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7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朱棣繼續說道:“從諸王獻還的三護衛里,需要重新抽調整備一部分新的兵馬,來作為塞防的主力.朕有意讓徐輝祖、平安、盛庸等將出任指揮使,雖然這是五軍都督府決定的,但忠誠伯終歸是兵部尚書,朕想問問你,覺得如何?” 此話一出,眾人無不色變。 雖然朱棣說是對兵部尚書茹瑺說的,但尚書們都知道,這是皇帝在對他們,進行某種正式的廟堂表態。 任誰都知道,朱棣這么一搞,恐怕大明的軍界就要發生一場大地震了! 畢竟,軍隊是朱棣賴以維系的根基。 而朱棣這次動手,卻是不對燕軍系統動手,而是拿投降后沒有實權的南軍名將們,去指揮人生地不熟的諸塞王的三護衛重新整編出來的軍隊。 那么,其實還可以繼續想下去。 皇帝這么做,到底打算干什么? 是真心重用這些南軍降將,還是藉機把南軍有威望有能力的將領都調到北方去,然后徹底整合吃掉非燕軍系統的其他部隊? 朱高煦的眸子里,閃過了一絲異彩。 第251章 十一衛【求月票!】 “父皇這是在防著俺啊?!?/br> 朱高煦最近大腦袋瓜越來越聰明,再加上設身處地,他馬上就意識到,這里面父皇固然有把南軍良將調走,藉機徹底整合南軍殘部,確保對大明所有軍隊的絕對控制權的考慮。 恐怕也未嘗沒有一石二鳥,讓自己遠離親信將領和部隊的打算。 畢竟,自己是要去北直隸主持變法更化的推行,而北直隸地區,也就是所謂的“靖難三府”北平、保定、永平,又恰恰是燕軍的起家之地、根本所在。 父皇肯定會想到,若是有親信燕軍部隊在自己身邊,自己也來一次靖難之役可怎么辦? 所以,既然放自己去北直隸,恐怕代價就是自己不能碰軍權。 一絲一毫都不能。 當然了,這也不意味著父皇就一定是刻意針對自己,畢竟不管自己是否抽到北直隸,父皇恐怕都會這么做,大哥去北直隸,也是一樣的結果 父皇的真實目的,恐怕還是抽調走南軍良將,藉機徹底整合大明所有軍隊,把軍權牢牢地抓在自己手里。 “回陛下,臣以為此事是極妥當的,徐輝祖、平安、盛庸,雖有悖逆之舉,但如今已然順服,又皆一時良將,棄之可惜諸將在北地素無根基,將諸藩獻還朝廷的三護衛一部分交由他們指揮,既可以做到互相制約不使某支軍隊做大,又可以發揮這些良將的能力?!?/br> 這邊茹瑺則是斟酌著回答道。 至于徐輝祖、平安、盛庸等人,會不會成為當地的軍頭,這點茹瑺連提都沒提。 想要在完全人生地不熟的情況下,把一支前身為藩王三護衛的軍隊抓在自己手里,做到如臂指使,甚至演化成為私人武裝(家丁化),沒有個數十年的工夫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你當朱棣瞎嗎? 第一步就不成立,這些將軍每一任沒干幾年大概率就被朱棣調走了,朱棣安排這件事,就是用來發揮這些南軍良將的能力,臨時整訓、指揮這些藩王部隊的。 大明的邊軍家丁化,是二百年后的事情了。 軍隊的事情,文官集團本就無權干涉,明初洪武永樂二朝尤其重武輕文的,武臣勛貴集團實力強大,一票開國、靖難的武勛坐鎮五軍都督府,文官半點插嘴的余地都無。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直到土木堡之變,把勛貴集團打包帶走,重武輕文的勢頭才逆轉過來,文官集團開始逐漸占據上風直到明朝中晚期演變成了病態地重文輕武,文臣把武將當成走狗一般,同品階的武將見了文官要下跪磕頭。 所以,朱棣對于軍隊的調整,真的就是借著茹瑺這個忠誠伯,通知一聲六部尚書,半點商量的意思都沒有。 不過茹瑺還是盡職盡責地提出了最后一個疑問。 “陛下,那是讓他們去西邊統兵,還是東邊?!?/br> “當然是東邊?!