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62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雖然知道這一屆的重臣們骨頭都不太硬,但“江南好臣”蹦出來的這么快,還是令這些自詡文臣風骨的大臣們有些唏噓的。 其人也并沒有太過令人意外,刑部尚書鄭賜。 鄭賜在道衍到來之前就已經打好腹稿,先給大家開了開眼,見識見識皇帝舔狗是怎么“呲溜呲溜”舔的。 刑部尚書鄭賜搖頭晃腦道:“今之論者或曰:天地與人,了不相關,薄食、震搖,皆有常數,不足畏忌;祖宗之法,未必盡善,可革則革,不足循守;庸人之情,喜因循而憚改為,可以樂成,難以慮始,紛紜之議,不足聽采?!?/br> 六部尚書之首,吏部尚書“天官”蹇義,毫不留情地打斷了鄭賜的發言。 “鄭尚書是不是接著還要按王臨川的說法?!卞苛x冷笑道,“意者古今異宜,詩書陳跡不可盡信邪?將圣人之言深微高遠,非常人所能知,先儒之解或未得其旨邪?愿聞所以辨之?” 蹇義一甩緋袍,干脆言道。 “陛下,鄭賜無能佞臣也?!?/br> 此言一出,鄭賜臉色頓時變得難堪至極,當舔狗是一回事,被人罵舔狗又是另一回事。 而且,蹇義還罵他無能,照抄王安石的說法。 但還不待鄭賜揚聲反駁,蹇義繼續道:“老臣知道,陛下有心變法更化,使得大明強盛起來,但陛下同樣須知道,今日不是說服或強令我們幾個尚書同意,變法更化就能推行下去的;即便推行下去,依臣來看,恐怕也是如王安石變法那般,最終一朝興覆?!?/br> 蹇義的話說的很不客氣,但這確實是他作為文官系統實質上的領頭羊,或者說半個宰相,必須要說的話,表的態。 這時候面對皇帝是絕對不能慫的。 畢竟是天官,畢竟是蹇義,朱棣同樣也知道,蹇義不是在代表他個人說話。 故此,朱棣也是破天荒地心平氣和問道:“那依蹇尚書來看,問題出在哪?可是胡卿所說的君子三畏?” 蹇義看了胡儼一眼,反而搖了搖頭。 “君子三畏,固然是極有道理的,也確實需要考慮的,但老臣以為,根子不在道統上?!?/br> 蹇義接下來說的話,簡潔直白到讓朱棣都有點感動。 不知道是生怕皇帝對自己的意思理解出現偏差,還是蹇義壓根就是豁出去了要把話說清楚阻止變法更化,蹇義的話語,全是干貨,半點水分都無。 “臣是讀書人,學的同樣是儒家圣人言??沙家沧x史書,從歷朝歷代的先例來看,儒家道統絕非是什么不可更改的東西?!?/br> 蹇義干脆道。 “陛下想改科舉,想把荀子抬回儒家五圣地位,可以?!?/br> “陛下想當圣王,想成為不受天人感應制約的天子,可以?!?/br> “但陛下要知道,縱觀歷次儒家道統修改嬗變,思維的改變,永遠都是為了廟堂服務的?!?/br> “老臣以為,更化變法不可取,不是完全是因為君子三畏,而是從《變法八策疏》里,看不到能滿足廟堂更化所需的核心?!?/br> “是什么?”朱棣此時凝聲問道。 蹇義沒有反對他的變法更化意圖,甚至都挑明了說,君子三畏不算個事,只要朱棣想當圣王、想改科舉,有的是想舔皇帝的大儒給他辯經。 畢竟,既然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他老人家,能把程朱理學抬到科舉指定參考答案的地位,那么朱棣自然也能改。 在封建時代,皇權想要修改儒家思維,不算簡單,但也絕對不算難如登天。 不得不說,董仲舒開了個壞頭。 而蹇義既然點出了他反對更化變法的核心所在,朱棣自然是關切無比的。 畢竟,蹇義說更化變法不行的同時,也指出了更化變法為什么不行,這對于朱棣來說,才是最有意義的。 “新的得利階層?!?/br> 蹇義一語中的。 “古今變法,能成者,英明的君王毫無保留地支持、扶持新的得利階層、變法主導人極有能力,這三者缺一不可?!?