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51節
“陛下!”這個時候,郭威主動開口了:“增兵乃必然,不過以臣之見,朝廷不必大舉西進!” “哦?”劉承祐看向郭威:“郭卿有何想法?說說看!” 聞問,郭威露出一抹老謀深算的笑容,述來:“一者,征淮以來,國用不足,軍民疲敝,亟待休整,不宜大動兵!二者,若是動靜大了,只恐驚跑了蜀軍!” 聽郭威這么說,劉承祐來了興趣,若有所思道:“郭卿,似乎對北犯的蜀軍,有所圖謀?” “陛下英明!”郭威淡淡一笑,說道:“陛下宏圖雄略,志在天下,竊據川地的孟蜀,早晚要解決。孟氏借兩川之險,割據西南,如欲攻之,必受險阻。 而今蜀軍主動出擊,與我朝交戰于渭河,若能效乾祐初年那般,再對孟蜀軍力、民力進行一番打擊。今朝滅其一分,異日滅蜀,阻礙則少十分。 且拖得越久,對孟蜀國力的消耗則越大。只需采取守勢,給其以希望,吊其胃口,將戰事時間拉長。蜀軍北來,兵馬數萬,役夫十萬,其所需錢糧,少有坦途,都需走棧道,翻山越嶺而來……” “臣建議,陛下只需遣少量精銳西進,鞏固西防,再派一支水師入渭水,保證隴、鳳不失,即可!”郭威道明其想法。 “郭卿,這是謀國之言??!”聽完其進言,劉承祐不由朝郭威投以訝異的目光。 想了想,劉承祐問:“若蜀軍見無利可圖,直接撤去呢?” “那么西患暫消,陛下正可全心于國內,調理內政,積攢國力!”郭威眼神仍舊平靜:“只需一年半載,便是我朝,重啟西征戰略,復奪秦、鳳,乃至兵進漢中!” “郭卿,考慮周全!”劉承祐看向其他臣僚,問道:“諸公,以為如何?” 皇帝都這般說了,群臣自然沒有異議。劉承祐則直接吩咐著:“調兵之事,由樞密處置!不過,若遣水師,西進入渭,便由向訓,親自率軍去一趟!” “是!” “定難軍李家,近來可有異動?”劉承祐又問。 “李彝殷與延州高允權兩方,因一批戰馬,又起爭端。得知淮南戰事結束,各自撤軍,同時向朝廷上表,指謫對方不是!”聞問,馮道主動進言。 西北地區,定難軍李彝殷與彰武軍高允權之間,結下的梁子,幾乎人人可知。幾乎每年都要爆發沖突,李彝殷示弱,高允權則背靠北漢朝廷,雙方明爭暗斗,即便東京朝廷,都已然習慣了。 而在這種情況下,北漢有事之時,定難軍但有異動,最后都會演變成與高允權之間的“沖突”。此番,也一樣,這大抵也是李彝殷小心謹慎之處,不管如何,從未與北漢發生正面沖突。 只是這種暗地里的動作,顯得小家子氣,也讓劉承祐很是厭惡。 “這些年,李彝殷是表面恭順,暗地里,著實是躁動不安吶!”劉承祐不由譏笑道。 見天子有慍怒之狀,魏仁浦不由勸道:“定難軍背靠戈壁,依峙草原,累有數十載,遠在西北,已然成勢,非一般節度。請陛下息怒,暫忍其行為,待國富軍振,另覓良機,遣一良將,自可消除其威脅!” 聞諫,劉承祐只挑了下眉頭,看向馮道,吩咐道:“分別派使節前往延州、夏州,調解爭端。朝廷,就先做個仲裁者!” “是!”馮道應命。 “另外!”劉承祐又補充道:“武德司王景崇,于戰時抓到了一名南唐所遣信使,攜其國書,邀請李彝殷起兵作亂于西北。去夏州的使者,將信使與國書帶上,替南唐轉交給李彝殷,看他處置!” 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 “兩淮職吏,選調官員,進展如何?”