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公罪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31
書迷正在閱讀:[快穿]那些年我們弄死的白蓮花、快穿之致渣賤、功德簿·星海、挖坑要填[快穿]、歡迎來到噩夢游戲、專挖男主墻角[快穿]、快穿之屬下不是賤受、主播,你盒飯到了 完結+番外、[快穿]反正主角挺高冷的
姜越緩緩扭頭看向裴鈞,聽到這兒連眉頭都挑起來:“……裴大人過譽了?!?/br> “嗐,是王爺您謙虛了!”裴鈞慌慌抱拳,引下座一干官員都向晉王敬了一輪酒,又繼續道:“王爺您別看咱幾個都表票,但咱們可是和您一樣兒的,咱們都不同意薛太傅那些個政見——是吧諸位?” 戶部方明玨趕緊帶頭:“是是是!”說著又撞了一把周身幾個年輕的官員和閆玉亮,終至一傳十般叫一室都應和起來:“裴大人說得對,說得對?!?/br> 裴鈞這才低聲向晉王柔聲解釋:“……可王爺啊,咱們是朝班之內的人,個個都有本分,個個都有一大家子待養,同外邊兒閑云野鶴也不能一樣,沒法子躲在深山里罵朝廷,不同意又待怎樣呢?難不成要罷了官一家子喝西北風么?天家賞糧食是為皇上分憂,而官為民父,又待為百姓做事兒,這兩邊兒是伺候了公婆虧待了孩子,給足了孩子又愧對了公婆,實在無法,故才不得不出此下策——” “何策?”姜越此時已好整以暇靠在了椅柄上,輕輕撫平了玄袍袖上的一道褶,處變不驚地等著裴鈞的狐貍尾巴露出來。 于是裴鈞也不再打官腔了,稍思一二,便肅容誠意道:“回王爺,既然于新政一事上,皇上一意孤行,內閣不可向邇,咱們為臣子的不足以讓此策轉圜,那么便只能表票以求主導其中,待日后再尋機力挽狂瀾??墒?,隨同此策的還有內閣蔡太師一黨,早與朝中張大人一流合為一派了,如此,僅憑我等小臣之營,定是絕難應付的。臣今日不揣冒昧請王爺前來,一是感念謝過王爺慷慨贈禮、為臣開眼,二也是想向王爺再求個恩典?!?/br> 姜越聽言微微勾起唇角來,笑睨他道:“你想要孤幫你?!?/br> “王爺妙思?!迸徕x慚愧般垂了頭,在周遭陸續開始拾筷進膳的交接之聲中再度為他斟上一杯酒,悠然問道:“晉王爺以為,薛太傅與張大人的新政,所為是何?” 遞到姜越手中的酒盞輕輕一晃,叫杯中色澤緋紅的酒水微微動蕩起來,溢出一絲清甜的紅梅香。 姜越垂眼看著杯中,笑了笑,輕輕開口道:“自是為財?!?/br> 此時所在的元光八年,正是朝廷與赫哲戰事結束的大半年后。戰事的損耗與持久,在年初又恰趕上了南隅一地頻發的天災,賑災撫民與添補軍用虧空便極大程度地暴露了朝廷經年無補的積貧積弱,而姜氏王朝內骨的頹喪,又掩蓋在裴鈞帶著巨額戰利返朝后舉國同慶的喜悅表象下,一時好似蒙蔽了世人原就不清的眼睛,叫他們看不見這萬丈高樓下蟻噬的腐木,還大有人以為朝廷更可出兵四方擴寬疆域,卻未知九府國庫早已獨木難支、捉襟見肘。 可敏銳的人自然也有,一如當朝薛太傅。戰事完結后的第二月,薛太傅便從內閣收到的各方票據中看出了王朝盛中轉衰的氣象,于是在閣中據理商議后,就匆匆于朝會上提出了對財政的擔憂。 然而朝中替君分憂者里,除卻他這樣兢兢業業cao勞實事的,自然也有辛辛苦苦粉飾太平的。