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節
書迷正在閱讀:飛劍問道、三寸人間、天道圖書館、金牌女調教師(sm女s男m)、[綜漫同人]Boss綁架計劃、[綜童話]主神毀我童年!、(快穿)戰神虐渣手冊、今天依舊攻氣滿滿[快穿]、最強萌寵萬人迷[快穿
一群野甲人趴在地上,不敢抬頭,眼睛盯著地上的干糧,又餓又饞,不停地咽口水,注意力都讓吃食吸引走了,壓根兒沒注意到裴曦說什么。 直到裴曦帶著人走遠,他們狼吞虎咽地把食物吃到一半,稍大的一個孩子才問:“剛才那個貴族說什么?我好像聽到有粥?!?/br> 最大的一個孩子頭發癢,伸手抓到只虱子,看了眼就扔進了嘴里,順口回道:“說是朝廷大軍回來了,進城后要在城門口賑災……”他輕哧一聲,說:“哪還有什么朝廷?!?/br> 另一個少年含著餅說,“是南疆王和曦公帶著親隨軍打回來了吧?!?/br> 眾孩子們齊刷刷地扭頭看向少年,眼里寫著難以置信。大人們成天念叨和南疆王和曦公回來了? 這么一說,大家便討論上了,越討論越覺得像,頓時朝著剛才那伙貴族和披甲人離開的地追過去,然后……他們見到了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行軍帳篷。 他們不敢靠近大軍,只敢遠遠地看,但除了帳篷和瞧見很多人,什么都看不真切。 …… 長途行軍,疲累交加。 大軍進京,特別是代表朝廷回來,軍容很重要,這能很快地穩固人心,哪怕現在的京城人口還沒有羽青鸞帶回來的玄甲軍多。 他們中午抵到京城后,沒有立即進城,駐扎在離城門約有幾里遠的地方休整,到明天早上才進城。 近鄉情怯,夜里,羽青鸞失眠了。 她離京就封時,二十二歲。那時元兒才一歲,連話都還不太會說,成天被裴曦用掛式背帶掛在胸前,她們母女倆還每天打架。如今,她已經三十五歲過半了,羽九玄留在南疆監國四年多已經能夠獨自處理朝政。 大鳳朝,近半的疆土打成了廢墟。 她的父皇母后還有兄長們,葬入了天子陵,又被悄悄運出來,由曾經的太卜司、現在的禮部的人供奉在城郊的一處小神廟中。 …… 那么多大軍駐扎在城外,極是顯眼,且,當天下午便有一支身穿金色盔甲的隊伍進城,把皇宮和青鸞長公主府都圍了起來,很多官員的仆從、豪商們也都進城了。 當天,滿京城的人都知道青鸞長公主和曦公帶著朝廷大軍打回來了。 京城的人,聽到這消息時,都不敢相信。 要知道,青鸞長公主被封到了大鳳朝最南邊,而京城在大鳳朝的最北邊,中間還隔著勢力強大那該死的該被千刀萬剮的越公府。 可是豪商們都進京了! 不少人去到早就沒有親隨軍巡邏把守的王公大街,發現街道上又有人巡邏防守了。長公主府的房頂上,還有人在修整屋頂。 原本已經空了的皇宮,如今又有人把守了。 那熟悉的一幕,看得人眼熱。 第二天,大清早,人們早早地聚集到城門口,翹首等著大軍進城。 是不是曦公和青鸞長公主回來了,等到大軍進城,看到他們的車駕、旗幟、懸掛出來的爵徽就知道了。 上午,一支披甲執銳軍容森然的軍隊進城。 軍隊最前面,是排列整齊的騎兵。