敝扉γ嫔浼诺?,“用歸用,朕也只是給他們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可不是讓他們去天高皇帝遠的地方享福的?!?/br> 對于曾經的敵人,雖然朱棣打算重新啟用,但絕不意味著朱棣輕易寬恕了他們。 朱棣打算,借刀殺人! 這便是說,北部防線的西段,肅王、慶王,早已獻還了三護衛,這六個護衛的兵馬,朱棣早已派將領前去整編重訓了。 北部防線的中端,秦王(朱棣二哥一脈)、晉王(朱棣三哥一脈),始終沒有獻還三護衛,朱棣諸事繁多,暫時沒精力管他們,也不打算直接動武.之前讓丘福和顧成集結軍隊威嚇了一下,又挑撥其子嗣內斗,現在秦王和晉王都老實多了。 而北部防線的東段,代王的封地已經被削,遼王的封地也遷到了荊州府(均為朱允炆所為),燕王朱棣裹挾著寧王朱權靖難,谷王前段時間行謀逆之事被朱棣圈禁。 也就是說,北部防線西段的五個塞王防區里,原本的三護衛由于藩王們都不在封地了,雖然在名義上獻還給了朝廷,但現在基本處于半癱瘓的狀態。 這也是為什么朱棣要派人重新整頓北部防線的原因。 靖難之役,不僅把幾大塞王的兵馬全都糾纏了進來,而且隨著朱棣的二十余萬燕軍主力南下,現在大明帝國的北部防線東段可謂是極度空虛。 徐輝祖、平安、盛庸等南軍名將需要戴罪立功,給朱棣做三件事情當投名狀,方才算是真的落地。 第一件事情,便是名義上的整頓原本代王、谷王、遼王防區內的衛所和剩余護衛兵馬,充實北部防線。 第二件事,用這些非燕軍嫡系將領和部隊,在不遠的將來,作為朱棣的“刀”去對付一直捏著三護衛不肯獻還的秦王和晉王這兩大塞王。 第三件事,處理完了秦王和晉王,接著為朱棣北征大漠做炮灰。 朱棣的兩個人生信條,在這件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要么不做,要么做絕”、“好用就往死里用”。 之所以要在更化變法的會議上提到軍隊調整,便是因為朱棣作為大明最大的軍頭,又是剛剛造反篡位得到皇位,整頓軍隊在他坐穩了皇位后,才是頭等大事。 而只有處理好軍隊的事情,朱棣才能安心推進更化變法。 北方非嫡系軍隊的事情處理完了,接下來自然是處理南方的非嫡系部隊。 “曹國公的使團,已經從日本傳回了源源不斷的情報,日本國內幕府與諸藩的人口、經濟、軍力相關虛實,朕已盡皆知曉?!?/br> 朱棣先是口頭表揚了一下李景隆所率使團的工作,鋪開了地圖,直接上匕首。 “日本絕非想象中難以攻伐,李氏朝鮮已經將濟州島還給大明,只要避開夏秋狂風,跨海作戰不足為慮?!?/br> “故此,為了征伐日本考慮,朕欲在山東布政使司,設立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成立備倭軍!” 事實上,在洪武時代,為了抵御日本倭寇的侵擾,朱元璋就在山東布政使司設立了一些專門負責沿海防御的衛所。 但由于山東的衛所都隸屬于都指揮使司管理,山東又是靖難戰火重災區,如今重建后的山東都指揮使司的軍務比較繁重,出現了忙不過來的情況,無法專心為征伐日本進行相應的準備工作,或者說山東都指揮使司自身的資源也不足以支撐這項龐大的工程。 因此,朱棣鑒于山東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將要征伐日本的未來,決定單獨設立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用來專門準備作為征伐日本的前出基地。 換而言之,山東省出現了兩個都指揮使司,但各自負責的任務不同。 當然了,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朱棣也是這么做的,只不過是為了防御倭寇襲擾,所以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的規模并沒有那么大。 “敢問陛下,欲如何劃分兩個都指揮使司的規模和責權?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的兵員將領又從何而來?”茹瑺小心問道。 朱棣的眉宇間閃過一絲寒意,開口道。 “規模上,山東備倭都指揮使司負責管理登州營、即墨營、文登營,以及沿海水師艦隊,每個營管理部分衛所。責權劃分上,除了備倭和海防之外的事情,歸山東都指揮使司管?!?/br> “登州營負責管理三個衛,登州衛、青州衛、萊州衛?!?/br> “文登營負責管理四個衛,威海衛、寧海衛、成山衛、靖海衛?!?/br> “即墨營負責管理四個衛,大嵩衛、鰲山衛、靈山衛、安東衛?!?/br> 聽到這里,幾位尚書不由地相視驚疑。 足足十一個衛! 須知道,大明的一個衛,滿編制是五千六百人,十一個衛,那就是六萬一千六百人,而且,這還是沒計算水師的前提下。 如果算上協同作戰的水師,肯定會超過八萬人。 而攻伐日本,自然也要相應的輔兵,粗粗算下來,十萬大軍的規模是打不住的。 用來打日本,考慮到大明的后勤海運能力,維持十萬人的補給確實已經是相對極限的狀態.畢竟元朝攻伐日本,其實也是這個兵力,不是沒兵馬,而是跨海補給維持起來比較考驗運力,山東備倭司的兵力數量是沒問題的。 可問題就在于,山東都指揮使司哪來的這么多兵力分給山東備倭司? 靖難時期,山東德州大營那是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從黃淮乃至江南征調的兵員,割韭菜一樣填到了一線里,如今山東都指揮使司都快被打空了。 聰明人很快就揣測到了朱棣的意圖。 還是借刀殺人! 果然,朱棣開口道:“至于兵源,則是把靈璧之戰后收攏的兵馬,以及前陣子淮安梅駙馬的部下,一并整編裁汰,編成山東備倭軍。水師則是讓平江伯陳瑄(水師將領、水利專家、明清漕運制度的確立者)整合一下山東、黃淮、長江的內河以及近海水師,與鄭和的遠洋水師區分開?!?/br> 這是要讓投降的南軍和梅殷的淮南屯軍,整編后去當征日部隊的意思。 “將領的話,朕會從五軍都督府里挑幾位有經驗的侯伯去?!?/br> “另外,省府道各級官員都無權調動備倭軍,一旦出現緊急情況,需要由朕親自下達的調兵命令,而且使用調兵專用的金符?!?/br> 朱棣面露殺機。 “否則,備倭軍一兵一卒也不能調動!” 第252章 六部尚書齊入獄 漫長的國策會議終于結束了。 在這場決定了大明帝國未來走向的會議里,在道衍的精心準備,以及姜星火的神助攻下,皇帝以極大的更化魄力,說服了六部尚書。 在新劃分的南直隸和北直隸兩處試驗田,由兩名皇子,負責主持變法更化。 同時,朱棣也靠著一以貫之的狠辣,想出辦法解決了讓他寢食難安的最大危險。 ——靖難后遺留的大量非燕軍嫡系部隊。 南軍的名將們,即將被他調到北部邊軍中任職,由諸藩護衛整編的北部邊軍,將成為朱棣對付實力最強的秦王、晉王的一把好刀,后續還可以用來砍蒙古的韃靼、瓦剌兩部。 而靈壁之戰后殘余的南軍正規軍和淮甸屯軍,則即將裁汰整編為備倭軍,用作征伐日本的炮灰。 至于朱棣的心頭寶,由燕山三衛和大寧三衛一路擴充壯大來的二十余萬燕軍嫡系,則即將改編為大明京營。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京營這二十萬能征慣戰的勁旅,就是朱棣、朱高熾、朱瞻基這祖孫三代維系他們這一支皇位不動搖的“根”。 直到堡宗上位,成了無根之人。 至于為什么沒提顧成忙著準備抹殺的女真人 好吧,此時建州女真斡朵里部的首領,也就是“我大清”的老祖宗,猛哥帖木兒(愛新覺羅·孟特穆),還是胡里改部首領阿哈出的小老弟呢。 在洪武朝,建州女真三部(胡里改部、托溫部、斡朵里部)的主要存在意義,就是替大明當狗,惡心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