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第13章 牛大嫂這事兒就這么過了,顧北知也將這件事拋到了腦后,現在有另一件事擺在顧北知面前,他手里最后的二百銅板沒有了。 這半個月他陸陸續續往家里添了一些東西,但都受制于銅板不多,都是一些很小的東西,比如關舟屋里的油燈,比如大寶和二寶腳上的兩雙老虎鞋,等等。 更多的是他每次從鎮上回來都會給關舟爺仨帶點吃的回來,有時候是幾張糖果子,有時候是rou包子,有時候是些小點心,總之他每次去鎮上都不會忘記家里的三個。 一開始是有意為之,后來反倒是自己習慣,每次不拿點什么回家,總覺得怪怪的。一來二去,這兜里的銀子自然也就消耗干凈了。 雖然他抄書也有些收入,但對比起他花錢的速度來,自然是進的少出的多。 顧北知望著僅剩的兩枚銅錢,內心生出一種‘一文錢難倒英雄漢’的窘迫感來。 書店那邊的書他每天抄,一開始只能一個時辰抄兩頁,現在已經可以抄上四頁了,即使速度加快了,但最快也只能兩天抄完一本書,還是比較薄的啟蒙書籍或者話本。 若是變成厚一點的,花費的時間會更長,而合算下來,他抄一頁是兩文到三文左右,他只在光線好的那三個時辰抄寫,也就是12頁,最多也就是36文錢。 和書店約定的是每七天結算一次,距離下次結算還有三天,他努努力,還能再抄兩本,只是這樣的話就不能去古玩街轉了。 顧北知有些猶豫,他這幾日也沒有放棄他那還有些雞肋的金手指,畢竟在他不了解這里歷史的情況下,有了金手指也許能多一線生機。 當然了他也想辦法去了解過趙國的歷史,可是書店之中關于史料的書籍非常非常的少。 別說是本朝的歷史,即使是前朝的,都是罕見的,只有一些道聽途說,甚至是妖魔化的傳說。 這在顧北知看來,只能算作故事,不能算作真正的歷史,他搖了搖頭,心里很是可惜,但也只能認了。 于是他更加寄托于古董,在這孤零零的陌生的趙國,古董鑒賞可能是他最熟悉的事情了,而且他想找那個花瓶。 他思來想去,也不曾發覺自己有什么特別的地方,或是特別的經歷,足以遇上穿越這么神奇的事,唯一特別的,就是那完全不符合歷史的花瓶了。 因此確定,自己穿越過來和那個奇怪的花瓶脫不了干系,若是能找到它,沒準兒自己還能再穿回現代去。 理智告訴自己,這機會十分渺茫,但又忍不住抱有一絲僥幸,顧北知依然每日流連于那幾家古董店鋪。 他現在每天能用來鑒定的次數是9次,若是王五叔來了鎮上,他就會將鑒定次數用光,掏空自己的精神,再花兩文錢做牛車回家,要是王五叔沒來,他只用掉7次,這樣也不至于精神太差。 他能感覺到,每次的鑒定都是一次增長,就像游戲里的技能熟練度一樣,經驗值滿了,一定會有變化。 而他一開始遇到的‘真假名畫’在三天前也被人破譯出來哪一幅真哪一幅假來,現在也沒有撤掉,還在那家店里懸掛,供人賞析。已然成了那家店的招牌之一。 若是他能看得出那字畫的真假,錢就不是問題了,但是他反復觀察過那畫很多次,只能看的出有一處細節不同,那就是畫上的題字,其中有一個的筆畫不同。 但他不知道真畫的筆跡是什么樣子,自然也無法判斷出真假,于是只能按下心來慢慢充實自己所缺少的知識。 這也是他每天都要去古玩街溜一圈的原因,哪怕不能撿漏,也能了解這個世界值錢的古董是哪些,名士有哪些。 他考慮之后,覺得還是不能放棄去古玩街學習和練習的時間,千錘百煉的堅持才能讓他學識豐富、眼界開闊,練就一雙火眼金睛。 做什么事都是要付出代價的,不是隨隨便便撞個大運就能成功的。他既然想以此謀生,便要提前做出百分之百的努力。 可是沒有錢的難題又迫在眉睫,當他發愁之際,突然想起來,明天就是去領取五月月銀的日子,正好解了燃眉之急。 于是第二天一大早,他拿上自己的憑證,早早的趕到衙門來領取這個月的月銀和糧食。 “顧北知,獲鹿鎮王家莊村人,月銀一兩二錢五,大米十斤、豆油一斤半、豬rou兩斤、麻布一匹,顧秀才核對一下吧?!?/br> 顧北知早在原主的記憶里看過了,知道要領的東西不少,于是今天特意背上一個背簍來的。 至于原主,他都是掏錢讓衙門的人給他送到家里去,獲鹿鎮不大,衙役們也沒多少油水可吃,顧北知愿意花錢,他們自然也愿意掙這個外快。 不過他們早就聽說這敗家子顧秀才改了,原本還不信的,這次看他背著個背簍來,才相信是真的,紛紛可惜外快丟了,卻也沒有別的想法了。 東西不多,成年男人自己背回家完全沒有問題,原主只是想通過這種方式得一個面子而已,但他不知道面子這東西,從來都不是靠外物給的,自己給自己底氣,才會有臉面。 顧北知看著已經分好的東西,他不可能要求衙役當著他的面重新稱重,只檢查了一下沒有破洞、漏油的就裝進了背簍里,拿著月銀,走了。 “這顧秀才還真的變了?”一個衙役摸著下巴,言語之中頗為可惜,原來去一趟王家莊就能得五十銅板,現在這好事兒就這么沒了,多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