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頁
書迷正在閱讀:青山不改[綜武俠]、快穿之幸福行動、[韓娛快穿]男主角怎么又TM是你!、[綜漫]要積極!不要喪!、初秋知深冬gl、[綜漫]命犯宿敵 完結+番外、[綜漫]曾是壬生狼 完結+番外、反派消極怠工以后 完結+番外、我在龍族當龍王 完結+番外、法老王的貓癮癥 完結+番外
監軍,要事啊要事! 楊軒面上一紅,給謝知非引薦道:這位是狄青將軍。 狄青:樞密使大人! 謝知非:狄將軍、 狄青和謝知非都是少見的美男子,兩個人一個偏向俊逸,一個偏向陽剛,站在一處,看得楊軒暈頭轉向。 不過小別勝新婚,楊軒到底心中還想著同謝知非多說幾句話,引薦一完,楊軒腳一動,cha在謝知非和狄青之間,將七尺高的狄青硬生生擠開:知非,一日不見如隔三秋,若非需要急行軍,今夜必當痛飲一番! 謝知非亦道:待攻下南京,你我不醉不休。 楊軒點點頭,跟著謝知非的腳步就要開走:自然。知非不知我此次抗遼見 眼看著楊軒同謝知非有說有笑,騎著馬就要跟著蒼云軍走北路了。 狄詠看了看自己呆立的父親,不得不自己站出來,咳嗽了聲,掩蓋下內心的不快,朗聲道:監軍大人且慢。 狄詠是個美男子,即便還沒完全長開,但也能想象出他以后的模樣。 面對長得好看,還品xing正直的軍人,楊軒的耐心從來都很好,即便是被打斷了同謝知非的jiāo流,楊軒依舊沒有不快,只是疑惑道:狄都尉? 狄詠摸了摸鼻子,難道他長得不如樞密使好看,還是說楊軒喜歡的是樞密使那樣位高權重又冷冰冰的人:監軍大人,樞密使行軍北路,我們走東路。 言下之意便是:大人,您還記得自己到底是哪支軍隊的監軍嗎,你不要告訴我你是蒼云軍的監軍。 這件事,楊軒還真忘了,若非狄詠提起來,他還真就以為自己是蒼云軍的監軍: 謝知非好笑的看著楊軒就這么呆住了,拍拍他的肩膀憋笑道:就此別過,子軒,南京見! 作者有話要說: 說實話,燕云十六州的漢人在最開始面對遼的時候,那叫一個 我估計遼氣得要發瘋了,說實話,雍熙北伐,天時人和宋都占據了,失敗的原因,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雍熙北伐中趙光義發明的陣圖是個什么東西 舉兩個例子: 1、宋琪在雍熙北伐之前回復宋太宗:伏以國朝大舉jīng兵,討除邊寇,靈旗所指,燕城必降。幽州管內洎山后八軍,聞薊門不守,必盡歸降,蓋勢使然也。 然后雍熙北伐,大家去查一下就知道燕云漢人戰斗力之薄弱,幾乎就是上午打開,可能還沒到中午就舉城投降了。一個還說得過去,特么的各個都是一開打沒多久,就降了,降了,整座城整座城的投降已經不算什么了,那時候雍熙北伐,整個州的投降,都是有的啊 可見當時燕云之地的漢人從內心深處認肯自己的漢人身份。 而且雍熙北伐失利之后,許多燕云漢人拖家帶口的跟著軍隊要歸南,簡直看歷史的時候真的心酸 2、石敬堂這#¥#傻bī#%@¥之后,契丹主自上黨過云州,大同節度使沙彥珣出迎,契丹主留之,不使還鎮。節度判官吳巒在城中,謂其眾曰:lsquo;吾屬禮義之俗,安可臣于夷狄乎!rsquo;眾推巒領州事,閉城不受契丹之命,契丹攻之,不克。應州馬軍都指揮使金城、郭崇威亦恥臣契丹,挺身南歸。 對! 那時候燕云的士大夫、將軍、貴族、百姓都不愿意接受契丹的統領,能跑的都跑了,不能跑的也不認契丹做王,周太祖北伐的時候放水放得比雍熙北伐還厲害,泄洪都比不上,宋的軍隊還沒到呢,人就已經帶城投降了,那叫一個爭先恐后??! 原本以為再怎么也能抵抗半個月,結果兩三天城池就打下來許多的契丹:(╯‵□prime;)╯︵┻滾━你┻ 燕云漢人對自己的認同從一開始的漢人,努力做漢人,拼了命的要做漢人然而漢人正統的宋視蠻他們為蠻夷自我懷疑被契丹的歧視對自己的定位長生了擺動,不是漢人不是遼人,他們是誰信仰崩塌失去自我丁偉的他們最終成了騎墻派 看這段歷史的時候,只覺得,很心酸 以及 宋太宗,你真的可以剛上位就狗帶的 第50章 人間十三鐵血 大同府失守,蕭琤失利。 