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七章坎坷一生
李白三十歲,自春歷夏在洛陽,與元演、崔成甫結識。秋,自洛陽返安陸。途經南陽(今河南省南陽市),結識崔宗之。冬,元演自洛陽到安陸相訪,二人同游隨州(今湖北省隨縣)。歲未,歸家安陸。 開元二十一年(733年),正月,玄宗親注老子《道德經》。令天下士庶(身份很低的役人與庶民)家藏一冊,每年貢舉時加試《老子》策。三月,韓休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五月,張九齡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二人為人正直,敢于力諫,張九齡尤以文學才能,道德文章,為世所重。分天下為十五道,各置采訪使(負責監察督辦所轄地區的政治等項),是年長安久雨,京師饑謹,詔令放太倉米二百萬石以賑民。李白三十三歲,構石室于安陸白兆山桃花巖,開山田,日以耕種、讀書為生活。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正月,玄宗巡幸洛陽。二月,秦州(今甘肅天水縣西南)地震,房屋倒塌,崩壞殆盡,壓死者四千余人。征沼自稱生于堯時的道士張果先生,玄宗親問以治道神仙之術。授其銀青光祿大夫(銀印上系以青色緩帶,以為品位高的標志,副職),位侍中(唐門下省協助宰相起草文書等項的官吏)。 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一次狩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乘機獻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勝漢朝,并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是年,李白進長安后結識了衛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后兩句說“幾時入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權貴上層。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去紫極宮,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瀟灑出塵的風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三年后,李白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長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給皇上寫詩文娛樂,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 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二年(743年),,李白四十三歲,詔翰林院。初春,玄宗于宮中行樂,李白奉詔作《官中行樂詞》,賜宮錦袍。暮春,興慶池牡丹盛開,玄宗與楊玉環同賞,李白又奉詔作《清平調》。對御用文人生活日漸厭倦,始縱酒以自昏穢,與賀知章等人結“酒中八仙”之友,玄宗呼之不朝。嘗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令高力士脫靴,宮中人恨之,讒謗于玄宗,玄宗疏之。 這就是李白的政治不成熟處,作為文人,你可以狂放無忌,但是作為一個有遠大政治抱負的人,四處得罪人,豈能得到重用?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蹭蹬的杜甫,并于此年秋冬,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請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箓,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箓的蓋還,為他造了真箓。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李白與妻子宗氏一道南李白與安史之亂奔避難。春在當涂,旋聞洛陽失陷,中原橫潰,乃自當涂返宣城,避難刻中(今浙江省膝縣)。至漂陽(今江蘇省灤陽縣),與張旭相遇。夏至越中。聞郭子儀、李光弼在河北大勝,又返金陵。秋,聞玄宗奔蜀,遂沿長江西上,入廬山屏風疊隱居。 這時候又發生了一件事,那就是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擅自引兵東巡,意圖割據。 玄宗到 扶風后,下詔李璘即日到所鎮的地區,不久又領 山南、 江西、 嶺南、黔中四道 節度使,以 少府監竇昭為副。李璘到 江陵,招募士兵好幾萬,補署 郎官、御史。 當時,江淮間租賦上億萬,堆積如山。李璘生長于宮中,于世事不通曉。見到這么富庶的地方,于是有割據的意圖。以薛镠、李臺卿、韋子春、 劉巨鱗等為謀主。 肅宗聽說后,詔令璘回到蜀中 太上皇的身邊,李璘不聽從。他的兒子 襄陽王李玚,剛勇卻缺乏謀略,也喜歡作亂,勸李璘攻取 金陵,于是引舟師向東,率甲士五千到達 廣陵,以深惟明、 季廣琛、高仙琦為將領,然而沒有敢揚言取 江東地區。 李璘三次赴廬山相招李白,李白從之,并高唱:“但用東山 謝安石,為君談笑靜 胡沙?!弊鳌队劳鯑|巡歌》,想一展平生抱負。 李璘兵敗后,李白在潯陽入獄,被宋若思、崔渙營救。成為宋若思的幕僚后,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是參與謀反作亂是重罪,終以參加永王東巡而被判罪,長流夜郎(今貴州桐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