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951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日后可能就是應天府大規模生產一樣東西,蘇州府大規模生產一樣東西,如此應當是能更高效的?!?/br> 朱高熾一如既往,在這個新命題面前,陷入了沉思。 朱允熥也不急于解釋更多。 想要將整個大明打造成一個完成的工業和農業體系,自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更不可能僅憑一個西城項目就能做到。 現在不過是一種嘗試而已。 一旦西城項目確定是可行的。 那時候才可以在其他產業,照搬西城項目的經驗。 就譬如如今其實已經施行的鋼鐵產業供應鏈一樣。 大明已經在應天府周邊形成了一個總裝和總制造的產業群,而如湖南道那邊則是原材料的產出,和粗加工。煤炭資源,則是依靠山西道那邊的煤炭產出。 一個鋼鐵產業,就將三地給聯系在了一起。 在這一個過程中,百姓就能獲得更多的收入,朝廷也能得到更多的稅收。 “殿下!” “殿下!” 正當朱允熥已經帶著人,走到美食城跟前的時候。 遠處的大街上,卻有一隊禁軍趕了過來。 朱允熥轉動目光,好奇的看了過去。 在他身邊的朱高熾,則是低聲念道著:“發生什么事情了?” …… 第七百二十四章 大明教育改革 大本堂。 隨著這幾年皇室二代子弟逐漸成年,不少人都已經離京就藩。 但前兩年,諸王世子入京就讀大本堂,又為大本堂充入了更多的學生。 因為,現在看起來大本堂的規模比之過去,就顯得更大了一些。 不過大本堂的位置依舊是坐落在皇宮大內。 方孝孺如今已經坐到了大本堂首席的位置,但隨著洪武新政的推進,大本堂也增加了許多不同于過往的對于皇室子弟的培養內容。 就譬如,已經不再擔任工部尚書的張二工,每隔一天就會在大本堂有半天的課程,需要為皇家子弟教授工科知識。 再比如像是講武堂那邊的不少功勛武官先生,也需要定期到大本堂授業。 就連上林苑監,也不曾落下。 袁素泰這位帝國少師,自然不會親自來,但他親手教出來的幾名學生,卻是實實在在確定了課本在大本堂授課的。 一開始方孝孺自然是有些不太同意的,他認為有關于大本堂內皇家子弟們的培養,就應該是以翰林院為唯一的教學來源。 不過在一段時間的實踐之后,方孝孺卻成為了這項教育改革的支持者。 畢竟在方孝孺看來,至少能讓這幫皇家子弟分清五谷,能知道什么時候該種什么玩意,那真的算是實實在在的教化之功了。 尤其是在某一次,方孝孺尚未接受這種新式的皇家子弟教育模式的時候。正當他在抱怨的時候,內閣大臣高仰止特意跑了一趟大本堂。 高仰止并沒有和方孝孺說太多的東西。 他只說了一句話,或者說只問了方孝孺一個問題。 皇家子弟難道都要以圣君為培養目標嗎? 就是這么一個簡簡單單的問題,就讓方孝孺當場驚出一身冷汗來。 然后他自己一個人躲在小黑屋里,深思熟慮了好幾天,終于是做出了一個不曾告訴任何一個人的決定。 他開始有意識的將大本堂里的皇室子弟,往各種稀奇古怪的方向培養。 就譬如,現在大本堂里,就有好幾個皇室子弟,整天嚷著要去龍江造船廠,嘗試將自己的設想進行驗證。 還有人準備去將作監的火炮工廠。 甚至于還有幾個原本低調而內斂的皇室子弟,在很久之后才對方孝孺說,希望能去城外的紡織產業集群做一些研究。 于是,方孝孺便又躲進了小黑屋,偷偷的開心了好幾天。 他是覺得,自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皇家在傳承的時候,可能會引發的不好的因素和影響。 最后方先生大手一揮。 