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758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而在朝廷各司衙門下衙之前,宮中也有了一道旨意出來。 “武英殿大學士鐵鉉,入值內閣,晉兵部尚書銜、都察院左都御史銜、刑部左侍郎銜、大理寺左少卿銜、鴻臚寺少卿銜、詹事府少詹事銜,加授資德大夫階、正治上卿勛,領九邊宣撫使,太孫北巡行營副使?!?/br> 宮里的旨意來的并不突然。 然而,旨意里的內容,卻是讓所有人看的眼花繚亂。 鐵鉉一個人,幾乎是將整個大明朝能擔任的官職都給攬入懷中了。 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最后那兩個官職差事打底的。 僅僅是憑著這一份旨意,鐵鉉日后在九邊各處巡察,將會無往而不利,無人能夠阻攔半分。 夜幕之下。 人屠鐵鼎石的最新任命,已經傳遍應天城里里外外。 鐵鉉并沒有進入內閣,只是多了一個內閣大臣的身份,而要在不久之后趕赴九邊。 朝廷里多了一尊大佛,卻并不會留在京師之內。 這讓所有人在羨慕之余,心中又稍稍的松了一口氣。 乾清門前。 朱元璋罕見的沒有再沉迷于含孫弄怡的日常里,而是背影略顯孤寂的站在宮門下。 遠方的天邊,一輪明月高掛星空,背后便是那銀漢星河。 太子朱標默默的守在一旁。 內宮大總管孫狗兒站在更遠的地方,望著那看了無數年的月亮,不知道英明神武的皇帝陛下,今夜又能看出些什么不同來。 “鐵鉉去九邊的事情定下來了?” 燈籠未曾盡數點亮的宮門下,光線昏暗,朱元璋背著雙手默默的詢問了一句。 朱標上前一步,頷首道:“將士們如今求戰似渴,鐵鉉去九邊正是時候?!?/br> 朱元璋輕嘆一聲:“為政施策,向來都是雙刃劍。將士們軍心振奮,不畏生死,求戰似渴,自是國家之利劍??扇羰沁@把劍久懸不落,恐怕也會傷到那持劍之人?!?/br> “兒臣只是擔心,若是長此以往下去,我大明難道當真要打到天邊嗎?” 朱標的目光有些凝重。 朱元璋雙眼深邃,目光幽幽。 良久之后方才輕聲開口:“降旨吧?!?/br> 朱標再次上前一步。 “訓斥燕王棣,無令領兵南下,私離藩國,罰俸三年,于燕王府家廟面壁二十日?!?/br> “北平都司指揮僉事、燕王府護衛統領張志遠,無詔領兵出河北道,狂妄不遜。奪北平都司指揮僉事職,奪燕王府護衛統領職,降為千戶,領旨即刻前往開平衛獨石堡鎮守邊關,無詔不得擅離?!?/br> “訓涼國公藍玉,領兵多有不矩,跋扈狂妄,罰俸一年,奪大將軍銜,于大同府聽命行事?!?/br> 朱元璋背對太子,面朝明月,沉聲下令。 朱標目光轉動,考量一二,未曾多時,便頷首點頭:“兒臣領命?!?/br> 朱元璋則是再次轉口道:“告訴老二,讓他將手上的差事辦的麻利點。要是再如現在這般進展緩慢,朕就將他的秦王府拆了,讓他無家可歸!” 朱標再次點頭:“兒臣知曉?!?/br> 朱元璋輕嘆一聲:“傳信太原府,告訴熥哥兒,讓他派人將那秋娘送回應天,于太孫府外另起一座宅院,以郡王爵安置侍女奴婢。再叫太醫院,派出兩人,即日啟程,往太原府迎秋娘回京車馬?!?/br> “兒子等下就去辦?!敝鞓藨艘痪?,隨后抬頭道:“熥哥兒那邊……” “讓老三傳告朱允炆,他既然選擇留在邊軍,那就好生的待著,朝廷一向公允,有功必賞,何去何從,他自思量?!?/br> 朱標躬身彎腰。 “陛下圣明?!?/br> “圣明無過皇帝?”朱元璋冷笑了兩聲:“派人出宮到張二工家里,告訴他,俺明日要去找他耍。告訴他,要是敢泄露了消息,俺就拆了他的蒸汽機?!?/br> 朱標露出笑聲:“兒子這就去辦?!?/br> 朱元璋的臉色也舒緩了些,笑著道:“盯著鐘山上功勛陵的事情,你爹不求死后還有千軍萬馬指揮護衛,只求那幫老兄弟和軍中兒郎,死后能得一份安息,他們家中的孩子們能說上一句,俺這個皇帝對他們不錯,便再無所求?!?/br> 朱標目光閃爍,臉色有些猶豫。 “兒臣以為……” 朱元璋揮起手臂:“你去辦事吧,盯好北上的糧草物資,等這一戰結束,就讓熥哥兒早點回家?!?/br> 朱標低下頭,在心中輕嘆一聲。 “兒子曉得了?!?