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645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不論安樂村有著怎樣的原因。 孫成始終認為,這些人都該受到嚴苛的懲處。 暴力從來都是最后的手段,而非是首選項。而朝廷如今新政剛剛施行,正在貫徹到地方府縣的過程中。 所有試圖制造混亂的人,都將會成為數量更多的向往更好日子的百姓們的敵人。 安樂村已經留不得了,不可能活著熬過這一遭的罪行。 殿下需要一個典型,朝廷也需要借安樂村給天下人一個警告。 在吩咐下山之后,孫成便走在所有人后面,目光幽幽的想著安樂村最終可能會面臨的結局。 等他們一行人悄無聲息的回到安樂村祠堂后面的雜院,那先前被放倒的盯梢人,還在原位睡得沉沉的。 …… 而在遙遠的應天城。 京師總是那么的熱鬧,天不亮人們就會爬起來忙活著新的一天,深夜才會帶著疲倦卻滿足的好心情安然睡下。 當三百六十五下晨鐘聲,從鐘山、雞籠山、小五臺山、清涼山等處傳遍整座應天城,城中的人們緩緩的蘇醒。 城東皇城范圍,長安右門和西安門總是最繁忙的地方。 住在城中的官員以及通政使司的匯聚的奏章,都將從長安右門進到皇城內。 而西安門,則是眾多直入皇宮的封疆大臣以及各處軍機要務呈奏的通道。 今日有朝會。 在奉天殿前的奉天門舉行。 與會的,除了在京官員之外,主持會議的則是許久不曾參與朝會的洪武皇帝,從旁協助的則是近來一直主持大小朝會的皇太子朱標。 大明燕王府世子、稅署署正朱高熾,穿著親王世子服,如今脫變的有些健碩的身子,將世子服完美的支撐開。 走動之間,倒是赫赫有威。 他一早就去了稅署,整理了一下昨日的總結,又匯總了一下近期稅署的公務情況。 隨后,朱高熾便帶著人從稅署里走出。 出了稅署,旁邊又有六科廊的六科都給事中、給事中的人剛剛出了官署。 過右順門,前面就是午門和奉天門之間的廣場。 內五龍橋橫跨金水河上。 朱高熾是宗親,而且還是稅署署正,不論從何算起,他都是可以跨過內五龍橋到奉天門前近處參與朝會的。 至于稅署的其他人,則都被留在了內五龍橋的南邊。 過了內五龍橋,找到自己的位置。 朱高熾就看到奉天門下,一張大大的、黑黑的笑臉正沖著自己使勁的比劃著眼神。 他輕咳一聲,看著臉皮厚的快要趕上應天城墻的朱尚炳,示意對方注意點皇家體面。 鳴鞭校尉開始在奉天門門洞下抽響長鞭。 整日里沉迷于兩個皇重孫之間的皇帝駕臨朝會,對于所有人來說都不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皇帝和皇太子的身影,已經在奉天門后面出現。 朱高熾望了一眼,便看向一旁在京僅存的三位內閣大臣。 任亨泰、解縉、徐允恭。 在他們之后,則是滿朝的文武百官。 至于今天朝會會發生什么,早在內閣的閣議之后就已經確定了下來。 《關于堅定走洪武新政道路不動搖的決心決議》 朱高熾很確定,今天朝會的議題就是這個。 在如今新政施行快一年之際,朝廷內部需要有一次公開的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探究新方向,發展新思維。 當然。 朱高熾很懷疑,如果出現問題的話,自己那位和藹可親的皇爺爺,到底會選擇用什么辦法來解決問題。 這段時間,京師里頭多了很多陌生的面孔。 每一個傍晚,朱高熾都會爬到西安門城墻上,眺望著整座應天城。 在夕陽播散的光芒照耀下,他只覺得眼前越來越多的迷霧升起。 