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節
書迷正在閱讀:表哥們都對我感恩戴德、我有一顆玉明珠(穿書)、替身王妃嬌寵日常、貪酒、給將軍沖喜以后、[無限]盡頭游戲、心若相依[穿書]、法神他不想上學、我和情敵的CP超甜[娛樂圈]、做渣男真好,就是死得早[星際]
永平侯夫人咽不下這口氣,晚上朝永平侯埋怨,讓永平侯想想辦法。 永平侯已經六十歲了,淳慶帝如此長壽,他沒準都要走在淳慶帝前頭,連太子登基都看不到,更何況世子登基? 那么遠的事永平侯都不想cao心了,但妻子在這里胡思亂想擾得他睡不好覺,永平侯只好給妻子分析分析朝中的形勢“皇上不是要給世子扔絆腳石,而是在給太子鋪路,你沒看樊家這次又立了戰功嗎,樊毅在西北領兵十萬,皇上抬舉薛敖,就是要薛敖給太子撐腰,用此震懾懷王一黨,免得將來太子登基時生亂?!?/br> 永平侯夫人不信“那么多武將,皇上為何非要抬舉薛敖?我看他就是偏心趙氏的孩子!” 永平侯搖搖頭,道“說你不懂你偏要自以為聰明,薛敖這次北伐戰功赫赫,多少將士都服他,真出了事,可能只有他敢、只有他能與樊家死磕。這是薛敖為將的能耐,其二,薛家在京城根基淺,薛敖只有一個兒子,等太子坐穩了朝堂,輪到世子與三個弟弟爭權的時候,薛敖也老了,空有侯位沒有兵權,何來外戚之患?” 永平侯夫人一怔,竟然是這樣嗎? 永平侯嘆道“你快歇歇心思吧,皇上長壽,太子正當壯年,等太子老了,咱們倆早入土了,子孫自有子孫福,cao心那么多有何用?” 永平侯夫人不甘心啊,從她將女兒嫁給宣王時存的就是讓女兒當皇后、坐穩皇后的心,現在有趙氏那個狐貍精迷惑太子,她如何放心? “孩子不是你生的,你當然放得下?!碧上轮畷r,永平侯夫人小聲嘲諷丈夫道。 永平侯望著屋頂,發出一聲苦笑。 妻子倒是放不下,但她能攙和皇家的事嗎?還不是庸人自擾。 賜婚第二日就是休沐,阿嬌與趙宴平帶著孟昭、初錦來探望姑父了。 沒出賜婚圣旨,阿嬌真的只想見見三年未見的姑父,可聽聞了賜婚,大家的心思就都在這門婚事上了。淳慶帝真正的意圖趙宴平已經給阿嬌分析揣測過了,既然是皇帝的意思,婚事肯定不能更改,夫妻倆關心的都是一對兒年輕人的意愿。 阿嬌先單獨跟姑母說話。 孟氏心情很復雜,可惜自家根本沒有選擇的權利,萬幸女兒嫁的是端郡王,而不是去給世子做側妃。 “你姑父跟我說,他見到郡王爺了,郡王爺見完皇上出來就喊了他一聲岳父,彬彬有禮的,看樣子應該是很滿意這門婚事,不像被逼迫的?!泵鲜细锌貙Π傻?,“郡王又沒見過寧姐兒,我猜啊,他那么客氣,都是給宴平給你面子呢?!?/br> 阿嬌也只是前日透過窗戶洞見過端郡王一面,人長得俊秀,眉宇間有股溫潤勁兒,既不似太子那般過于尊貴高不可攀,又不似趙宴平過于沉穩內斂難以接近,或許是隨了香云姑娘吧? 端郡王會如何對待薛寧,別說阿嬌這個舅母,就連趙宴平這個親舅舅都無法保證,男女之情往往最沒有道理,喜歡就是喜歡,不喜就是不喜,跟男女雙方的家世、容貌、才華都沒有關系,有時候甚至只是一眼的事。 阿嬌只能揀好聽的也是自己希望的說“寧姐兒長得美,活潑可愛,郡王爺見了她,定會喜歡?!?