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嫡子 第225節
書迷正在閱讀:奶茶多糖體、朕懷孕了,誰干的、傾世毒妃惑天下:盛世謀妃、系統逼我做渣女[快穿]、我被嗩吶帶飛升了、我在毛絨獸世當典獄長、重生后我被宿敵們包圍了gl(np高h全神經?。?/a>、霸總穿成一條狗、在他心上撒野、奇門改命師
滿朝文武躬身彎腰,將胸前的禽獸補子擋住,卻是露出了后背上的禽獸補子。 朱允熥目光平靜,不曾有一絲動靜的注視著面前的朝堂。 沒有點頭。 也沒有開口。 這讓站在一旁角落里的孫狗兒連忙多看了兩眼。 說好的信號呢! 孫狗兒吞咽著口中的唾液,偏頭看向面前還抱著笏板,保持著躬身彎腰的文武百官們。 他已經看到了好幾個上了年紀的老倌兒,身子開始搖晃了起來。 而后,孫狗兒不得不轉過頭,小心翼翼的瞧了一眼皇太孫。 孫狗兒的注視被朱允熥自動的忽略了。 他的目光很是平靜。 望著眼前這滿朝文武,靜靜的回頭看了一眼上方的御座。 白玉扳指在被無聲的轉動著。 嘭咚一聲。 終于有人因為體力不支,而跌倒在了中極殿內那冰冷的金磚上。 朱允熥終于是有了反應:“都起了吧?!?/br> 孫狗兒立馬大喊道:“百官起?!?/br> 中極殿內響起了一片嘩啦啦的起身的動靜。 氣氛忽然變得古怪了起來,這讓很多想要在上朝之后立馬出班奏事的人,心中開始變得猶豫和不安起來。 事情似乎有些不對勁。 所有人在謝恩了之后,都默默的看向坐在那張不帶任何雕花的梨花椅上的朱允熥。 朱允熥的目光一直在文武班列中巡視著,直到他看見一名手中抱著笏板,從懷里掏出一份奏章的御史邁出腳步的時候。 朱允熥平靜開口:“昨日?!?/br> 那名剛剛要出班奏事的御史,不由一愣,身子一僵,立馬低頭躬身退了回去。 繼續哼哼了一聲,繼續道:“昨日孤本在城中,卻聽聞應天城竟然出了亂子?;位未竺?,京畿之地,天子腳下,竟然出了上前學子聚眾鬧事,并且發生斗毆的事情。 甚至是引來了府軍衛平息亂子,惹出了錦衣衛拿人。你們都是我大明的肱骨之臣,是朝廷俸祿養了數十年的人,你們給孤一個說法。 孤等一個說法,好給陛下還有太子那里去分說解釋?!?/br> 中極殿內愈發的安靜起來。 原本準備那此事開口的御史和言官們,更是不知接下來應當如何做了。 第一次獨自主持朝會的皇太孫,竟然完全不按套路出牌。 太孫已經率先將他們要說的話給說了,這叫他們還說什么! 武將那邊,在經過了一陣沉默之后,突兀的發出了幾道用手捂著嘴的笑聲。 劉三吾幾乎是周身氣血停滯。 他不由的輕咳一聲,示意那些懷里揣著奏章的官員出班。 然而他剛剛咳嗽了一聲。 陛階上,朱允熥便眉頭一套:“劉舍人可是著涼了?孤可以免了劉舍人今日朝會,早些去太醫院看看?!?/br> 擠兌! 赤裸裸的擠兌! 然而卻有讓人說不出口這就是擠兌。 畢竟,太孫的字面意思明明白白的就是體恤臣下的話。 劉三吾那張老臉瞬間憋得漲紅起來,半響的功夫才平復了下來。 “老臣謝恩,然朝會乃臣下職責?!?/br> 朱允熥點點頭,轉口道:“孤要的說法呢?” 站在文官班列最前面的詹徽眉頭一挑,眼神看向了坐在椅子上的朱允熥。 太孫這話連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問劉三吾要說法。 于是,劉三吾便再次咳嗽了起來。 再然后。 就有人走出班列,到了大殿正中。 “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有本啟奏?!?/br> 朱允熥立馬看向對方,身子向后一靠:“說?!?