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國師 第54節
書迷正在閱讀:Alpha上將的媳婦兒養成記、離婚后前夫加入了修羅場、小酒娘你馬甲掉啦、穿回來后,對老攻無感、他眼中有流光、總有人阻礙我認真工作、獨寵東宮、穿書后我成了反派的貓、穿成年代文深情男配后、全校都以為我A裝O 完結+番外
“我想說的便是如此,這才是經國濟民之道!” 聽到夏原吉的嘀咕,朱棣依舊籠著手身體窩在椅子里,臉上的表情似笑非笑地說道。 “夏尚書,起來松松筋骨,踱踱步吧?!?/br> 夏原吉如釋重負般松了口氣,口稱謝恩,起身來不算寬敞的密室里踱步,邊走邊說。 “對面的這人,委實是把貨幣的本質給講透了!也把貨幣與百姓、國家的關系講透了!” “受教了,茅塞頓開,茅塞頓開!” 夏原吉沖朱棣一禮,“是臣愚昧,不曾理解陛下苦心,今日這半日時光絕對不是浪費,臣獲益匪淺!” 朱棣依然是那副‘料定如此’的樣子,擺了擺手不以為意。 “敢為墻對面之人,姓甚名誰?” 夏原吉見獵心切,復又向朱棣問道。 “姜星火?!?/br> 夏原吉苦思冥想了片刻,卻對這個名字絲毫沒有印象。 他懇切地對朱棣說道:“陛下,人才難得!” “此人若是囚犯,臣斗膽請求陛下給他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就憑他剛才說的這些話,有此等見識,做個戶部員外郎是綽綽有余的,人才難得,囚之可惜啊?!?/br> “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還請陛下同意臣的請求,讓此人隨臣入戶部辦事!” 見朱棣依舊笑而不答,夏原吉這才一時恍然。 卻是自己格局小了,若對面的人真是提出攤役入畝之人,那朱棣絕對是極為重視,要大用的,怎么可能局限于自己一部之中。 夏原吉踱步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沒辦法,這面特制的竊聽墻就這么一截,密室為了擴音和回聲效果,也注定了做不大。 而夏原吉轉身后不經意地一瞥,卻發現室內兩個透明人一樣的小吏,正在相視而笑。 夏原吉心有愈發怪異,皇帝和這兩個小吏,怎么像料到自己的反應一般? 待夏原吉近得案前,又見兩小吏字跡端正,記錄清晰頗有條理,便甚是好奇。 “你們兩個叫什么名字?是詔獄的小吏嗎?”夏原吉低聲問道。 被問到的那人懸著筆,語氣有些驚喜地說道:“回夏尚書的話,在下郭琎,字時用,乃是太學生,非是詔獄小吏.只是錦衣衛重建急缺人手,紀指揮使便從太學把在下與幾位同學‘借’來了?!?/br> 夏原吉心下了然,這便是紀綱胡作非為的地方了。錦衣衛重建需要大量讀書人做文書小吏,又不能直接調派朝廷官員,而南京城里哪的讀書人最多呢?當然是太學了。 于是便自然而然地綁了需要的讀書人過來詔獄,所謂的‘借’,也只是給紀綱個面子罷了。 “你呢?”夏原吉望向另外一人。 這人生的國字臉,年歲不大卻顯得方方正正,呆板的很。 他放下手中筆,認真起身行禮后回答道:“柴車,字叔輿,錢塘舉人。家離得近,今年本意是想來南京長長見識,多認識些學子交流一番,以備來年會試陛下天兵來得快,便滯留在了城里,盤纏也用盡了,正巧錦衣衛重建招讀書人,便報了名打算賺些銀錢再回家?!?/br> 聽到這,連朱棣也有些側目。 一個太學生,一個舉人,放到平常年歲本該是悠游山水吟詩作對的,如今陰差陽錯卻成了以另一種形式被關押在這里的‘囚徒’。 “好好跟著聽,聽到的都爛在肚子里?!?/br> 朱棣只是輕飄飄地一句話,便令提心吊膽了多日的兩名讀書人,無論是圓滑的還是耿直的,頓時都覺得心中的大石頭落了地,面上的驚喜卻已是藏都藏不住了。 那個叫郭琎的,更是沖著夏原吉連連無聲作揖,柴車反倒坐回了自己的椅子上,沾了墨,準備繼續記錄。 而一墻之隔的姜星火,自然不曉得對面發生的故事。 在略微停頓整理了一下思緒后,姜星火的話語,帶著眾人一頭扎入了一百年前元朝幣制更化,那段堪稱驚心動魄的歷史洪流之中。 感謝盟主老爺“在云端呢”的上盟,祝盟主老爺福運綿長,歲歲矜安! 第76章 貨幣游戲:仿真元朝 “132年前,忽必烈以《建國號詔》告諭天下,取《易經》中大哉干元之意,建國號為大元?!?/br> “這個帶甲數十萬,疆域無比遼闊的國家,建國后面臨的第一個問題就是,用什么作為貨幣?” “這個抉擇,無疑會深刻地影響到日后大元的命運?!?/br> “好,現在選擇題來了,給你們一次模擬當皇帝的機會.如果你是大元的統治者,你會選擇以下哪種當做貨幣?注意,此時南宋尚未滅亡?!?/br> 姜星火帶著幾分笑意,像是在誘導一般,說出了選項。 “黃金,白銀,銅錢,紙鈔?!?/br> “至少選一個吧?!?/br> 李景隆聞言陷入了沉思。 黃金可以首先排除掉,自古以來,中國就沒有用黃金當做流通貨幣的朝代。 中國極其缺乏金礦,導致了黃金非常貴重,全部的金礦都被朝廷所牢牢把持,控制在手中。 黃金從的開采到融化冶煉,再到鑄造使用,根本不是普通的平頭老百姓能接觸到的。便是縣城里富貴人家嫁女兒,也只是最多幾件金飾而已,這些嫁妝還大半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少有土豪肯全部打造新的。 至于朝廷拿黃金來鑄造金幣,可以是可以,不是沒有朝代這么干過,但一般都是用來賞賜大臣用的。 用金幣在民間流通.伱沒聽說過“稚子懷金,行于鬧市”的故事嗎? 便是沒聽說過,也總該懂得“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的道理吧。 用金幣,純粹是在挑戰人的道德底線。 而道德底線這種事情,一般最好不要去挑戰,因為一旦挑戰了,就很難想象人的道德底線究竟會靈活到何等程度。 至于白銀,白銀比黃金的存儲量和開采量都多一些,但多的也有限得緊。 跟黃金一樣,白銀在老百姓心里的價值是沒問題的,這東西拿出來大家都認。 但白銀除了產量少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問題,那就是這東西沒有統一的重量、成色標準。 說到這一點,便要感激千古一帝秦始皇的功勞了,正是秦始皇統一貨幣,才讓“秦半兩”成為定制.再往后“漢五銖”也好,“隋五銖”也罷,總歸是有個統一的重量標準的。 ——但白銀沒有。 所以白銀非常不適合百姓的日常小額交易,倒是適合大額交易,因為在大額交易的場景里,幾十貫錢就得一個壯漢才能背起來,上千貫錢就得靠馬車拉了。 因此,白銀最多作為輔幣。 李景隆排除了黃金,把白銀作為了備選項。 而在隔壁密室,戶部尚書夏原吉給朱棣的解釋,儼然是更加專業細致的。 “陛下,當時元朝控制的兩河(河北、河東),關中,山東,俱是不產銅或者只產少量銅的。而元朝控制的鑄幣、冶煉場,都是位于從金朝繼承的河南腹心之地。從隴右的西夏故地(今甘肅白銀地區)萬里迢迢運銅的話,造出來的錢成本極為高昂?!?