他自認為的帝王之術、圣賢文章,直接砍了一大半,隨后每日大半的時間,大本堂里的課業都是各種新課程。 今日。 第一節課便是方孝孺的課。 上午半天課之后,就是一節講武堂的軍陣cao演課,等學生們練餓了,正好吃午餐休息,繼續下午的課程。 今天的課題有關四域。 只見偌大的課堂上,皇室在京的所有子弟,都聚在一起。 大本堂不分年級,全都在一起上課。等二代皇室子弟到齡,都是直接就藩的。 課堂上,皇室子弟們保持沉默。 方孝孺便站在講桌前。 在他的身后,是自從增加了新課程之后添加的一塊巨大的黑板。 上面正畫著一副大明及周邊堪輿簡略圖。 又在周圍標注了方向,以及幾處緊要的位置。 方孝孺穿入長衫,手中拿著一根教棍。 “自秦漢以來,東方之地皆以中原為正統?!?/br> “漢時,設四征四討將軍,對應四方?!?/br> “然,征討西方卻另有稱謂?!?/br> “東為腹心,不聽王命曰叛,以上擊下曰征?!?/br> “南為荒僻,不尊教化曰蠻,恩威并施曰撫?!?/br> “西為番屬,時或不尊曰逆,明懲其罪曰討?!?/br> “北衛帝國,頻繁侵擾曰賊,大張攻殺曰伐?!?/br> 教棍在黑板上轉了一圈。 方孝孺便眉目慈孝的微笑著看向在座的皇家學生:“此番我朝已是永盛朝,四域漸次安寧,東海、南洋、西洋、新大陸之往來,資源轉運,日益豐盛。本朝若欲成如前漢文景之治、前唐貞觀之治或開元盛世,已定經略西域之國策。爾等以為,此番國朝西進,恢復西域,當以何稱之?” 坐在課桌后的小二十三朱桱,立馬舉手喊道:“先生,是不是稱西討?” 說完之后,朱桱的大眼珠子轉了一圈。 自己前段時間惹得方先生不快,然后自己就順理成章的被老爹和老兄給狠揍了一頓。 聽說最近熥哥兒那邊的西城項目要開業了,自己得好好表現一下,爭取能在休息日的時候,出宮溜達一下。 方孝孺不曾急于給出答案,而是笑吟吟的看了二十三皇子一眼。 這孩子本性純良,就是頑劣了些,還是要時不時的緊一緊才好。 方孝孺的目光,又在課堂上環視了一遍。 “先生,學生以為,朝廷這時候要出兵西域,還需要看朝廷對西域是如何定位,才能以此稱呼。我朝歷來用兵,皆是師出有名,無論是討逆還是伐賊,都是有根源的?!?/br> 在一眾目光注視下,晉王世子朱濟熺緩緩站起身。 他模樣儒雅,與學堂里的其他王叔、兄弟都是穿著儒服,身形卻更加纖細消瘦,猶如翩翩公子哥一樣。 方孝孺臉上露出一抹笑容,輕聲詢問道:“那你又是如何看的?” 朱濟熺面色平靜,緩緩開口:“按我中原千年淵源而言,陽關以西,蔥嶺以東,可言乃是中原故地。若是以此而論,我大明出兵西域,則可言西征。 而若言蔥嶺以西,前唐亦有前出,言征尚可。不過……若是朝廷此番出兵西域,目的遠超前唐,意欲與南域連接,則可稱討?!?/br> 說完之后,朱濟熺便拱了拱手,緩緩坐下。 方孝孺臉上露出滿意的神色。 不論是征還是討,都是可以用的。 倒是伐和撫,怎么也夠不上。 中原之地,歷來也只有向北出兵才會有伐,稱之北伐。 古往今來數千年,北伐也唯有今朝大明開國洪武皇帝一人完成此等壯舉。 至于前漢冠軍侯霍去病,用的則是北擊匈奴。 至于撫之一字,也歷來都是用在招撫南方諸般蠻夷時才會用到。 至少如今大明南征大軍,當初出兵南下的時候,旨意上用的就是一個撫字。 撫平南域。 方孝孺拍了拍手,開口說道:“晉世子所言,已成體統。二十三皇子當牢記,萬事萬物皆有道理,卻非全然如先人言。不過今日二十三皇子第一個舉手回答,當記五分?!?/br> 五分! 小二十三朱桱的臉上立馬露出笑容。 要知道,自己原本可是大本堂里的扣分大戶。 哪一次不是扣的自己屁股開花。 他剛想歡呼一聲,卻立馬反應過來。 那可是整整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