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261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但若是想在如此高壓力的場合下,直指儒家經典用于維護統治的本質,繞開皇帝給挖的所有坑,繼而達到既維護儒家道統,又維護皇權統治,還保住了皇帝的面子。 這一箭三雕,實在是考驗功力。 “真沒想到,胡儼平日里老實憨直、不聲不響,今日卻能說出這番話來?!?/br> 朱高熾也是高看了胡儼一眼,內心想道。 便如后世那句“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風高浪急,更見砥柱中流”,內閣眾人平日里高談闊論,此時卻喏喏不敢言。 反倒是平日里不怎么愛說話的胡儼,此時倒是能極為有理有據地勸諫皇帝,甚至讓皇帝都沒了發怒的理由。 怎么發怒? 人家胡儼為你好,站在你的角度把道理說的清清楚楚,本來就是你讓人發表意見,現在還能翻臉殺人不成? 朱棣沉默了。 朱棣當然不是文盲,但你要說他熟讀經義到了能現在反駁胡儼這套說法的地步,那倒也沒有。 所以,朱棣在明白胡儼是忠臣或者說對他來說,表面上還是在努力維護皇權統治的忠臣的情況下。 對方又沒有跟練子寧、方孝孺一樣嘴硬,怎么殺? 這時候,內閣眾人也不再干坐著了。 在此時的大明朝廷,內閣幾乎相當于洪武十三年以前沒被廢除的中書省.低配版的那種。 內閣專門負責整理、分流、篩選各項政務,又是草創的部門,任誰都知道,只要堅持下去形成制度,以后內閣定會成為第二個中書省,前途光明無比。 內閣眾人之間當然也有勾心斗角,可此刻胡儼站出來說了那么多話,皇帝沒有發怒,還在猶疑之時。 若是都想著把自己摘干凈,最后起到的效果恐怕會適得其反,不如勠力同心,依著胡儼的角度繼續勸諫皇帝。 這可不是結黨營私! 我們可都是為了皇帝您的皇權統治好! 于是,解縉、黃淮、楊士奇,三人交換了眼神后,分別說道。 “陛下,更化變法茲事體大,臣等非是不贊同,只是還請陛下慎重考慮?!?/br> “若是倉促決斷,難免造成失誤,臣以為當仔細籌劃、慢慢布置,等弄清了種種阻礙再決定如何推行,才是正途?!?/br> “若陛下欲行更化變法之事,臣等自當效命,只是眼下事發突然,多有倉促之意,何妨細細思量籌劃完備,再行雷霆之舉?” 說完,三人又齊齊看向了金幼孜這個皇帝插在內閣里的心腹、釘子。 金幼孜的心里當然跟明鏡似地,他曉得皇帝大約不會如何懲罰胡儼,而自己畢竟是內閣的一份子,不妨做個順水人情,也團結一下同僚,免得真正成了孤臣。 金幼孜起身開口道:“我等生逢此世,幸遇陛下這般英武君王,意圖變法更化,這對于國家來說自然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對于我們這些小臣來說,也能沾個光隨之青史留名.但便如《孫子兵法》所言: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于無算乎!吾以此觀之,勝負見矣?!?/br> “不論是行軍打仗還是變法更化,總該是籌謀萬全的,道衍大師所提的變法八策,只是一個思路,這其中還有很多具體的推行步驟還可以更加完善。譬如某事從何時開始,多久達成什么樣的目標?此地與彼地之間人文地理狀況殊異,是不是該用不同的方法?” 見朱棣若有所思,金幼孜也不再多言,拱了拱手,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朱棣沉吟半響,道:“朕覺得胡卿所言并非毫無道理,胡卿還是忠君體國的,不過看的東西,未免有些狹隘待會兒道衍大師來了,會與你們細細分說,先坐回去罷?!?/br> 聞言,胡儼恭謹行禮,亦是坐了回去。 待屁股坐到椅子上,胡儼方才發覺,自己官袍的后背,早已被冷汗打的濕漉漉地了。 剛才胡儼雖然竭力鎮定,卻仍舊難掩心底對于朱棣大刀闊斧推行更化的決心的復雜情緒。 朱棣不是朱允炆這種長于深宮、養于婦人之手的儒雅青年,朱棣是將軍,是屠夫,是真正一刀一槍打天下的馬上天子。 朱棣想要更化變法,他就一定能更化變法! 胡儼想起,當初為了在江南推行攤役入畝,朱棣任命成國公朱能為大軍指揮,率領成陽侯張武、同安侯火里火真、靖安侯王忠等侯伯,步騎戰兵并輔兵民夫近十萬大軍掃清江南,是何等的壯闊場面! 槍戟如林、甲光曜日、旌旗蔽空. 那可是他們這些內閣成員在神策門城樓上親眼看到的,恐怕永生難忘! 所以,胡儼對于朱棣能推行更化變法,并無疑慮。從內心來講,胡儼同時也對如今大明官場上下的種種積弊也早有不滿。 但胡儼卻無法容忍,更化變法的前提,是以沖擊他最為珍視的儒家道統為前提的,所以胡儼才會出聲勸阻。 可胡儼同樣知道,名不正則言不順,既然朱棣要大刀闊斧地更化變法,那就不可能越過“思維”這道坎,光進行制度上的小修小補。 胡儼很清楚自己拼上全家全族性命的言語,恐怕只能阻更化變法一時,甚至連幾天都阻不了。 這便是個人在浩浩湯湯的歷史變革洪流面前,力量是多么渺小了。 此時胡儼的內心,卻長吁了一口氣。 “無論如何,我已做到了我能做的一切?!?