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532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朱高熾有些無奈的看著小憨帶著歡喜離去,無聲一嘆,他看了一旁的新任工部左侍郎張二工一眼。 也不用說話,張二工很是識趣的拱手道:“殿下,火車的驗證今天也算是快要結束了,容臣帶著人過去檢查一番?!?/br> “嗯?!敝煸薀c了點頭,目光淡淡的看向身邊臉色緊繃著的小胖。 小胖那憂國憂民的心思,都已經盡數掛在了臉上。 朱允熥也不說話,只是背起手轉過身,看著張二工帶人往前頭的鐵路上趕過去。 朱高熾則是雙手兜在了一起,壓著腳步的走到了看臺邊緣。 “說吧,還有什么事情,是我們大明朝的燕世子想不通的?!?/br> 朱允熥沒有轉身回頭,只是靜靜的說了一句。 站在他身邊的朱高熾卻是翻了翻白眼,哼哼兩聲:“我只是覺得,經略倭國不是壞事,甚至于朝廷更是大有益處?!?/br> “但你還是覺得此時全面經略倭國,是不妥之舉?!?/br> 朱高熾點頭道:“軍政民,民有分。如今朝廷推行新政,內政修行,涉及民生,朝廷九成九的精力都放在了國內。此時若再開軍略,朝廷當真能夠全盤掌握?” 鎮倭大軍那邊要全面經略倭國,應天這邊必然是要增兵過去的。 而且還不能只是幾千人。 軍陣上需要足夠的兵馬,戰后鎮壓地方則需要更多的官兵。 朝廷怎么也得再派兩三萬的兵馬過去,才足以讓所有人都放下心來。 可一旦動用這么多的兵馬增援,朝廷就得前前后后忙活好一陣子,牽扯到數個衙門。如今新政如虎似火,朝廷有能否有多少的精力,將增兵的事情給樣樣都做好? 這在朱高熾的心中是個大大的問號。 朱允熥終于是轉過頭:“九邊北征,可要朝廷大費周章?南征大軍可要朝廷費心竭力?” 朱高熾長嘆一聲,無奈道:“今日你之所以帶我來這里看張二工驗證火車、鐵路,就是為了要經略倭國的事情?” 此刻的朱高熾也算是看明白了,為何今天一早,自己前腳剛剛走進稅署衙門,熥哥兒就跟在后面趕了過來,不由分說就將自己給拉出應天城。 這就是先拋出一個大明沒法拒絕的好處,然后再點出問題,最后給出解決辦法。 解決辦法是什么? 那就是經略倭國。 其實不論自己同意不同意,熥哥兒都會將全面經略倭國的事情給拍板子定下。這從熥哥兒過往,有意無意,對倭國透漏出來的態度就可以說明一切。 大明朝的皇太孫殿下不喜倭國。 這在不少宗室和朝堂官員之中,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 可就是因為如此,朱高熾才覺得左右為難。 熥哥兒征詢自己的意見,這是對自己的信任,同樣是對自己的信重。 肩頭上,有著無形的壓力。 朱高熾目光幾度變化。 朱允熥伸手拍拍小胖的肩膀:“其實還是那句話,戰爭永遠都是政治的衍生品。大明此刻全面經略倭國,不只是因為我個人的喜好,也不是因為我大明當真就缺了那些倭工?!?/br> “那你究竟是為了什么?” 朱高熾外頭,目光不解的盯著朱允熥。 朱允熥解釋道:“大明除了現在的新政之外,還需要一場自下而上的革新?!?/br> 這是一個巨大的命題。 朱高熾頓時皺起眉頭,臉色板正。 “愿聞其詳?!?/br> 朱允熥看了看腳下的看臺,又在小胖的肩膀上拍了兩下,隨后便自己率先做了下來,將雙腳懸空在看臺外面,雙手向后撐在看臺的木板上。 “大明的百姓實在是太苦了,或者說中原的百姓,這數千年來,為了糊口的法子實在是太少了?!?/br> “朝廷現在新政如火,可改變的是官員,是軍隊。但是百姓們呢?” “每一次我翻閱史書,很不解歷朝歷代的革新者們,為何好似是默契的忘記了百姓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們就只是站在那高高的廟堂之上,用他們以為的善政去做一場轟轟烈烈的革新?!?/br> “可他們有問過百姓們是否需要嗎?” “前宋王公是不是能臣?我想,他算是的??伤男抡?,當真照顧到了百姓們的需要嗎?王公真的有問過百姓們,他所做的新政是否是正確的?” “我想,同樣是沒有的?!?/br> 朱允熥目光憂愁。 他不相信所謂的王朝周期律,可在人治的中原,廟堂之上的大人物們,從來就不會去真正的體察民情,去詢問那些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人們,他們真正需要的什么。 “百姓們需要什么?” 朱允熥再一次發問,抬著頭看著這一片工坊上空,因為那一根根煙囪,而變得灰蒙蒙的天空。 他輕聲開口:“百姓們需要吃飽肚子,需要有余糧,需要有余錢,需要有更寬敞的屋子,他們的孩子也需要上學堂,而不是爹種田兒種田?!?