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世祖 第224節
“當在明日!” 天子劉承祐那邊,已下令,御駕幸渦口,并著郭榮西來見駕。 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 在渦口漢寨,趙匡胤好生招待了郭榮一番,兩個人就淮南形勢各抒己見,相談甚歡。 稍晚些的時候,又有水陸轉運使王樸以及糧料使王溥先后自淮水上游而來。王樸嘛,前奉詔前往下蔡,代表天子犒賞大軍,算是前來謁君復命。至于王溥,則是繼續替王峻供給輜需。 經過宿州轉道南下,御駕在第二日正午左右,駕臨渦口。荊山寨前,看著整整齊齊迎駕的一干人,劉承祐心情很不錯。牽頭的四人,都是在此次淮南戰事起了大作用的功臣,不論王樸、王溥調度民夫供給軍需,還是郭榮、趙匡胤統軍作戰。 渦口這邊,早早地準備好了營壘,隨行大軍直接安排入駐。至于劉承祐,則在趙匡胤等人的陪伴下,檢閱了一番渦口大營的水陸大軍,鼓舞士氣,激勵人心。尤其是那些在渦口之戰中立有戰功之人,不論官兵,悉數得到劉承祐親口勉勵。 入寨進帳,被奉上主座,參拜見禮,渦口這邊軍以上的指揮軍官都有幸,得以親聽圣訓,感受天子威嚴。 閑雜人等退去,帳內的氣氛“溫馨”了些,看著郭、趙二人,劉承祐笑道:“朕先后將你們二人調到淮北,就是覺得,你們能給朕以驚喜!果不其言,壽州有下蔡大捷,這濠州你們則是輪番替朝廷建功!” 劉承祐這般說法,隱隱有將濠州的戰果與壽州那邊并論的意思,對此,郭榮與趙匡胤二人,當然是表示謙遜,不敢居功。 王樸、王溥在旁,也附和,說陛下識人有明,用人有方。 簡單寒暄后,劉承祐直接道:“經過下蔡、渦口兩戰斗,再加奪取鐘離,南征戰略,算是起了個好頭,我軍形勢大好,主動在我。關于淮南如今的戰爭形勢,朕即便不是爛熟于心,也算頗有了解。 在東京之時,便已采聽多方觀點,你們在前線領軍,也有與唐軍作戰的經驗,就接下來的戰事,朕想聽聽你們的看法!” 說起軍政,劉承祐的風格,從來都是這把直接,直入主題。面對天子問話,還是資歷淺的趙匡胤,率先答話:“啟稟陛下,以臣之見,經此三敗,至少在淮水一帶,唐軍已不足為慮,陛下又領大軍親至,淮賊勢必難擋。 然若欲犁庭掃xue,一舉奪淮,卻也不易。就目前探報可知,連遭重創,淮南諸州唐軍,都受到嚴令,加強守備,做出死守姿態。 而今正值歲冬,天氣不利作戰。以臣之見,接下來,大軍最好以下蔡、鐘離為基,訓練士卒,囤積糧械,壽州那邊,繼續對壽春逼迫,給偽唐朝廷施以壓力。 以淮南對偽唐之重要,其斷然不會放棄,只會固守淮南州縣的同時,籌集兵馬糧草北上支援。以唐軍之戰力,絕非我軍對手。在淮南之地,對唐軍實行殲滅,將其實力削弱,把其血流干了,使其再無余力以抗天兵,則取淮南州縣,當易如反掌……” 看著趙匡胤在自己面前侃侃而談,臉上盡是自信的神情,對此景,劉承祐竟有剎那間的恍惚。對于趙匡胤的建議,劉承祐并沒有覺新奇的地方,類似的建議,他聽得多了,甚至于很多地方他也是這般想法。 當然,趙匡胤的意見,還是有一定份量的,至少在劉承祐這兒,有其佐證,可以堅定其判斷與決策。 “趙元朗之言,深得朕心!”等其說完,劉承祐指著趙匡胤,對郭榮幾人道。 當劉承祐目光落到自己身上時,郭榮稍微直了下身體,想了想,說道:“趙團練的話,十分有見地,臣基本同意其看法。臣僅補充一點,壽州那邊,唐軍僅勉強自保,我軍重兵在彼,正可繼續吸引唐軍援兵,予以殲滅。陛下親率大軍南來,倒也不必將兵力,盡數投于壽州。 