/br> “陛下當世英主,有扭轉乾坤、整頓大明之決心,老臣毫不懷疑?!?/br> “道衍大師為圣人繼絕學.” 蹇義說到這,看了道衍一眼,哪還不知道這個圣人恐怕是“姜圣”? 蹇義繼續說道:“根據圣人之言所提出的《變法八策疏》,鞭辟入里,道衍大師本人亦是才能卓著、深孚眾望,符合主導變法之人的能力?!?/br> “但是?!卞苛x搖頭道,“恕老臣直言,老臣看不到《變法八策疏》里,有任何‘扶持新的得利階層’的內容?!?/br> 第240章 因為一個人,所以臣支持【求月票! 】 蹇義既然已經跟皇帝把話挑明,剩下的幾位尚書顯然也不應該藏著掖著了。 他們是一部尚書,在當今大明官制里,文官系統最頂尖的存在,身后站著無數的門生故吏,到了該代表士紳階層發聲的時候,絕不會猶豫。 刑部尚書鄭賜被蹇義當著眾人的面罵“無能佞臣”,此時也干脆破罐子破摔,成了六部尚書里的叛徒,旗幟鮮明地支持皇帝變法更化。 禮部尚書李至剛的態度有些含混曖昧,變法更化其中重要部分的內容,關于宗藩體系的調整以及禮部的增員,顯然是極大地有利于其人核心利益的更何況,這位“多牢多得”慣了,此時得了便宜不偷著樂,難道還要開罪皇帝,等著新皇帝把他再第三次送進詔獄,然后跟著姜星火獄中悟道? 所以六部尚書里,一個帶頭反對,一個支持,一個中立。 剩下的三個尚書,兵部尚書茹瑺、工部尚書黃福、戶部尚書夏原吉,則開始了輪流表態。 忠誠伯、兵部尚書茹瑺瞥了一眼旁邊坐著穩如泰山的蹇義,跟著勉力言道。 “陛下,臣以為拿王安石變法的情況,來類比《變法八策疏》是極妥當的?!?/br> “說來聽聽?!?/br> 朱棣這時候也定下心來,看道衍始終沒接話茬,于是自己問道。 “王安石變法的種種政策,包括青苗法、農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輸法都是前人已經提出過的政策,王安石本人,也在治理地方的時候,證明了這些政策的切實可行?!?/br> 茹瑺緩緩說道:“這比之如今的第一期大明國債,在江南推廣攤役入畝,又有什么分別呢?” “大明國債是見到了成效,回收了不少南京城市面上富余的寶鈔,穩定了寶鈔幣值貶值的速度;攤役入畝也確實在江南取得了成功,江南百姓人人感念陛下恩德?!?/br> “可陛下要知道?!比悻犝J真地說道,“王安石變法已經證明了,在一地行,在全國不一定行,甚至可以說,很大程度上可能不行!因為無論是人口、經濟、物產、風俗、文教、地理.華夏實在是太大了,一個地方有一個地方的具體情況?!?/br> “甘肅只有幾萬人,基本全是軍戶和依附于軍戶討生活的平民,去那發大明國債,能行嗎?” “云貴全是土司的宣慰司,那里的土民跟奴隸無異,去那推行攤役入畝,能行嗎?” “臣說的雖然是極端情況,但陛下須知道,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一個出發點是好的政策,落實到地方,很大概率都會走樣?!?/br> “到了那時候,臣怕變法更化,又會走回王安石變法老路,地方的官吏為了實現變法的考成目標升官,來競相欺壓百姓,以獲得相應的考成政績?!?/br> 說罷,茹瑺恭謹行禮,便是言盡于此的意思。 忠誠伯,一如既往地忠誠。 輪到工部尚書黃福說話,他的觀點卻是更加切實下沉了一些。 “陛下,臣以為大明剛剛靖平國難,歷經了數年戰亂,與西漢初年是有些類似的?!?/br> 黃福的話沒敢說太深,否則的話,把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比作大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沒問題,那把藩王造反的朱棣比作誰?