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虧大發了
此言一出,包括沈采萱在內的二房其他人都很心動。 然而,其他人都還沒來得及開口,鄭永維就開始潑冷水了:“開酒樓?我勸你們還是算了吧。咱家在溫陽開了好幾十年酒樓,不說把酒樓經營的多么多么好,但多多少少積累了一些經驗。 “可你們看,這家府城分號,咱家前前后后投入了多少錢和精力,到頭來全打了水漂!不瞞你們說,這家分號經營三年,最終以一千兩的低價拋售,這中間,咱家差不多虧損了一千兩! “在開酒樓方面,你們一點經驗都沒有,怕是還不如咱家。咱家開酒樓都虧成這樣了,換成你們……” 盡管鄭永維沒好意思把話說完,但他話里隱含的意思,沈采萱一家全都聽懂了。 蘇氏膽子小,第一個退縮了:“要不就別開酒樓了,咱直接把酒樓租出去,收租金吧?這么大的酒樓,估計租出去,能得不少錢呢!就算咱家分家沒分到地,有了這筆進項,咱以后過日子也不用發愁了?!?/br> 嘖嘖,這是要混吃等死的節奏??! 沈采萱雖然沒有什么大志,但事業心多多少少還是有一點的,蘇氏所說,顯然與她的人生規劃不符。 沈采萱正色道:“娘,這些錢過日子夠了,可要想救回人不知在何處的我大姐,恐怕有些不夠呢?!?/br> 包括蘇氏在內的二房其他人聞言,皆是心頭一凜。 “坐在家里收租金怎么行?生意該做還是要做的?!鄙虿赊甭砸怀烈?,誠心求教道,“鄭二哥,我看這家酒樓蠻好的,怎么就做不下去了呢?” “看著再好有什么用?關鍵得有客人上門??!”鄭永維一臉無奈,“府城現成的酒樓不好找,當初咱家找來找去,只找到了這家位于街尾的。原想著吧,這條街人來人往的,街尾就街尾,只要口碑打出去了,想必客人也不在乎多走幾步路,到時候不愁沒有客人上門。 “結果呢,或許是溫陽的口味偏咸,這兒的人吃不慣咱鼎豐樓的菜,好不容易把客人招攬上門了,客人吃了一回就沒有下回了,咱鼎豐樓的口碑始終打不出去。平日里,從早到晚,要是能有十個客人上門,就算不錯了。唉,生意那叫一個慘淡哪!” 沈采薇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客人吃不慣溫陽菜,那就換個廚子嘛,換個擅長做本地菜的大廚不就得了?” “擅長做本地菜的大廚,哪里是這么好找的?咱家前前后后找了好幾個頗有名氣的廚子,都不合適。老實說,咱鼎豐樓雖然在溫陽很出名,可一出溫陽,就沒什么人知道了。一家不出名的酒樓,地方還有些偏,真正有能耐的大廚哪肯來這兒呢?” 沈采薇聞言,不禁有些發愁:“你們鼎豐樓都請不到大廚,料想咱就更加請不到了……” 忽而,沈采薇靈光一閃,看向沈采萱:“四娘,要不也別花錢請大廚了,就由你來掌勺吧?” 沈采萱神色一僵,尬笑道:“掌勺這事兒,千萬別指望我!別看我心里存了好多方子,可實際上,我只會背書,根本不會運用?!?/br> 沈采萱想了想,決定把球踢給蘇氏:“娘,你的手藝不是蠻好的嘛?要不這樣,我背方子,你照著方子下廚。往后這個大廚,就由你來當吧!” “???”蘇氏嚇到了,連忙擺手道,“我那點手藝,做做家常菜還行,哪夠資格當酒樓的大大廚?這,這不是在開玩笑嘛!” 確實,給家人做飯和給客人做飯——別看都是做飯,但這里面的差別大了去了。 讓蘇氏這么個家庭主婦貿貿然跑來酒樓掌勺……講真,這有點扯。 如此看來,開酒樓不是想開就能夠開的,還得從長計議才行。 逛完酒樓,抬頭一看天色,只見西邊晚霞紅遍,原來已經到了傍晚時分。 都這個時候了,要是乘車回去,估計得到半夜才能抵達溫陽。 這世上可以沒有路燈,一到晚上,官道上黑漆漆的,趕夜路存在一定的危險性。 為了安全起見,他們一行人決定在府城留宿一晚,次日再走。 雖說酒樓里有好多空房間,奈何里面只有一張小床——酒樓正常營業的時候,里面存放著不少物資,必須安排伙計值夜,這張小床就是給值夜的伙計休息用的——且床上沒有被褥枕頭,根本睡不了人。 于是乎,他們一行人只得就近找了一家客棧住下。 吃罷晚飯,沈采萱撇開鄭永維,將家人叫到了她的房間。 “要是我沒記錯的話,伯祖父一家就住在府城吧?”沈采萱提議道,“來都來了,咱明兒個去探望一下伯祖父和伯祖母,問候過二老再走吧?” 沈采萱口中的伯祖父就是沈壽海的哥哥沈壽山。 沈壽山和沈壽海并非青州本地人士,兄弟倆祖籍幽州。 四十多年前,天下大亂,偏生這個時候幽州又出現大旱,民不聊生。 無奈之下,兄弟倆的父母只得帶著幾個孩子遠走他鄉,另謀生路。 卻不想,一家子中途失散,走到青州的時候,就剩下了兄弟倆,其他家人都不知飄零到了何處。 當時,沈壽山十三歲,沈壽海更小,年僅八歲。 這么小的兩個孩子,要想在人生地不熟的青州活下去,絕非易事。 萬幸的是,兄弟倆遇到了好心人。 在好心人的幫助下,沈壽山帶著沈壽海來到溫陽,給某個大戶人家當長工。 那戶人家相當寬厚,眼見沈壽山勤勞肯干,到了他十八歲那年,就把家中的一個丫鬟許配給了他,并幫助他在望山村安家落戶。 那丫鬟姓林,林氏勤勞賢惠,還會一手好繡活。 在林氏的幫襯下,沈壽山從無到有,漸漸把日子過了起來,置辦了田產,還攢下了一筆積蓄。 到了沈壽海十六歲那年,林氏幫小叔子認真張羅了一門親事,并主動提出分一部分家私給小叔子。 如此一來,曾經棲棲遑遑、居無定所的沈壽山和沈壽海都擁有了自己的家庭,過上了安穩踏實的幸福日子。