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頁
而人眼的脾氣,又與其它二眼截然不同,竟像水中月,一探就散。蘇安在短期內無法辨清,只好和李暮與雷海青商量著,把此眼封死,先熟悉天地二眼。 從李暮的房門里走出來時,蘇安覺得天地煥然一新。有了土,初曉了澆水施肥的規律,身在梨園做小小的一介樂匠,能夠親手培植出花來,豈不美哉? 豈知,不僅想得太美,也太早。 同時駕馭天地兩只鳳眼絕非易事,不僅耳朵要比那發絲般精細的孔竅更加靈敏,而且手指也要比那繃了千鈞力的銅撥更加靈活,歸于四字,就是動中取靜。 動,是天旋地轉之間,滿樹的花瓣在枝頭搖搖欲墜,風一吹,漫天飛舞,扶搖而上;靜,是屏息凝神,預判風向,風起時,張弓連發千百矢,不有任何遲疑。 待風息浪靜,所有的花瓣都被定在一面青墻之上,勾勒出腦海中全部的丘壑。 蘇安從未想過,對音律廣而愛之的自己,竟然會為一面琵琶而陷得如此之深。 為了把反應練到最快,他抱著妙運四處找人合奏,專司前六遍,因各家曲風不同又編譜出至少十七八種彈法。奏曲時,他的眼睛不再視物,周身感知融于耳朵和雙手,他面前是疾風驟雨和密密麻麻的花瓣,他卻發誓,連一片都不能放過。 這些,也就是可素可艷的五弦琵琶在法曲之中,刪繁歸簡,統領全局的地位。 過程之中,若委屈曲中的任何一個音,錯過任何一片花瓣,蘇安便要沉默整日;若曲終沒有排布出他想要的那個畫幅,哪怕只差分毫,他便會要求重新來過。 端午時節,梨園的百家供奉都開始挑人選角,合成終曲,而在宜春北苑,人們茶余飯后交談之時,口中都離不開蘇安——阿蘇昨晚睡沒?可又忘記用飯? 待手指側邊因精修撥片輪指而起的水泡,磨爛了五六回,終于結痂成繭時,蘇安用一段節奏由慢速而快,彈挑,輪指,掃弦漸次進入,交相輪回的散序,合住了百余種竹聲,通開雙眼,又用一段商音與羽音合鳴的小調譜成拍序,繪的是鳳凰游于九重天,洋洋灑灑落下金羽毛,為那秋千戲中的美人拾去,誤作花簪。 繁音急節在六遍之后,入破,美人思無邪,問遍帝王將相,凡夫俗子,哪知這花簪無主,既不是諸仙遺落之物,也不沾玉門塵,不染塞北雪,更無親無故,不為世間繁華而來,不為詩樂風雅而去,美人一哂,無佛無道,那便做羽衣裳罷。 是年端午,宮中又作射粉團的游戲。蘇安用妙運為林蓁蓁和林葉的舞姿合完全曲,走在往尋李歸雁的宮道中,思索如何破開第三眼,便遙見含涼殿里霧氣朦朧,宮娥的彩裙翩躚往來,一支支箭矢從水池上的彩虹穿過,紛紛落于玉壺。 蘇安轉過水車,一頁一頁流水之間,梨園使張行昀的聲音斷續傳來——至尊與申天師、道士鴻都客同游月宮,自望仙山歸來,改《婆羅門》名為《霓裳羽衣》 往洛陽侍駕者,林氏公子二人、裴神符、雷海青、李暮、李歸雁等等,包括蘇莫諳在內,共十六人,皆在其列。 “聽聞蘇供奉讓了入破,專攻前六遍,是俗是雅?”正這時,李歸雁的仙逸身影出現在宮道盡頭,眸中清明,懷里亦抱著五弦,“可愿與某在此切磋?” ※※※※※※※※※※※※※※※※※※※※ 開元天寶年間,宮廷音樂機構幾乎都能表演此曲,應該說是開元年間發展成熟,天寶年間的表演達到巔峰。 從《唐會要》卷33“諸樂”中所列太樂供奉曲名有此曲來看,它在太常寺太樂署中有表演;從唐·崔令欽《教坊記》中所列盛唐教坊表演的曲名中有此曲并且還為大曲,因此它在教坊中有表演,而且從唐人的詩作來看,其亦是法曲,顧況《聽劉安唱歌》“即今法曲無人唱,己逐《霓裳飛上天》”,因此此曲亦在梨園中有表演,于鵲《贈碧玉》中“《霓裳》禁曲無人解,暗問梨園弟子家”、孟遲《過驪山》中“《霓裳》一曲千門鎖,白盡梨園弟子頭”等。 感謝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 柳錦 30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72章 壽安 小曲之中,最適于切磋技藝的莫過于《投壺樂》,兩把五弦,你番唱罷,我番上陣,節奏越來越快,指法越來越復雜,比的是速度,比的是隨機應變的能力。 對于絲類樂人來說,這些基本規則,就像掰手腕比力量大小,真實而又殘酷。 蘇安卻是不怕的,在他心中,李歸雁既是指點過《破陣》的前輩,也是在花萼宴與他并肩交游的知音,更是梨園中為數不多的,卓爾不群,朋而不黨的人。 彼時,兩個人面對面而坐。蘇安取開了蒙住鳳眼的葦膜,而李歸雁把自己的五弦架在左腿,右手揉住山口。蘇安道:“請?!崩顨w雁閉眼,手指打弦而過。 下個瞬間,蘇安的耳邊刮過一陣風,但聽得李歸雁的一支銅矢“?!钡芈淙雺刂?。蘇安不甘示弱,挑弦追去,加快了速度,加強了力量,亦是一發中的。 同為五弦,蘇安不必考慮天地二眼,故而沒有彈錯或者彈漏,然,畢竟妙運的人眼已開,音質難以控制,他首尾不能相顧,隨著節奏逐漸變快,跟得也越發吃力。一遍過,壺中箭矢滿滿當當,李歸雁不動如山,蘇安卻已滿面通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