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節
但如果說誰想在晚市的時候,將食材賣出早市的價格…… 這不瞎扯淡嗎? “還有啊,咱們家做的食材買賣,其實都不是最好的。我聯系的那些主顧,都是開小食肆的,他們是圖便宜的??删茦遣灰粯影?,他們是瘋了嗎?” 大牛一臉的不敢置信,還說以后就算有錢也不上那些酒樓去吃飯。 用便宜的食材做出來的菜,能有多好吃???還賣出個天價來,真的欺負食客不懂行??? 然而,楊冬燕卻不是那么認為的。 她就算不懂生意場上的事兒,可她懂人性??! “你回頭得閑了可以托人打聽打聽,那些把你賣剩下食材都包圓了的酒樓飯館,看他們把食材送到哪里去。我敢跟你打賭,絕對不是酒樓飯館里?!?/br> “那還能是哪里?” “家里??!” 大牛不相信:“他們都不給客人吃,反而拿給自家人吃?” “那不是還有下人嗎?”楊冬燕服氣了,咋滴她家里人一個比一個蠢呢?事情不都是明擺著的,人家想通過老魏家,來討好背后的安平王世子。再說了,買菜的錢放在那些人眼里算個啥呢?至于食材一般般這個問題,下人又不會逼逼的。 考慮到自家人的腦子不太行,楊冬燕只能掰碎了講給他們聽。 費了好大的勁兒,家里人……只有大牛、方氏并豬崽聽懂了。 也行叭,總歸不至于是一家子蠢貨。 方氏還有些擔心:“那他們要是回頭知道,跟咱們家交好并不能討好安平王世子,會不會來報復咱們???” 為了幾個菜錢去得罪背后“可能”有大靠山的老魏家? 楊冬燕忍不住懟道:“你當他們都跟你一樣是豬腦子?” 交好這種事情,本來就不是百分百的,說白了就是一種隱形投資而已。 別的不說,梁同窗不就是? 當初,他也是看了窩頭出身低微,但年歲輕學問不錯,就想著順勢幫一把,給自家女學添一個學生是完全不費勁兒的事情,萬一將來窩頭出息了,也能多個朋友多條路。反過來說,就算投資失敗了,他也不會損失什么。又或者說,損失了也不怕,投資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具備有一定的風險性的。 像這種金錢方面的往來都算是小事兒,楊冬燕告訴家里人,很多富貴人家都習慣了拿兒女的親事作為投資,萬一虧本了,損失的不過是個孩子,萬一賺了呢? 當然,像嫡長子的親事還是非常重要的,娶個好媳婦是旺三代的,自是要慎重??上袷鲎优?,尤其是庶女,不就是個為家族牟利的工具嗎? “你那邊就幾個菜錢罷了,你不用管,人家買你就賣,一手交錢一手交貨,說破天去都是公平交易。正好,你不是說想把縣城的生意結束了嗎?那就關了,再把人手都往這里調。然后??!” 楊冬燕教了大牛一個好法子。 趁著年景不好,拿錢去城郊置辦一些田產,越多越好。哪怕沒有田產,也可以買個莊子,不種地就養雞鴨豬羊。試想想,去鄉下地頭收購食材,哪里有自家鼓搗出來的食材便宜? 正好,安平王世子才走了沒多久,趁著他的余威還在,趕緊利用一把。要知道,省城城郊附近連成片的好田以及莊子,那是很搶手的,富貴人家輕易不會賣這些東西,就算想出手了,也是放出風聲去,由同等人家收購的。 反正普通人想買是不可能的,你有錢人家也不會賣給你的。 楊冬燕語重心長的告訴大牛:“人情這種東西,得趕緊用,時間久了誰還會記得?人走茶涼聽說過沒有?趁著安平王世子剛走不久,趕緊用了!拿到手的東西才是最實在的?!?/br> 買了田產置了莊子,接下來就是雇人種地養殖。家畜出欄是慢,養豬起碼得要大半年時間,但雞鴨出欄快啊,用不了幾個月就能供應上來,還有各種蛋類。再譬如蔬菜瓜果一類的,只要年景還湊合,就不用擔心蔬菜的收成。 