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直播教書發家_分節閱讀_119
書迷正在閱讀:瑪麗蘇霸總和他的死對頭[穿書]、他喜當爹了[快穿]、在被迫成為風水先生的日子里、這萬人嫌我不當了、捉住病嬌咬一口、重生2010:我加點做大佬、別有用心的姐夫(高H)、炮灰總被迫成為團寵、我的極品老婆、穿越之讓我來愛你
“我這里有二十萬字的稿紙,掌柜可以先印刷出來試試水,如果賣的好,我再送來后續的?!标愂鋈〕銮熬?,他這本一共分為三卷,因為試水,也沒有寫的太長,每卷字數大概二十到三十萬之間。 前卷講的是主角從一個風流倜儻的紈绔公子到背負滿門血海深仇被人追殺。 中卷講的是主角學藝所成后,出崖開始有怨報怨有仇報仇的快意恩仇。 后卷講的是主角報完仇后,所在的國家遭遇敵人侵擾,他忠君愛國又去了邊關,退敵成功后帶著心愛之人脫離世俗隱居。 當然這里面也是包含了各種狗血劇情,各種紅顏知己和各種兄弟情義,有背叛有生死相隨,有瀟瀟灑灑,總之在現代讀者覺得非常狗血的,他這部里都有。 陳述敢打保證,這本里不管是男人女人哥兒喜歡的劇情都包含了。 掌柜的看到陳述手中的卷搞,立即搶了過去,一邊快速的打開接著追更,一邊說道:“陳舉人,我看您還是趕緊下完后續的,我敢打保證,你這部一定會大賣,甚至會比我書店里的那些賣的更好?!?/br> 誰不喜歡聽好話,陳述也不例外,道:“那就如掌柜所言?!?/br> 作者有話要說:做了一個小修改,就是陳述的村子原來叫做雙燕村,但是設定村里全是陳氏的人,所以叫雙燕村感覺很別扭,現在改成陳家村,所以還記得前面是雙燕村的小寶貝知道不是小九寫錯了就行,以后陳述村子就是陳家村。 第六十章 時間如白駒過隙般,一晃而過正月就過完了。 二月二龍抬頭,這天家里有小孩的都會在這天剃頭發。 二月初二,春回大地,是萬物播種的時節,大地渴求雨水的滋潤。 龍在民俗文化里是主宰風雨的祥瑞之物,俗語里有“龍不抬頭天不雨”一說,因此龍抬頭是復蘇和吉祥的象征。 傳說里人們選擇在這一天給孩子剃頭,叫“剃喜頭”,借龍抬頭之吉時,保佑小孩健康成長,長大后出人頭地。 不過在大商剃頭的小孩是在七歲以下,原因有兩個,一個是圣人言: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 另一個則是《禮記內則》里,圣人曾言:“六年教之數與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quot; 意思是只要過了七歲的孩子,就已經算是大孩子,就不能讓男孩和女孩同席而坐了,也不讓男孩女孩在一起吃飯。 八歲,就要開始教孩子在進出門、入席就餐等日常生活中,學會尊讓長者。 九歲,教孩子倫理道德規范的初步訓練、待人接物、為人處世等。 等孩子長到十歲的時候,就要送男孩出外就師求學,學習更多的知識、禮樂,遵守此前學習的謙讓之禮等。 所以,七歲以上的孩子,不管男女哥兒都不能再剃頭發,需得留有長發代表你已經長大可以主事了。 但是有人可能會問,那七歲以后的都不能剃頭,之后頭發一直長一直長,不是長的拖到地上了。 當然不是,只說不能剃頭,可沒有說不能剪頭呀,或者是修剪。 因此二月二龍抬頭這天,七歲以下小孩剃頭,七歲以上,不管男女哥兒老少都會對頭發做個修剪。 當然以上那些什么八歲九歲十歲了要干些什么的,那全都是那些世家子弟或是有底蘊的氏族才會遵守的。 像陳述他們這鄉下,除了七歲不剃頭外,村里那些□□十歲的小孩子還不是成天滿山偏野上山下水的玩耍,還不是跟家里或者族里的哥兒姑娘們一起打打鬧鬧玩耍的。 所以其實規矩都是氏族才遵守的,鄉下你跟他們講規矩,還不如跟他們講怎么賺錢有用。 今天,陳氏的小孩子全部都被家人帶到祠堂的院子里,院子里有個剃頭匠在那給一個個孩子剃頭,當然也不是全部剃成光頭,而是腦袋四周全剃光,正中頂卻留一撮頭發,每年都留下的那一小撮頭發現在都能扎個小辮子了。 那樣子就跟陳述在上輩子看到的福娃發型一模一樣,這一天陳述見著族里的小孩和家里的建功幾個侄子的小辮子在頭頂一甩一甩的,他都忍不住的想笑。 而書哥兒和建祖倆兩歲都不到,陳母說不用按照規矩,并且還說養孩子不剃頭如養石頭,然后讓剃頭匠給倆小孩子全部剃光成光頭。 書哥兒小小年紀就愛悄,發現自己美美的頭發被剃掉成了光頭,傷心的好一陣哭,最后還是木哥兒溫言溫語的哄著,又是拿糖果出來哄才哄住眼淚。 而陳述自己也修剪一下齊腰的黑發,當時給陳述修剪時,那剃頭匠謹慎的跟修剪寶貝似的,后來更是問可不可以把陳述的頭發讓他帶回去,供著讓自家的孩子沾染書香氣息。 陳述聞言嘴角只抽搐,最后還是陳母搶回頭發。 等全族人的頭發都修剪完后,這些修剪下來的頭發被老族長在祠堂的祖宗面前一把火燒掉。 至于為什么要在祠堂老祖宗面前燒掉,陳述也不知道,只知曉這是祖祖輩輩傳來的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