劉承祐看向馮道。 “州縣一級職吏,已從兩京及近畿官員勛略,甄選上百人,已然陸續赴任,再加上接納的唐吏,可以滿足政務之典治!彼初降,必然盡心相輔,以博信任!”馮道說道:“另外,臣等共議,欲從地方州鎮中,挑選干事之將吏,調往淮南兩道!” “此議不錯!甚可!”劉承祐腦子里只轉了個彎,便露出了笑意,說道:“不過,淮南新下之地,政制未固,民心未附,需以良吏,善加調理,化為漢土。所拔之吏,品級雖不高,卻是我朝在淮南的統治基礎,需要重視!” “請陛下放心!”馮道稟報道:“臣等所拔,屆時量才所取,都有在諸司衙署、州縣有典政任事的履歷,每歲考比,皆為中上之評……” 對于馮道此言,劉承祐不全信,天下從不缺有才者,但為政之才,大漢朝還沒有多到這個地步。但是,并沒有點破,他也不可能去苛求,淮南派遣職吏,盡是干臣。作為皇帝,他只需從全局來考慮,縱有人情往來抑或濫竽充數者,只要在可控范圍之內,無礙于大局即可。 “另外,陛下所新設道州新制,廷臣推議,斟酌周全,當于布政、按察兩司下,另設佐官吏職,構造衙司,以治道政?!瘪T道說道。 “這是自然!”劉承祐直接點頭表示同意,說道:“一道州政,王事糜繁,朕可不愿臣工過受其累。關于道府官制,卿等會同三館飽學之士,盡快議定規制,擬個條陳?;茨蟽傻乐娬贫?,要盡快構建完畢,上下官員的委任,也要盡快落實!” “是!”馮道應命,老臉放松,又恭謹地向劉承祐建議道:“另,唐末以來,各道府州縣,遭逢戰火,屢陷兵燹,興廢不一,以至天下崩壞,而前制已舊,難以滿足當下安邦治國之需。老臣以為,淮南新制,可暫于兩道試行,以觀成效,查漏補缺,待全制之后,逐步推行于全國。也可趁機,全面劃定疆界,厘清城邑!” 眉毛微挑,劉承祐偏頭,凝視了馮道這老臣一眼,說道:“馮公深遠之見,不過此時急不得,待淮南那邊民政理順了,再作打算!” 馮道并無異議,只是恭敬一禮??吹贸鰜?,就和郭威差不多,馮道進此議,也像是向劉承祐獻“投名狀”,完全是順著皇帝的心意來說。 “陛下!”宰臣李濤見機起身,稟道:“淮南十四州縣官府,已奉制將轄境內田畝、山林、丁口等籍冊,上報東京。經臣等整理,屬唐之時,淮南各州,在籍丁口,足有二百八十余萬人。 不過這只是以舊檔統算,并不準確,此番南征,終免不了逃難、受害于戰事者。即便如此,按臣等計,諸州丁口,也在二百五十口往上。若是再加上隱戶、私奴及佛寺僧尼,數目還當有漲?!?/br> “具體丁口籍簿,還需待局勢穩定后,由各州縣官府,詳細清點,造冊登記,上報朝廷!”李濤說著,眉開眼笑的:“但不管如何,我朝再添近四十萬戶百姓,全國丁口終于上千萬,乃天下之最!” 李濤說起這,才是最讓劉承祐開心的,人口的重要性,自然不必多說。經過劉承祐幾次降詔,清查戶口,又遣使查驗,雖然仍舊免不了瞞報、隱匿之類的事情發生,但北漢國內人口,約在一百二十五萬戶上下,丁口不足千萬。 這還是在劉承祐接收了大量幽燕難民,并迅速平息內亂,消滅匪盜,靖平國家之后,安養數年的結果。否則,這數量還要少。 對于北漢朝廷來說,攻取淮南,錢糧財貨,繳獲不匪,但那近三百萬丁口,才是最大的財富與收獲。只要歸化整頓結束,北漢的國力,必然暴漲。 換個角度來看,占據著北方大部分道州的大漢王朝,治下丁口,居然僅有千萬,其地廣人稀的情況,可想而知。 “中樞要擬出一條,鼓勵百姓生育的政策!”