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600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趙姓引路人反而繼續說道:“那些年來,我父親一直跟隨商會出海貿易,可惜最后被倭寇所劫掠,并未能幸免,南洋倭寇、海盜甚多,不知大明可會清剿?” 雖然不清楚對方是故意拿過去的故事來試探,還是確實只是無心之問,但都不妨礙什么。 朱有爋只說道:“放心,以后我們一定會為那些死在海盜手中的百姓復仇的,寰宇澄清,四海波平?!?/br> “四海波平.” 引路人長舒了口氣,說道:“真期待有這么一天的到來?!?/br> 很快,明軍的四千多甲士,就已經全數登陸,并且控制了整個馬尼拉城。 安全得到保證后,留了副使王景弘指揮艦隊,鄭和親自下船來到馬尼拉宣旨,因為只有他有這項特權——給空白的圣旨上填寫人名。 馬尼拉城,媽祖廟。 作為某種精神圖騰的象征,這里顯然是發揮了類似于“宗祠”、“祭壇”之類的功效。 馬尼拉當地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到了這里,見證著歷史性時刻的到來。 “我們馬尼拉百姓,愿意臣服大明,為大明效力!” 許柴佬深吸口氣,高舉雙臂大吼道。 在他的呼喚下,一群人都以這種方式表達了他們的臣服。 看著這種明顯與中原迥異的風俗,朱有爋的嘴角抽搐了兩下,心中腹誹不已:真是一群隨了蠻子的化外之人。 跟鄭和等人不同,朱有爋對于這些人,也是持有鄙視態度的,嗯,確實不能指望他這種能干出向李景隆出賣老爹周王的“父愁者”能有多平和的心態。 “奉天承運皇帝,敕曰,今置馬尼拉宣撫使司,設宣撫使一人,從四品;同知一人,正五品;副使一人,從五品;僉事一人,正六品.” 這次就是正式的宣旨了,隨著負責宣旨的三寶太監鄭和的聲音響起,馬尼拉各大漢人家族的大佬們,全都露出了激動的表情,他們都知道這意味著什么——馬尼拉,從此以后,就歸大明管轄了! 而他們,也將搖身一變,從叛逃海外的罪人,變成朝廷宣撫使司的官吏! “吾皇萬歲!” “皇帝陛下萬歲!” 并不統一的聲音響起,鄭和微微抬了抬手掌,止住了下面的呼聲。 鄭和沉吟片刻后說道:“我大明的目光,絕非僅限于南洋一隅,未來必將西出滿剌加,徹底成為南洋、西洋,乃至整個海洋的主人!” “我大明,必將在海上同樣崛起,打造萬國來朝的盛世景象!” “到時候,我們必須擁有自己的殖民地,我們大明的遠洋水師,必須控制關鍵節點的每一寸土地!” “日出,從大明的土地開始;日落,亦是如此?!?/br> “而這里,馬尼拉,將是我們大明進一步向南洋拓展的殖民點,也是我們大明水師的海外基地!” “現在,同時任命馬尼拉宣撫使許柴佬,兼任呂宋水師提督、馬尼拉市舶司提舉,統籌馬尼拉的政務、財務和軍務?!?/br> 聽著許柴佬兼任水師提督和市舶司提舉的任命,一旁的人們頓時忍不住議論紛紛,竊竊私語了起來。 他們都沒有想到,許柴佬居然會一人身兼財、政、軍三職。 按理說,雖然“三宣六慰”的體系都是這么弄的,但馬尼拉這里的情況,顯然跟西南那邊不同,因為鄭和應該很清楚,這里是各大商會組成的聯盟統治模式,并非西南的世襲土司獨斷模式。 如果換作他們這些人來設計,那么恐怕是要弄出來一個三足鼎立、互相制衡的局面了。 但既然這位三寶太監這么決定,那就只能反應出一個問題。 ——大明有絕對的信心,掌控這里。 或者說,大明根本就沒有把他們可能做大這個所謂的潛在威脅放在眼里,大明更在乎的,是對整個呂宋的蠶食。 而許柴佬一邊謝恩,一邊心思也轉動的飛快。 呂宋水師提督,說白了,就是這些商會麾下的艦船力量的總頭頭,但其中值得玩味的是,這里說的是“呂宋”,而不是“馬尼拉”。 