臣以為,或可分兵向東,將淮河下游的泗州、楚州拿下,將淮水盡數掌握于手。待來年開春,可從容席卷江北州縣!” 聽郭榮之言,劉承祐不禁瞟了他一眼:“這是讓朕分兵?濠泗敵情如何?” “泗州團練馮延魯,楚州都監吳紹廷,都非久守之人!”郭榮平靜地說道:“遣偏師東進,臣有信心,可奪之!” 輕輕地點著頭,劉承祐目光在郭榮身上打著轉兒,突然淡淡地道:“好你個郭榮,是看上了隨朕南來的禁軍了吧!” 郭榮作揖:“陛下慧眼!” 劉承祐眼神沒怎么閃動,就這么注視著郭榮,抬手撫著自己的短須,斟酌了片刻,道:“朕將左廂龍棲軍給你,另讓韓通調一千鐵騎軍與你,任你為淮東經略使,東進攻取泗、楚!” “謝陛下!”見劉承祐這般大方,郭榮難得地,喜色外露,起身長拜。 盯著郭榮,劉承祐說:“龍棲軍,可向來是朕的親軍,你也算龍棲軍的老人,可要好好給朕用!” “是!” “另外,朕將趙延進、安守忠調給你,他們都是朕看中的青年俊才,也當好生提點!” “謝陛下!”郭榮再拜。 在邊上,見著郭榮被委以如此重任,趙匡胤說不羨慕,那是不可能的。此時此刻,難得地,趙大心里有些泛酸。 趙匡胤臉上露出的那絲艷羨之色,劉承祐當然察覺到了,偏過身體,以一種放松的姿態,問他:“元朗,渦口大捷,以寡敵眾,大破唐軍,可謂赫赫戰功。上下將校,多有獎擢,唯有你朝廷不加表示,心中可有怨氣?” 驟聞此問,趙匡胤一愣,但很快反應過來,趕忙起身,拜道:“臣不敢!” “只是不敢!不是沒有?”劉承祐又道,語氣雖則平靜,但總給人一種銳利的感覺。 落在趙匡胤耳中,卻不由懷疑,他當然從來沒表示過不滿,莫非是黨進平日里替自己的鳴不平,傳揚出去了? 注意到趙匡胤變幻的神色,劉承祐不待其斟酌應對之辭,語調又溫和起來,輕笑道:“就是朕,也難免心中愉,有些想法,份屬正常!” “臣不敢!”趙匡胤可不敢將劉承祐的話當真,還是做此回答。 見狀,揮手讓其起身,劉承祐形容微斂,朝其嚴肅道:“朕早知你趙匡胤,非尋常之人,有大將之才,固幾年前便把你放到宿州,便有委你為大軍前驅的意思。果然,沒令朕失望!” “多謝陛下信任!”趙匡胤幾乎五體投地了。 劉承祐超他擺擺手,道:“朕豈是有功不賞,有才不用者,傳將出去,豈不讓人非議。朕以你為淮東經略副使,率宿州之軍,協助郭榮,經略淮東之地!” 趙匡胤聞言,先是一愣,隨即大喜,趕忙謝恩。他是少有地如此這般喜形于色,但被劉承祐這么唬了一頓,也顧不得肅容了。 郭榮等人在旁,也向趙匡胤賀喜,看天子對此人的態度,前途無量啊。 待郭榮與趙匡胤退下后,被留下的王樸,不由感慨道:“郭趙年輕,尤其是那趙匡胤,尚不滿三十歲,便委以方面之任?!?/br> “朕用人,向來不拘一格,唯其有才,何懼非議!”劉承祐道。 王樸說:“唯慮王都帥那邊聞之,會有所想法!” 看了王樸一眼,劉承祐一甩袖,淡漠道:“有什么想法?都說老將穩重,資歷豐富,值得托付大任?;礀|之任,若再遣一宿將,就怕再出一個王峻,壽州那邊,有他一個,還不夠嗎?” 天子這話,誅心吶!王樸與王溥聞之,都不由心中一緊,互相看了一眼,都是聰明人,從劉承祐的態度可知,這是對王峻不滿了??! 都有些憂慮,畢竟,正當國戰,皇帝若猜忌陣前統帥,可不是什么好兆頭! 注意到二者的神情,劉承祐又笑了笑:“明日御駕起行,朕要親巡劉壽州,順便慰勞一下王卿他們,為國征戰,他們畢竟辛苦了!” 聽劉承祐這么說,王樸二人同時松了口氣,顯然,皇帝的頭腦還是很清醒的。 第88章 天子金令 二十八日,新任淮東經略使郭榮,同副使趙匡胤一道,領著劉承祐調撥給的數千禁軍以及補充過的宿州團練,東歸鐘離,準備攻取泗州。 