那數量不是公侯府們湊出來的一二百,而是一兩千。 聚在街道兩側的人,看到那些穿著身色盔甲、左手拿著盾牌、右手拿著長戟的騎兵,很多人的眼眶里浮現了淚花,神情亦變得激動。 這么多數量,這是朝廷的騎兵回來了。 在騎兵之后,又是數百排列整齊的穿著金色盔甲的軍隊,他們的盔甲式樣跟親隨軍的相似,又有不同,使用的武器也不一樣,但更加耀眼威風。 三輛一模一樣的鸞駕在他們的拱衛中,緩緩前行。 每輛鸞駕上都立著鸞鳥大旗,上面繡著青鸞長公主的爵徽,一只展翅高飛身負長劍的青色鸞鳥。 沿街兩側的人,再也控制不住,伏頭便拜,他們很多人跪在地上,以頭叩地,哭得泣不成聲,很多人大喊著,蒼天啊,朝廷大軍回來了,青鸞長公主終于打回來了…… 羽青鸞聽到外面的哭喊聲,掀開鸞駕的簾子望去,入眼見到的是跪在路旁衣衫襤褸宛若難民般的京城百姓。那飽受戰亂摧殘的苦難的身形,那不停地叩首磕頭的模樣,那一聲聲或狂喜或大悲的慟哭,讓她的眼睛也陣陣發熱,視線落在他們身上,久久移不開眼。 十五萬大軍駐扎在曾經的親隨軍大營和皇宮校場。 玄甲軍中,如嚴冽、石敬等許多人,在離開皇宮時,便在親隨軍中任職,如今再回來,發現連皇宮的城墻都塌了大截,一切物是人非,也是滿心感慨。 裴曦進城后,便撥出部分隨軍帶的糧食,派玄甲軍維護好秩序,在大軍進城的城門口設粥棚賑災。 整個京城,如今總共也沒有多少人,又已經到秋收,很快南疆、東南邊、包括老八封地,這些受到戰亂不嚴重有余糧的地方,會有糧食運來,不怕承擔不起。 京城周圍有大量荒廢的耕地,家里人口多、能夠擋得住盜賊野甲人的人家,還是能種些地糊個口的。他賑濟的主要是那些無家可歸、失去勞作能力以及那些飲一頓飽一頓的孩子。 …… 羽青鸞回到京城,暫時只能如行軍打仗時那般在軍營的王帳中進行。 她的長公主府多年無人打理。雖然屋子建得結實,收拾過后還能住,但……滿院的雜草,很多瓦都掉了,屋子里連土帶泥還長有植物,家具叫雨水、雪水都泡爛了,如大門上裝飾的銅件都叫人撬走了,還需要好好休整。 皇宮,更沒法住人。 越王之前占據皇宮繼位當天子,遭到喬世侯血洗,當時參加慶典的人,幾乎都死在了宮里。越公府,累世公府,人數眾多,不僅前殿、前殿廣場聚滿了人,各宮里也都安排得滿滿當當,有跟隨進京的女眷孩子,更有新進獻的美人,以及侍奉的仆人、雜役等,他們都遭到了屠戮。 以至于整個皇宮到處都是尸體。 喬世侯當時著急撤回封地,沒有清理宮里的尸體,只令人扒走了尸體身上的財物,尸體全部留在原地。 皇宮多年無主,沒有人去清理宮里的尸體,導致如今的皇宮宛若亂葬崗。 羽青鸞已經派了玄甲軍去清理尸骸,之后要等到全宮清掃衛生,再由禮部太卜司的人進行過驅邪祭祀、遷宮祈福祭祀之后,她才能住進去。 她暫時顧不上回宮或回府,明天大清早便要去祭拜父皇兄長,之后還得親上祖廟查看情況,再與眾臣們商議接下來的各項安置事宜。 祀與戎,為大鳳朝的頭等大事。 對于很多貴族們和玄甲軍來說,那些低賤人的死活,與他們并沒有什么關系,“民生”二字,還是他們去到南疆后,通過曦公知道,但認同感極低。