轉瞬之間,宋遼兩國之間上下之局瞬間倒轉,之前還是守勢的宋轉守為攻,不但克下西京道,還分兩路軍往南京道奔去。遼廷調遣的大軍還未到,南京道失手的消息已經傳回了上京,震驚遼國上下。 遼宋多年征戰,歷來是遼國占據絕對上風。 即便是在遼最風雨飄搖的時候,在遼內外jiāo困的時候,遼也能將宋軍打得落花流水。 然而這一次,在幽云漢人都未作亂的qíng況下,宋軍北伐的速度之快,竟比之雍熙北伐還要快上幾分。 這才是讓那個遼廷震驚的原因,因為這代表著宋軍的戰斗力已經在他們之上這怎么可能? 從大同府淪陷,道南京道被攻克,不過月余的時間。 宋軍趕著戰敗的遼軍一路往北,每每兩軍jiāo戰之時,在宋軍最前面的不是蒼云軍也不是狄青的部下,而是之前被謝知非他們打敗的遼軍。 每當攻城對陣之時,遼軍發現,自己昔日之同僚必定會被宋軍驅趕最先至。若這些被驅趕的遼軍不走,宋軍弩箭便會從后面將這些人she殺在城下陣前。 上京不斷收到來自前線潰退的消息,一座又一座的城池被攻克,甚至連南京道析津府也被攻破。 快則一日慢則五日,無論是出城迎戰還是關門死守,遼軍均未能拖住宋軍的腳步。不斷有戰敗的消息從前面傳回上京,據從前線回來的遼軍說:遼軍每梅抵抗戰敗,宋軍均會視遼人為牲畜驅趕。 上萬遼軍做了宋軍的盾牌,每當兩軍相遇,宋軍必先趕著戰敗的遼軍來沖陣。 這些人沒有馬匹,沒有武器,有的甚至衣不遮體。但只要這些遼軍的速度慢下來,跟在這些遼軍之后宋軍便會用弩箭,黑壓壓的弩箭不知奪取多少人的xing命,壓著這些遼軍繼續哭喊著往前。 回到上京的遼兵言語謂之哀慟,所述呈現辛酸,每每說道那些人死前哀嚎,遼廷紛紛為之落淚。 一開始遼軍的將領還會讓這些人進城,或是收納這些人入軍中。 可是每當他們如此做的時候,跟在這些敗軍之后的宋軍就會接踵而至,遼軍會在乎自己同伴的xing命,但宋軍不會。謝知非他們一次又一次在這些遼軍之后,迅速沖垮遼軍的防線,攻城略地一路從南京道析津府會和開始,大軍揮師之上。 當宋軍以遼敗軍壘壘尸體,qiáng取中京道大定府,并揚言要北上攻克上京的時候,遼廷已經無法管這話到底合不合理:李元昊那一大家子,現在還在宋皇的牢子里關著呢! 戰敗的消息越來越多,上京的氛圍越來越絕望。每當前線快馬加鞭將戰報傳回的時候,都代表著又有無數的家破人亡。 上京的烽火徹夜徹日的燃燒,整日整日的召喚冤魂;遼帝要求各地jīng兵回援勤王,蕭太后更是直接下令要求各地守將決不能放敗軍入城,但凡遇敗軍沖陣,必先she殺。 蕭太后的辦法是最有效的,宋軍的速度似乎有所緩解,順州、檀州、涿州三州相繼失手之后,宋軍最終在隆圣州止步,此處距離上京已經非常接近。 各地勤王之師不斷往隆圣州趕來,只見隆圣州之外宋軍營地里軍帳之多,恒河沙數;又見軍營中軍旗烈烈,又見宋營里的人輪換訓練,人山人海、威聲震天,似乎有無數人在整頓準備攻城。 勤王之師不敢隨意叫陣,一直等到最終蕭老將軍從上京帶兵前來眾人這才敢chuī號叫陣。 可遼軍這邊的號角chuī得震天響,宋營那邊只見青煙之上,不見有人迎戰。 最終蕭老將軍讓斥候去查看,這才發現宋軍營地盡是空的,前些日子見到的輪番訓練的宋軍怕只是同一批人,換來換去的做了這障眼法。 而此時將遼勤王軍隊騙了的謝知非他們已經日夜兼程趕到了東京道,燕云十六州最后的遼陽府。 有來自太后的御令,遼軍不愿意接受敗軍,拒開城門,若是遼軍靠近護城河便直接放箭。戰敗的遼軍駐足不前,只在護城河外哭喊,讓人動容??伤诬妼|敗軍更甚,這些人剛一停步弩箭如雨傾瀉而下,但凡立在護城河外哭喊的遼軍十不存三。 前面,昔日的同僚立起兵器,昔日或許并肩作戰的隊友對自己兵戈相向;身后,可怕的敵軍箭雨不停,絕不心慈手軟。 活是每一個人的本能,向身后的敵人求饒不得,這些遼軍只有哭著往前跑。即便知道前面的戰友也不會收留他們,卻依舊懷著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