/br> 孟氏更愁了“什么活潑,就是不懂事,咱們家里人慣著她,嫁到皇家,活潑就等于容易闖禍?!?/br> 阿嬌道“您這是關心則亂,姑父夠不守規矩的吧,但在京城這么多年也沒有惹出什么大亂子,說明姑父心里門清,知道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寧姐兒也是如此,在家里她當然隨性而為,去了外面,她自然會審時度勢,包括咱們,不都是這樣?” 孟氏看看侄女,忽然覺得侄女這話很有道理。 阿嬌拍拍她的手,笑道“好了,我去看看寧姐兒,不跟您說了?!?/br> 孟氏點點頭。 薛寧人在閨房,正因為有了婚約不能隨便出門而百無聊賴,看到阿嬌,薛寧歡喜地迎了上去“表姐來了,初錦呢?” 阿嬌道“在前面玩呢,不提她,你呢,都要當郡王妃了,高興不高興?” 薛寧臉一紅。 如果沒見過蕭煉,她大概會擔心一下,怕自己嫁的男人丑,但那日太子一行出城迎接凱旋大軍,蕭煉騎馬在她面前經過了兩次,薛寧瞧得清清楚楚,很是俊雅的一個人。 薛寧就覺得沒什么可挑的了。 哦,也不對…… “高興什么啊,本來我喊你表姐喊他姐夫,等我嫁給郡王,從那邊論親戚了,憑白矮了一截?!毖庎阶爨止镜?,借以掩飾自己對這門婚事的滿意。 阿嬌自然看得出來,表妹愿意嫁,她就松了口氣,剩下就看郡王對表妹的態度了。 “傻meimei,你嫁過去了,往后大多數時間就在郡王府過了,一年到頭都見不到我們幾面,cao心什么稱呼?!卑勺窖幧磉叺?,“至于我與姑父姑母他們,以前怎么叫以后仍然怎么叫,你安心與郡王過日子就是?!?/br> 薛寧咬唇道“他封了郡王就出宮住了,我們在宮外,規矩可以松些吧?” 阿嬌想了想,道“嗯,我聽說懷王妃、簡王妃時常會邀請母族女眷過去做客,她們也會去娘家參加宴席,規矩肯定比宮里松一些。但也要看你與郡王的關系吧,你做什么都提前與他商量商量,他同意了,便可以做?!?/br> 薛寧放心了,她可不想活成香云姑娘那樣,每年只有宮宴能匆匆地遠遠地見一眼家人,還有柳氏,既見不到女兒,連女婿外孫都要躲在窗戶洞后面偷偷地瞧。 “對了表姐,等我嫁過去了,就請你們去郡王府做客,這樣伯母就能與郡王好好敘敘舊了!”薛寧突然提議道。 阿嬌笑“你倒是好心,到時候再說吧,看看郡王愿意不,或是合適不合適?!?/br> 皇家到底有哪些規矩,郡王肯定比他們更清楚。 薛寧哼道“規矩不允許也就罷了,他要是連自己的親舅母、親外祖母都不愿意見,這種人便不配讓我喜歡?!?/br> 長得再俊又如何,她薛寧才沒那么膚淺,更看重的品行! 第150章 回到獅子巷,孩子們去休息了,阿嬌、趙宴平夫妻倆陪柳氏說了會兒話。 得知薛寧自己也愿意嫁她的外孫,柳氏很欣慰,雖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年輕人互相有好感,婚后才會更加恩愛。薛寧的心意大家都明白了,外孫那邊,柳氏想,薛寧漂亮又嬌憨可愛,外孫應該也會喜歡。 婆母走后,阿嬌與趙宴平回了房間,周圍無人了,阿嬌才低聲問趙宴平“你說,郡王那邊是怎么想的?” 