他們打仗是為軍功,為拱衛天子,為自己的家人、富貴,不是為了那些低賤的良民及剛脫離奴籍的奴隸。 羽青鸞想要大鳳朝安穩下來,不再起刀兵,也得將祀與戎當成頭等大事,且她父皇過世,她連最后一面都沒見到,心里一直惦記著。 清早,羽青鸞和裴曦天色未亮便起了,兩人焚香沐浴后穿上最隆重的祭祀禮服,在羽翎軍的拱衛下,帶著隨他們入京的所有官員、校尉級別以上的武將,到城外祭祀承泰天子。 他們大清早出發,到下午抵達神鳳山腳下一處貴族莊園旁的神廟。 那神廟為早點太卜司設的一處于春耕時節祭祀春神的場所,只供奉了一位口銜粟米的鳥形春神。那神廟的主殿,是一間僅夠容納十幾人的小土屋,旁邊還有一間土屋,門前有灶臺,是原來守護神廟的人住的地方。 承泰天子他們的靈柩遷過來后,添了三十多位看守神鳳山天子陵的親隨軍住的茅草屋。 安置靈柩的屋子是后建的磚瓦房。 京城里的磚窯早就沒人了,蓋房子用的磚瓦房還是就近扒的距此不遠的裴曦莊子里的。 因是秘密遷的靈柩,不敢聲張,不敢大興土木,屋子建得也小,擺了兩大三小五口棺材后,連多站幾個人都站不下。 羽青鸞看著黑呼呼的屋子里停著雕刻著鳳凰、鸞鳥圖案的五口分別代表著天子、皇子、親王的五口石棺,淚水奪眶而出。 她的父皇、母后、兄長們,本該安寢在陵墓中,此刻……卻宛或喪家般擠在這里。 她跪在門口,伏地叩首,許久抬不起頭。 身后的文臣武將們都跪著。 裴曦對于生死跟大鳳朝的人理解不一樣,但對著老丈人和丈母娘的靈柩,他的膝蓋也直不起來,跪地在上,叩首,行過跪拜大禮后,輕輕拍著呼吸聲音明顯不太對的羽青鸞的背。 他知道羽青鸞肯定是覺得老丈人他們受委屈了,但沒辦法,接下來還得停在這里,沒地方停。 神鳳山被挖得千瘡百孔,沒事這里塌一塊,那里掉一塊,已經沒辦法再安放。 已經離世出殯的人,靈柩不能跟活人在一起,天子的棺材出城安葬后,不能再遷回到京城,便是他們想把棺材抬回去在長公主府或者是太卜司找個地方停放,不要說朝堂上下,連太卜司的人都不會答應。 城外,如今能找到幾間沒倒的屋子都很不錯了。那些都是即將耕種產糧、投入生產要住活人的大莊子。 按照大鳳朝的說法,活人跟死人相沖突,那是兩不利!把天子陵停放在莊奴們勞作的莊子,更是褻瀆。他倆最多只能派工匠再蓋間稍大點的屋子,把棺材從窩棚般的小磚房里挪到大磚瓦房里。至于新的承泰天子陵……目前連建在哪里的位置都還沒選。 裴曦還在無聲地安慰他老婆,身后已經是哭聲一片。特別是那些三四十歲往上見過承泰天子,或者是從小生長在京城的,嚎啕大哭。 原本羽青鸞還能壓制著情緒,待身后的哭聲起來,也變成了伏地痛哭。 裴曦瞧得心酸,還得顧及羽青鸞的形象,不能把她撈到懷里,只能攬住她,輕輕拍著她的背,又去握她的手。 第271章 祭完承泰天子, 便已到入夜時分。 天色已晚,沒法趕回城, 且明天還要上神鳳山,于是眾人便搭帳篷住在春神廟外。 女官帶著宮侍們張羅羽青鸞和裴曦晚上的吃住, 忙著搭帳篷、從車駕上搬用具等。羽青鸞沒像之前扎營時那般四處巡視, 而是站在帳篷邊, 望著停放承泰天子他們靈柩的小屋子發呆。 