/br> “在金朝的時候,缺銅就已經缺的很嚴重了,當時兩河地區‘錢荒’很嚴重,金朝被蒙古和南宋兩面夾擊,缺少銅料到實在無力解決,只能推出了紙鈔來減緩錢荒?!?/br> 朱棣了然地點了點頭,說道:“所以元朝開國選用紙鈔,其實是不得已而為之了?” “非止如此?!毕脑a充道,“紙鈔其實當時在北地和南宋,接受度都是比較高的,不需要擔心被百姓所排斥?!?/br> “而且” “有話就說?!敝扉敛辉谝?。 “說句實話,蒙古人雖然野蠻殘暴,嗜殺好戰,但元朝在天文、歷法、術數、經國濟民等方面,其實是比較發達的,元初那批人也頗為開明,什么都敢嘗試?!?/br> 朱棣聞言沒有生氣,反而予以肯定:“那倒是,回回炮、火藥,這些不都是蒙古人用的厲害?所以貨幣這塊,元朝選了紙幣,既是缺銅也是覺得百姓能接受,就壯著膽子試了試唄?” “大抵是這般心態的?!毕脑⑽㈩h首。 就在密室里朱棣和夏原吉交談之際,墻內朱高煦和李景隆也各自做出了自己的抉擇,說出了自己選擇的‘元朝貨幣’。 紙上兵圣李景隆,自信地說道。 “如果我是元朝的皇帝,那么我會選擇沿用銅錢作為主幣,而選擇白銀作為輔幣不用提示我,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當時北地缺銅,正在鬧‘錢荒’,我這么選是有我的理由的?!?/br> 朱高煦聞言皺了皺眉,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俺咋不知道? 好小子,你罵俺沒常識是吧? 朱高煦怒目而視。 李景隆大約也反應了過來,縮了縮脖子繼續說著他的理由。 “從軍事的角度來講,元朝建立之時,彼時的南宋劍南西川道已失,唯有劍南東川道靠著余玠構筑的山城防御體系苦苦支撐,其目的也只是扼守四川半壁,阻止蒙軍從長江上游順流而下罷了?!?/br> “而淮南防線,南宋自韓世忠、劉琦開始,已經營上百年,依靠縱橫交錯的河網與絕對優勢的水軍,形成了根本無法正面突破的銅墻鐵壁?!?/br> “故此南宋所依仗三道防線里,唯一的相對薄弱處,便是昔年岳飛所轄以襄樊為中樞的京湖戰區?!?/br> “既然我都是元朝皇帝了,那我肯定會選擇用銅錢繼續頂幾年,然后滅了南宋,南方諸道全是銅礦,缺銅導致錢荒的問題,自然就迎刃而解了?!?/br> 姜星火一怔,這倒是個另類的解題思路。 不過也不算對方鉆空子,既然已經是模擬當元朝皇帝來選擇貨幣了,自然也有湊合一下推遲幾年,等南宋滅亡再繼續大規模鑄造銅錢這個選項。 “你很聰明,不愧是我的學生?!苯腔饘λ倪x擇予以了肯定,“你當元朝皇帝,元朝一定能多活些年頭?!?/br> 李景隆洋洋得意,示威似地看了一眼朱高煦。 當著姜先生的面,朱高煦懶得揍他。 姜星火轉頭問道:“你呢?” “俺選紙鈔為主,銅錢為輔?!?/br> 朱高煦實誠地說道:“既然缺銅,黃金白銀也實在稀少,紙鈔百姓能接受,那用紙鈔自然是再好不過的但銅錢也確實是穩妥的,當做輔幣是極好的?!?/br> “很好,你也很聰明?!?/br> 姜星火復又笑著問道:“那你有沒有發現,你的選擇好像很眼熟?” “眼熟?”朱高煦一時茫然,旋即醒悟。 “這,這不就是大明現在的貨幣制度嗎?”朱高煦一拍腦門說道,“紙鈔為主,銅錢為輔?!?/br> “是的,恭喜你,跟大明太祖高皇帝想到一塊去了?!?/br> 姜星火繼續說道:“但是元朝的貨幣制度設計者們,顯然更加大膽一些?!?/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