要知道,這個提督的權柄可不小,因為這相當于一個一方總兵一樣,擁有對武裝力量的指揮權。 當然了,這種指揮權是相對較為寬松的一種罷了,比如說許柴佬想要集結全部的兵力,那能不跟其他人商量,自己獨斷專行嗎?顯然是不能的,因為這些下面的艦船和士兵,都是私人性質的,也就是說,只有相對決策權,但并沒有絕對決策權,除非他認為某些事情涉及到嚴重危害的所有人的利益,才能當機立斷決意進行軍事行動。 而這個體系,也是在給他們除了文職以外的另一條通道,畢竟宣撫使司里,帶品級的官員就那么多,一個蘿卜一個坑,顯然是不夠把所有人都塞進去的。 至于市舶司提舉,那就更好理解了,這就是用來收稅、交稅的,也可以提供一部分官職,這樣三管齊下,就把這些馬尼拉當地的商會大佬們,都安置下來了。 接受了朝廷的招安,成了朝廷體制內的一份子,這心也就踏實了。 事實上,如果沒有姜星火對海禁和海外貿易政策的干預,許柴佬這個馬尼拉巨擘,在鄭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時候,是會被封為呂宋總督的。 在呂宋有國王的情況下,這種冊封,顯然是有些問題的。 就算拋開這種別扭不談,如果一個總督擁有一票否決權,豈不是代表他可以在某些時候凌駕于朝廷意志之上,對某些利益予取予求?那他的權力豈不是太大了? 這樣做固然是很方便,朝廷能直接當甩手掌柜,但也存在極大隱患,因為一旦想要進一步掌控呂宋,誰愿意把權力拱手送人? 在場的漢人移民也都不傻,想明白了這些東西,便曉得大明沒把他們放在眼里,若是真有什么小心思,怕是也隨手就捏死了。 許柴佬想通了關節,松了口氣,接著又說道:“這些兵都是些散兵游勇,還請大明天兵進駐馬尼拉?!?/br>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大明雖然不把他們放在眼里,但給了這么多好處,也肯定是要有些取舍的,而駐軍,無疑就是最好的控制手段。 “馬尼拉港是天然良港,朝廷很看重這里,泉州港、清化港、馬尼拉港,這三者互為犄角,可靖平萬里石塘?!?/br> 這里面其實還有一個意思,那就是萬里石塘的那幾個鳥糞島,都是要控制在手里的,畢竟都是天然化肥,能極大地提高糧食產量,而且儲量巨大,即便大明瘋狂開采搬運,用個一百年也不成問題,毫無疑問,這是極為重要的戰略資源。 而只有把整片萬里石塘周圍的據點都控制住,才能保證對這些鳥糞島的完全控制。 鄭和微笑說道:“朝廷會在這里駐軍,遠洋水師也會將這里當做跟清化港一樣的海外基地,你們的私兵,也要整編成衛所,不過朝廷自然是不會虧待伱們的,兵刃、弓弩、甲冑,該有你們的,絕對不會缺?!?/br> 聽聞此言,這些商會大佬們,都有些興奮。 負擔朝廷駐軍、駐艦的費用什么的,那都是壓根不用提的事情,這些商人這點自覺還是有的,但三寶太監的這個態度,卻讓他們覺得自己很受重視,朝廷不是跟他們虛與委蛇,而是真的把他們當做自己人,要培養起來。 這些軍事物資,光憑他們,是很難弄到或者說進行制式武裝的,不是錢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各國對此封鎖的都很嚴格。 “馬尼拉城(以港口區為核心)的防務,包括城墻的修筑,也應當馬上開始動工,希望你們盡快把馬尼拉建設好,而這段時間的安全,你們不用擔心,汝南郡王會率軍暫時駐扎在城外,呂宋國的事情,大明也會處理好,若是識相的話,自然一切好說?!?/br> 鄭和的后半句話沒說出口,但這一番話,頓時提起了周圍眾人的情緒。 這種對待呂宋當地土人強硬的態度,有多久沒有體會過了? 一時之間,眾人有些恍惚。 事實上,這幾十年來,他們的日子過的不算差,隨著勢力的發展壯大,錢越賺越多,情況卻也越來越糟糕,甚至連生存的環境都變得惡劣起來。 