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167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 同樣,此言一出,連夏原吉都有些慌了神。 夏原吉連忙有些著急地提醒道。 “給予地方稅收制度上的自主權,姜先生難道不知道空印案嗎?” 洪武四大案——空印案! 所謂空印案,便是按洪武朝規定,每年各部政司、府、縣都要向戶部呈送錢糧及財政收支、稅款帳目。戶部與各布政司、府、縣的數字須完全相符,分毫不差,才可以結項。如果有一項不符,整個帳冊便要被駁回,重新填報,重新蓋上地方政府的印章。 洪武朝的時候,全國各地官員都要到南京來報送帳冊,當時上繳的為實物稅款即糧食,運輸過程中難免有損耗,出現帳冊與實物對不上的現象是大概率事件,稍有錯誤就要打回重報。 江浙地區尚好,而云貴、兩廣、晉陜、四川的官員因當時交通并不發達,往來路途遙遠,如果需要發回重造勢必耽誤相當多的時間,所以前往戶部審核的官員都備有事先蓋過印信的空白書冊以備使用。 這原本是從元朝既有的習慣性做法,也從未被明令禁止過,朱元璋發現空印這種做法后,極為敵視。主要原因是,他非常不喜歡蒙古元朝時代已經出現的官僚們的舞弊行為。他嚴厲地對付帶有這種意味的行為,使用空印會給地方貪污財稅大開方便之門。 所以,在大明,任何修改地方財稅制度的更化,都是犯忌諱的! 也正是因為如此,夏原吉生怕姜星火說錯話,才趕忙提醒道。 姜星火看著這位來歷莫測的秋先生,輕聲說:“莫急,我當然知道?!?/br> “田稅是國家根本,我說的央地稅制分離,動的當然不是田稅?!?/br> 而朱高煦此時也覺得有些不對勁,他問道:“剛才在‘倭寇分銀’里,姜先生說要贏者通吃,朝廷按理說要拿全部的100枚銀幣。如今姜先生又說央地稅制分離,這不符合贏者通吃的原則啊?!?/br> 姜星火搖了搖頭。 “你既然說了,剛才說贏者通吃,是因為那是在【絕對理性】的情況下,才能做出朝廷拿100枚銀幣,地方和士紳一無所有?!?/br> “而在現實情況下,朝廷需要找到第101枚銀幣,讓這枚銀幣,完成博弈的轉向?!?/br> 姜星火站起身來,望著一碧如洗的晴空。 “朝廷是贏者,贏者就要通吃?!?/br> “那么,你們的思維為何如此地狹隘?” “為什么一定要從這100枚銀幣里進行劃分?” “其實,我的學生們?!?/br> “朝廷只需要1枚新的銀幣,就能讓地方和士紳開始博弈啊?!?/br> 夏原吉心中震動,似乎隱約想到了什么,脊背上的汗毛都開始炸起。 “回到我們博弈論的最初?!?/br> 姜星火點著地上的△,指道:“三方博弈,博弈的對象,從來都不只是朝廷和地方、朝廷和士紳?!?/br> “你們難道忘了,還有一對博弈的對象?” “地方,和士紳!” 話音落下,夏原吉腦海里的那一層窗戶紙,被驟然捅破! 央稅,這100枚銀幣我全都要! 地稅,伱去跟士紳爭第101枚新的銀幣! 這才叫做真正的,贏者通吃! —————— 密密麻麻的雞皮疙瘩,從朱棣的肩頭蔓延到軀體。 朱棣深深地吸了一口氣。 原來,一切的答案,早在姜星火在地上畫出哪個△的時候,就已經給出。 而他們的目光,始終局限于中央和地方、中央和士紳。 從來都沒有考慮過,中央可以贏者通吃,可以拿走全部的100枚銀幣,但同時還有辦法,能夠讓另外博弈的兩方不再與自己博弈,而是轉向互相博弈! “蹇尚書、茹尚書,你們怎么看?” 從巨大的思維誤區中剛剛轉折過來的蹇義和茹瑺,此時對視苦笑。 還能怎么看? 姜星火已經明明白白地把思路告訴他們了。 國家現在的稅收,1枚銀幣都不少! 而在博弈論里,最讓他們二人感到思維層面的震撼的,便是那隱藏的第三方博弈! 矛盾轉移! 如此一來,他們還有什么理由反對呢? “可是,這第101枚銀幣,從哪出呢?” 蹇義輕聲問道。 須知道,歷朝歷代,能開發出來撈錢的稅種,早就被開發過了。 哪還有新的稅種,能滿足地方官府需求的同時,還做到全新開發呢? 這個問題,朱棣也同時想到了。 而道衍,也一掃懶散的樣子,認真地看向墻壁。 顯然,這第101枚銀幣從哪來,他也非常好奇。 —————— 姜星火的手中出現了李景隆遺留的八思巴文銀幣。 “這枚銀幣,你猜猜是從哪里找出來的?” 朱高煦自然不知,只是搖頭。 夏原吉則回憶片刻,順著剛才的思路說了下去。 “既然姜先生舉了晚唐的例子,那在下獻丑,繼續梳理一下地方和中央在兩稅三分法中,財源的差異?!?/br> “請說?!?/br> 夏原吉邊想邊說道:“剛才講了,鹽稅、茶稅、酒稅、青苗錢等收入直接劃入中央,兩稅則由中央與地方共享,也就是說,在晚唐,田稅是地方與中央共享的?!?/br> “而姜先生既然說要找出那第101枚銀幣,換言之,就是排除掉這些舊有的稅種?!?/br> 這個推論很合理,朱高煦也跟著點頭。 “兩稅三分法推行以后,隨著唐朝后期中央與地方圍繞財利分配此起彼伏的明爭暗斗,廣大稅戶其實成為這場斗爭的受害者,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將個中耗損轉嫁到稅戶身上.唐廷中央不僅長期不更新戶籍及個人資產等信息,更是隨意加征各類賦稅,地方官府亦不遑多讓巧立名目非法奪取?!?/br> “這些巧立名目的稅種,正如晚唐檢校戶部尚書李翱所評價:則錢帛非天之所雨也,非如泉之可涌而生也,不取于百姓,將安取之哉?故有作官店以居商賈者,有釀酒而官沽者,其他雜率,巧設名號,是皆奪百姓之利?!?/br> 翻譯出來便是說,錢財不是天上的雨水,也不是地上的泉水,并非憑空出現的。如果不從百姓身上獲取,又從哪拿呢?所以開店的收店稅、釀酒的收釀酒稅,其他各行各業,也一樣巧立名目收稅,就是官府在爭奪百姓的利。 說到這里,夏原吉頓住了,說不下去了。 是啊,天下各行各業,晚唐地方為了收‘留州’的稅,早都想盡辦法了。 朝廷還能從哪變出這第101枚銀幣,留給地方呢? 夏原吉屏住了呼吸,靜靜地等待姜星火說出答案。 朱高煦苦笑道:“姜先生,百姓都成窮鬼了,沒新的油水可榨了啊?!?/br> 姜星火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吊人胃口的人。 姜星火干脆說道:“我從來就沒想過刮窮鬼的錢?!?/br> “不刮窮鬼的錢,地方官府收誰的去???”朱高煦費解。 “誰有錢,賺誰的去?!?/br> 姜星火的手中出現了李景隆遺留的八思巴文銀幣。 “這第101枚銀幣,你猜猜我是從哪里找出來的?” 朱高煦眼角一抽,他忽然有了個念頭。 “姜先生是說,士紳身上?” 姜星火輕笑說道。 “這枚銀幣一正一反,有兩個名字?!?/br> “正面,叫做戶口累進稅?!?/br> “戶口累進稅,便是針對地方宗族士紳,而非普通的自耕農戶,一戶人口一旦大于某個正常限度.譬如正常的家族十幾口人也就最多最多了,而地方上的豪強士紳,則往往家族里一戶就有數十口人。這種有好幾戶、十幾戶,加起來數百人的巨型家族,就要累積交稅,每一戶人口越多,累進繳納越多,每年都要繳?!?/br> 需要注意的是,姜星火設計的戶口累進稅,絕不影響普通窮人自耕農戶,原因也很簡單,能維持如此巨大的宗族在地方的存在,就注定了不是普通的窮人。 這里的原因,就在于,是按“戶”征稅。 而“戶”對于窮人和富人,絕對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 富人養得起一“戶”動輒數十人的開銷和承擔相應的賦稅,而窮人的一“戶”,最多也就祖孫三代十幾口人。 而且,為了防止窮人確實存在一“戶”人口多,導致戶口累進稅給窮人造成負擔的情況。 姜星火還留了后手。 朱高煦忍不住問道:“那如果地方士紳不愿意承擔如此高昂的戶口累進稅,打算通過分家的方式來逃稅,該怎么辦?朝廷總不能不讓人家分家吧?” 姜星火早有預謀地笑了笑,把銀幣翻了個面。 “反面,叫做分家公證稅?!?/br> “不愿意承擔每年的戶口稅,當然可以了?!?/br> “朝廷怎么能阻攔人家自愿分家呢?” “所以,只需要繳納一次性的費用,就可以在官府的公證下完成分家了?!?/br> “哦對了,這個分家是百分比的稅率,窮人富人都交一樣的稅率,但是根據分家的家產換算價值而繳納的,如果真有人口很多的窮人,按照窮人那點家產,只需要繳納極為微薄的稅就可以了?!?/br> “如此一來,富人要么不分家,每年繳納高昂的戶口累進稅;要么分家,繳納一次性的高額分家公證稅?!?/br> “總之,地方官府的這個新財源,始終會從士紳身上獲得?!?/br> “而士紳豪強等富戶一旦分家,也就意味著,他們被削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