趙宴平明白她的意思,無奈道“他都沒見過寧姐兒,我若說他完全是自己愿意結這門親事,你肯定不信,這事我也不能去問他,只能看他們倆婚后如何相處了?!?/br> 他是舅舅又如何,外甥敬重他又如何,當初老太太既不能迫使他碰阿嬌,后來也無法強迫他真心舍棄了阿嬌,那如今他這個舅舅便也不好攙和外甥的婚事,不可能跑過去要求外甥一定要一心一意地對待薛寧。 就算他去了,外甥也未必會聽。 阿嬌輕輕嘆了口氣。 趙宴平不想她為此煩惱,將外袍搭在衣架上,他走過來,從后面抱住阿嬌道“你我剛開始也是長輩們撮合在一起的,現在不也情投意合了,可見奉命成婚的兩人只要性情相投,最終也能結成良緣?!?/br> 阿嬌小聲道“不一樣啊,你對我有救命之恩,你們家來提親的時候我就想,不論你如何對我,我都會好好侍奉你,而你對我也有憐惜之意,你憐我我敬你,后來咱們才越來越好……” “你的意思是,我若沒救過你,你可能看不上我一個粗人?”趙宴平掰過她的肩膀,黑眸審視著她道。 被他這么盯著,俊美的臉就在眼前,阿嬌臉一紅。 他長成這樣,哪怕沒有救命之恩,當初能嫁給他,她肯定也是樂意的。 “你熟讀律法,又在縣衙做事,哪里算是粗人了?!辈辉赋姓J自己會被他的容貌吸引,阿嬌掙開他的手,一邊朝炕頭走過去一邊辯解道。 趙宴平追了上來,從后面將她壓在炕沿邊上,扣著她企圖撐起來的雙手問“若我沒有讀過律法,也沒在縣衙當捕頭,只是個在碼頭扛米的粗野工人,你會不會嫁我?” 阿嬌覺得他現在就挺粗野的,三十六歲的大男人了,還要弄些新婚時沒有用過的花樣。 “會會會,行了吧,你快放開我?!卑尚邜赖貟炅藪?。 趙宴平看著她緋紅的側臉,沒有放開她,只幫她將裙子放了下去。 阿嬌被迫陪他野了一回。 結束后,阿嬌長發凌亂,腮紅如霞,比十幾歲的時候更美更艷。 趙宴平替她擦掉額頭的汗,看著她道“他們的婚事自有姑父姑母cao心,你才多大,等昭哥兒初錦要議親時你再發愁也不遲,現在就別想那些了,思慮過重容易催人老?!?/br> 前面那幾句還都算貼心,最后一個“老”字讓阿嬌瞪圓了一雙杏眼“怎么,你現在就嫌我老了是不是?” 她今年二十八了,再過兩年也要跨入三十的行列,趙宴平雖然比她還老,可他是五品大官,他若動了那花花心思,年輕的美人自然會蜂擁而至,心甘情愿給他做姨娘。 趙宴平捏了捏她的鼻尖,俯首在她耳邊道“不老,現在這樣剛剛好?!?/br> 前幾年她太嫩,他稍微狠些她便要哭,這兩年她仿佛才剛剛長開,夫妻倆在一起,如魚得水。 阿嬌紅著耳根掐了他一把。 薛敖這一封侯,卻是有喜有憂。 喜的是,官升了俸祿高了還封了爵位掙了榮耀,憂的是,他帶著家人剛搬進御賜的鎮北侯府沒多久,淳慶帝就來催了,讓他趕緊收拾收拾包袱去東北邊疆帶兵去,去了邊疆,無詔便不能再回京城。 比起京城,薛敖其實更喜歡邊疆,因為邊疆更自由,只是他想帶著家人一起去,不想一個人孤零零的北上。 孟氏卻要留在京城cao持一雙子女的婚事。 薛寧與端郡王的婚期定在明年四月,婚禮有禮部cao持,倒不用她cao心什么,嫁妝也好準備。讓她費心的是兒子的婚事,只有早點將兒媳婦娶進門,她才能放心地去邊疆與丈夫團圓,可一時之間,她去哪挑個既讓她滿意也讓兒子滿意的兒媳婦? 