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頁
一唱一和,一個是無家可歸的落難旅人,一個是溫熱心腸的良家婦,眼前飛落凜冬的鵝毛大雪,正哀愁憤懣,又突然被歸家的郎君撞見,誤會了去…… 楚聲又稱南音,兩漢流傳甚廣,時而金玉交輝,時而凝重深遠,是清樂之中最具影響力的樂種之一,現至長安,看得見的是廟堂編鐘,看不見的,是“少歌”。 少歌,以簡短精辟的吟誦作為曲子結構的一部分,聲韻優美,雅俗共賞。求簡者,三歲的孩子掰著手指頭便能唱,求精者,吸干淮河水方能運其氣息。 完后,蘇安的額角已冒出汗來:“位置對不對?”女子道:“理同音聲人,一樣要先把氣息下沉丹田,再讓它貫通顱頂,這回好些,可還是用胸肺運氣偏多?!?/br> 蘇安嗯了一聲,這才笑著抬起臉來,招呼顧越道:“十八,這位是醉仙樓的蘭丘姑娘,她扮善心的婦人,我扮投宿的難民,你這一來,剛好是‘夫婿從門問’!” 蘭丘屬安州戶,嫁給絲綢商人鄭經成,一度也是個安穩幸福的老板娘,哪知鄭家北遷關中之后,受安豐會排擠,賠光家當,鄭經成無奈,賣了蘭丘去抵債。 在醉仙樓,蘭丘瘋魔成活,常效那虞姬拔劍,后來是碧云在贖身之前,親吻過她的紅唇,把所有的曲牌讓給了她。她情竅再開,便從此精心收拾起紅綠繽紛的行頭,專攻南音,以一桿細腰引得萬千的蜂蝶在膝前纏繞,唱的是《大風歌》。 顧越退去鞋襪,赤著腳走進去。蘭丘起身,屈膝行禮,挽袖添香。顧越道:“久聞姑娘之名,只是,此曲要與蘇供奉同臺,得太樂署準?!碧m丘道:“知道?!?/br> 語罷,點著紅脂的艷唇一勾,掩袖在蘇安的耳邊說道:“蘇供奉,那就再斟酌一夜戲詞,上臺子可就不能再改……”一條細長的銀耳墜,掃在蘇安的肩膀上。 顧越:“……” 在顧越的眼中,那條耳墜蠢蠢欲動,就像一條花蛇隨時都要鉆入蘇安的身體,而他忍著細細聽下來,才知道,蘇安要安排的,遠遠不僅是曲子。 這幾日,蘇安做了三件事。一是拜訪城中最有名望的南音樂人,得其教授,行記舊曲,二步,以饑荒為題材,把詞稍行改編,請洛書加以潤色,三步,以供奉的身份,跑遍大大小小的樂坊,把這些將要失傳的曲子教給老老少少的樂伎。 為了讓大家敢唱詞,蘇安正在安排的第四件事,便是邀請一批愿冒風險的朋友,以平民裝扮前往南郊流民最密集之處,行板車唱詞,左右人們的聽輿。 送蘭丘離去后,蘇安長舒一口氣,四仰八叉倒在軟塌上:“十八,七娘她們都答應過,若我做了這件事,在饑荒過去之前,各坊要唱什么人,什么地,什么王侯將相,全聽牡丹坊的號召。我也不全信,只是事情到這份上,雖然會有人想害我,但也總會有人保護我,只要選擇對我有利的,去制衡對我不利的,便好了?!?/br> 說這番話的時候,蘇安幾乎以為自己就是御座上的天子,閉上眼,浮現的卻又是梁巧子那張干瘦的,可憐又可憎的面龐——原來,他唱的從來不是山河日月 而顧越聽著,心中生出萬千的質問,為何不借用禮部權章,為何不報太樂署,為何不防太常韋家,為何明明知道是以卵擊石,還要豪不畏險地堅持己見…… 可峰回路又轉,他還是忍住了,他原本興師問罪而來,卻發覺正是這場關乎千萬人性命的大雨,讓兩個為了保護彼此而繞道千里的渺小的人,殊途同歸。 他們的命運,已然緊緊扎在長安的土壤,逃不開,唯有并肩而立,共擔風雨。 茶水溫涼,顧越吞咽千言萬語,伸出手扒拉開蘇安的乞兒衣衫,見那傷痕已退淡,方才安了心,接著問道:“阿蘇,今天蘭丘姑娘離你那么近,會不適應么?” 此言一出,空氣突然變味。 蘇安從中摳挖出幾分酸意,一躲開,盈盈笑道:“嗯,十八問得好,不會,怎么會呢,蘭丘姑娘的聲音那般好聽,就像風鈴一樣清脆,身上還抹了香……” 顧越道:“那就好?!碧K安道:“???”顧越道:“民怨如火,一旦煽動,必然要合理引導才行,我今日剛答應了下任的兆尹大人,要在十日之內送去一張萬人訴狀,你若身子不適,還怎么唱我的詞?我又到哪里去找冤家寫訴狀?幸好你說,不會?!?/br> 蘇安怔了下,牽連起過往風雨:“我不想唱你的詞,我是答應了巧子,要唱宋州的?!鳖櫾降溃骸鞍⑻K,你信我,先京兆府,再宋州,一個都跑不掉?!碧K安想了想,說道:“你不會在宋州有什么私產吧?”顧越道:“沒有,你放心,我去和吳侍郎說情,讓金吾衛暗中保護你?!?/br> 窗外風輕,不剪夜雨。 七日之后,黎明鐘鼓依舊,一列破舊的板車徐徐而來,停在了牡丹坊門前。平康中那些躲在院墻下躲雨的流民揉著眼睛,用難以聽懂的方言議論眼前之景。 樂人分為三路,一路往西,往安化門去,一路往東,往啟夏門去,中路通的是明德門,人數最多。樂工來回搬弄樂器時,谷伯戴上斗笠,和幾十個伙計夾雜在圍觀的人群之中,時刻警惕著周圍,畢竟南郊近來匪患多,不得不防。 梁巧子拖著一雙破鞋,東張西望,嘴里嘟囔著旁人聽不懂的話,那大致的意思,便是長安人千奇百怪,窮的喜歡裝富,富的又喜歡作窮,什么樣的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