辭別前,劉承祐心血來潮,以秋末契丹南侵兵變之時,大漢朝廷“南北之爭”問郭、趙二人,聽其想法,權作事后討論。 對此,趙匡胤直接表示,南征乃國家既定大略,且天賜良機,無可爭議。倒是郭榮,稍作猶豫之后,朝劉承祐說,若大漢再積聚三年,逢北方劇變,他必建議陛下,傾力北伐,全復北邊。 從二者給出的回答看,兩個人的性格,是有明顯的差異的,郭榮的賭性更大。 二十九日,行營自渦口發,帶著大量的物資,劉承祐乘戰船,逆淮水而上。王樸北歸符離鎮守,繼續統籌調度后勤,以供大軍?;茨锨盃I糧料使王溥,在隨駕前往下蔡大營。 自乾祐三年春,被劉承祐派到淮北,籌措南征糧餉,囤積諸倉,劉承祐也有近兩年沒見過王溥了。兩年的奔波勞碌,王溥整個人看起來,消瘦了些,但體格明顯健壯了,當初白面書生的氣質也被磨掉了不少,但整個人多了些干練之風。 對于這個自己欽點的宰相之才,劉承祐還是很看重的,渦口一見,直接讓他陪侍駕前,而重新做起侍駕的活計,王溥也是一點未手生。 船舷上,迎著浪波,吹著北風,劉承祐看著王溥,說道:“朕倒有些后悔,將你外放到淮北了!” “陛下何出此言?”王溥有些意外。 指著王溥多了幾分風霜之色的臉,劉承祐輕笑道:“當初朝中風度翩翩,氣質卓然的王郎君,形象大毀,豈不類焚琴煮鶴?” 聞此言,王溥先是一愣,隨即拱手:“陛下玩笑了!”應承的同時,心中難免有些意外,以往的天子,在他眼中,從來都是威嚴肅重,不茍言笑。 “好了,戲言且罷!”劉承祐按著船身,劉承祐問:“在軍前效力,不甚容易吧!” 聞問,王溥神情微沉,鄭重道:“臣讀書時嘗知,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矣!然今親歷前后事,糧械之轉運,兵馬之調動,民力之消耗,是何等之巨。僅這一月之戰爭,便將潁、宿兩載所屯,消耗近半!” 見王溥這一副深沉的感慨,劉承祐抬指道:“在其位,謀其政,你倒是頗有感觸!正因如此,朕才打算,在因糧于敵,就食于淮南上,好好地動一動心思!” “此事,朕打算交給你了。濠州那邊,鐘離既下,其余縣鎮,不足為慮。朕以你為濠州知州,署理州政,宣告大漢政策,安撫士民,籌措軍資糧草!” 聞令,王溥直感重任加身,機敏地拜道:“陛下目光長遠,戰事尚未結束,已然在考慮納土歸治的事。臣必竭力,替陛下撫定濠州!” 這些文人,就是喜歡多想,劉承祐的意思,就是很簡單的,想要因糧于淮南當地。當然,他那般考慮,也沒有任何問題。 自渦口至下蔡的淮河水段,已盡數為漢軍所掌控,無慮唐軍水師之襲擾,一路通途。上百里水道,一日可至,當然,為了與陸上步騎同步,稍微放緩了速度。 下蔡,淮水兩岸,浮梁兩頭,已布有兩座連營。自前番大捷之后,漢軍便一直屯駐于此,休整練兵,鞏固戰果。這段時間,作為大軍的統帥,王峻可謂意氣風發,揮斥方遒,皇帝以王樸為使,親自來營褒獎,當著前營諸將官的面,將王峻捧得很高,使其意更驕,更不把其他人放在眼里。 基本上,除了兩司禁軍都指揮使,其他人都難得其正視。與大部分將校士卒有別,王峻自己是住在下蔡城中的,將帥帳設于縣衙,如此一來,征淮大軍中,暗地里,對于統帥王峻的非議,卻是平添許多。得知前營的情況,劉承祐這邊大松了口氣的同時,又不禁憂慮起軍心問題來。 不過,休整了十余日,隨著王峻一聲令下,下蔡的漢軍又動了起來,冒著寒風,收拾行囊,準備物資。王峻的命令,再度南下,兵圍壽春。 在慕容延釗的陪同下,王峻巡到河岸,王峻一身貴甲,倨傲之色凝在其眼臉之上,威視四方。慕容延釗跟在一旁,神情之間,透著少許的憂慮。 