/br> …… 第五百九十六章 帝國的大年夜 時間如白駒過隙。 當江南的雪層已經開始融化的時候,西北的天還是灰蒙蒙的,放眼望去,反射著陽光的雪地讓人們的眼睛隱隱作痛。 太原城頭。 城門樓上,一群人望著急奏軍馬沖出南城門,沿著官道向南邊而去。 晉王朱棡雙手縮在袖中,身上的大氅裹得緊緊的,絨毛將他的脖子包裹嚴實。 “今晚王府設宴,隨你從應天北上的文武官員,都叫進來吃頓飯吧?!?/br> 朱棡語氣平靜,叛亂之后格局煥然一新的太原城,讓他只覺得渾身舒暢。 他側目看著身邊的朱允熥,笑道:“畢竟大年夜,總是要過的熱鬧一些?!?/br> 朱允熥最近和朱棣當初回北平時所說的,要白了一些。 太原和山西道大方向上的事情都已經處理完畢,余下的都是些旁枝末節和需要專人細致入微去做的事情。 而這些事情,又有高仰止領著北巡隨行官員做辦,真正需要他cao心的事情并沒有多少。 相對的,朱允熥難得的過上了一段安逸時光。 此刻聽到老三叔的話,朱允熥點了點頭:“高春風那邊已經讓人過去說了,這幾日他們都是在做封庫的統計,想來今日也快要結束了?!?/br> 朱棡有些感嘆:“本王就藩太原十數年,從未有過如現在這般的自在?!?/br> “上下皆用心于政務,心無旁騖,自能政令通行,保持官府清廉,地方上少有掣肘,三叔自然會覺得自在通暢?!?/br> 朱允熥雙手兜在一起,望著城外已經看過許多日的雪景。 在旁人看來,大抵是一般無二的。 但他總是樂于尋找到一些不同于前一日的風景。 朱棡轉口道:“老爺子的旨意,你也看到了,聽三叔的,往后少做些以身犯險的事情?!?/br> 他說的是朱元璋立下遺詔的事情,如今這樁事情已經經由朝廷明發朝堂,昭告天下。 天下人現如今都知道,大明朝的下一任皇帝,必然會是現在的皇太子殿下,而下一任皇太子也將會是現如今的皇太孫殿下繼承。 國家三代社稷傳承,徹底的確定了下來。 朱允熥面色平靜:“三叔,古往今來的那些盛世王朝,那些賢明君主確定了一項項可保萬年基業的政策,為何從古至今卻不曾有一家萬世?” 朱棡默默的閉上嘴。 在兩人身邊的通政使司知事官王信陵以及馬洪慶等人,則是目露好奇。 朱允熥笑著搖搖頭:“當王朝末日到來的時候,人們是否總是會下意識的說上一句,皇帝昏庸,朝堂混亂,jian佞橫生,天災人禍,致使王朝崩塌。 為何所有的原因,都將皇帝昏庸放在了第一位? 因為天下權力,一切皆來自于皇帝一人之身。 若皇帝久居深宮,只知所謂圣賢文章,經世警訓,不過是如那紙上談兵罷了。 或長于宮婦人之手,或依附于權臣jian佞之下。如此君主,何以均衡朝堂,又何以知曉天下民生疾苦? 不知民、不知兵、不知官的皇帝,又將如何在朝堂之上分辨群臣之真偽?” 這是一件很現實的問題。 然而,卻沒有人能夠將之徹底解決。 朱棡搖搖頭:“你總不能讓后世子孫,都如你一樣?!?/br> 城門口上安靜了片刻。 此刻,只有眾人身后的太原城里,那些已經開始為了今夜那頓團圓飯而忙碌起來的百姓們制造出來的動靜。 聲音紛紛雜雜,卻又能讓人分辨出來。 有劈柴聲,有燒柴聲。 也有鍋鏟在鐵鍋里翻動著的聲響,還有熊熊的烈火在鍋灶里翻滾著,擁擠進煙囪里一路上升而發出的嗚嗚聲。 街面上,梳著總角的孩童們,成群結隊的穿街過巷,讓太原城里的鞭炮聲久久不曾平息下來。 整個太原城,和大明其他所有的地方一樣,所有人都在為了這一年里最輕松也最是圓滿的一頓飯忙碌著,等待著。 許久的寂靜之后,城頭上響起朱允熥的聲音。 “那就讓他們無法昏庸就好了?!?/br> 而后,朱允熥的身影動了起來,腳步向著城墻后的臺階走去。 朱棡落在后面,皺起眉頭,面帶疑惑:“無法昏庸?” 等到他反應過來,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的時候,朱棡的臉上閃過一絲震驚,只是轉頭之間卻已不見朱允熥的蹤影。 晉王府內。 原先因為晉王生辰宴那一晚所發生的動亂,而導致王府各處宮墻倒塌、宮宇被毀。 所幸有一干被抄沒家產的晉商,北巡行在只需要在賬目上添上幾筆,晉王府修繕的費用也就直接轉交了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