很快就有人站出來道:赫哲戰敗議和后也有每年三十五萬兩銀子與貨物貢上,那難道不是添補財政嗎?薛太傅此言將裴大人功勞置于何地? 此言無疑是想引裴黨記恨清流,又想讓晉王一脈重憶被裴鈞冒功之恥,可薛太傅卻未接這勾心斗角的陰招,只提聲怒斥道:“三十五萬兩,你以為就夠了嗎?我朝萬千官員還養不養?海事兵防還造不造?南北官道還修補修?便是眼下拿來往天下一撒,西南萬民共爭、軍中眾口同張,哪怕不算那河堤重建、百廢待興,三十五萬兩亦是杯水車薪也!況赫哲一地蠻不開化,如今竟已揭旗反了一次,就不可不料其不堪貢銀重壓再反一次——若要盼著從養不熟的虎狼口中找來頤養天下的糧食,那我朝百官未免也太過寬心了!” 言之鑿鑿切切,沒有一點假意,一時叫那些還意欲挑事者都一時沒了言語——畢竟若是朝廷都不在了,諸官各部勾心斗角又往何處去斗呢?豈不笑話么? 這樣的境狀下,不僅是清流一黨,就連裴鈞都意識到了改弦更張之必要,可還不待他裴黨幫姜湛仔細議出個好歹來,次月的一次早朝上,占取先機的薛太傅卻已讓文華殿大學士張嶺作了諫臣,與他一道提出了一套早有所備的改弦之策,此策一經提出,便經由蔡氏一黨大力支持。 薛太傅出身戶部,打的多是一文錢掰成兩半兒花的主意,就有延緩工期、澄清吏治等節流之策,而博陵張家世代為法,乃本朝第一法學世家,本朝現行法度就是他們主導修纂,因此張嶺協同薛太傅提出新政時,便闡明:“天下之弊溯其原本,在于法之弊?!彼栽谛抡G言中,張嶺大部分的政見都關乎厲行法治,要民知法,官守法,故而需嚴明官員升降、限制恩蔭濫進,甚至要加強考核、敢于廢黜,一條條讀來肅穆板正,幾乎可稱為冷酷。 而張嶺還更無畏上疏道:“諸地長官、按察使肩負重任,更不可姑息養jian,若翻閱班簿,發現不稱、不法者,便需一筆勾去,絕不留情?!?/br> 那日下朝后裴鈞曾站在御階下問張嶺道:“師父只道一筆勾去便是,可那一筆勾下后卻是一家人哭、一族人憤,這難道就不會亂?亂起來師父又管不管呢?” 可張嶺卻說:“一家人哭,總比天下人一起哭好?!?/br> 裴鈞笑道:“師父的打算學生未嘗不知。師父此策如若奉行,二十年中,朝廷上下換去各地任上的不過是些為法是尊的書呆子,可這樣的人能有什么決斷和長進?不知權者又如何用權?到那時,不過是您的法學有了更多門徒、張家新策得以萬年永芳,可于天下、于皇權,真就是個好嗎?” 其時百官外行的嘈雜人聲中,張嶺聽言,一張冷臉愈加鐵青,轉頭向他冰冷怒斥道:“裴子羽,我再同你說最后一次——為官、為政,不是弄權!” 裴鈞笑得更深了:“師父此策若是下行,最后地方上的所有未決之策又要放還給朝中京官掂量,而就連朝中京官的任用與否、升降與否,到時也要交由上位判處,而朝中上位者何人呢……皇權之下,不就是內閣嗎?師父所為的,不過是用法學滋養內閣壯大,表面看是治國以法,實際卻是拿法度凌駕皇權,將更多權勢拿捏在了內閣手里,這手段是何其清凈,何其高明?如若師父這都不算弄權,那天底下就沒有敢說弄權的人了?!?/br> 說罷不等張嶺開口,他接著又道:“天下之政,治國的只要還是人,就不可能盡用死法約束,這四方只要還有官,朝中就不可能無人弄權。