/br> “攤丁入畝,上林苑監大力提高糧食產量,這些都只是為了讓百姓們能吃飽肚子??砂傩諅兿胍钠渌麞|西呢?” “為何我會讓文淵閣票擬通過另外幾條水泥路的修建?為何又要授予潘德善近乎無盡的權力,在整個黃河河道上大用工?為何要在這個時候試圖建造鐵路?” “我朝的百姓們,需要有一部分人從田地里走出來,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蛘哒f,去做能賺到更多錢,讓日子過的更好的事情?!?/br> “倭工只能是去做最艱苦的事情,去挖礦、挖煤、修筑邊塞。我朝百姓,便可以去做水泥路的修建,河道的修建,鐵路的修建?!?/br> “這幾樣事情,朝廷都沒有征辟徭役。即便是有征辟,也是給足錢糧,不讓百姓們再如過往,自備干糧,為朝廷白做事?!?/br> 朱允熥的聲音很平靜,也很悠長,卻有著讓人說不上來的信服。 朱高熾沉默了良久,才緩緩開口:“可如此做法,朝廷哪來那么多的錢糧?便是錢鈔充足,可一旦過多,民間物價必然抬高,百姓們的日子還是不會有改變?!?/br> 這是最淺顯的經濟學問題了。 一旦天下間的錢鈔多了起來,物質總量卻沒有相應的增多,那么多出來的錢鈔就只能被附加在緣由的物質上,也就是漲價。 賺的越多,漲價也就越多。 “所以開國公還要在那邊待上數年,乃至于十數年?!?/br> 朱允熥不假思索的坦白著:“南邊就是一個聚寶盆,南征大軍前進十里,大明就能多十里地的產出,就能都給運回來,平抑物價?!?/br> “我在書上沒有看到過這樣的說法?!敝旄邿氲蛧@一聲,低聲呢喃著。 這樣的說法,他沒有看過。但這樣的說法,他卻明白,是沒有錯的。 這幾年,隨著倭國越來越多的金銀被運回應天。 應天城里的物價,已經隱隱有所上漲,只是有朝廷坐鎮所以才沒有顯得太過明顯??勺兓?,卻是實實在在正在發生的。 經濟學是個大問題,朱允熥不覺得自己是全知全能的人。 他轉口道:“這是長遠的事情了,大明也不能僅僅只有修路、修堤這兩樣事情,招攬大量的百姓做工賺錢養家,從而過上富足的日子。 而近在眼前的,是要讓朝廷上下內外,看到新政是正確的,是不會錯的。 復行秦法軍功爵的旨意,已經下來許多時日,不說京軍諸衛還是上直親軍衛,就是地方上的衛所官兵們,也確如炳哥兒所言,如今是求戰望戰的。 朝廷要讓天下人知道,朝廷說出去的話,便是一口唾沫一個釘子,若是當真有人立下不世之功,那就給他封王! 大明需要讓自家人看到誠信,封王亦真也!” 朱高熾目光閃爍不斷,他學著朱允熥的姿勢,雙手背到后面,撐在了地上,卻才察覺到自己的肚子被繃的有些緊。 而他則是低聲道:“所以,全面經略倭國,不論從哪一點來說,都是為了朝政?!?/br> 朱允熥重重點頭。 “這一戰,非打不可!” “不破倭國,誓不罷休!” …… 第四百三十九章 走在朝廷前頭的曹國公 洪武二十八年的前半截,是漫長的讓人心驚膽戰的。 而后半截,卻又讓人覺得是無比的快速。 剛剛到了七月,太孫府就一片緊張。 可在這緊張的氣氛下,又潛藏著一份壓抑著,只等最終結果的喜悅。 太孫妃和太孫側妃,都到了臨盆生產的日子了。 在九曲青溪附近,或明或暗的多了一些終日里閑散晃蕩的年輕人。 大明的第四代嫡系即將降生,由不得朝堂之上和宮中緊張。 而在朝堂上,新政似乎也進入到了一個漸佳的狀態。 皇帝在新政上強硬的態度,以恩準數百名京官為開始,讓天下人明白了皇帝的意志是不容更改的。 地方上的士紳功名之輩,乃至于那些不可數的未曾表態的地方官員們。在面對因為復行秦法軍功爵,而變得求戰求功似渴的衛所官兵,不論心中如何的不滿,都不敢都絲毫的表露出來,唯恐自己的項上人頭成了那封王路上的一級軍功。 新政的一開始,在經過激烈的皇權和官權的碰撞之后,意外的進入到相對緩和的局面中。 文淵閣里。 又是一日內閣會議。 首輔任亨泰端著茶杯坐在一張涼椅上,在他的一旁則是翻閱著幾份奏章的次輔解縉。 至于年輕的高仰止,和暫時一人代表明軍的徐允恭,則是圍著幾人中間的書桌,紛紛坐靠在因為盛夏而添置的涼椅上。 “太孫府那邊,不單單是要應天府和上元縣派人盯著,提防不測。還要叫兵馬司讓那邊,再多設幾個鋪子?!?/br> 任亨泰喝了一口早起的涼茶,目光看向左側的徐允恭。 徐允恭點頭道:“兵馬司這幾日已經在太孫府周邊,新增了五處鋪子。隨時有人候命在內,只要外頭稍有動靜,便能封堵各處。 錦衣衛在周邊也增添了人手。從京軍馬軍營調入上直親軍衛的那個千戶官馬洪慶,如今也帶著親軍駐扎在太孫府里頭?!?/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