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344節
“哦!”趙曮聞之面喜,眉宇都松展開來,伸手接過,快速地瀏覽了一番,輕吁氣,道:“有這封捷報,或許能夠稍解陛下心中郁結!” 聞言,趙普朝正殿方向望了望,低聲問道:“陛下不在?” 趙曮點了點頭,并未多說什么,更沒有議論透露皇帝行蹤的意思。放下軍報,趙普說:“待陛下回殿,我們再去稟報吧!” “好!”目光在趙曮身上停留了那么一剎,趙普神色平靜地回到自己座位上。 并沒有等太久,皇帝歸來,二趙趕忙前去拜見。而得到前方捷報的消息,劉承祐果然打起了精神,神情如趙曮所言,確實放松不少。 “13日,史彥超與李筠二將自公安率軍南下,史彥超直奔澧陽,解澧陽之圍,防止楊師璠逆軍撤退。李筠目的涔河村,意圖先殲滅在北防御的逆軍偏師,當夜,賊軍見勢不妙,意圖亡奔,被早有準備的李筠堵在村寨內。 14日晨,李筠發起進攻,不到一個時辰,全殲之,破三千賊眾,大部歸降。其后,稍作休整,李筠整軍南下,會同史彥超、潘美,三路監控楊師璠軍,使其陷入絕境。 賊軍由此兵心動蕩,士氣低落,其后一日兩夜間,越賊寨而出,來營投降者超過千人。 16日,察楊師璠軍崩潰在即,史、李二將率步騎,向賊軍發起猛攻,楊師璠雖率中軍負隅頑抗,但已至窮途,兵無戰心,瑤兵作亂于內,潘美出兵攻襲側后,大戰一個半時辰,賊軍潰敗。 是役,諸軍共斬殺賊軍三千余卒,收降過萬,賊軍主將楊師璠中流矢而亡!” 聽完趙普的回報,劉承祐并沒有太過喜悅,更遑激動之情,稍作思考后,方才點頭說:“李、史、潘三將,這一仗打得不錯!看來,開封一年的閑居生活,也確實讓李筠憋狠了,放出去就是一頭猛虎??!” 當然,劉承祐的反應也屬正常,對他而言,取勝是應該的,要是打了敗仗,他大概會激動些。 “根據咱后察問降將得知,楊師璠久挫于澧陽城下,見城守完備,后以弱旅攻城,死傷慘重,是欲采取驕兵、惑敵之策,麻痹守軍,而后發起突襲,集中精兵,全力攻城。當然,澧陽的潘美察覺賊軍異動,早有所備。 原本,楊師璠是準備在14日遽然發起進攻,然而史彥超在13日便急行軍百里至于澧陽,直接使得楊師璠的計劃落空。 而在史彥超兵至之前,楊師璠還下令將澧水浮梁以及轉運船只全部焚毀,意圖效破釜沉舟之故事,激勵士卒,忘死而戰……”趙普說著,都忍不住露出少許蔑笑。 “如此看來,周行逢委任此人為主將,倒也有幾分考量,至少通曉些兵法,有股子狠決!”劉承祐評點道:“不察形勢,不看軍心,強行效仿楚霸王,自斷絕路,結果自然是畫虎不成反類犬,陷大軍于絕境,全軍覆沒,不足為奇!” “陛下說得是!倘非如此,想要將楊師璠全殲于澧陽,也沒那么容易!”趙曮平靜地附和了一句。 “關于此戰詳情,還需由樞密院做具體匯報!”趙普說。 “傳郭榮,再將幾名宰相一起喚來!”劉承祐當即道。 “是!” 未己,崇政大殿內,中樞重臣齊聚,由樞密使郭榮就湖南戰況作詳細匯報。 郭榮還是如往常,言行舉止帶著強烈的個人風采,只是因前線捷報,語氣振奮了些:“……澧陽之戰后,西路賊軍瓦解,只需稍作整頓,即渡江南下,向武陵進軍。一旦武陵拿下,則洞庭大澤西南即被控制,岳州的周行逢軍則立陷孤危,進退失據!” “說說岳州那邊的戰況?