這一切,自然是因為他們是背井離鄉之人,他們的身后,沒有強大的國家支持著他們,所以他們只能小心翼翼地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仰人鼻息。 寄人籬下這四個字,用來形容這些人的處境,最恰當不過。 而在此時此刻,某種難以言喻的,混雜著“自豪”“驕傲”的情緒,卻在他們的心中燃起。 是的,從這時起,他們不再是如同無根之浮萍的海外游子了。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有資格能夠跟大明以平等的地位相處。 哪怕是世界第二強國帖木兒汗國的使者,此前來到大明,一樣是要卑躬屈膝下跪自稱藩臣的。 無論是從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人口.任何方面,大明都是此時此刻當之無愧的第一強國! 他們的身后有著大明作為依靠。 他們將在大明的庇護下活下去,而不必向昔日仰仗的土人低頭。 “諸位,這同樣也是你們改變命運的機會?!?/br> 鄭和的聲音,打破了眾人的沉思,讓他們紛紛抬起了腦袋。 “艦隊的艦炮,足以摧毀一百次馬尼拉,但國朝有用人之處、容人之量、識人之能,這是你們唯一值得慶幸的地方?!?/br> 鄭和看著眼前的人們,被他目光掃過的人,無不心悅誠服地低下了頭顱。 鄭和緩緩地說道:“現在,你們需要的,就是修筑城墻,整頓部隊,融入大明的海洋貿易體系,只有這樣,你們才可以在這片廣闊的海域上,獲取自己的權力和財富!” “而想要得到這一切,就必須靠你們自己付出努力?!?/br> 鄭和結束了給新成立的馬尼拉宣撫使司的打雞血,而隨著消息的傳出。 “我等誓死追隨大明!” “愿為大明效死!” “.” 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呼喊聲響了起來,甚至讓人感覺耳膜隱隱作疼。 朱有爋也滿意的點了點頭,然后轉身對手下的宗室勛貴將領們說道。 “你們先回去準備吧,三天之內,若是談不攏,估計就得打仗了?!?/br> “遵令!” 宗室勛貴將領們紛紛退了下去,開始安排人手拓寬碼頭、搭建軍營、準備備戰事宜。 —————— 馬尼拉城投降的消息傳到呂宋王城之后,頓時讓呂宋國朝堂陷入了短暫的混亂之中,大臣們亂糟糟地討論著。 “我早就知道這些漢人靠不??!” “沒錯!沒想到他們竟然敢公然反叛,虧得之前還給了他們容身之地?!?/br> “只要他們敢來,我們就敢迎戰,這些漢人膽子倒是不小,敢跑到咱們呂宋島上撒野?!?/br> “我看他們八成是瘋了,竟然想要挑釁我們?!?/br> “哼!大明雖強,但咱們呂宋也不弱,只要聯合其余各部族,未嘗不能擊敗大明的軍隊,奪回馬尼拉?!?/br> “這些漢人,簡直是癡心妄想!” “可是明軍強大,剛剛滅掉了安南國,不可小覷??!” “那又如何,現在明軍登陸的部隊,再加上馬尼拉的漢人,他們的士兵人數加起來也不會超過一萬人,我們光是王都就有五萬人,難道還拿不下他們嗎?” “不妥!不妥啊,咱們不能輕舉妄動?!?/br> “為何?莫非你害怕漢人不成?” “不,我并不害怕漢人,但是我們不能冒險?!?/br> “我們為什么不能冒險?漢人有句話說的好,大丈夫生于世,瞻前顧后,豈能成事?” “你懂什么,現在明軍已經占據了馬尼拉城,這意味著他們在這里站穩了腳跟,這些明軍士兵裝備了鐵質鎧甲,還有火槍火炮,更別提那船上能射老遠的巨炮,若是我們貿然攻擊他們,恐怕會損失慘重?!?/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