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50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任亨泰這下真的急了,今天東征大軍能屠得京都城只余不足八千人,來日得了自行量裁便宜行事之權,還不知來歲瀛洲能余下多少百姓了。 他當下急聲出口。 繼而又轉頭,臉色憂慮的看向朱允熥:“殿……” “準?!?/br> 任亨泰的話還沒說完,朱允熥便已經輕聲開口,說出了一個準字。 徐允恭順勢開口:“微臣領命?!?/br> 任亨泰強撐著,沒讓自己倒在身后的椅背上。 身為多年的朝堂命官,任亨泰很清楚,大軍撒出去,那就是一把把不受控的刀子。刀子似乎要殺人見血的,朝廷也希望在外的大軍能斬殺所有的敵人。 便是任亨泰自己,同樣認為,朝廷的軍馬在外就該是征伐的。 可是,征伐殺人的對象卻要有所分別。 戰場上那四萬五的倭國士兵被殺,任亨泰除了意外于東征大軍的殺伐力度,卻再也沒有更多的想法。 但如京都城中的那些百姓,那都是手無寸鐵的平頭百姓。 如此殘殺,實在有違仁義,有損大明的顏面。 然而東征大軍給出的解釋很充分,也很正義。 甚至可以說,這是絕對的正義,無可挑剔。 當朱允熥從嘴里說出那個準字之后,任亨泰已經決定,日后東征大軍報于內閣的奏章,自己一概不理,交由解縉他們去處置。 眼不見心不煩。 倭人要遭老罪了。 眼瞅著對面那幫武夫,在皇太孫說出了準允東征大軍便宜行事之后,任誰都明白,京都城的事是第一次,但絕對再也不會是最后一次了。 瀛洲本土之民十不存一? 不由的,人們想到了有關于皇太孫的一側小道消息和傳聞。 大明朝的皇太孫不喜倭國倭人。 這一次的征伐倭國,雖然有著朝廷財政收入和用工的因素,但誰也不會斷言其中沒有皇太孫對倭國的厭惡存在。 曹震難得回京一趟,等大都督府重新整頓好京軍諸衛,他不日就要重新領軍離京。 像如今朝中這樣的熱鬧,他向來是熱衷的。 曹震瞧著周圍沒人開口了,他便看向牛大富:“牛大富,你且繼續說,把話說完了?!?/br> 牛大富點點頭,他不太認識在場的文官們,卻認識景川侯曹震這些人。 “京都城一事暫定,大將軍又令大軍圍攻足利家族。攻城五日不下,軍中炮火炸膛一十七尊,軍中稍晚會報由大都督府、兵部、工部知曉。 大軍圍攻足利家族五日,城破。方才得知,足利家族卑劣手段,以百姓沖抵官兵守城,奪百姓之米以作軍糧。 我軍入城之日,城中無一百姓幸存,皆被倭軍所害。倭軍負隅頑抗,我軍無可奈何,屢屢勸降不成,只能繼續執行軍令,與倭軍搏殺?!?/br> 大明是正義的,絕對的正義,誰也不能說大明不義。 牛大富說完之后,偷偷的打量了一下周圍的朝堂大佬們,腦海中回想著鐵先生在自己回京前交代的話。 鐵先生是個很好的人,牛大富固執的認為,鐵先生不就該在倭國和他們那群大老粗待在一起,而是該在這文淵閣里的。 所以像鐵先生那樣的好人說的話,牛大富歷來都是牢牢記在心中的。 鐵先生還說,只要自己不說錯話,將他交代的話都說出來,東征大軍的日子就能更好過,在瀛洲做事也能更方便,軍中的弟兄就能少死很多很多,少很多很多的傷亡。 于是,牛大富繼續將最后的話說出口。 “我軍平定足利家族主城之后,四方皆有倭國南北兩朝殘余舊部襲擾,又有亂兵禍亂地方,殘殺劫掠百姓。 大將軍為瀛洲百姓計,為東征大軍穩定計,為朝廷社稷計,下令東征大軍分赴瀛洲各地,清剿亂賊。 然,亂賊每到一地便不留活口,十室存一,千里白地。 我軍每到一地,清剿為主,兼輔收攏百姓。 屬下回京登船之前,大軍已收攏瀛洲百姓三萬余,大將軍命屬下回京奏請朝廷,此三萬余瀛洲百姓,該如何處置。 是安居瀛洲,亦或遷徙別處,請朝廷斟酌行文?!?/br> 正義! 除了正義還是正義! 代表大明的東征大軍,在瀛洲所行皆為正義! 