薛敖臨走之前,悄悄鞭策了兒子一頓,讓兒子自己物色個媳婦,也快二十的大小伙子了,別耽誤了父母團圓。 薛琰很孝順,父親才走,薛琰就去請母親為他做主了,說他看上了一位同窗的meimei。 這么大的事,孟氏當然要跟阿嬌說一說。 薛琰去年才從官學結業進了禁軍,他口中的同窗便是在官學里認識的,姓唐,名琛。唐家是京城本地人,祖上也風光過一陣,后來敗落了,到了唐琛這一代已經徹底與達官貴人絕了關系。唐琛比薛琰大兩歲,如今在翰林院做庶吉士,他父母雙全,上面有個外放做知縣的哥哥,下面有個芳華正茂的meimei,薛琰去唐家做客,一來二去就認識了唐姑娘。 按照薛琰的說法,他只見過唐姑娘兩次,行了禮就分開了,沒怎么說過話,他心儀唐姑娘也是一廂情愿,不知道唐姑娘是否喜歡他,若非父親催他早點成婚,薛琰還不會說出來。 既然兒子開了口,孟氏就使人打聽了一番唐姑娘的情況,輾轉得知唐姑娘是個知書達禮的好姑娘,容貌雖然算不得十分美,卻也是個清秀麗人。 孟氏看中了唐姑娘的品性,便托媒人去提親了。 唐家顯然也對薛琰很滿意,高興地應了這門婚事。 薛寧是四月里賜的婚,五月底薛敖離京,六月孟氏就替兒子薛琰定下了婚事,臘月成親。 消息傳出去,有人夸贊薛家低調,家里都封了爵位還愿意娶一個小官家的姑娘為妻,也有人嘲諷孟氏急著與丈夫團聚,竟草草率率地替兒子定了這么一門門不當不戶對的婚事。 孟氏當年進京后就被一眾貴婦人們戲稱為壓寨夫人,這么多年都過來了,她豈會在意那些流言蜚語,兒子的婚事,兒子滿意她也滿意,這便足夠。 表弟要成親,姑父又不在家,阿嬌擔心姑母一個人忙不過來,便經常來侯府幫忙,有時候干脆在侯府住兩晚。 薛寧笑她“表姐三天兩頭地往我們家跑,姐夫他真的沒有怨言嗎?” 阿嬌反擊道“寧姐兒這一訂親,懂得倒是越來越多了?!?/br> 薛寧頓時滿臉通紅。 阿嬌心想,她都是孩子娘了,這種事還能說不過尚未出閣的表妹? 至于趙宴平那邊,他對阿嬌去侯府幫忙并沒有什么怨言,只是習慣了每晚都能與阿嬌在一起,偶爾分開兩三晚,到了阿嬌回來的時候,趙宴平便會比平時更熱情一些。夫妻倆成婚多年,別看平時平平淡淡一副老夫老妻的樣子,夜里卻是熱乎不減當年。 十月初,阿嬌再次來侯府幫忙,晌午吃飯的時候,阿嬌突然感覺不適。 她放下筷子,捂著胸口要吐又不吐的樣子,臉色蒼白,薛寧嚇壞了,薛氏看著侄女,卻是又驚又喜“是不是懷上了?” 說起來,阿嬌沒懷初錦時,孟氏幾乎都要絕了那念頭,等阿嬌生完初錦,孟氏不由地又期望侄女再懷上一兩胎,最好生個兒子,免得將來趙宴平想要兒子了,一邊嫌棄侄女一邊往家里納小,偏偏一晃七年多過去,阿嬌的肚子就跟關了門似的,愣是再也沒懷上過。 于是孟氏慢慢又死了心。 阿嬌也是差不多的心路歷程,肚子太長時間沒動靜,她都不再盼了,就沒多留意月事,這一想吐,阿嬌仔細回憶回憶,距離上次月事結束,確實又有一個多月了。 孟氏馬上派人去請郎中。 娘仨吃完飯,郎中也來了,給阿嬌一號脈,果然是喜脈。 阿嬌怪不好意思的,表弟表妹都要成親了,她這個老蚌居然又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