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所以這回不回去都一樣。 聽見這話,趙氏族長一臉尷尬,趙家發家不過二十余年,骨子里還是本本分分的農民,起碼他們這些老一輩的還沒聽說過有誰納了小妾弄出了庶子來。 再看孟則知這一身的氣派,他們可不就給忘了他的身份了嗎。 可即便是這會兒知道了,他們也不敢輕視孟則知半分。 看看他一身的綾羅綢緞,再看看身旁這一溜兒的丫鬟小廝,又想起國公夫人在信里說的話,可想而知,孟則知即便是個庶子,那也是個得寵的庶子,比他們這些泥腿子強上千百倍。 想到這里,趙氏族長緊了緊自己身上從箱子底下翻出來的綢衣,陪著笑:這樣啊,那九少爺您的住處都安排好了嗎 都安排了,就在孟則知話音一滯。 候在一旁的劉管事當即說道:回族長的話,就安排在縣署禮房外的夕水街上。 好,趙氏族長當即拄著拐杖站起身來:那我們今天就不打攪九少爺了,等年后,我們再來給九少爺拜年。 孟則知跟著站起身來:我送幾位族兄。 九少爺請留步。 送走這些趙氏族人,孟則知抬起折扇拍了拍手心,回頭看向劉管事等人:收拾東西,進城。 是。 住進縣城之后,孟則知就開始閉門謝客,除了趙氏族人之外,旁的人一概不見。 廣德二十年二月中旬,縣試放榜,孟則知如愿被點為縣案首。 少爺。季良匆匆忙忙的推門而進的時候,孟則知正在給蕭氏寫信。 怎么了他放下筆,吹干紙上的墨跡。 就在這個月月初,宋國公趙令武班師回朝了。 幾個落榜的考生堵在縣衙門口,大喊著萬年縣學子才名風聞江西,若不是董縣令攀附權貴,少爺你怎么可能做得了縣案首。 南方文風鼎盛,尤以江西為最,大揚朝立國不過二十五年,共舉行過十三次科試,共錄取進士五百余名。其中南方籍考生占據了三分之二,江西籍考生為五分之一。廣德十五年科試,江西籍考生更是包攬了一甲前三。這些年,萬年縣重教興文,取得了優異的成績,曾傳出過一街五進士的佳話。 突然之間,一個北方學子力壓萬年縣一眾名聲在外的才子中了案首,這又是在宋國公班師回朝,風頭正盛的檔口上,也難怪有些人心里會不平衡了。 天真。孟則知不以為然。 有唐以來,哪一次科舉舞弊案不是血流成河,廣德十八年的科舉舞弊案,更是直接廢掉了一個皇子(大皇子)。 這些考生也不動腦子想想,他們能想到的事情縣令會想不到嗎,若是他真想cao作一二,最多也就是給孟則知一個好看一點的名次,直接點為案首,這不是槍打出頭鳥嗎! 果不其然,僅僅是過了半天時間,風波就平息了。 董縣令雷厲風行,一邊把孟則知的試卷張貼了出來,一邊把幾名考生拉到了菜市口公開審理。 一審之下才知道,這就是幾個志大才疏的考生因為屢試不第,心中不岔,喝醉酒之后犯了混,這才口出狂言。 他們是喝糊涂了,董縣令可清醒的不得了,這事一個不慎,那可就是殺身之禍,他直接讓衙役壓著那幾個考生打了二十大板,然后判了他們入獄一年,子孫三代不得參加科舉。 這對于一個學子來說無疑是滅頂之災。 此事過后,孟則知連著參加了幾場文會,于詩賦上雖表現的中規中矩,但在四書文與駢文上力壓一眾才子,也算是間接性的為自己正了名。 殺雞儆猴,托這件事情的福,之后的府試和院試,再無人敢生事。 直到鄉試來臨。 第61章 七月初,孟則知從饒州府出發, 經水路趕赴南昌府應鄉試。同行的是同科秀才盧道一。 盧道一是饒州府本地人, 家世同樣不俗, 祖父是湖廣布政使盧增祥,正三品大員, 大伯在山東做知州,小叔在戶部做員外郎。 至于他父親,因為興趣所致, 如今只在清江船廠名下的衛河分廠謀了個正七品主事的官缺。 兩人相識于一場文會, 得知孟則知的身份, 盧道一有意結交,正所謂伸手不打笑臉人, 孟則知無意推辭, 一來二去的, 兩人也就熟絡了起來。 船走到一半, 便碰上許多折返的船只,一問才知道, 原來是前頭下起了暴風雨, 有經驗的船員說, 看那雨勢,估計還得下一整夜。 船公聽了,為保安全, 便和船客商量著在前頭的進賢縣碼頭停一晚上,明天一早再出發。 正好大家伙兒坐了兩天的船, 正悶得慌,能借此機會出去透透氣再好不過,因而聽船公這么一說,紛紛答應了下來。 沒成想到了地方,數百艘燈火輝煌、極盡奢華的花船將碼頭圍了個嚴嚴實實。 看見這一幕,在場的船客無不是精神一振,船公卻發了愁,沒辦法,他只能找了個偏僻一些的地方把船停好。 船一靠岸,船上的船客便吆五喝六的結伴奔向了碼頭。 允中兄。盧道一風風火火的敲開房門。 允中是孟則知的表字。 孟則知正在看蕭氏寫的回信,信中無外乎是一些祝賀和關心之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