/br> “臣彈劾翰林學士解縉,創辦書報局,刊印邪說,禍亂天下文脈,動搖士子,危害國朝社稷。 進而,昨日應天城出現千于憤慨士子,不約而同為求清視聽、正本源,方才至書報局,求得邪說禁絕。 因解縉糾結幫伙,前來書報局,方才與諸多本就激憤的士子起了沖突,造成斗毆之事。 臣以為,昨日之事翰林學士解縉,難逃其責,難辭其咎?!?/br> 朱允熥淡淡的看向對方:“何等邪說,能讓千名士子不約而同的前往書報局?” 當他說道千名士子不約而同的時候,明顯的加重了語調。 并且,不同都察院右僉都御史開口解釋。 朱允熥便已經喝聲道:“五軍都督府,你們來為孤解釋一下,千人能否不約而同的集合,能造成怎樣的事情!” 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人膽敢拿了我錦衣衛要的人 武將班列應聲出現了一陣異動,且伴隨著竊竊私語。 幾乎大多數的人,都在第一時間,目光不解的看向了高坐陛階之上的皇太孫。 這不合規矩。 前唐李世民事情,中原朝堂之上還是文武同議國朝社稷之事,但到了唐高宗之后便開始出現了明確的文武之分,乃至前宋便已經定下了文武不同事的規矩。 這個規定有積極的一面,有效的防止了手握重兵的武將們能夠獨走的可能。 但同時很多國事也會因為而多少一個流程。 但是終究,君王們都選擇了能夠更加有利于自己統治的一方。 景川侯曹震和會寧侯張溫,同時默契的對視了一眼,都看到了對方眼中的不解和疑惑。 今日書報局前上千士子斗毆的事情,且不論他們到底是不是斗毆,亦或是道統之爭,乃至于大明朝堂未來走向的事情。 僅僅是從根本上而來,這就是上元縣、應天府,亦或是朝廷文官們的事情。 此刻問他們五軍都督府這些武將,很明顯是不合常理的。 這是要拉他們軍方下場。 曹震和張溫兩人再一次同時的看向了站在身前的開國公常升。 常升躬身出班,拱手抱著笏板面朝朱允熥彎腰一禮。 他同樣明白,這是自己這位如今已經可以獨自主持朝會的外甥,希望軍方能夠為此事做出抉擇。 身后武將們的竊議,常升聽的清楚,也清楚這些人在想著什么。 可文武之分,在很多時候又是分不清楚的。 至少,在君王們需要的時候,文武是沒有分別的。 悄無聲息的吸了一口氣,而后卷著身軀之中的濁氣吐出。 常升沉聲開口:“千人,以大明軍制,千戶所有千戶一名,副千戶二人,百戶十人,鎮撫二人,兵將合計一千一百二十人?!?/br> 隨著常升直接將書報局前那千余名士子比作了大明的千戶所。 頓時整個朝堂上滿是嘈雜。 “開國公,我朝士子怎可以衛所官兵比照?” “千余士子與一所兵馬如何等同?” “開國公此言有失公允?!?/br> “臣啟稟太孫,開國公之言,有牽連之舉,臣請殿下訓誡?!?/br> 相對平和一些的文官們,紛紛出言上訴常升的言論有失公允。 而那些言辭激進的官員們,則是直接揮手直指常升,開始了聲討。 “開國公是要認定了我大明的士子是亂軍?” “開國公將儒籍士子混作軍戶兵籍,有枉顧國法之嫌?!?/br> “臣請殿下嚴懲開國公今日朝堂之上言行不端?!?/br> “……” 僅僅是頃刻間,常升已經是被一幫文官從頭到尾給罵了一遍。 即便是兩班負責糾察朝堂紀律的御史頻頻出聲,也不能令這些人噤聲。 朱允熥眉頭一皺,冷眼掃向文官班列之中那幾名最是叫囂的官員。 “喧嘩!” 似乎是皇太孫的訓斥聲太低,也或許是文官們真的很是惱火常升的言論。 導致了這些人并沒有聽到朱允熥的訓斥,仍是在不斷的叫囂著,聲討著常升的言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