裴曦知道羽青鸞是真的傷心, 但那種“你不要傷心難受、注意身體”沒營養的念叨話說起來沒意義, 解決實際問題更重要。 他捧著燃起驅蚊香的小香爐過去, 打死好幾只趴在羽青鸞身上吃得肚子滾圓的小蚊子,說道:“之前攻城俘虜的那些罰作苦奴的, 可以押到京里當苦力。燒磚的技術都是現成的,沒什么難度, 磚窯說開就能開起來。讓禮部和匠作司帶人在神鳳山腳下找一片合適的地方, 蓋一座神廟供奉先人和父皇他們?!?/br> 羽青鸞扭頭看向裴曦, 輕輕點點頭。 裴曦看她難受, 與其讓她去休息, 不如找點事實轉移注意力, 于是派人去把禮部負責祭祀方面的、工部擅長建設房屋樓宇的都找來, 湊到一起商議接下來要怎么蓋祖廟。 供奉神靈的神廟,挑個好位置就可以蓋,一間屋子可以, 一片屋子也可以。供奉上一位神靈, 有神靈庇護, 便可以安置先人們了。 這神廟要作為臨時祖廟和安奉神鳳山上那些陵墓塌了的天子祖宗們的地方,規格不能低,規模沒法小,工期無比漫長,只能分期進行,邊住邊蓋。他們先把供奉神鳳的神鳳殿和安置他老丈人、丈母娘和三個嫡親舅子的安奉殿修起來,其余的再慢慢擴,而且磚瓦房建起來快。之前大鳳朝建神廟天子陵,那都是開山鑿石頭、還要雕刻浮雕,建一座天子陵至少十年起步。 他們建這個,用不著那么費功。 如今他們剛回京,處處都急需作錢、用人,各方面都得省著用,又都不能太省,只能改進方法。磚瓦房放在大部分人還是住土木屋的大鳳朝,是高端奢侈頂級大豪宅的配置,非常夠看,用來蓋神廟不委屈先人、神靈。 京城這么大,旁邊還有很多山,不缺建房子的木材,十米高的大房柱立起來、房子建得高大寬敞,再砌上磚十墻、抹上青膏泥、石灰粉,在房梁、柱子上都畫彩繪,墻上畫壁畫,任誰都得說句富麗堂皇。 便宜、好看,又實用。不過,這話裴曦不能說,于是挑好聽的,好看、建得快,可以先拆別的地方的房柱、房梁過來先蓋神廟,又能省下很多時間,磚房砌起來快,最遲明年底就能把老丈人一家挪到新建好的安奉殿中。 賬,大家都會算。實際問題,他們也都得考慮。 裴曦給的建議很可行,沒有人反對,羽青鸞當即拍板定下來,催促他們盡快動工。 她想到明年父母和兄長們就能有新宅子住,心情好轉許多。臣子們都退出去后,她握緊裴曦的手,說:“謝謝?!?/br> 裴曦看她沒那么難受了,便讓女官傳膳。上輩子死于胃病的人,這輩子對準時吃飯有強迫癥。 …… 天朦朧亮,大家就起了,吃完早飯、收拾過后,已經是天光大亮,裴曦、羽青鸞帶著人開始爬神鳳山。 神鳳山上,原來的路已經塌沒了,如今走的是留在京城的太卜司的人及守天子陵的親隨軍們踩出來的。 大鳳朝的人信奉神靈,太卜司的神職人員受人靈庇護,公侯們進京擄掠都特意避開了他們。 神鳳山上的駐守的親隨軍們一直能從太卜司領到薪奉,他們趕上天下大亂,京城民不聊生,能有這份差使,可以說是保全家太平。哪怕神鳳山不時坍塌,上山收殮塌出來的遺骨危險,比起在亂世中顛沛流離也強上許多。 因此,哪怕神鳳山塌成篩子,神鳳山上都一直還留有人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