但大牛還有問題:“咱們家沒有這么多的人手?!?/br> “回老家??!找你叔爺爺??!找里長??!人手還有不夠的?橫豎在哪兒都是種地,他們干嘛非要待在禿頭山腳下種那不出糧食的地???來省城附近種地多好??!” “你出地,你負責把所有的出產都賣出去,他們就只要悶頭種地就能吃香的喝辣的!” “就是蠢成你弟妹那樣的,都不帶把好處往外頭推的!” 楊冬燕:……哎喲老天爺喲,她咋就攤上這么一群傻子?。。?! 小楊氏:……我干啥了你又逼逼我?! 作者有話要說: 楊冬燕:咱們得趁著安平王世子剛走沒多久…… 安平王世子:你好好說話!本世子怎么了??? 第087章 楊冬燕一席話, 魏大牛跑斷腿。 說起來,這種事情已經不是第一次發生了,但每次再看到類似的情況, 豬崽都很想捂著嘴偷笑。 豬崽就是壞心眼的想看家里人跟著自己一塊兒忙活,尤其是這個曾經的好大伯。 于是, 大牛忙瘋了。 本來就是嘛, 那些事情說起來容易,波動上下嘴皮子就完成了。但真正要做起來,卻是極為繁瑣,且要考慮方方面面的事情。 首先,得置辦田產吧? 省城郊外的土地都是很富饒的,道理很簡單,建造城池之初,肯定是盡可能的選一塊特別好的地兒。當然,更多的是哪邊的田地肥沃,就會引來一群人, 等人聚得越來越多, 就從村變成了鎮, 再從鎮變成了城。 土地肥沃那就不可能隨意兜售,哪怕去年的年景不好, 但因為安平王世子早就留下了話, 或是免稅或是減稅,各種福利政策一出, 愈發不可能將手里的寶貝田產出售了。 哪怕真有人賣地,恐怕也是剛動了這個心思,就有人急吼吼的出手了。 大牛一開始是想憑真本事去買幾塊地的,他還記得多年前, 也是由他到處跑著打聽誰家要賣地,再貨比三家最終買下了幾塊不好不壞的地。 所以,他打算故技重施,先打聽誰家準備賣地,再仔細對比,選擇性價比最高的田產花錢買下來。 然后他就發現自己想太多了。 誰賣你??! 打聽了一圈,愣是沒聽說誰家準備賣地,哪怕真的有人要脫手,那也是半畝一畝的,位置不好,土質也一般。就算那樣,也會被附近的鄰居給買下來了。 足足半個月,大牛一無所獲,卻差點兒沒把腿兒給跑細了。 轉機是出現在什么時候呢? 第一個提出要讓大牛送食材,且將晚市的食材盡數包圓,出的還是早市價格的那家酒樓掌柜。 掌柜自然并非東家,他也是替人辦事的,詢問魏大牛打算要什么位置的地,大概需要多少畝,對土質有沒有要求等等。 大牛心里直嘀咕,心說誰家賣地不是說自家手里有怎樣的地嗎?咋還問他呢? 不過,既然人家問了,他當然也就順勢說了。說的時候就難免帶出了他老娘,告訴人家掌柜的,說是他老娘讓他置辦田產,最好直接買個莊子啥的。 掌柜一臉的微笑:“楊老太太嘛,我們都聽說過的?!?/br> 楊老太太? 大牛好生奇怪,實在是因為這個稱呼極少聽說。以前在鄉下地頭的時候,別人都管楊冬燕叫大牛娘,再不就是窩頭他奶。當然,也有人喊魏家老婆子的,但這楊老太太…… 考慮到對方手里有他盼星星盼月亮都想要的東西,大牛忍住了別逼逼,只笑呵呵的托掌柜幫著留心一些。 兩天后,消息就來了。 那掌柜的東家準備了一個莊子,里頭不光有上百畝的田產,還有兩個山頭。另外就是,有幾戶人家也想跟楊老太太交好,帶著誠心派了大管家跟魏大牛接洽。最后則是梁家。 梁家的嫡系都跟著安平王世子走了,雖說世子殿下最后那個態度大概已經說明了問題不大,可這事兒一天不曾塵埃落地,他們心里也跟著不踏實??! 是,他們是做了個人情,讓魏家小姐在自家辦的女學里上課,可那又算得了什么呢?要不是因為省城女學少,光私塾的話,一年到頭也花不了幾個錢的。 對方幫了梁家那么大的忙,光這一點兒事情,顯然是不可能讓他們安心的。 聽聞魏家想置辦田產莊子后,梁家人火速行動起來。