牛大富的話終于是說完了,內閣里,所有人都仿若是看到了曹國公李景隆,提著那柄血淋淋的長刀,渾身染血,卻在大喊著明軍所行,皆為瀛洲思量,皆乃正義。 他李景隆是要屠了整個瀛洲之民! 任亨泰已經將臉徹底的低下,心中無奈的哀嘆著。 他不是哀嘆倭人的滅亡,而是哀嘆今日之大明已經不是昨日之大明了。 而明軍長此以往下去,最終又會走向何方? 大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此刻心中有著無數的煩惱和憂愁。 不能讓明軍成了鈍刀子,可也不能讓明軍成為劃傷自己手掌的雙刃劍。 有那么一刻,任亨泰覺得自己很羨慕吏部尚書翟善。 依舊是執掌官員的天官,卻不必去思慮整個國家的走向到底該是如何。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而自己,卻要在其位謀其政。 上一遭經過朝堂動蕩之后,新晉上任的都察院左都御史蔣毅,眉頭緊緊的鎖在一起。 他已經前前后后復盤了好幾遍,卻沒法說東征大軍這一次的捷報和軍報,有什么問題。 滅國之功在前,朝廷要經營瀛洲在后。 東征大軍在瀛洲的一切行為,都將會是絕對正義的存在。 說服別人之前,必須要說服自己。 蔣毅不想成為工部尚書王儁那樣的蠢貨,于是這位本該負責糾察朝堂紀律的左都御史,最后還是無奈的選擇了沉默。 朱允熥沉吟了許久,這才再次看向牛大富:“你且下去,朝中自會安頓爾等,待在京中休整好了,朝中另有安排于爾等?!?/br> 牛大富很拘謹,拱手抱拳:“屬下領命?!?/br> 待牛大富離開之后。 朱允熥已然是緩緩站起身。 他一起身,屋內的文武百官,也就不好繼續坐著了,紛紛起身。 朱允熥輕步出了屋子,到了門外的庭中。 “這是大明復行秦法軍功爵之后的第一場勝仗,將士們不曾辱沒了朝廷的信任,國家的寄托,孤心甚慰?!?/br> 任亨泰不想說話。 解縉覺得自己需要思考。 高仰止便走出道:“此乃陛下仁政所致,太子垂拱,殿下理政,前線將士用命,國家政通人和,方才有的勝績?!?/br> 朱允熥搖搖頭,回頭看向那些擠在門里門外、廊下庭中的文武們。 “將士們是拿著命在前頭為國家征戰,為我等能安居應天,去拼命的。國家不能忘了他們,賞賜也不能少了他們的?!?/br> 徐允恭開口接話:“此次當為天下軍馬明典朝廷公允?!?/br> 朱允熥點頭道:“那今日就接著議一議東征大軍的賞賜吧?!?/br> …… 第四百五十二章 慷慨的皇太孫殿下 封王? ‘大明今日復秦法軍功爵,爾等拿了軍功來,大明有底氣為爾封王?!?/br> 沒來由的,在場的功勛武將們,腦海中浮現了當日在西城橄欖球場看臺上,皇太孫殿下當眾說出的話來。 曹國公李景隆坐鎮倭國多年,今歲又有滅國之功。其后更要在朝廷徹底架構起瀛洲諸道官府衙門前,負責鎮壓瀛洲地方可能存在的動亂。 這等功勞,大明開國以來,滿朝上下也沒有哪個人是單獨立下的。 不對! 如今還遠在交趾道、占城道以西的開國公常升,也能算的上一位。 甚至于若說要封王的話,開國公常升遠比曹國公李景隆,更應該封。 畢竟于情于理,常升也有滅國之功,更是連征兩國,如今更是繼續在為大明打下一片片大大的新疆土。 文官們此刻大多心中百感交集。 大明復行秦法軍功爵,自從大都督府復設之后,朝廷也已經定下了軍中的考功之法。 只是武將們獲功容易,而他們這些文官卻是路途狹窄??偛荒茏尦⒗锏奈墓賯?,也都提著刀槍上陣殺敵吧。 朱允熥一句要論東征大軍賞賜之事。 在場文武心思不同。 景川侯曹震卻是最先開口:“若是論東征大軍考功賞賜一事,南征大將軍那邊是否也該合議一番?” 說完之后,曹震表情純粹的看了看周圍的人。 魏國公李景隆有滅國之功,開國公常升亦有滅國之功。 若是魏國公能封王,則開國公更能封王。 大明朝要一日封二王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