劉承祐在群臣面前,踱了幾步,吩咐著:“往后二十年內,大漢官吏考比,三年之大考,當以人口增長,作為參考依據!” 馮道幾人,對望了一眼,躬身應命。 關于人口激勵,鼓勵生育的政策,劉承祐此前不是沒有考慮過。只是秉政之初,百廢待興,并沒有足夠施行的條件。 一者,國家財用,需要用到養兵、養官,守邊御敵等鞏固國家政權的事務上;二者,屢遭戰亂,人心未附,治境未安,生民貧苦,對于一般的黔首而言,多生多養,只是負擔;三者,便是行政執行力的問題,國初之時,朝廷對于地方的影響太過薄弱,權威不固,想要落實下去,并不容易。 時到如今,從各方面來看,都已具備了條件。劉承祐以二十年為期,卻是有些摸不準刺激之下,人口的增長速度,對于封建帝國而言,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值得警醒,當因事而制宜,但眼下,可以鼓勵國民放開了生養。 不知覺間,夜漸深,劉承祐明顯注意到,殿中群臣,或多或少,都露疲態。劉承祐經過這一日的折騰,也是頗感疲乏。 飯點已然過了,劉承祐有家宴墊著肚子,感覺還好,但這干臣子,估計還是腹內空空。劉承祐直接扭頭,沖張德鈞吩咐道:“去,吩咐膳房,準備堂食,做豐盛些,讓諸公享用之后,再行出宮!” “是!”張德鈞應命,頗為積極地去了。 面對天子賞食,馮道等人,齊齊起身拜謝。 接下來,劉承祐又察問了一番東京城內的情況。時間,在問奏之中,快速流逝,待內侍通稟,堂食已備好之后,劉承祐自己都有些坐不住了。 “今日,到此為止吧!諸卿且去用膳!”再度起身,擺了擺手,環視一圈,吩咐著:“傳制,后日朕親赴宗廟祭拜,以告收取淮南之功。入夜,于崇元殿,舉行策勛御筵,東京五品以上文武勛臣,悉可赴宴!” “是!” 臣僚們陸續退下后,劉承祐在大漢輿圖前徘徊幾許,雙目清明,嘴角慢慢綻放開笑容,而后哈哈大笑,笑得極其暢快。 突來的笑聲,將殿中伺候的內侍們嚇了一跳,一個個謹小慎微地埋頭候立,卻忍不住瞥向皇帝這邊。 張德鈞近前,小心地問道:“陛下,如此開懷,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你說呢?”收斂笑容,劉承祐轉過身,問他。 面對天子的注視,張德鈞卑微一笑,謙恭地應道:“陛下神思如海,豈是小的所能猜測的。只是陛下高興,小的們也不由愉悅!” 對張德鈞的回答,劉承祐似乎感覺十分滿意,又咧嘴一笑。慢慢地走出殿門,吹拂著微冷的夜風,抬頭仰望星空,此時的他,有種縱天地廣大,任我遨游之感,整個人的心境,都拔高不少。 這個時候,張德鈞湊到身側,給了劉承祐一個既現實,又有些難以抉擇的問題:“陛下,不知今夜,宿于何殿?” 當然,并沒有怎么考慮,劉承祐舒出一口氣,道:“擺駕坤明殿吧!” 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 天子還朝回宮,雖只一個白日,但漢宮之中,氣氛明顯有所變化,安穩了些,也喜慶了些。諸殿后宮美人們,梳洗打扮,都積極了許多,以俟君幸。 坤明殿這邊,皇后大符,安然在坐,手里捧著一卷經書,平靜地閱讀著,并未表現出多少急盼之色。雍容玉面,盡顯淑華,大婦之姿,顯露無疑。 直到,殿中女官,快步前來稟報:“圣人,陛下已擺駕,正向坤明殿而來!” 