周行逢軍如何了?”劉承祐問。 郭榮答道:“回陛下,如今韓通已率禁軍、州兵及荊南降軍,總計水陸三萬余卒,進據三江口。不過受慕容延釗軍令,逼而不戰,以對峙為主。 慕容延釗的分析很準確,我軍糧械充足,士氣高昂,周逆則相反,急于求戰,想要速決。原本,受制于水軍,我軍形勢稍處下風,魏璘率水師參戰之后,雙方戰于洞庭,互有死傷。 后周行逢又調集步卒,從三江口與巴陵城兩路攻我營寨,意圖從陸路取得突破,在韓通等將的指揮下,被擊退……” “澧陽之戰后,周行逢會如何反應?”劉承祐問。 這個時候,魏仁溥開口了:“如欲茍延殘喘,當放棄岳州,撤軍回武陵,乃至長沙,再圖固守,否則側后遭受威脅,勢難持久。但從開戰以來周行逢的表現看,這不是個輕易服輸之人,性格剛戾,有決斷,否則也不會這般主動北上,以圖破局。 越到末路險局,只怕其會更加瘋狂,孤注一擲,猛攻三江口之軍。若能擊破我東路兵馬,其危情大解,甚至可以溯將而上,威脅公安、江陵!” “魏卿對周行逢的性格,很是了解??!”劉承祐微微頷首,表示贊同,又看向郭榮。 郭榮還是那般自信,眼色沒有任何變化:“不管周行逢如何決策,于我軍而言都不重要!他若不惜代價,亡命從三江口破局,則韓通、杜漢徽等宿將足以制之!慕容延釗已自江陵發,領軍向澧陽,無論他作何選擇,都逃不脫一個敗亡結局!” 說著,郭榮又解釋道:“另外,根據澧陽敗兵所報,在破敵之前,楊師璠營中便已無隔日之糧,而后方更是數日未有輜需補給。湖南諸州,已完全不足以供給賊軍前線作戰。 澧陽軍如此,周行逢軍縱然情況良好些,也絕計好不了多少。軍報自澧陽轉呈東京,又是數日的時間,臣料此時的周行逢,已在崩滅邊緣! 而從軍情司對湖南諸州的刺探來看,為了供給前方,湖南軍府是刮地三尺以籌措錢糧,窮其丁壯以戰,盡其婦女轉運。 如今湖南,民情大困,怨聲載道盈野,反抗愈烈。上下離心,周氏實則已對湖南失去控制! 周行逢窮兵黷武,耗竭民力,盡空錢糧,慕容延釗原料湖南會在一月之內,但以現在的情況來看,半個月都支撐不了!” “是故,臣以為,平定湖南,兵爭之事,已不足為慮,朝廷需要提前考慮善后事宜了!” 從郭榮口中可知,湖南攻略形勢,可謂一片大好。然而對于大漢朝廷而言,更頭疼的,只怕還在后邊。簡單地講,平湖南易,治其地難! 荊南對于朝廷而言,百萬戶民,戰略要地,得之大益。而湖南,有一說一,就是一個大負擔,支離破碎,殘破不堪,但是,負擔再重,也得收歸朝廷治下。 對于郭榮的分析,宰相們顯然也是同意的,范質就苦著一張臉,沉聲說:“陛下,自馬希廣、馬希萼兄弟相爭以來,湖南諸州亂事頻發,戰火不休,八年之中,有六年都處在災禍與動蕩之中。 如今,又遭周行逢如此禍害,戰事結束,朝廷接手的,將是一個動亂、饑荒的湖南。如郭樞密所言,朝廷確實需要提前做好準備了。 若戰事迅速終結,留給朝廷的準備時間,也不多了!” 第31章 議治湖湘 “范卿所言甚是,你有何建議?”看著范質,劉承祐問道。 范質顯然是提前有所盤算的,幾乎不假思索,說道:“民足食,則致安。臣之建議,要點僅在一“糧”字。湖南破敗,黎民生計維艱,食不果腹,只需派糧賑濟,則足以收其心。 去歲大饑,周行逢開倉,湖南民心大悅,朝廷亦然,同樣可取其效。