兩座寬大的浮梁,懸于淮水之上,但此時,北側一道浮梁,卻正處一片混亂之中。其中塌陷了兩處,導致整座浮梁都有些大的晃動,數十名士卒及幾車軍械,直接掉入了水中。 浮梁兩頭,分別自橋上奔下,周邊,救人的救人,加固的加固,在這冬季,匆忙得有些亂。 王峻著人了解清楚情況,當即大怒:“浮梁是誰督建的?” “回都帥,是潁州團練副使康儼!”申師厚在旁,見其怒,趕忙答道。 手一抬,王峻直接命令道:“傳本帥令,拿下其人,軍法處置,橋頭斬殺,以警其罪!” 驟聞此言,申師厚愣了一下,沒想到王峻直接就要殺人了。 在旁,慕容延釗聽了,不由說道:“浮梁不穩,康儼都監不利,稍作懲處,著其加固即是,何必要其性命?” 瞥了慕容延釗一眼,王峻擺手道:“延釗你不必為其人說情,浮梁可謂我軍血脈通道,性命所交,可不是一般的疏漏。倘臨敵之際,進軍撤退,出此狀況,嚴重點,只怕影響我軍勝敗,可不是加固一下就能解決的。兵爭大事,容不得此等疏忽大意,那康儼,本帥必殺之,以正軍威!” 言罷,王峻即瞪向申師厚:“愣著作甚,還不傳我帥令!” 見狀,申師厚再不敢怠慢,趕忙應命而去。慕容延釗沒再勸,只是稍凝起眉頭,看了看王峻,只見其似處理了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一般。慕容延釗心有所感,有些明顯了,王峻這是在立威,顯然,近來軍中的非議,他是有所耳聞。只是可惜那康儼,整好撞上,連個解釋求饒的機會都沒有,送了性命。 抬眼,望著兩岸漢營的動靜,慕容延釗略作猶豫,還是拱手開口:“都帥,南下壽春之事,是否再考慮一下?” “我道你慕容都虞侯,幾番張口,欲言又止,要說什么,卻是勸我不動兵?”王峻偏頭,上下打量著慕容延釗,淡淡地說道:“你不必勸我,大軍于此,休整日久,若再拖下去,就真讓壽春守軍緩過勁兒來,穩住軍心!” “此時,正當大軍南下,再圍壽春,切斷其外援通道,也趁水流結冰之前,將糧械輜需,轉運到位!這個冬天,我們要破城,再不濟,也要在壽春城下度過,否則,金陵的偽唐朝廷,又豈會著急?郭榮那晚輩,都有破城之功,我帥大軍于此,豈能落于其后!” 見王峻一臉固執的模樣,慕容延釗神情更苦,想了想,道:“都帥之言,固然有理,卻也不急于這一時。而今壽春守兵,并不算少,我軍在兵力上,并無絕對優勢。陛下鑾駕將至,是否等隨駕禁軍至,再圖南下,困城!” 提及此,王峻眼神中閃過一絲晦色,瞟向慕容延釗,聲音都變冷淡了,道:“陛下委我前營都部署,有專征之權,勿阻我令,否則,必不相饒!天子要來,那本帥南下,正可作迎駕準備!” 勸不動王峻,慕容延釗也甚是無奈,有些頭疼。不過,卻沒有再開口的意思,那樣只會惹惱王峻,將雙方之間的關系,持續僵化。 沒錯,下蔡大捷之后,王峻與慕容延釗之間的關系,開始出現矛盾了。說句誅心之言,王峻覺得,慕容延釗是安插在自己身邊的眼線,有些礙事…… 事實上,對于天子御駕親臨,王峻心里是極不樂意的,畢竟皇帝御臨,哪里還有他王都帥大耍威風的機會。這在其言辭舉止之間,是表露于諸將面前的。 未己,在下蔡渡頭,正對著浮梁,潁州團練副使康儼在不服的掙扎之中,被斬了腦袋??祪霸谡骰创筌娭?,當然算不上什么重要人物,但也是團練副使,就這么被王都帥一言斬殺,一時間,全軍肅然。 在下蔡漢軍,在王峻的催促下,做好南下壽春的準備后,靖江軍都指揮使向訓,帶著天子金令及詔書南下,叫停動兵,節令諸軍,待御駕至,再作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