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書迷正在閱讀:這屆宿主超兇的(快穿)、快穿女配逆襲:男神,寵上癮、每天都在勸反派改邪歸正[快穿]、渣受改造游戲[快穿]、直播綜藝之旅[快穿]、十惡不赦感化系統[快穿]、快穿美人白月光、萬人迷又在摸魚[快穿]、(快穿)少年你圖樣圖森破、穿越,攻略,撿節cao
林少爺聽了馬上就朝沈凌笑瞇瞇道:既然是崔家的世交,那就是我林軒的朋友,只管把這當成自己家,千萬不要客氣。 沈凌也說了幾句場面上的客氣話,跟著崔尋章坐在楠木椅上,椅子的前方還擺放著一張稍小的楠木小幾。兩人落座以后,就有侍女過來給他們上了三杯清茶,還有兩碟細巧的點心。 沈凌因為難得休息一天,早上起來的便有些晚,還沒有來得及吃早飯,便被崔尋章拉來了這里,是以早就餓了??吹侥莾傻c心分別是棗泥卷和鵝油蒸餅,便拈了一塊棗泥卷就著清茶吃完,覺得不那么餓了,這才有心情去聽周圍的學子們討論學問。 他們所在的這間花廳非常寬敞,差不多坐了二十來個人也不覺得擁擠,開口最多的是一個穿著淡青色直裰的年輕學子。沈凌注意到他身上穿的淡青色直裰和林軒身上穿的直裰一樣,上面都繡著青松兩個字,想來這人也是青松書院的學子了。 沈凌便問崔尋章那人是誰,崔尋章低聲道:那是林軒的堂弟林轍,你別看他口若懸河的樣子,至今連個秀才都沒有中。語氣里帶出了一點點嘲諷。 沈凌正想說話,就見林軒領了一個皮膚白皙、相貌俊朗的青年男子進來,立時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有那認識青年男子的,馬上站起身來,口稱那男子為袁解元,就連謝榮也上前與那袁解元說了幾句話。然后林軒就提議由袁解元給大家講講如何做好文章。 事關鄉試,在場的眾人馬上就安靜了下來,袁解元推辭了幾句便開口講了一些八股的寫作技巧。其實說實在的,他講的其實還不如朱先生講得好,不過因為他是上一科新中的解元,剛經歷過鄉試,所以大家聽的都很認真。 后面袁解元還強調了一下破題的重要性,破題做得好,主考官才會有興趣繼續讀你的文章。 沈凌聽了若有所思,就好像后世高考作文一樣,開頭寫的好,才能吸引判卷子的老師讀完你的作文。 接著袁解元就如何做好破題又說了一番話,破題做的最好既透徹又概括,有一種不可言說只可意會的妙處,這樣方算好的破題。 袁解元講完后,在林軒的主持下,崔尋章和謝榮等人也都講了一些自己做文章的技巧和學習經文的體悟。輪到沈凌時,他見無法推脫過去,又不知道該講什么,便將鄭銘平日所講的一些內容照搬了過來,總算蒙混了過去。 切磋完學問以后,也就到了午飯時分。林軒早前已經吩咐下去,這時就在這間花廳擺了三桌酒席。 林家的廚子手藝很好,擺在沈凌面前的糟熘魚片和蔥燒海參味道都很不錯,每次喝完杯中的酒,他就挾這兩樣菜肴下酒。這一上午他就吃了一塊棗泥卷,生怕空腹喝酒會對腸胃不好,所以頻頻下筷,也不怕別人怎么看他,反正身體最重要。 見他吃的香甜,坐在他身畔的林轍主動給他挾了一塊放在自己面前的金銀鴨塊。 鄭兄,嘗嘗這個,這是我們林府的拿手菜之一。 沈凌見他用的是公筷,方放心的夾起來咬了一口,味道果然不錯。他便隨口贊了幾句,林轍后面便盡地主之誼又給他挾了兩塊。 眾人喝了半個多時辰,林軒便命人送上湯點。有蟹rou餡的蒸餃,水晶包,軟香糕,也有雞湯面,羊骨大棗粥。 沈凌吃了兩個蒸餃,喝了一碗粥,方放下筷子。 幾個仆役等他們吃完飯,便撤下酒席,重又給每人上了一杯清茶。大家隨便坐了坐,又說了一會兒閑話,便散了。 沈凌回去以后,鄭澤也從徐家鎮回來了。他按照沈凌的囑咐,買了一大堆燒餅、蒸酥點心、包子、燒雞燒鵝之類的吃食,這些東西,沈凌背著鄭澤都放進了空間??赡苁且驗槊刻鞂W習的東西太多,書院的飯菜又不夠豐盛,現在沈凌每天臨睡之前都餓的不行。有了這些吃食,他晚上就有夜宵吃了。 當天晚上,沈凌將明天要講的經書拿出來預習了一遍。按照書院上旬講經的慣例,接下來這十天,山長和幾位書院的大儒會輪流過來給他們講經。沈凌很重視這樣的學習機會,將四書五經都翻閱了一遍,直到將近三更時分才睡下。 為了明天能有更好的精神,沈凌這晚依舊是到空間睡的。 初一初五是山長給他們講《尚書》,初二初三初四是一位姓陶的大儒給他們講《禮記》,剩下的幾天則是一位四十來歲的董先生給他們講《春秋》。 沈凌很快發現,他們三人在這些經書上的造詣都超過了他原來的先生鄭銘,經過一番比較,沈凌發現自己更喜歡聽董先生的課。董先生比較像他初三的那位化學老師,話不多,但是言簡意賅。講解注釋的時候,短短幾句話就將其中的意思表達的清楚明白。沈凌覺得他比起前兩位大儒,所欠的不過是歲月的磨礪罷了。 因為更喜歡董先生的課,所以沈凌在《春秋》上下的功夫很大,董先生每次布置的功課,他都完成的很好,很快引起了董先生的注意。有的時候沈凌找他問一些問題,他覺得課上的時間不夠,下課后便將沈凌留下來給他詳細講解。 沈凌有種回到了鄭家族學的感覺,雖然鄭銘很少將他單獨留下來,但是這種被重視的感覺卻是很相似的。 沈凌唯一惋惜的就是自己上個月的考試因為沒有學過史書,所以考的并不是很好,在丙班排在了第二十三名,屬于附課生,只領到了五百文的膏火費。沈凌私下覺得如果自己是正課生的話,想必董先生會對他更為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