而在他身后的皇城大內,正由一柄天子劍蓄勢待發,要以無比的劍氣裂開這籠罩著的重重霧氣。 現在整個朝局,其實已經越發的清晰起來。 雖然新政會受到重重或明或暗的阻力,但也正因為朝廷正在推行新政,所以也就能更清楚的看到這天底下的所有人,屁股都是朝著什么方向的。 奉天門后,那兩道熟悉的身影,將朱高熾從浮想之中拉了回來。 臺院的監察御史們開始高呼著,在最后時刻糾正官員們的儀態。 內宮大總管孫狗兒則是小腳步快速的到了奉天門下早已擺放好的兩把椅子前。 “皇帝到?!?/br> “皇太子到?!?/br> 帝國最威嚴的兩個男人出現在了奉天門下。 百官無論文武、宗親,盡都揮袍跪地。 “陛下萬歲?!?/br> “太子千歲?!?/br> 官員們動作統一,奉天門前群臣跪拜。 朱元璋并未立馬落座,而是一手扶著椅子,一手叉腰,看向奉天門前的臣子們。 老爺子指定又是在盤算著要拿什么人開刀了。 站在下面的朱高熾心中想著,不由回頭掃了一眼滿地的文武官員。 孫狗兒忠實的履行著自己作為大明朝最具全是之閹人的職責。 “百官有本奏對?!?/br> 他一開口,也就說明今日的朝會進入到了正題。 官員們亦是遵循著朝堂之上的潛規則。 一般而言,朝會上的奏對,都是依照官階高低來排序的。雖然沒有明言,但所有人都是如此照做的。 除非。 就如同今日此刻一樣。 內閣的三位沒有開口,然后人們這才將目光投向六部、三法司以及五軍都督府的正印堂官大佬們。 等到這些人也沒有開口。 接下來就是各部侍郎、五寺卿之類的官員。 正值此時。 兵部的隊伍里,走出一人。 其人年歲不大,估摸也就三十出頭的樣子,穿著一水的紅袍,前后補子上繡著孔雀。 他正了正頭上的烏紗,抱著笏板,扣著腰上的樓花金腰帶到了中間。 齊泰雙手抱起笏板,拱手彎腰:“臣兵部左侍郎齊泰,有本要奏?!?/br> 這位在朝中亦是以記憶著稱。 年初朝廷里接連廢黜貶謫官員,齊泰也順勢晉了兵部左侍郎的位子。 皇帝自是準奏。 倒是下方的朱高熾目光意外的看向這位兵部左侍郎。 若是自己沒有記錯的話,熥哥兒當初可是提過這位的名字。 不過從熥哥兒的表情來看,似乎是有些不喜這位。 熥哥兒不喜歡,那這人定然是有問題的。 朱高熾雙手抱著捏著笏板,雙眼微微瞇起,對著齊泰上下打量了好一陣。 齊泰這時候也開口道:“啟稟陛下,征東大將軍、曹國公,征南大將軍、開國公,回京的關防奏疏已經呈送兵部,不日便將帶領兩軍有功將士回京。兵部奏請陛下,二位大將軍回京之后,應當駐扎何處?!?/br> 瞇著雙眼的朱高熾,不由眨了眨眼。 這算是什么事情? 兵部理一道奏章送到內閣,交由內閣票擬也就算能定下的事情。 奉天門下,朱元璋保持著一開始的姿勢,淡淡開口:“回京的兩軍有功將士,駐扎府軍右衛小校場。讓常升、李景隆兩人,入太廟洗塵安頓歇息?!?/br> 這是東征和南征所有回京的人,都直接進入應天城。常升與李景隆二人,更是直接入太廟候旨。 這是皇帝給予的殊榮。 齊泰躬身領命,默默退回班列。 當齊泰退回班列時,朱高熾心中滿是疑惑。 就這? 似乎什么都沒有發生一樣。 只是就在下一刻,又有人從班列中走了出來。 “臣,都察院左都御史蔣毅,奏請陛下,早日選定任用瀛洲四道三司官員。此番征東大將軍回京晉封,此乃朝廷賞罰分明,然所需時日頗久。朝中早有瀛洲設四道之意,臣以為當早做準備,以安瀛洲地方?!?/br> 蔣毅是從工部侍郎的位置上,升任都察院正印堂官的。 他話一說完,工部尚書王儁便是臉色一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