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頁
萊茵不需要等待太久,便能從兩人的舉動中看出希爾的抉擇。教皇拒絕為希爾加冕之后,希爾加強了對教廷的攻勢,瑪麗皇后和她的兩個兒子流亡到西北的比諾,教皇伍德也在希爾的追殺下逃到比諾尋求庇護。在那里,伍德正式為瑪麗皇后的長子艾爾文加冕,稱其登基為帝。伍德這是正式和希爾撕破臉了,一點余地未留,很明顯,兩人先前的談判破裂,伍德不得不選擇了這條毫無保障的路,才能勉強保全自己一條性命。 萊茵很高興自己沒有錯看希爾,這世上真有理想信念與他一致之人。按眼下的形勢,曙光就在眼前。 艾爾文匆忙登基,當上皇帝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向各大貴族發出了調兵的請求?,F在不同剛分封貴族的時候,只要皇帝一聲令下,貴族們便會帶著自己的軍隊來為皇帝效忠。經歷了這么多年,貴族們早就習慣自己掌有自己的軍隊?;实巯胍栌眠@些軍隊做什么,靠命令是走不通的,只能靠請求和交易。 艾爾文是被臨時推上皇位的炮灰,他自己也知道這一點,生怕兵強馬壯的兄長第一個拿他開刀,只好向這些貴族許下重利,根本不考慮之后要如何償還,只想一心熬過眼前的難關。 自古財帛動人心,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還真有幾個貴族打著為皇帝而戰的名頭出征了。 萊茵這里一直有意控制著武器的改進,不愿將冷兵器時代提前帶入熱武時代,以免造成很多傷亡。因為改造方向的限制,最后研究出了使用條件極為苛刻的長弓。 這長弓用的材料極為堅韌,射程和一般的弓箭更是不在一個水準上,可要拉開這弓是極難的,就算是軍中力量最大的幾人,用過一兩次以后也會感到肌rou酸痛。因為實用性太差,這弓本來都被研發部的人視作廢品。 還是萊茵剛好路過,拿著弓箭試了一試,臉不紅氣不喘地射了三箭三中,射程還賊遠。于是這個弓箭就成了萊茵專屬的武器,讓研發人員的心血沒有白費。 萊茵背著這把弓箭和支援教廷的貴族對戰,開局之時,騎著馬在遠遠的城墻之下,義正言辭地規勸這位貴族走到正義的一方來。烈烈風中,萊茵的黑發被風吹到耳后,露出整張堅毅的面容,還真有幾分像模像樣。 那貴族自然不會因為這三言兩語就停下手來,所有的城堡和修道院都是易守難攻的結構。萊茵他們雖有攻城所用的器具,但過了一開始將他們打的措手不及的階段,如今他們也有了一些應對手段,總體來說還是有些微優勢的。 貴族們學習著萊茵的戰爭手段,從城墻上往下投石。萊茵一開始便帶著軍隊離得遠遠的,在他們投石所不能及的范圍里。但這樣安全是安全,不靠近城墻他們也沒法攻城。 萊茵從背后取下了弓箭,這是他拿到弓箭以后第一次在對戰時使用,城墻上的人隱約看見了他拿箭的舉動,心里直犯嘀咕。這么遠的距離,萊茵拿弓箭還想射中人不成 這把弓箭確實難開,要不是萊茵來到這個世界后就一直苦練身體,也不能像現在這么如魚得水。萊茵身體一側,雙臂發力,右手往后一拉,弦便被拉開,箭抵在弦上,只差一松。萊茵身后的騎士團們都是試過弓箭的,知道這看起來輕松寫意的舉動有多難,下意識屏住了呼吸。 萊茵瞄準了那位還在城墻上東張西望的貴族。雖說生命的價值不能以數量衡量,但他沒有心思做那么多標準,只想犧牲最少的人來結束戰爭。他要讓那些養尊處優慣了的貴族都聞風喪膽,收起他們因為利益而蠢蠢欲動的心,帶著那些可憐的兵馬回老家去。等他們收拾完了教廷再好好整改這些家伙。 萊茵雙唇一抿,皺著眉頭松了弦,那箭飛得太快,又帶著股不可阻擋的氣勢,像流星一樣砸了過去。城墻上的眾人還沒有反應過來,便見那位帶兵的貴族被箭射中,直挺挺地向后一倒。這一箭實在太過恐怖,那些就站在貴族身邊的人腿一軟便跪在了地上,反而把自己的身體掩在城墻之下,有了片刻的安全感。他們連忙去查看那貴族的情況,結果發現這箭頭都從后背冒了出來,這一箭竟是隔著這么高這么遠的距離差點將人射穿,令人悚然一驚。 這一場戰自然是沒有打下去,這位貴族一死,他手下的兵也不歸教廷管,只顧著回去報喪,可憐教廷剛剛氣勢洶洶地站在城墻上,轉瞬就見萊茵不費一兵一卒又下一城。 接下來幾場戰役中,萊茵如法炮制,上場第一箭便是射殺領頭的貴族,好像完全放棄了和教廷之間的仇恨一樣。貴族要是自己不上,他便挑著貴族手下的兵將射殺。每一場戰役都讓那些貴族損失慘重,更是讓他們看不到一點勝利的希望。除了那些結下仇的家族,大多數貴族都開始考慮退出這場斗爭,或者改為投奔萊茵,好及時止損。 第95章 榮光復蘇(二十七) 要問萊茵的長弓取了多少性命, 那不會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 他不是一個嗜殺成性的人, 自然也不存在殺上癮了炫技一樣殺人。萊茵射出的每一箭,幾乎都有目的。箭箭不落, 聲勢欲漲。只要萊茵背著這把長弓,敵人就不敢大大咧咧地站在某個開闊的地方,更不敢表現得過分搶眼, 生怕自己上一秒慷慨激昂,下一秒就被箭洞穿。 萊茵那把弓對敵軍的精神傷害遠大于物理傷害, 震懾效果一流,就像給敵軍全體上了個debuff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