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838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在他原本的想法之中,新大陸自然是要有宗室坐鎮的,而且不能只有一位,得要三四位宗室前往,方能相互節制,共同為朝廷開發新大陸。 但是讓宗室一下子派出三四位宗室? 這顯然是有些難度的。 不過這些被選上的宗室愿不愿意去,就是皇帝陛下恐怕也不太請愿一下子就放走三四個兒子。 畢竟現在皇帝已經年事已高。 且不說朝堂上的官員們,就是皇帝自己都清楚,若是到時候真的派出去三四個兒子,恐怕等到龍馭的時候,這些兒子都得要好幾年才能趕回來。 天地人輪,孝為先啊。 任亨泰覺得自己就是再如何為國家考慮,也不能忽視了皇帝的情感問題。 可若是不派宗室過去。 那么朝廷又該如何應對新大陸的處置問題呢? 內閣選派文武官員前往? 雖說也能同樣起到相互節制的作用,可總是差點意思的。 新大陸就算比不上中原加之四域的疆土遼闊,可總不會小的。 那么大一塊地盤,就算上面沒有多少土著,也不能出現一個堪比中原的布政使吧。 這就太不像話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圣賢也從來就沒有提及過有關于新大陸的事情。 這就讓任亨泰毫無借鑒的地方。 解縉皺眉想了想,正準備開口,卻又立馬止住,低著頭讓旁人也不知道他這位內閣次輔正在想著什么。 朱允熥笑了笑,輕聲道:“孤倒是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只是不知道諸位是否會同意?!?/br> 這已經是用上了商量的語氣。 連帶著剛剛低下頭的解縉,也重新抬起了頭。 “從利于國家開發新大陸而言,孤以為還是得要有熟悉新大陸的人來主持新大陸日后的開發事宜,最為合適?!?/br> 這一句話剛說出口,內閣班房里便是一片詫異。 眾人已然是隱隱察覺到了朱允熥的用意。 只見朱允熥緊接著說道:“若是按照今日送回的新大陸見聞錄所記,新大陸的人口定然是不多的。 以此可以知曉,我朝日后開發新大陸,前期所要投入的平定安撫地方的事務將會相比旁處,大大減輕。 那么朝廷只需要更關注于如何讓新大陸的開發,對朝廷在中原這片故土上產生更有利的影響。 孤以為,朱允炆及孫成二人,此番歷經千辛萬苦,包括他們二人攜帶的那些舍生忘死的將士們,都是有大功于國家的。 國家若要開發新大陸,朱允炆及孫成二人,不可不賞。 而如何賞,孤覺得都不足以認可他們的功勞。所以孤覺得,倒不如讓他們能親手打造他們所發現的新大陸? 畢竟新大陸于他們而言,幾如親子一般,定然會細心經營。而且……等到前期穩定下來,一切都走上正軌,朝廷再召他們回來,到時候再另以封賞,更顯朝廷的重視?!?/br> 誰都沒有想到,或者說誰都不敢往這方面去想。 皇太孫竟然要讓朱允炆去主持新大陸的開發。 那可是一座關乎于大明在將來,會以何種姿態站在這個世界上的關鍵點啊。 即便是有心皇家和睦的任亨泰,也覺得詫異萬分。 盡管在剛剛朱允熥開口的時候他就隱隱有所察覺。 可當這一切都擺在面前的時候,任亨泰反而想要大聲反對。 朱允熥卻是站起了身,并不打算給這些人反對的機會。 “不過是先議一議,孤倒是想起來,還得要去乾清宮一趟?!?/br> 說著話他已經走到了班房門口,這時候又停下腳步,回頭看向眾人。 “我家老爺子現在對外頭的新鮮事,可是關心的緊?!?/br> …… 第六百四十八章 帝國行政官員的一天 大明內閣的大佬們,在為了新世界而忙碌規劃著。 而在更加龐大的帝國官場行政體系里,每一個官員都會因為上層壓下來的各種新規劃,而變得更加忙碌。 這個時候,已經很少有人會去琢磨,自己該怎么繼承前人的智慧,運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求利益。 因為忙碌的行政任務,讓每個人都顯得精疲力盡。 至少。 在應天城這座大明權力中樞的官員們是這樣的。 