/br> 接下來,就是眾人沉默地等待。 等待著代表著更化派的道衍,與代表著大明文官系統最高權力的六部尚書的到來。 他們的等待,并沒有持續多久。 “父皇,幾位尚書都已經來了,道衍大師還在路上,稍后才能到?!?/br> 三皇子朱高燧邁進內閣值房,沖著朱棣低聲說道。 朱棣亦是深吸了一口氣,他曉得自己的長處與短處。 在思維領域,他并不擅長,還是要道衍這個姜星火最好的學生來與大臣們討論。 而且,朱棣也意識到自己剛才有所失態。 作為君王,哪怕傾向于更化變法,也應當把自己置于一個較高的仲裁者位置。 第239章 扶持【求月票!】 大明帝國的核心決策層,幾乎全擠在了不算寬敞的內閣值房里。 外面忠義衛、金吾衛的甲士更是堆得密密麻麻,幾乎以某種變態的防御等級來布置。 雖然他們也不知道在防御誰,但皇帝的保護工作在金吾衛指揮使朱高燧和忠義衛指揮使童真的帶領下,還是做到了最好。 受到外面如林甲士的影響,內閣值房里的氣氛,隨著幾位尚書的到來,也跟著愈發沉悶了起來。 六部尚書里吏部尚書蹇義、戶部尚書夏原吉、兵部尚書茹瑺、禮部尚書李至剛,這幾個熟人自不必贅述。 工部尚書黃福,較少為世人所了解,但其人有封疆之能,堪稱干臣。 在姜星火前世的歷史上,黃福就是首任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兼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黃福在交趾建立驛站、衛所,編制戶籍、設立學校,治理交趾十九年,秩序井井有條。 刑部尚書鄭賜,才能有限,屬于那種想削尖了腦袋往上爬,但總是會因為目光短淺,而做出點啼笑皆非的事情來的人。 而且鄭賜特別喜歡揣測皇上所厭惡的人,然后以一部尚書之尊,親自下場彈劾刷存在感。 靖難之役的時候,鳳陽守將孫岳毀掉明太祖朱元璋所建的寺,取用其中的木材,用來造戰艦在淮河流域以抵御燕軍,鄭賜要彈劾人家。 今年的時候,鄭賜揣測朱棣不喜歡李景隆,也彈劾暗中蓄養亡命之徒,圖謀不軌.李景隆當然也反手彈劾了鄭賜。 這便是說,李景隆當初那么痛快地答應朱棣的請求,進入詔獄聽課,其中未嘗沒有被鄭賜彈劾后心生畏懼,打算給朱棣辦事換得一些信任的因素。 只不過,李景隆沒有想到的是,他進詔獄聽姜星火講課之后,人生際遇馬上就大不相同了。 “啊秋~”正在日本摟著藝伎,與幕府將軍足利義持談笑風生的麥克景隆此時打了個噴嚏。 幾位尚書輪流傳閱了《變法八策疏》后,卻都沒有當即說什么。 顯然能坐到大明帝國文官系統最高位置的人,并沒有一個是簡單的,六位尚書趁著會議尚未開始,都紛紛沉思了起來,思考待會兒該如何應對和表態。 至于道衍,到的則稍慢一點,很難懷疑他不是故意給六部尚書留出閱讀和思考的時間。 隨著一襲黑色袈裟的道衍,緩步踏入內閣值房,幾乎所有人的目光,都齊刷刷地看向了他。 “道衍大師?!?/br> 朱棣見道衍到來,心頭方才落了一塊大石頭。 帶兵打仗,朱棣當然是全天下最優秀的。 可如果說朝堂斗爭,尤其是推行變法這種不能完全依靠武力,而是需要大量的磋商、談判、妥協的廟堂博弈,朱棣就沒有那么擅長了。 好在,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歲月里,道衍一直很好地幫他處理了類似的事情。 朱棣在親身入獄聽姜星火講課后,更是對信奉姜圣學說的道衍放下心來。 朱棣認為,姜星火的理論,是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增強大明國力的,其中固然會有一些不利于皇權統治的因素,但道衍可以很好地圓回來,利遠遠大于弊,這就足夠了。 朱棣很清楚,這世上從來都沒有兩全其美的選擇。 而姜星火給出的這套理論,已經是當前朱棣增強大明國力,以幫助他成就夢寐以求的“千古一帝”所需蓋世功業的最優選擇了。 至于弊端,做什么沒有弊端?姜星火的理論所帶來的弊端,并不算無法解決,至少在朱棣看來是這樣的。 道衍當仁不讓地坐在了朱棣下首。 六部尚書并排坐在對面,占了剛剛內閣七人的椅子。 現在沒資格坐,只能在更靠墻位置排排站的內閣七人,則是以旁聽的姿態看著皇帝和道衍、大皇子朱高熾。 換言之,剛剛的熱身結束了。 《變法八策疏》在大明帝國核心決策層的爭論,現在才算開始。 道衍看著六部尚書,心思沉靜。 道衍的袖中,此時正藏著一封信,一封姜星火的回信。 認真算來,這是第二次通信了,而第一次,則是那封《‘先驗人性論’的形而上批判》。 正是這封信,給了道衍提前動手的足夠信心。 道衍心頭喃喃:“老衲所求,不過是為姜圣揚絕學,為天下立大同罷了?!?/br> “咳咳?!?/br> 朱棣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幾位尚書已經都看完了,不妨說一說自己的看法?!?/br> 朱棣沒有進行有意的信息隔絕,幾位尚書已經知道了剛剛胡儼所說的話語。 但是令在場眾人稍稍驚訝的是,其他人還沒開口,六部尚書里就有人跳反了。 我們中出了個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