聞言,大符美麗的面容間,仍舊不免流露出一抹矜持卻顯自信的笑意,優雅地釋卷,伸了伸懶腰,展露出那姣好的腰線,貴婦人流露出的慵懶風情,還是很誘人的。 “要不要準備迎駕?”女侍御請示道。 “不用!”大符嬌吁一口氣,吩咐道:“一切照常即可!唔……去準備好浴湯!” 吩咐完,大符也沒有繼續看書的興致了,天色已晚,嬌軀雖已有些乏累,但精神明顯很好,不說其他,作為女人,男人歸來,總歸是有些刺激的?;氐絻葘?,去服卸妝,稍加侍弄一番…… 未幾,劉承祐駕至,大符相迎,盈盈下拜:“恭迎陛下!” “娘子免禮!”劉承祐雙手扶起皇后:“快起來!” 稍微打量了大符兩眼,未施粉黛,薄裙朦朧,褻衣貼身,玉體含香,那雙透著聰靈的眸子,溢著秋波,極為誘惑。見美人此狀,劉承祐頓時心頭發熱,忽然覺得,大符除了明理賢惠之外,竟然多了些情趣。 壓抑住心頭的那絲悸動,劉承祐入殿,牽著皇后那纖纖玉手,與之同案而坐。幾擁靠著,劉承祐又忍不住往大符那曼妙的身軀上看了幾眼,目光碰到那堅挺處時,竟然有些躲閃。 見到劉承祐那“偷摸”的模樣,大符不由掩嘴嬌笑了兩聲,竟然讓劉承祐難得地紅了臉,要知道,他可不是什么純情小男人…… 輕咳了一聲,劉承祐說道:“朕不在的這段時間,辛苦你在東京,統管后宮,盡孝太后了!” 聽劉承祐之言,大符輕靠在他身上,低聲道:“都是我該做的!陛下回來就好!” 感受著嬌軟的軀體,劉承祐仍舊壓抑著躁欲,好奇問道:“你是在等我?” 大符淺淺一笑:“后宮之中,何人不在等候陛下?” 皇后的聲音,難得地酥酥的,幾滲進劉承祐心底。眼神四閃了下,劉承祐問道:“二郎呢?” “玩鬧了一日,已然睡下了!”大符聲音愈嬌了,身體柔若無骨般,靠在劉承祐身上,向劉承祐釋放著些許誘惑的信號。 低下頭,視線就近與大符糾纏了一下,注意到皇后如水的目光,分明含春。再不壓抑,劉承祐動作直接大了起來。 “不要!”卻被皇后紅著臉拒絕了。 劉承祐先是一愣,隨機反應過來,說道:“也是!到榻上去……” 大符仍舊輕搖螓首,幾乎咬著天子的耳朵道:“陛下一路車馬,又聽政至此,定然疲憊,尚未洗塵。我已命人,準備好浴湯,陛下還是先洗塵舒緩一番吧……” 浴湯!鴛鴦?劉承祐再不壓制自己的雞動了…… …… 夜深人靜,坤明殿內的燈火,都黯淡了些。劉承祐自睡夢中醒來,將仍舊纏放在脖前的玉臂輕輕地拿開,偏頭,看著大符。 昏暗的燈光下,皇后睡得正熟,玉容緋紅,幾根秀發,凌亂地貼在面頰上,明顯沉重了些的氣息,似乎證明著她消耗過大的體力。 起身下榻,給大符攘了攘錦被,下面玉體橫陳,只著片縷,春夜尚寒,劉承祐難得柔情,以防其著涼。 輕輕地掀開珠簾,緩緩步出內寢,驚動了值夜的女侍御,朝其做了個手勢,示意其噤聲,劉承祐沉聲吩咐著:“備一盞燈!” “是!”美貌女侍,朝里間稍微瞄了一眼,恭敬地應道。 揉了揉臉,坐于鳳案后,打起精神,劉承祐取出兩份自崇政殿攜帶而來的兩份,郭威與魏仁浦所獻奏疏。 樞密院所擬,自州鎮選拔精壯甲士,這是必然之事,其他大小方鎮,都不會有太大問題。成德張彥威,一直以來都是朝廷的應聲蟲,憑借著當初和劉承祐水里來火里去的交情,只要謹守本分,自可得一世富貴。 魏博符彥卿,以這個老丈人的處事作風,對于朝廷基本不會忤逆。唯可慮者,只有太原王、北都留守、河東節度使劉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