師父是個清流,此生最重的是法學,是忠義,是清譽,然這些都不能變成糧食給天下人吃,成全的只是您的美名。師父需知,天下之弊不在于法,而在于利,而利之所向,乃權勢人心所歸,師父若不認此理,則新政就算下行,權不集、利不聚,不出五載,也必然是個敗局?!?/br> 這些話不僅張嶺聽見了,當時四周的官員皇親也都聽見了。他們還聽見了張嶺對此的一句回應,那就是他與裴鈞往后師徒恩義盡絕,甚至停了裴鈞在青云監的一切授業,不準他再踏入一步,免得他誤人子弟——將所有人都教成和他一樣的權jian。 姜越還清晰記得裴鈞那時的一笑置之,往后果真不再踏入青云監半步,之后再與張嶺為新政之事對峙爭吵,還說張嶺:“莫將天下萬民掛在口邊,師父所為不過是一己之利?!?/br> “——可孤又怎知裴大人不是為己謀利呢?”他最終是沒有飲酒,又將酒盞放回桌上,看向裴鈞的目光清淡卻銳利,“新政之中,張家看得見利,蔡家看得見利,共所趨之,莫非你裴鈞就一心只想天下圣賢?”說到這兒他也笑了,輕嘆口氣,“孤以為,裴大人不是這樣的人?!?/br> 裴鈞不急不惱語重心長道:“哎呀我的王爺呀,您也不能總叫賊挨打,不讓賊吃rou啊?!彼缃o姜越夾了一塊清蒸銀魚,也給自己夾了一塊,向姜越微微一笑:“臣這賊可是明賊,不是暗娼,這鍋rou也愿意奉給皇上吃,奉給王爺吃,奉給天下人吃,只要得保我朝巍巍江山國祚萬年,王爺少少分臣點兒rou渣子,臣嚼個味兒也成,大了也不稀罕?!?/br> 說罷他將姜越跟前兒的筷子奉去他手邊,溫溫和和道:“王爺也別盡聽我胡吹,您先吃些東西。梅少爺這樓里的菜都是好的,往后王爺若愿意呀,臣就再陪王爺來用用,陪王爺把酒言歡,促膝長談?!?/br> ——怕又是要請幾部官員來議事才真。姜越頗為好笑地搖了搖頭,直身接過筷子,在裴鈞殷切如老媽子一般的目光下,終于夾起那清蒸銀魚用了一口,一時直覺rou質爽彈滑嫩,入口帶有咸香和回甘,雖未至驚艷之地,卻已然足夠清新美味。 此時聽裴鈞又道:“臣常聞王爺征戰數度、身有舊傷,不喜辛辣、油膩之物,此番便專令梅少爺制了些清雅小菜,不知王爺可還喜歡?” 姜越將一口軟暖魚rou緩緩咽了,輕輕點頭笑道:“尚可。有勞裴大人費心了?!?/br> “為王爺費心是臣的福分?!迸徕x瞇起眼向他笑,又給他夾了一簇綠葉:“您再嘗嘗這個?!?/br> 姜越客隨主便,由著裴鈞一樣樣夾了好幾次菜,一一也都賞臉吃了。此時不知是半飽炊的膳食確然做得別有特色,還是他單純只是聽了裴鈞那一席鬼話聽得餓了,才叫這一樣樣菜色落在口舌之中都確都有些說不清道不明的清新可口,讓他這一貫不理朝臣接待的人,竟也對許多事竟真能在飯食觥籌里談成有了幾分理解。 原來只要一切的馬屁都拍對了位置,再野的駒子也能有回頭的時候。 而裴鈞其人,果真是深諳此道。 可姜越眼下沒有說話,只是淡笑沉默地用著精美飯菜,心里卻是很清明的。 這朝中之人除卻他這明面上的反賊,剩下的當有三種——一是做鷹犬的,皆為效忠皇帝以自利,二是做奴隸的,都為分享權利之光暈,其三便是做公仆的,成日把天下大義掛在嘴邊上,私下所想,卻是讓前兩者之所圖在自己身上更長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