚且一片昏暗,屋內能見度很低,能夠隱隱看見彌漫在空氣中的淡淡熏煙。李濤起身的動作,驚動了枕邊的夫人。 夫人跟著坐起,關心地看著李濤,即便視線模糊,也能感覺到他心情的沉重,不由問道:“你怎么了,這兩日神思不定,魂不守舍的,睡眠也不好!” 回過神,李濤搖了搖頭,輕輕地按了下夫人溫暖的手,安撫道:“沒事!年紀大了,想多睡也睡不著!” “你再睡會兒吧!我先起了,朝中還有一堆的事,需要我處理!”李濤說著,便欲下榻著衣。 “你不要瞞我!我們夫妻這么多年,你這兩日的變化,瞞不過我!”夫人拉著李濤的手,認真地道。 “只是近來,政務繁忙罷了!”沉吟了下,李濤道。 “事務再急,還差這點時間嗎?”夫人不滿道,頓了下,遲疑地問道:“皇帝回京之前,你雖然忙,卻不像這般……是不是與天子有關?” 盯著李濤,不見其反應,李夫人頓時道:“這劉家皇帝,當真不好伺候!” “不許胡說!”聽其抱怨之語,李濤斥道。 “我有說錯嗎?這大漢朝的幾任宰輔,有幾人有好結果的?王章郁郁而終,楊邠現如今還在邊州受苦,馮道之后,是否輪到你了?” “閉嘴!”李濤似乎破防了一般,怒聲道:“你一婦人,多嘴多舌,竟然敢妄議朝政,出此狂言,你要害我全家嗎?” 見李濤反應,夫人不由嘆了口氣,說:“我不關心朝政,只擔心我們一家的安危。這兩年,你權力益重,在朝中一言九鼎。但是,你不要忘記了,你是李唐后裔,敬宗之后,這世間從不乏小人,皇帝若開始猜忌你,就怕小人中傷……” “你當了這么多年宰臣,也夠了吧,要不,這官還是不做了,回鄉歸養,或許還能學馮道有個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