七王之亂的吳王劉濞嗎? 須知道,正是因為漢景帝聽了晁錯的削藩建議,才會對諸王動手的,諸王被逼急了,吳王劉濞挑頭造反,釀成了險些動搖西漢國本的七王之亂。 這與建文帝聽了齊泰黃子澄的削藩建議,對諸藩動手,導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何等相似? 而正是因為這個緣故,李景隆的參軍高巍曾寫下檄文,說朱棣“借口誅左班文臣,實則吳王濞故智,其心路人所共知”。 若是讓朱棣覺得黃福是在諷刺他,那這事就鬧大了。 黃福只是繼續說道:“文景之治,講究君王無為而治天下,便是因為朝廷很難控制各地的底層官吏該如何治理,甚至完全做不到考核因此,朝廷越想做些什么,就越容易出錯,越會導致百姓的日子變得更苦,所以雖然文景之治的時候地方豪強做大,可百姓的日子,總歸是漸漸地稍好起來的?!?/br> 說白了,黃福的治政理念就是四個字。 ——“別瞎折騰”。 這卻無疑是不符合朱棣的脾性的,但朱棣也沒有怪罪他,畢竟每位尚書在這種討論重要國策的場合下,都有發言的權力,皇帝也搞不了一言堂。 五位尚書已經發言,三個反對,一個支持,一個中立。 朱棣看向了最后一位沒有發言的尚書,戶部尚書夏原吉。 “夏尚書怎么看?” “臣反對,但支持?!?/br> 夏原吉的回答,讓眾人一陣恍惚。 夏尚書這是嘴瓢了還是腦袋糊涂了? “臣之所以反對,是因為蹇尚書說的話有道理,不扶持新的得利階層,確實無法變法?!?/br> “還是以王安石變法舉例,迫于宋神宗的壓力,變法為了快速見成效,也是為了堵住司馬光等一眾變法反對者的嘴巴,王安石在缺乏變法班底的情況下,被迫用自己的親屬和不少投奔來的見風使舵之人,其中既包括王安石之子王霧、姻親謝景溫、女婿蔡卞,也包括呂惠卿、曾布、李定、鄧紹、舒曼、章諄等人?!?/br> “可沒有一批堅定支持新法的得利階層,光是用這些為了廟堂私利支持變法的人,王安石怎么可能變法成功?” “自古以來,變法者沒有空中樓閣可以成功的?!毕脑獓@道,“齊桓公管仲變法,乃是以巨商豪賈地主來對抗卿大夫階層;秦孝公商鞅變法,乃是以耕戰為基礎的軍功階層來對抗秦國舊貴族階層;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亦是以儒生來對抗漢初軍功貴族;西魏宇文泰變法,則是建立了關隴門閥體系來對抗鮮卑舊貴族?!?/br> “反觀王莽、王安石,難道不都是圣人一般的品行嗎?在私德上有什么可以指摘的呢?可私德無損,與變法做事成不成,卻絲毫沒有關系說到底,還不是因為王莽的新朝是繼承自西漢,沒有自己新的得利階層;王安石更化全仰賴宋神宗支持,也沒有自己真正有力的支持者?!?/br> 夏原吉的觀點說完,眾人愈發地懵了。 夏原吉反對的意見,確實跟蹇義別無二致,說的也是極有道理的,甚至可以說清楚地不能再清楚了。 歷朝歷代變法更化,成功是因為什么成功,失敗是因為什么失敗。 但夏原吉既然說的這么清楚,為什么又要說“但支持”呢?難道夏原吉也是一個像鄭賜這樣的佞臣? 可夏原吉顯然不是這樣的人。 很快,夏原吉就解釋了他為什么支持的原因。 “臣反對,便是因為上面所說的這個原因?!?/br> “但因為一個人,所以臣支持?!?/br> 此言一出,雖然解釋了,但眾人反而愈發迷惑了。 這里面,心思轉動快的,譬如李至剛、解縉、楊士奇等人,幾乎剎那間就想到了夏原吉究竟是因為哪個人,才會支持更化變法。 ——姜星火! 只有這一個理由! 正是因為這一切,都是姜星火提出的,所以夏原吉才會選擇無條件地相信,姜星火一定想到了解決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