再輔以朝廷政策,廢除苛政,蠲免稅賦,派遣能吏,安撫士民,恢復墾殖,則人心可安,湖南易將迅速歸附朝廷!” 范質的建議,并不難猜,在場諸公,所能想到的,也無出這幾點,是故都表示認同。劉承祐也點著頭,道:“目前看來,湖南的情況,糧食比刀兵更能解決問題??!” “陛下英明!”范質禮節性地恭維一句。 不破不立,大亂之后必有大治,湖南雖然被周行逢搞得破敗不堪,但同樣的,也減少了朝廷收治的阻力,異日可以從容地構建統治秩序。 “行營糧食情況如何?可足戰后賑濟?”劉承祐看向魏仁溥,他顯然是打軍糧的主意了。 “回陛下!”魏仁溥稍微盤算了下,明晰地稟來:“降詔南征之前,朝廷向襄陽屯有各類糧米20萬石,二十余日下來,刨除作戰消耗,轉運損費,五萬余軍民,消耗約在2萬石。盡取江陵之后,得其倉廩之糧7萬余石。 連番調動作戰,兼有荊南上萬水陸兵馬助戰,轉運路途愈遠,每日糧秣的消耗,仍在增長,再兼并俘虜甚眾,又是一筆消耗。 不過,以眼下戰局進展來看,不出意外,待軍爭結束,南方屯糧,仍足有20余萬石糧食以供征南大軍消耗,也足以賑濟!” “如此說來,倒不需朝廷另作調撥了?”劉承祐眉梢舒展,道。 魏仁溥頷首,給了劉承祐一個明確的信號。三司使薛居正,也說道:“為了荊湖之戰,朝廷官儲,近畿諸倉以及南方諸州存糧,幾乎消耗一空,夏糧入庫之前,短時間內,朝廷也無法多調糧秣。 自河東、河北及淮北,路途遙遠,損耗巨大,得不償失。再兼,今歲湖南春耕,并未被耽誤,縱使因戰爭之故,產出有所損減,待到糧熟,也足可緩解湖南匱糧局情。 是故,于糧米一事上,陛下不必過于擔憂!” “手中有糧,心里不慌??!”劉承祐抬指,感慨了句。 略作沉吟,劉承祐道:“湖南飽經戰火,瘡痍遍地,如欲使湖南治安,大戰之后,還需遣干臣典政,收拾民事。諸卿,可有能主持湖南大局的人選?” 聞問,李濤當即說道:“右諫議大夫昝居潤,可當其任!昝公在朝在外,素以謹勉著稱,處事練達,有鎮守典政之才,再兼性情溫和,品行高潔,足以收拾湖南,還其治安!” 聽李濤推薦,劉承祐不由瞟了他一眼,稍微琢磨了下,雖然點了點頭,但并未直接表態,觀其神情中流露出的意思,似在行與不行之間。 皇帝這樣的態度,讓李濤心頭有種莫名的滯澀感。眼神一轉,李濤又道:“陛下,如欲使湖南歸治,除了朝廷派良吏干臣,還需輔以湖湘士人。前者,以周行逢出身寒賤,脾性粗野,狠戾好殺,士人多鄙之,而周行逢行軍府之霸道,獨寵李觀象之流,更使文士離心。 湖湘之地,不乏理事之才,遠識之眾,如能盡收其心,湖南歸治,亦不遠矣!” 聽李濤這么說,劉承祐回應道:“朕固有此意!” “那石文德還在澧州吧!”突然提起一人。 聞問,李濤當即解釋道:“正是!當年,馬氏兄弟爭位,馬希廣以石文德為使來京,向陛下請援,陛下以其為湖南宣慰使,南下澧州,宣揚大漢之王化善政,陛下之英明恩澤?!?/br> “既然如此,李卿可安排一下,讓石文德替朝廷繼續招徠安撫湖南文才賢能之士?!眲⒊械v當即吩咐著:“長沙也是人文薈萃之地,馬希范當年搞出個天策府十八學士,也不知如今,還剩幾人!” “是!” “遷調的荊南的官吏,都安排好了嗎?”劉承祐又問道。 “自朝內及近畿,共選拔文吏11人,已然奉命南下,接掌三州政務!”李濤答道。 “吏部這邊,還需遣專使,對原荊南職掌吏員進行考核,取其能者,提拔善用,不賢者,即行處置!”對于其辦事效率,劉承祐顯然還是認可的,悠悠然地說道:“荊南已為朝廷治下,必須消除高氏當政之時的怠政與不良風氣,從而樹立我大漢的政風!” “遵命!” “平定荊湖之后,對于兩地行政制度的安排,諸卿當也有提前考量吧!”劉承祐又提起一事。 對此,由范質發言回答:“荊湖廣大,足看分為兩道,然諒其初下,可暫歸劃為一道。待安政寧人,削除南方格局諸國后,再進行調整。不知陛下以為如何?” 雖然是反問,但顯然,范質對于自己的想法還是很自信的。而從劉承祐的反應來看,也是認可的。 “既如此,對于布政、按察、轉運及都司,中樞這邊,也需提前做好準備。欲治政,先舉賢,荊湖廣大之地,兩百萬丁口,務必重視!”劉承祐叮囑道。 “是!” 提完此事,劉承祐面容徹底舒展開來,環視一圈,神態間帶著點輕松的笑意:“而今,澧州戰事方休,朗、潭未下,岳州鏖戰正酣,我們君臣已于此暢議善后之事!是否太過放松了?” 話雖是這么說,但他的表情,明顯是一副理所當然的模樣。郭榮神情,也松弛了些,平靜地說道:“軍事時勢如此罷了!湖南之事,善后之務更重軍事攻伐!” “澧陽軍報上提到,楊師璠軍有一支瑤卒蠻兵?”劉承祐突然問道。 聞問,郭榮解釋著:“這支瑤兵,屬辰州蠻,約三千眾,軍甲雖劣,但這戰力不俗。首領名叫秦再雄,傳聞有勇有謀,被周行逢拜為將軍。澧陽決戰之時,率眾投降!” “蠻人……”劉承祐嘀咕了一句,臉色稍稍恢復嚴肅,說:“溆州蠻酋符彥通那邊是什么情況,前番遣使聯絡交通,還沒有消息嗎?” 郭榮說:“使者王虔朗受命即動身前往,只是至今猶未有結果,或許是被符彥通扣下了。不過,以臣之見,五州南蠻,已不足慮,周逆即將敗亡,他們斷然不敢與朝廷為敵。 根據軍情司所報,周行逢前后往溆州派遣了三次使者,欲說得符彥通出兵,都杳無消息。以臣猜測,那符彥通只是在觀望形勢發展!” 聽完郭榮的解釋,劉承祐即向諸宰相道:“湖南蠻人的治理,也需提出個章程來了。彼輩漢化程度不低,當終屬異族,政策方面,還需慎重拿捏。但有一點,移風易俗,出耕為民!” “是!”李濤應道。 又考慮幾許,劉承祐問郭榮:“那瑤酋秦再雄與俘虜如何處置的?” “暫且羈押于澧陽,編制其眾,為大軍輔助!”郭榮說。 “傳制軍前,將那秦再雄解與一眾蠻將,解送至東京,朕要見見他們!”嘴角露出了點透著陰險的笑容,劉承祐抬手揮袖道。 第32章 郭氏之慮 殿議之后,諸臣各自散去,劉承祐單獨留下郭榮,君臣二人信步于宮室之間。劉承祐比郭榮高大半個頭,論形象,卻是要比郭榮好上幾分。 當然,二者之間年紀幾乎差上一輪,沒有太大可比性。劉承祐尚年輕,而郭榮隨著年歲漸長,長年身處高位,練氣養望,倒另有一種中年男人、事業有成的氣質。 “澧陽一份捷報,朕可安睡幾日了!”仰面感受著夏日的熱度,劉承祐有些感慨。 他這是言不由衷了,荊湖的戰事,從始至今,都沒到讓他寢食不安的地步。他只是,隨便找個話頭罷了。 “前方有慕容延釗執掌大局,又有眾多精兵強將效力用命,中樞又有諸賢能安理內外,湖南小患,陛下自可高枕無憂!”郭榮露出一點內斂的笑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