像他們這樣在本地待了上百年的大家族,想要田產還不容易?就算一時間沒有完全合乎魏家人心意的,那也可以拿資源跟其他家族換的。 小事兒一樁! 于是,魏大牛就又迎來了新一波的勞累。 要知道,田產和莊子名義上是說在省城郊外的,可省城多大???郊外又是多遠??!尤其那些田產動輒就是上百畝、幾百畝的,莊子就更能耐了,占據兩三個山頭都不算什么。還有一家拿出了一個擁有上千畝地并二十幾個山頭的大莊子,其中多半山頭都種了果樹,還有一些是種了一些好木料的樹木,甚至多半山谷里還養了牛羊。 魏大牛在參觀了這些莊子后,心里就只剩下一個想法了。 你他娘的在搞我? 在富貴了好些年后,魏大牛再一次將“窮”這個字,寫在了腦門上,并深深的烙刻在了自己的心中。 回頭,他就跑去楊冬燕跟前吐槽了那些家族的不靠譜。 “他們咋就覺得咱們買得起那么多的田產?還山頭呢!還帶著果樹呢!山谷里還養了上千頭羊呢!搞什么??!” 楊冬燕一臉冷漠的看著他:“一般來說,好東西是沒有缺點的?!?/br> “咋就沒有缺點呢?貴??!太貴了??!” “貴又不是把它們本身的缺點?!睏疃鄧@了一口氣,一臉恨鐵不成鋼的點了點大牛,“做人不能總是從別人身上找問題,你也應該找找你自個兒身上的問題。干嘛老嫌棄東西貴呢?你就不能想想看,要是你有錢,你還會嫌它們太貴嗎?” 對呀,貴又不是缺點,窮才是。 大牛被說得一愣一愣的,當場壓根就找不到任何語言來反駁。還是事后,他絞盡腦汁思考,終于緩過來了。 窮是他的錯,可他干嘛要買那么貴的東西??! 照他原本的想法,在省城城郊附近買一座山頭,因為又沒打算種水稻、種麥子的,單單是種一些蘿卜土豆南瓜冬瓜的,對土質的要求沒那么高。 都不需要找平地,山地都能種的。再少少的養一些豬和羊,雞鴨要養得多一些,這玩意兒出欄快,回本也快,養上數百只都沒問題。 其實,仔細算下礁磬村那邊的情況就知道了。 礁磬村擱在禿頭山一帶,都稱得上是大村落了,饒是如此,也不過才百來戶人家。至于田產,差不多二三百畝地,因為好些人家都是三五畝地的,有些甚至根本就是家無恒產,靠賃人家田地過日子的。要不然,魏阿薺嫁的老劉家,也不過因為擁有十來畝地就成了村里數一數二的有錢人家了。 換句話說,大牛本來就是打算買上二三百畝地,再養上一二百只雞鴨,豬的話,養上十來頭,羊看具體的情況再做打算。 對了,牛也是要的,但不是用來出售的,而是讓它們干活的。 田產以及家禽家畜的本錢,大牛準備了三千兩銀子。 這對他而言,已經是一筆天文數字了。畢竟,曾經的老魏家,那是連三兩銀子都沒有的。 至于這些錢的來源,一部分是縣城里的鋪面宅子,包括生意本身一股腦拋售得來的,這部分大概有八百兩銀子。 還有就是這幾年來,大牛和二牛做買賣得來的,雖然去年年景不太好,使得自家生意平平,但架不住今年最近一個月里,那些酒樓飯館變著法子的送錢過來,他大概能從賬面上抽調出千兩銀子左右,再多也不是不行,但這樣就會影響到鋪子的生意了。 而欠缺的部分,是楊冬燕給的。 不是來自于永平王府,而是好人一生平安的安平王世子。 他在濟康郡收了不少禮物,又不可能都帶走,當然主要是他不怎么稀罕,就隨口吩咐拿了一部分當贈禮送給楊冬燕。其實,依著勛貴圈子里的規矩,他這個做法是很欠妥當的,沒人會直接拿別人送給自己的禮物,連個包裝盒都不換,就轉手送人的。這種情況實際上就是看不起,你來了,總不能叫你空手而回,就順口吩咐賞下個什么玩意兒…… 類似的事情,楊冬燕上輩子干得太多了,所以這輩子遭了報應也就沒啥好計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