年紀輕輕便以官職通政使司知事官的王信陵,被衙門里的同僚暗中視作朝堂下一個時代的政治新星。 年輕不全是資本,更重要的是王信陵背后所代表的存在。 他的前任,當初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白玉秀,在調任吏部文選清吏司主事之后,又再次升任正五品吏部文選清吏司郎中。 雖然官品升的不高,但白玉秀手中的權力,已經可以覆蓋整個大明文官體系。 所有人都清楚,只要等下一次三年京察到來,白玉秀必然會繼續升任成為吏部侍郎,繼續紙張文選清吏司,并在此基礎之上再掌吏部一司職權。 或許三五年之后,大明吏部尚書位子上的人,就要改姓白了。 十年不到,官職正二品吏部尚書。 這樣的升官速度,整個帝國近三萬名官員里頭,也難找出一只手之數了。 那么作為白玉秀的繼任者,王信陵的前途自然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自從北征的事情結束之后,通政使司內部就已經有些傳聞,王信陵或許會調任吏部,又或者會在本部司升官,走向九卿之一的通政使。 不論是哪一種,都是前途無量的。 然而。 王信陵卻只覺得現在的自己是分身乏術。 在這位年輕的官員心中,恨不得自己的一天能夠當做兩天用,一個人分成兩個人做事。 國家愈發的強盛起來,自己卻越來越繁忙起來。 當初升的朝陽剛剛越過鐘山,灑進應天城的時候,王信陵便已經抱著一堆昨夜帶回家的案牘,出現在了通政使司衙門前。 “王知事,今日怎得比昨日還要早?!?/br> 守在衙門前的差役,滿臉笑容的望著王信陵走上臺階,分外熱情的上前,接過對方懷里那一堆案牘。 王信陵打了個哈欠,拱拱手:“有勞了。這不是因為俺愚鈍,做事比別人都要慢,只能早些來衙門了?!?/br> 差役笑了笑,這話自然是不能信的。 將王信陵送進知事官班房,差役便自說自的要出去為知事官送來茶水等物。 王信陵照例是道了聲謝,便坐在桌前整理著帶來的案牘。 等到外頭已經大亮,能入朝參與朝會的本部司官員回來之后,通政使司衙門這才開始真正熱鬧起來。 而這個時候,也到了王信陵出門的時候了。 隨著一份份緊要的國事章程被匯總到王信陵面前的時候,分類工作便同步開始。 發往地方上的,會交由快馬沿官道立即出發。 發往京中各部司衙門的,則要按照事情的輕重緩急,交由差役、文書、吏目乃至于王信陵本人親自送過去。 將面前成堆的案牘文書分發完畢,看著所有人都出了衙門。 王信陵這才將自己挑出來的幾份需要自己親自送到的文書案牘,抱在懷里。 “王知事,今日衙門后廚要做小炒牛rou,燜雞,板鴨,還有幾道清炒野菜,您可得趕著事情辦完了事回來吃啊?!?/br> 差役守在衙門口,沖著王信陵的背影喊了一聲。 王信陵也不回頭,只是動作了一下,舉起一只手搖了搖。 自從北征結束,大青山下那座大青城不斷的長高,應天城里的牛羊rou便愈發的多了起來。 百姓們如今還不是主要的購買力,于是就便宜了京中各部司衙門的官員們。 如此,也算是朝廷對官員們的另一種優待了。 站在衙門前的白虎街,王信陵朝著南邊的崇禮街看了一眼。 想了一下自己今天要辦的事情。 王信陵便打算先去青龍街那邊的六部,等回來的時候再去離著通政使司最近的會同館一趟。 想定路程之后,王信陵便抱著懷里的案牘文書走起路來。 應天城里,過了通濟門大街,往東便都是朝廷的官署衙門,算是大明朝的行政中心了。 路上少有百姓會沒事找事的跑過來,然后遭受兵馬司的官兵查詢。 一路上便都是各部司衙門的文武官員,一個個的都是行色匆匆的樣子。 這個時候宮中的朝會剛剛結束,正是一天里最繁忙的時候。 要等到過午之后,各部司衙門的官員們用了飯之后,才有那么一點時間有官場上的往來。 王信陵到了青龍街,一路向北走去很快便到了吏部跟前。 他剛一走到吏部衙門前,守在衙門口的差役便立馬認出了王信陵這位通政使司知事官。 “王知事來了?!?/br> 王信陵抬起頭,眨了眨眼,對方便立馬上前為他抱住懷中的案牘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