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頁
蘇安披上蓑衣,攜幾包巨勝奴,先回了一趟太樂署,把鼓兒和阿明阿蘭叫到跟前,一個一個考過幾首基本的雅樂唱詞,然后慷慨地發起小麻花。 幾戶人家也跟著沾光,搶讓考校樂藝,蘇安笑說沒得吃了,只能考《催手殘》。待鼓兒幾個被阿婆帶走,蘇安拍去膝頭的碎末,令仆從把集賢閣的叫來談事。 許闊這些日子有點發福,行動慢了些,孟月依然夾在中間,倒是賀連最早到。盧蘭沒來,遣人回話,說夜里睡得晚,還沒起,要改天再詳談。蘇安道:“什么改天,現就人命關天了,快去去去請?!苯又?,盧蘭拖著惺忪的睡眼,沒好氣地到場。 蘇安要行車奏樂,請的是楚聲樂人,事先誰都沒聲張,也刻意沒有邀請集賢閣,故而他不敢多留,只是簡單說了一下目的,問大家愿不愿意同去。 盧蘭聽了之后,驟然清醒,拉緊蘇安道:“你瘋了?王府千金請你你不去,一個梨園供奉跑到南郊作甚?”蘇安道:“王府也要去的,但那是之后的事情?!痹S闊難為情,勉強笑了笑:“阿蘇,你這個,不要著急嘛……” 蘇安捏了下孟月的肩膀:“還惦記安仁坊那位侯夫人?”孟月道:“沒?!碧K安道:“許師兄都告訴我了,坊里每每獻曲,慕容氏總坐在東北角,也罷,年關過去之后,咱再多排幾曲故事在坊里,你們也可以多見面,多好?!?/br> 許闊拖家帶口,秀心也攔著不讓鬧騰。盧蘭嘆了口氣,因是還有幾戶人家要去,拒絕得更加干脆。 蘇安點了點頭:“沒關系,是我的過,應該要早些知會你們才對,現在去,曲子不熟悉,詞也不會唱,反而是幫倒忙了?!?/br> 如是,蘇安一個人跨出院門,卻在吩咐行車的時候,聽見一個氣喘吁吁的聲音在后面追趕:“阿蘇,當年就是在這春院子里,你可還記得?李大人對咱說,‘開元以來,從沒有一位詩人死于狂背之語,從沒有一位樂人死于高亢之聲’,再不濟,也就是余生種牡丹?!?/br> 蘇安回過頭,那雨里抱著四弦,半身濡濕,連蓑衣都忘了披的人,是賀連。 ※※※※※※※※※※※※※※※※※※※※ 感謝顏疏澆灌的營養液,謝謝,一枝紅杏出墻來~ 第60章 社廟 賀連加入之后,中路的三位戲角就湊齊了,再添七把四弦,七塊懸石,三只木魚,統統地載上十幾輛板車,不嫌棄人多眼雜,吱呀顛簸地往南門明德而行。 過安仁坊時,幾位侯府小姐在高閣上認出當紅樂官的臉,都覺得新鮮,讓仆婦偷跟去拋花傘,成了一條茜色的尾巴;過安義坊,鼓槌署的鼓手看見蘭丘,掄起木槌,“咚咚”擊兩下,引來城南的農戶好奇相隨,成了一條霜色的尾巴。 淺淺的霧氣之中,涌動著無數聲浪,這是自夏以來南郊野原上最熱鬧的一天。 城門郎放行,向萬年縣衙稟報,縣令得知,派人轉告兆尹府。馮兆尹雖沒有露面,卻因小心謹慎慣了,立即吩咐司錄前去相隨,又跟了一條石青的尾巴。 一列板車,鬧哄哄跟三條尾巴,南郊的流民不知其中緣由,開始竊竊私語,于是,蘇安的板車樂隊的后面,排起了第四條藍灰的尾巴,變得聲勢浩大了。 卻正是社日,郊廟也不清閑,燒紅香,行禮舞,虔誠地祭祀著百神。蘇安仔細聽郊廟舞郎口中唱出的曲詞,辨認出祭的是赤帝和黃帝,覺得既熟悉又感慨。 於穆浚哲,維清緝熙。 肅事昭配,永言孝思。 滌濯靜嘉,馨香在茲。 神之聽之,用受福釐。 蘇安指向那處香煙環伺的廟檐,問賀連道:“這三年坐部伎,還記不記得祭詞怎么唱?”賀連道:“唱過千百遍,怎生不記得,倒考考蘭丘姑娘才是?!?/br> 蘭丘一襲麻衣,一頂翠螺髻,雙膝并攏端坐著,笑回道:“別,我今是良婦?!?/br> 蘇安道:“也沒說笑,你在吟誦的時候,音亮,情也自然,真像是良婦,我就不行,在宮里奏樂成了習慣,表現得過度,一看就是在擺樣子?!?/br> 蘭丘道:“教過的不是,你得把自己唱進詞里,你就是李郎子,我就是雋娘?!?/br> 板車在廟門正中停下,人群環繞在他們的周圍,京戶口中傳說著蘇莫諳的名字,而衣衫襤褸的難民面面相覷,滿臉迷茫,只看到他們手中的幾件破舊的樂器。 蘇安站起來,摘下斗笠和蓑衣,露出穿的那件單薄而破舊的乞服。底下頓時嘩然一片,每張面孔的表情都不同,他看著他們,分不太清善意還是惡意。 他卻很心安,因為他還看見顧員外正站在廟里,隔著幾尊神像,靜靜守著他。 一切都是安排好的,即使出現意外,只要及時躲入社廟,誰都傷害不了他。 一曲楚歌《李郎子》,伴隨低沉的男音合鳴和混沌的石響開始了。入詞前,他是蘇安,他是賀連,她是蘭丘;入詞后,他是李郎子,他是縣官,她是雋娘。 以石代鐘,就像回到久遠的漢代,以破四弦為景,掃弦是笑,撥弦是說唱。 時,漢 李郎子應征三年役,回鄉時聽聞村中遭災,胡商串通官府奪家中女子財產,李父含恨而亡。李郎子大慟:“父親大人!”隨后割發明志,踏上替父鳴冤之路。 路途漫漫,人心叵測,春至一州,州官不結案,夏至二州,賣祖田換了幾條金錠,得到一卷去長安的引書,秋至長安,案子打回三州,無奈,只能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