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二上位指南[快穿] 完結+番外_分節閱讀_11
書迷正在閱讀:你殺青了、反派他冷艷逼人 完結+番外、怪我過分著迷[娛樂圈]、穿到年代文當團寵、渣了修清道的侯府公子后、我與師門格格不入[穿書]、重生九零小富婆、被標記后我帶球跑了 完結+番外、去看星星好不好、懷了情敵兒子的娃后帶球跑
這回無疑是比打其它山寨要困難得多了,所以魚皎皎決定先進城探探情況。 棠華聽到了,立馬也決定要跟著過去,魚皎皎衡量了一下棠華的武力,估摸著誰吃虧她也不會吃虧,便答應了下來。 魚皎皎選擇穿上了男裝,畢竟男子出行更為方便,再加上她也有經驗,將眉毛刻意畫粗畫濃,又用平常梳妝的脂粉將五官變得跟深邃一些,粗略看去,還真不會有人看出她是男是女。 棠華也穿上了男裝,不過魚皎皎由于神情清冷的緣故,跟這個時代的女子氣質差別很大,所以作男裝并不會惹人懷疑,但棠華不同,她五官更‘艷’,加之舉止也沒有刻意收斂,只要稍微見過點市面的,都能認出她是女的。 不過棠華并不在意這一點。 幾個山匪都作家丁打扮,騎著從隔壁山寨里搶來的馬往城里走去。 無論是魚皎皎還是幾個山匪,都是不會騎馬的,但這并不妨礙他們牽著馬裝樣子,唯一坐在馬上的只有棠華和魚皎皎,由‘家丁’遷行著,兩人則在上頭調情。 魚皎皎披著狐皮斗篷,看上濰城眼神幽幽,這會兒她倒是后悔起了當初一把火燒了魚府的舉動了,不知道那些家業都便宜了誰,要是留著魚父的命的話,現在也不至于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 但人畢竟也料不到那么遠的未來,所以魚皎皎也只是稍稍有些遺憾。 魚皎皎一行人一入城就吸引了周圍的目光,畢竟濰城只是座小城,又山路難行,山匪還多,這導致濰城很少有陌生人會過來,更別提還生的這樣出眾。 最終,一行人在最大的就樓外停了下來,白衣公子踩著家丁的背站在了地上,緊隨而下的是一個穿著錦袍的漂亮公子。 百姓們偷偷瞧著,他們是不敢明目張膽的看的,畢竟前些天還有人因為多看了一個貴人一眼,眼珠子就被挖了出來,這導致他們雖然好奇,但也只敢偷偷的看著。 一行人被掌柜點頭哈腰的迎了進去,一盤盤的好菜被端上了桌,幾個隨著板著臉站在兩個公子周圍,目不斜視,阻隔四面八方投來的目光,讓酒樓里的其它客人越發覺得他們深不可測。 兩人表面功夫做得足足的,那出挑的長相和氣質一看也不是普通人家能養出來的,所以還真沒人懷疑她們是弄虛作假,魚皎皎被人盯著看得久了,不由不悅的皺起眉來,家丁立馬有眼色的亮出腰間的刀來,兇神惡煞的盯著其他人。 吃完飯,魚皎皎丟出銀子讓掌柜收拾出幾間上房來,隨口胡謅了一種名貴布料,聲稱自己睡覺必須得要那種被面,然后最后勉為其難的接受了濰城沒有這種布料的事實,看上去心情不太美妙的帶著‘嬌妻’出門,留下兩個家丁跟掌柜交接,滿足她苛刻的住房條件。 魚皎皎在濰城住了這么久,雖然很多地方都不曾去過,但也聽說過,讓熟悉城內各種地方的店小二領路,拉著棠華去了云香閣。 這是濰城最大的一家首飾店,由于某些山寨后頭有人,所以吸金能力是格外可觀的,這次孝敬貴人的金銀還未來得及送出去,這就讓魚皎皎撿了個漏,不然現在也不可能裝大款裝得如此毫無負擔。 所以她走進云香閣時,也是沒有負擔的。 她記得有一回過年時魚父送了她一套云香閣的首飾,把繼室眼珠子都給嫉妒紅了,不過魚皎皎對這些不太感興趣,后來首飾也被對方找借口拿走了,但魚皎皎依稀記得,首飾似乎很精致。 可等魚皎皎進去后,就覺得肯定是自己記錯了,因為這些做工粗糙的首飾,哪里能配得上棠華? 其實說云香閣的首飾粗糙,那還真是冤枉他們了,他們一個簪子能賣幾十兩銀子,要是很差的話哪里會有人樂意買,只是這些金銀瑪瑙首飾在棠華面前都顯得格外暗淡無光,尤其是插進她發絲中時,叫人注意力都只放在她那一頭青絲上了,誰還能注意到簪子? 所以魚皎皎自然是不滿意的,畢竟首飾的作用是為人增色的,如果連這點都做不到,那要來何用? 棠華倒是挺喜歡的,雖然做工一般,材料用的也算不上好,但這可是心肝兒送的,只這一點,其它問題棠華就都能忽略了。 魚皎皎卻不這樣想。 她忍不住想,她原來為什么會覺得濰城很大?這里太小了,連個拿得出手的首飾鋪子都沒有,想買根簪子都買不著。 興奮而來,失望而歸,魚皎皎原本的好心情立馬沒了,只勉強在另一個鋪子買了幾匹看著還算順眼的布,就打道回府了。 第66章千金為皇【五】 打下淮城,其實很容易,因為淮城本就屬于內憂外患之地,城外山匪橫行,城內也并非鐵桶一塊,明明只是個小城市,看上去卻比世家大族內里關系還要復雜。 魚皎皎就像是一個支點,貿然進去,有人想拉攏聯合,也有人想一本萬利黑吃黑。 山匪大多都曾是城里或附近村子里的人,通過他們,魚皎皎也了解濰城內的官員和幾個較大的勢力,完全可以說,這里面沒一個好東西,有良知的早就被坑害或是不得不離開,留下的都是沆瀣一氣的,所以魚皎皎一個都沒打算合作,反而暗中在百姓中散播留言,挑起民憤。 濰城一年前才鬧過饑荒,朝廷發放的賑災糧食一大半都進了官員們的口袋,剩下的發放給百姓的則少得可憐,里頭還摻了泥沙和石子。 這在景國建國之初是完全不能想象的,可如今景國已經走向了末路,濰城又地處偏僻,連每年派下來檢查官員成績的官員也不再鐵面無私,輕易就能賄賂,所以哪怕濰城上層官員做得這么肆無忌憚,外界對此也是無從得知的。 哪怕城里的百姓想去告狀,但他能走得出幾里地?如今山匪橫行,糧食也緊缺,恐怕還沒走到半路,人就已經被餓死了。 所以濰城的貪官對此有恃無恐,事實上,他們覺得自己還能從指甲縫里漏出點糧食給這些泥腿子自己就已經是大大的善人了。 許多人都在那一場饑荒中餓死,留下來的也基本都是茍延殘喘,層層剝削下來,大部分百姓家里連救急的錢都沒有,連飯都吃不飽。 高層們都看不上這些泥腿子,更不在意他們私底下是怎么罵自己的,反正再怎么不滿,他們也不敢當著他的面說,難不成還想造反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